有方在疫情后的首场线下讲座,由Nieto Sobejano Arquitectos创始人之一、西班牙女建筑师Fuensanta Nieto带来。她以11个位于全球各地的文化建筑项目为线索,将NSA如何具体解读不同文化背景,延续并创造全新场所故事的策略娓娓道来。
“坚信我们必须与记忆共事,并对此做出回应”,这是NSA在30多年实践中不变的核心,也是他们近95%的工作来自于竞赛,于亚、欧、美三大洲屡次拿下重大项目设计权,并赢得阿卡汉奖、阿尔瓦·阿尔托奖等30余项建筑大奖的独特竞争力。
从博物馆,到艺术馆、展示中心、音乐厅……干货满满又治愈人心的一场讲座,与你再次重温。
△ 讲座现场照片 ©有方
下文为讲座实录
点击视频可查看讲座回放 ▼
△ 讲座现场回顾视频 ©有方
00
前言
本场讲座我将谈论“记忆与创造”。我们常常将我们的工作称为记忆创造,并坚信我们必须与记忆共事。“与记忆共事”意味着试图理解场地,理解我们使用的材料、建筑和景观,并对其做出回应。这个过程对我们而言就是创造——创造意味着延续记忆,而这两者往往是并行的。
接下来我将从如何生成或创造的角度去分享不同类型的项目。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对记忆的一种认可,也是所有项目背后的想法。场地为我们带来过灵感,画家、雕塑家、音乐家这类艺术家也曾作为我们的设计提供线索,甚至像花格栅、钢笔或是建筑屋顶部件这类物件,亦能成为我们一些项目的概念。
01
梅迪纳亚萨拉博物馆
MADINAT AL ZAHRA MUSEUM
△ 消融在景观中建筑 ©Fernando Alda
首先介绍的是一个博物馆,这是一个与历史建立联系的项目,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的梅迪纳亚萨拉遗址上。科尔多瓦是一座美丽的阿拉伯文化城市,但这片土地却有一段悲惨的历史——由阿卜杜·拉赫曼三世为彰显其权力而建造。然而,在1010年,城市就几乎完全消失了。这座城市建在两个几乎完美的正方形上,依山而建,只有在顶部与山相连的地方不呈正方形。
如今,当地政府意识到这个场地的潜力并决定发起一项竞赛。在呈现竞赛作品时,我们决定像考古学家一样勾勒出网格,然后利用这个网格和一座埋在地下的建筑,创造出梅迪纳亚萨拉博物馆。这座建筑没有立面,只有一个基于网格创造出来的屋顶。这让人更容易联想起考古中心及周围的景观。屋顶的设计,尤其是材料的选择,也与梅迪纳亚萨拉古城有关。因此,在讨论这个项目时,我更希望展示新与旧的对话。
△ 原始城市的边缘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埋在地下的建筑遗迹(左),考古网格(右)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建筑平面与古城一样是基于两个正方形生成的,这是我们与梅迪纳亚萨拉城市建立的第一个联系。我们关注开放空间和建筑整体规模的关系,以及建筑内部一些重要空间与老建筑产生的记忆延续。从山顶俯瞰梅迪纳亚萨拉城市景观,可以看出屋顶被切割的形状也与古城的布局相似。
设计选择了混凝土和考顿钢(即耐候钢)两种材料,白色和红色都是拉赫曼描绘城市时常使用的颜色:白色的混凝土与梅迪纳亚萨拉城市常用的石材颜色相似,而耐候钢的颜色也与周围的大地景观相似。我们希望将屋顶处理成一件景观雕塑,使它能够真正地消融在周围的景观中。
△ 新旧建筑中相似的空间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这是便是“记忆”与“创造”的关系。我们试图将我们建造的建筑与记忆联系在一起,即与现存的场域产生联结。我们也做很多修复工作,但不仅仅是修复,而是真正理解我们所设计的场地。
02
圣泰尔莫博物馆
SAN TELMO MUSEUM
△ 建筑正立面 ©Roland Halbe
第二个项目是位于西班牙北部城市圣塞巴斯蒂安的博物馆。它是一个修道院的扩建项目,设计的灵感源自于一片山体景观。圣塞巴斯蒂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圣泰尔莫修道院就位于这里,市长希望在修道院的基础上扩建一个大型博物馆,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历史。
这个项目最重要的部分是新建筑的外观,我们与当地雕塑家Leopoldo Ferrán合作了立面设计——从附近山上被侵蚀的石块中生长出来的绿色植物提取灵感,转化为博物馆的立面。由此,我们制作了一系列铝制面板,并通过表面穿孔的方式来让绿色植物从中生长出来。立面由五种不同的金属面板组合而成,有些面板没有穿孔,而有些面板有260个穿孔,三个为一组地被组织在一起。这一材料也被延续到博物馆的大门上。
△ 外墙连接着老建筑和山体(模型照片)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被侵蚀的石头中生长出来的绿色植物(左),穿孔板立面(右)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新建的外墙一直延伸到修道院侧边的墙壁上,成为老建筑和山体之间的纽带。白天自然光线可以进入室内,夜间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广场,与修道院夜间的金色的外墙相呼应。这个立面会随着不同的季节发生变化,可以看到不同的绿色植物和不同的花朵生长出来。
同时,我们对修道院旧展区进行修复,并使新建的展览区域与旧展区具有相同的规模。新旧建筑始终保持关联,但也始终保持着彼此尊重的距离。
△ 夜晚新建筑照亮了整个广场 ©Roland Halbe
△ 新旧建筑始终保持关联,但又保持着尊重的距离 ©Fernando Alda
03
莫里茨堡博物馆
MORITZBURG MUSEUM
△ 加建的铝制屋顶 ©Laurian Ghinitoiu
接下去让我们来到德国北部哈勒城的莫里茨堡博物馆。它是一座城堡,也是一座展示表现主义收藏品的扩建博物馆。莫里茨堡城堡建于15世纪,建成后不久就被战争几乎完全摧毁。20世纪以前,它一直作为废墟被保留,直到它两个侧翼被修复成博物馆。这场竞赛意图扩建博物馆的另两个侧翼。
城堡与废墟、扩建部分与另外两个侧翼的关系,以及即将在这里展出的表现主义绘画都给我们的设计带来启发。其中一个画家曾在莫里茨堡古堡居住了几年,他的绘画以几何的形式呈现了这座城市。我们遂决定设计一个新的屋顶,它的几何形状既与表现主义画作和展品相呼应,又与城市和城堡中已有的屋顶相融合。这个屋顶不仅是一个景观,也是一个结构,我们可以在上面悬挂扩建的体量,同时避免在内部空间出现任何柱子。
△ 战争后的城堡“废墟”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左:几何绘画中描绘的城市屋顶 ©Lyonel Feininger
右:加建的铝制屋顶 ©Laurian Ghinitoiu
从剖面图可以看出,屋顶支撑在城堡的两侧坚固的石墙上,并在上面悬挂一个新的展览区域。这样一来,我们既保留了城堡内部的遗迹和墙壁,又创造了新的展览空间。光线从天窗射入,这个新的空间是展示新的藏品的地方,而老的空间则用于展示表现主义收藏品。
我们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城堡的施工难度,于是选择用铝面板作为屋顶材料,并通过德国精密的建筑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我们设想中的几何形状。凹凸的天窗在远处看与城市老屋顶相呼应,建立起对话。这种材料和几何形状也被用于博物馆所有新建部分。
△ 剖面图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实体模型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展览空间 ©Roland Halbe
04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 项目外观 ©Fernando Alda
屋顶对我们团队来说非常重要。说到屋顶,我们将和大家重新回到科尔多瓦。我们在这里赢得过两个竞赛,第二个便是当代艺术中心。它的位置非常接近老城区的中心以及科尔多瓦清真寺。
设计这座建筑时,我们考虑了科尔多瓦清真寺的原始建筑风格,即以同一元素——双拱门的重复和变体创造出了一个惊人的空间;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西班牙伊斯兰建筑的所有几何元素。因此,我们以六边形为基础,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六边形的面积分别为150、90和60平方米,然后对它们进行几何化旋转和对称的设计,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多种方式使用的空间。
△ 平面生成分析图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当地伊斯兰建筑屋顶的几何元素(左),建筑内部天花(右)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建筑内部的材质使用了略带灰色的混凝土。我们通过压缩和扩张六边形的方式来创造不同的天窗效果,在某种特定的角度,屋顶天花与当地伊斯兰建筑屋顶的几何元素产生相似的对话。它们作为天窗的同时也成为不同展区的中心,这些展览空间互相之间是相通的。
建筑的另一部分是艺术家工作的地方,这是一个属于艺术家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创作出的艺术品也将成为收藏的一部分。通高空间的楼梯可以带领人们到达楼上的办公室,阳光通过办公室的玻璃幕墙可阳光照射进来,产生美妙的光影效果。同样的设计手法也使用在混凝土立面上,光线通过预留小孔透过来,像舞者一样在墙上跳跃。
△ 通高空间 ©Roland Halbe
△ 二层室内空间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光线通过预留小孔透过来在墙壁上跳跃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这个几何形状不仅用于内部空间和屋顶的设计,也用于立面。建筑整体是一个棱柱体,有四个立面,一面朝向河流,一面朝向城市,还有两个较小的立面是建筑的入口。双入口的设计使人们能够独立地使用建筑内部的所有空间。
立面有500多个面板,由一种预制混凝土材料制成,其中有13种不同样式的面板。每个六边形镂空面板的内部都有一个、两个或三个不同的灯,这些灯可以在在计算机的操作下产生黑白图像,与一面1000×500像素的显示屏具备同样的工作原理,让人们在外部或是河对岸能够看到艺术家在内部创作的作品。
△ 沿河立面夜景 ©Roland Halbe
△ 立面展示视频 由事务所提供
05
皇家医院扩建
ROYAL INFIRMARY EXTENSION
△ 新的医院立面 ©Roland Halbe
我们被邀请改造英格兰布里斯托市一家医院的立面。原有的建筑曾被评价是布里斯托市最丑陋的建筑,如报道上所说,“甚至没有英国人在翻新这间丑陋医院的竞赛中入围”。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挑战,但当我们回过头看这个建筑物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直截了当、坚固沉稳的好建筑。造成它现在的处境,一是因为建筑物缺乏保养,二是附加在建筑物上的围挡。
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个二维的立面设计转化为一个三维问题。我们将这个加建的立面想象成一个屏风,将其切割和折叠,以便能够容纳先前附加在建筑上的元素。解决方式是将这个“屏风”覆盖在建筑之上,并使用相同的元素和几何形状来生成建筑。如图,红线是新的立面,黑线是我们与市政府协商的边界。另外,我们还创建了一个绿色的休闲区域,人们可以在去医院之前进去放松一下。
△ 立面生成分析图
如今立面已经竣工,上半部分我们完全按照原始建筑的网格和形状进行了延续;而下半部分我们根据需要对网格进行了改变,因此有时网格变得更加粗壮或间隔更大,比如我们在网格的间隙中创建了救护车的入口。另外,我们将新的立面与周边旧的建筑外立面平齐连成一线,恢复了原有的城市街道线路。
△ 新的立面与周边旧的建筑外立面平齐 ©Roland Halbe
06
皇家酒店
KÖNIGSHOF HOTEL
△ 外观效果图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这是一座雕塑般的建筑,是一家坐落在慕尼黑古城门前的五星级酒店,我们以“空隙”(void)作为创作灵感。透过慕尼黑的城门往里看,可以发现一直都有一个与城门对峙的体量,而城门又对建筑进行了框景。
我们在建筑物内部创造了一个中庭,作为新的公共空间,并在其余区域设置了酒店所需的其他功能。这个巨大的裂缝作为建筑中心门户,延伸至建筑外观和屋顶,使内部空间与慕尼黑城市景观从视线上连接在一起。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希望所有的几何形状和力量都集中在中心体量中,为此立面设计也尽可能的简洁。
△ 总平面图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和即将建成的建筑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中庭效果图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07
前卫艺术档案馆
ARCHIVE OF THE AVANT-GARDE
△ “悬挂”的立方体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Egidio Marzona是位德裔收藏家,他拥有超过百万件令人惊叹的前卫艺术藏品,这些藏品曾分布在柏林市各处。德累斯顿市决定修建这座前卫艺术档案馆,用于收藏他的档案。建筑前身为城门的防御设施,随德累斯顿市在战争中被完全摧毁,之后外观以原样重建,而内部则被用作办公楼。
因此,我们决定保留外部而拆除内部分隔,以便拥有一个空白的立方体空间。然后在建筑中引入一个新的结构,用垂直交通支撑;并在中央的空白处悬挂一个立方体用来作为新的档案室。这一举措释放了地面层,使其与城市公共空间连接起来,为展览及其他自由活动提供场地。
△ 建筑外观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保留外部而拆除内部分隔(施工现场)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档案馆被放置在上层悬挂的立方体内,新的空间和结构为到访者提供可以坐下来翻阅资料的场地。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筑位于河边,我们将档案馆的位置提高以应对河流涨水造成的水患侵袭。此外,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一些可能在建筑完成后展出的展览。
△ 内部空间效果图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展览空间的构思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08
万宝龙之家
MONTBLANC HAUS
△ 建筑立面夜景 ©Roland Halbe(下)
这个项目位于汉堡阿尔托纳,是万宝龙为他们的员工打造的办公室和生产场所。我们由一个美丽优雅的钢笔盒获取灵感,设计了一个纵向建筑,其外部非常简洁,而内部具备了一个建筑所需要的复杂度。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方案,还有一个全新的立面形象。我们以钢笔书写的方式勾勒出了一个由黑色混凝土建造的多层次立面,这个外立面在夜晚产生出手握笔迹般的光影效果。建筑下层全部由玻璃构成,前面有个小花园,给人一种建筑漂浮在上面的印象,在建筑侧面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混凝土的层次。建筑前的廊道既构成了建筑的入口,也为上下层的公共区域提供光线。
△ 外立面不同的层次给内部公共区域带来了天光 ©Roland Halbe
建筑黑色的外观之内隐藏着完全洁白的室内,用于展览和其他用途。进入建筑,我们首先看到一个圆顶覆盖的空间,天花悬挂着纸质雕塑。楼梯环绕着这个中庭,我们将两侧分为不同的展示区域,一侧是展示万宝龙钢笔和其他产品的区域,而另一侧展示了优美的人物签名和笔迹作品。建筑的核心便是从天窗中获得光线,因此在展示区域的上方悬挂着一个吊顶结构,为两侧提供光线。
△ 模型剖面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内部空间 ©Roland Halbe
09
广州科学博物馆
MUSEUM OF SCIENCE
△ 外立面效果图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项目场地连接着城市的新轴线,同时我们发现这条轴线与城市原始的轴线也平行。在这张极度理想化的城市平面图中,展现了一种通过同一元素的重复和变化所构成的城市范例,这便是我们最初的灵感来源。
所以,我们决定用古老的陶瓷底座作为概念,来设计一个由9个不同基座组成的建筑,它们将被分为3×3的聚合体,单体将被分为A、B、C三种型。
△ 平原上的广东,J. MEURS,阿姆斯特丹 1665年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建筑体块类型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建筑有六层高,除办公场所外,其余楼层均具备双层通高,因此建筑大致被分为三个层次。设计中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实现中庭架空的结构营造出一个向城市开放空间,吸引参观者进入建筑内部。我们的应对方式是,充当结构的桥梁撑起中央的三个体块,让建筑“悬浮”于中央大堂之上,形成一个中心无柱空间。
立面上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单元模块,根据建筑内部功能的不同,分为嵌瓷实体面板、镂空面板及多媒体面板。
△ 实体模型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中央大堂的“悬浮”体块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三种不同的立面及一种屋顶构件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10
广州市铁路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运营管理中心
RAILWAY COMPANY HEADQUARTERS
△ 项目鸟瞰 摄影:陈曦
另一个位于广州的项目,场地靠近山,环境完全不同于前一个建在城市绿地上的博物馆。
我们特别注重传统建筑,更关注它的构成元素,传统屋顶部件便是我们本次设计的概念。首先,我们在场地核心区域设计了三个条形结构,符合办公室的常规尺度。再通过将这些条形与两组实心和空心的六边形相交,引入更多公共空间。空心的六边形将贯穿整个建筑,通往建筑的地下室,并为地下区域提供光线,建成后可能被用作商业区。同时,这也使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打通到建筑物的后部区域——我们最初设想可能是成为一个花园,但这里现在作为公交车停车场,得到很好的使用。
△ 建筑生成概念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项目俯瞰 摄影:陈曦
我们希望以一种既有吸引力又易于建造的方式解决立面问题,例如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因此,我们生产了一种大约1.2米长的陶瓷部件单体,它能够适应建筑物不同的高度。该部件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两种绿色和一种粉色,我们以不同的数量重复堆叠,使立面产生律动。生产时,我们首先制作了一个模具,然后制作陶瓷。当它们在工厂放置在一起时,我甚至联想起多年前在中国参观的兵马俑。
△ 立面的律动 摄影:陈曦
△ 灵感与模具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记忆的延续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11
阿沃·帕特基金会
ARVO PÄRT CENTRE
△ 景观、音乐和建筑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最后,我们将抵达爱沙尼亚的劳拉斯马市。劳拉斯马市是个美丽的地方,遍布树木,同时还是作曲家阿沃·帕特(ARVO PÄRT)的家乡——他是世界上作品被演奏次数最多的现代作曲家。
这是一个关于景观、音乐和建筑的项目。我们收到的任务书也很特别,是一个螺旋形的草图,我们随即将其与阿沃·帕特的一张音乐草图《白玫瑰》(Tabula Rosor)联系起来,并以螺旋和五边形为基础进行设计。
△ 阿沃·帕特Tabula Rosor的音乐草图(左),以螺旋和五边形为设计概念(右)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建筑坐落在森林中央,我们用特殊的几何形状来保留场地中的树木。停车区域放置在距离场地较远处,让人们可以沿着我们规划的小径穿过树林到达建筑。这些小径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树木所覆盖。当人们到达这里,就会立马看到立面上节奏感强烈的柱子,这种节奏与阿沃·帕特乐谱中的音符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如同森林中树木一般的韵律。柱子有三种不同功能,包括结构柱、放置设备和维持节奏的柱子。
建筑内部有一堵与外轮廓相对应的墙,这堵墙既是结构墙,同时也将基金会的私人区域与公共区域分隔并组织起来。这堵墙的上方“悬浮”着一座屋顶,屋顶不同的倾斜角度将内部空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 外立面的柱列与阿沃·帕特音符的关联
△ 森林中的建筑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在这个项目中,庭院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代表了阿沃·帕特音乐中的寂静。建筑内部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几乎所有空间的入口都是由两个靠近的庭院产生,因此可以将外部的景观延续到建筑内部的庭院。
礼堂是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礼堂的颜色由绿色、棕色和红色组成,颜色的选择是由不同季节的森林颜色而来。礼堂内部是一个木盒子,天花的隔音板是由西班牙的声学顾问Arau Acústica制造,能将音乐演奏完美呈现。这座建筑与自然、光线息息相关。即使在礼堂里,设计也是通过一个大型滑动门与外界相连,通过庭院和屋顶引入自然光。
△ 内部流动的空间和庭院 ©Tõnu Tunnel
△ 礼堂内部 ©Roland Halbe
竞赛中有一个要求:阿沃·帕特想看到大海,而在森林中央唯一能看到大海的方式就是建造一座塔,它的高度需要超过所有森林的树木。于是,我们再次使用阿沃·帕特乐谱中的几何形状创造了这个五边形平面,并在塔的表面使用了与建筑立面相同的柱列形式。我们制造的是一座镂空的塔,内部只有楼梯、电梯和一个平台,使阿沃·帕特能在这里看到大海。
△ 根据音符和五边形为概念生成的眺望塔(左),效果图(右) 图片由事务所提供
△ 远眺海景 ©Tõnu Tunnel
△ 以阿沃·帕特基金会为图底的海报与Fuensanta Nieto现场签名 ©有方
本文由主讲人授权有方发布,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文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
上一篇:第二名方案 深圳大运智慧公园(设计)招标:大运智慧实验室 | WEI STUDIO, LLC(牵头单位)+Hood Design Studio+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摄影 | 藤本壮介新作,在城市与海洋间创造一片“天空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