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四千多年前,中原进入石铜器并用时代,私有制和与阶级开始萌芽。随后的多个朝代,都曾将都城设在河南境内。
在河南,土地与文明、历史与传统是理解与设计建筑的关键词。大至城市的博物馆,小至乡村的书屋;本篇地图选取于近两年内刚刚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新项目,分享于你。
一起进入河南的古今文明对话语境——
河南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若本建筑工作室,2022
坐标: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滨河北路与新伊大街交叉口东北侧
博物馆坐落于洛阳市主城区瀍河入洛河口的西北角,内设展览陈列、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多个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场地位于洛河与瀍河交汇处的三角形用地,空间组织先天比较局促。博物馆建筑布局一方面尊重并呼应洛河大堤上已经形成的仿唐建筑群“瀍壑朱樱”的中轴线,另一方面在内部空间组织上用层层递进的功能空间布局规避不利的地形影响,形成了完整连续的展厅单元和富于变化的内部空间体验。
隋唐时代是我国古代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跨越洛河而规模宏大的洛阳都城规划,明堂、天堂、龙门石窟等体量巨大的土木工程以及大运河的开凿都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建筑师抓住隋唐大运河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征,以洛河上架设的拱桥结构为原型,用现代建造技术的自然呈现来取代对传统风格的具象模仿,从而实现古今文明的对话。
结构的对偶运用,在平面组织上采用横向与纵向交织的拱形剪力墙形成有效的双向抗震结构体系。在剖面组织上,上部屋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垂板+端部混凝土、“唐瓦当”与下部基座的拱形剪力墙共同组成闭合的剪力墙传力体系。平面对偶的结构特征通过大模板的清水混凝土浇筑形成清晰的室内空间架构,剖面对偶的结构关系则通过陶瓷和青砖的材料组合赋予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02
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公共教室
设计:图岸建筑设计,2021
坐标: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大道与永通门大街交叉口
项目位于洛河南岸隋唐保护区定鼎门北,隋唐城天街轴线东侧,是研学营地一期组团的公共教学和活动空间,由三个教室组成。由于地处隋唐城核心保护区,不能建造永久建筑,公共教室采用了钢结构临时建筑的方式建造。所有节点均为螺栓连接,可拆卸移走。
设计采用集中式布局,三个教室位于一个24米×16米的长方形平面内。平面取对称形式,建筑周边被一圈外廊环绕。其中大教室位于南侧,正面朝向定鼎门方向,南向门为折叠形式,可以完全打开,使外廊成为教室的延伸空间。另外两间教室并列布置在北侧,均设置天窗。其中一间为阶梯教室,可通向夹层。大小教室之间设通廊,使建筑视线更为通透,同时强化自然通风。
方案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如坡屋顶、外廊等,用现代材料和技术诠释传统的形制。为使屋顶的体量在建筑的表现中占更大的比重,屋顶起坡方向没有按照普通的短坡方向来设置,而是定为沿24米长向起坡。北侧教室的天窗引入垂直向采光,打破了传统建筑的静态空间特征。所有材料如铝合金门窗、中空玻璃、水泥纤维板、OSB板、铝合金屋面板等都是工业成品,可节省施工的时间。
03
大南坡村大队部改造
设计:场域建筑,2021
坐标: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006县道
项目改造自一组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八十年代砖木结构建筑群。原建筑群由坐落于不同高度上的三组院落组成:居中的院落为主院,旁边的下沉院与主院之间有一层高差,而高台院地坪约比主院地坪高一米。
经过改造规划,主院被作为访客进入建筑群的主入口,涵盖了大南坡艺术中心、茶室、方所乡村文化空间等;高台院则包括了社区营造中心和办公空间;下沉院主要由碧山工销社焦作店、本地食馆及戏台等空间组成。除茶室及本地食馆为新建部分,其余空间均由旧建筑修缮、改造而来。
建筑师拆除了院墙、将广场向街道敞开,将原本有距离感的建筑群转变为亲民、对所有人开放、可自由步入的公共场所。以此空间骨架为基础,景观设计利用原有的树木和建筑出入口的关系,调整公共空间和户外家具细节,强调和完善了从广场到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而原先与主院仅有一户外楼梯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下沉院,借助新建的餐厅平台及连廊,有效串联了书店咖啡厅、工销社、餐厅及艺术展厅,增加了整体建筑群的可达性。
04
微建筑系列 – 桃屋
设计:一树建筑工作室,2020
坐标:河南省修武县王屯乡爱心家庭农场
最初,建筑师被委托在河南修武县设计一个300平米的文化建筑,来提升乡村社会的美学文化素养。后考虑到630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和相距遥远的分散村落,建筑师提出将这个文化建筑单体分开成为一系列微型小品,可以更广泛地服务于社区。
这些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微型建筑被设计为一系列带触角的树状空间,向天空生长以获取光与影。7个单体建筑被分期为两个阶段完成,第一期包括水剧场、桃屋和废墟书屋。
第一个落成的微建筑“桃屋”坐落于一片桃树果林中,由粉色混凝土现浇而成。场地上桃树呈“一边倒”形态,启发了建筑形体创作,建筑师设想建筑是由一系列来自场地上的无形弧线所切割而成,形成跃升向天空的独特形态。
在桃屋中,所有的窗户都是不同形状的,对应不同的景观与光线角度:二层落地大窗跃过并不高大的桃树林,俯瞰田庄全景;南侧圆窗沿中轴转动,面向南方果园和阳光,成为可以转动的画框;转角的竖长窗拉长了果园至村庄的景深;而屋顶横窗洒落下的阴影在每个时刻变幻着;入口角窗则以一个四分之一圆弧勾勒出弯腰的桃树和温润的土地。
05
黄河国家博物馆
设计:gmp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预计2023建成
坐标: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文化路与黄河大堤交叉口
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除了推进黄河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历史传承作用,黄河国家博物馆也将重点聚焦于5000多公里的黄河流域生态演变。这座博物馆新建筑以蜿蜒曲折的水岸景观为原型,从城市设计与空间营造两方面着手,打造象征自然环境与现代文明交汇的桥梁。
建筑主体如一方磐石由堤岸山峦中孕育而出,流线型外观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曲折多边形的建筑体量缓缓起伏,跨越公园中的曲流。绿化屋面设计将国家公园的自然风光延伸至屋顶平台,访客在此享有非凡的观景视野,向北一览雄浑壮美的滔滔黄河,向南远眺优美的郑州城市天际线。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沉稳坚实的外立面设计,俨然一面可抵挡汹涌激流侵袭的护墙。
建筑内部,曲折的外墙做出流水冲刷的观感,黄铜金属吊顶贯穿主要参观路线。博物馆按照建筑功能划分,北侧为主展陈区,南侧为服务教育区及档案室、图书馆等配套设施。总共4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将通过四个主题展区全面揭示黄河的历史文化与生态风貌,另外设有丰富的临时展览与互动体验区。
06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设计:王戈工作室,2021
坐标: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平安大道与广信街交叉口西北角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总占地622亩,核心剧场区是一座边长328米、高15米的正方形城郭,城内拥有3个大剧场、18个小剧场、12个地坑院、56个情景空间。其总时长约700分钟的剧目,观众需要3天时间才能完整看完,单日演出可达125场、4050分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
棋盘式的格局极致纯粹、不断重复、无穷无尽。每一个空间单元36×36米,墙高9米。从踏入幻城的第一步起,观众每进入一个空间就会面临选择:往前、往左还是往右?选择不同的方向,就选择了不同路径、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故事。在一次又一次惊诧新奇的探寻中,每个人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戏剧之旅。
设计在幻城内部嵌入了新的路径——廊桥系统,形成一个复合立体的空间体系,将建筑和戏剧以一种极其“纠缠”的方式黏合在一起。观众对戏剧空间的感知是三维立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在多维空间体系中,“看”与“被看”反复切换,如同画中人看梦中人,梦中人看剧中人。现实与戏剧、真实与梦境不断对望,观众最终成为了演员。
07
普罗理想国集市
设计:a9a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建
坐标: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郑开大道与S223交叉口
建造实景 ©普罗理想国
项目是一个集生鲜菜场、生活美学零售、时尚餐饮为一体的高品质社区商业体,旨在塑造理想住区,打造开放、便利、共享的公共空间,使其在未来成为一个促进社区邻里互动交往的场所。
建筑师首先将集市所在的地块打碎,使得相对独立的的三个建筑区块形成宜人的内街。分割体块的轴线,成为住区和公园两侧人流的主要行动流线,也构成串联各功能区块的重要交通路径。外部临街部分结合建筑的灰空间进行外摆布置,打造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和消费场景。
由盒子空间原型发散思考,为未来业态规划提供一整套模块化可变方案;可在满足整体建筑风格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业态的经营需求进行延展。云杉实木+钢结构连接现代木结构,具有轻便的结构特性,为构建多元的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室内屋面由檩条和椽条构成,檩条和椽条位于同一平面内,裸露在外的木质框架体现了结构美。自然元素的屋面可以与公园充分对话,连廊与露台有绝佳的视野,让中央公园的景色尽收眼底。
08
河南濮公山地质博物馆
设计: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保峰工作室,2021
坐标: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濮公山地质公园
新建博物馆与既存石灰窑被整合在一起,延绵的旧窑群整体作为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大门,窑顶被改造为观景平台,其中一个旧窑的出灰口被设置为博物馆的主入口,保留的一个送料旧砖梯则“插入”博物馆中,使得残缺的矿坑、破旧的石膏窑及全新的博物馆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突出旧石灰窑,建筑师刻意弱化博物馆的形态及色彩,将其“藏匿”于旧石灰窑的背后,并将部分展示空间“压”入地下,使得博物馆的高度低于旧石灰窑。在博物馆建筑的对应位置设置眺望窗和观景台,使得阳光下的旧石灰窑和不远处残缺的山体成为可以隔窗观望的大尺度真实展品,这一系列手法也使得博物馆建筑紧密地锚固在这一特殊的场所之中。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Cobe联合团队,赢得芬兰图尔库科技园区设计竞赛
下一篇:前海Prisma大厦 | BIG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