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194 | 北京:新建成

建筑地图194 | 北京:新建成
编辑:李菁琳 | 2022.12.29 13:52

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重工业遗存更新,到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从不缺大项目。

 

本篇地图关注北京近年来的新建成建筑,除了这些引人瞩目的“大项目”之外,也有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中小型项目。

 

好久不出门,是时候去北京看看新建筑了!

 

北京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首钢三高炉博物馆

设计:筑境设计+蘑菇云设计,2019

坐标: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首钢工业遗址公园

 

©王栋

首钢三高炉的更新设计核心策略为“封存旧、拆除余、织补新”:谦恭对待工业遗存,保存专属于土地的城市集体记忆;谨慎拆解不必要的构筑,打开工业与自然对话的通廊;塑造叠合不同场所的公共空间,并进行功能置入,以激发城市活力。

 

3号高炉西侧的秀池原是存放高炉冷却水的凉水池。设计在池底巧妙植入了停车功能,并结合停车库疏散设置的安全疏散环界定出玉璧形水下展厅,丰富了高炉整体展览空间的多样性。

 

©夏至
©筑境设计
©夏至

高炉与秀池间布置了A、B、C三个附属馆,在高炉主体功能关闭时可独立对外使用。三个附属馆以丘陵式地景建筑形态轻缓缝合了东西驳岸高差,并创造了面湖亲水环道。D馆序厅环绕高炉本体,该序厅承担主门厅、水下展厅交通转换厅和衔接9.7米展厅的重要功能。9.7米特色展厅是出铁厂平台极具工业风的半室内高炉秀场。高炉本体内则设置了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和特色书店。

 

©夏至

©王栋

依循基地突出体现的“工业”与“自然”二元并置风貌特征,设计采用了正负双鹦鹉螺螺旋线式参观流线。参观者穿过附属A馆,通过保留的柳堤进入湖面纵深,拾级而下进入水下展厅,于水下静水院眺望高炉,而后穿过水下甬道回到D馆序厅,经楼电梯盘旋上升到达炉顶罩棚平台回望湖光山色。参观者沉浸于自然与工业、静谧和热烈之间,实现了众多空间维度效果的反复关照和对偶。

 

 

02

北京丰台站

设计:gmp+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2

坐标:北京市丰台区万华街

 

©Schran Images

建成后的丰台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也是中国首座采用高速、普速重叠双层高架车场的火车站。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新的双层车站采用悬浮屋顶,站房面积近40万平方米,将不同的交通路线系统汇集在一起。车站顶层是高铁列车的站台层,首层站台归20条普速列车停靠使用,地下层运行两条地铁线。丰台站的规模在北京三大火车站中居于首位,它的建成为北京增添了一座新的重要交通枢纽。在高峰时段,每小时的聚集人数可达1.4万人。

 

建筑整体呈中轴对称,四面都设有入口。车站南北两侧的两个大型公共广场面向城市空间开放,旅客可步行经过广场到达车站。机动交通被引导到上面一层,从那里可以直接进入设有候车区、售票处和商铺的出发层。建筑采用了柱廊立面。与机场类似,高大的、拥有自然采光的入口大厅不仅设有安检区,还设有旅服配套,从而形成一个新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

 

丰台站的设计理念之一是为站内引入大量自然光,引导旅客在站内穿行。495米长的中央光庭,结合玻璃幕墙方便了采光,并将自然光引导到下面几层。此外,车站屋顶还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预计每年可发700万度绿电,从而满足站内部分设备的电力需求。该建筑获得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评价设计标识。

 

 

03

金狮金融中心

设计:Aedas+北京建院,2022

坐标: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7号

 

摄影:CreatAR Images

由Aedas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同升级改造的金狮金融中心(原百盛购物中心复兴门店北楼)已重新投入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公司已入驻其中。

 

设计保留了原建筑极具标志性的坡屋顶、八角楼等要素,外立面取意古代玉印,通过玻璃幕墙一展建筑端庄如玉、温润内敛的形象。同时优化窗墙比例及材质,部分玻璃幕墙设有可开启扇,实现自然通风与室内新风系统相结合,并提升建筑整体采光。

 

室内空间着力营造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建筑首层采用双大堂的形式,西大堂衔接复兴门地铁方向人流,东大堂衔接金融街及央行方向人流,提高可达性与便捷性。二至十层设有挑空中庭,并局部设置了架空连桥,搭配屋顶天窗,形成通透明亮的室内空间。倾泻而下的阳光,模糊了室内外界限。同时,包含屋顶花园在内的多处绿色空间,也营造出人与自然共生的舒适办公环境。

 

 

04

百子湾公租房

设计:MAD,2019

坐标:北京市东四环外广渠路

 

摄影:夏至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摄影:CreatAR Images

摄影:田方方

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四环外广渠路,占地9.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33万平方米,共有12栋住宅楼,总住户达4000户;2019年建成后,屡次被媒体和网友称为“最美公租房”,目前入住率已经超过七成。

 

12栋住宅楼共分成六个组团,一个大地块被拆分成六个小街区。首层临街空间作为生活服务配套,将引入便利店、餐厅、幼儿园、便民诊所等一系列丰富的功能。社区生活融入城市,城市尺度更加宜人。

 

二层留给社区居民内部使用,形成一系列立体的屋顶绿化。一条环形跑步道将六个街区再重新环抱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巨大的公园,串联着健身房、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场、生态农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多种面向住户的社区功能。

 

在首层、建筑各个错层、半开放灰空间,以及屋顶都留有不同尺度的景观。即使在城市中心较高密度的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也保证达到47%的绿化率。让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能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更加贴近自然。

 

 

05

798CUBE美术馆

设计: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2020

坐标: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朱润资

©金伟琦
©朱润资

设计遵循原有工业遗产的肌理,采用一系列的盒子,塑造正交几何形体的秩序,映射798地区的建造与规划逻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着魔术般可变的中心院落,是借助一道独立的现浇混凝土墙,将原有的、被厂房三面围合的广场转换成相对封闭的中心院落,巨大的钢梁式滑动吊车横跨在南北的混凝土墙上,它不仅可以悬挂艺术装置,也是张拉一个个自然下垂、近似反拱、形态可变的帆布的机械牵引装置。根据天气、阳光角度,这些反拱形态的帆布可以任意开合,遮阳避雨。它是人流聚集的场所、开幕式的场地、也是户外展场。

 

美术馆以现浇混凝土、红砖为主要材料,着力突出这两种材料在结构形式与围护墙体之间的交接、转换的建构特点,并探索了无柱、水平延伸的结构形式和建构表现力。新建造的两个展厅都采用无柱大跨现浇混凝土结构,一个是采用到拱式曲面横梁,伴随着自然天光从比邻的两个拱之间漫射下来;另一个是混凝土密肋式横梁,以表达材料自身的特点。

 

 

06

The Playscape儿童成长中心

设计:waa未觉建筑,2021

坐标:北京朝阳区东坝郎园Station

 

摄影:田方方

项目位于北京原纺织厂厂区的仓库,五座旧建筑体围合出一个圆形的场地。基于原址原建的原则,建筑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主体轮廓,在新的功能定位下进行了新建及修复。

 

在业主起初的需求中,对儿童早期的感觉统合训练成为关注的重点。因此设计也针对这些内容作出回应,提出“回到邻里”的设计概念;并通过三个建筑元素的介入,来构建设计概念中的复合场所:管道、屋面、山丘地形。

 

新建筑在原有的五栋仓库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围合的场地,由园区的小街分成两个组团,其中一个组团背靠公园并设置了出入口。建筑主体采用全钢结构,外挂管道系统作为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除游戏功能外的屋面疏散及交通动线的主要功能。建筑的外立面保留了原有建筑窗洞口的位置和数量,模拟儿童的身体动作,尤其是针对儿童的视线高度,抽象地体现在洞口造型上。

 

 

07

老鼎丰北京

设计:如恩设计,2022

坐标:北京朝阳区东坝郎园Station

 

摄影:朱润资

项目为创立于1911年的中国老字号糕点品牌老鼎丰的总部办公室及概念旗舰店,由朗园Station创意园内的一处旧织造厂房改造而来。一以贯之的砖墙结构连接并构成了旧建筑群中的主仓库、三栋附属建筑和一座庭院。建筑师系统性地研究了旧建筑中应当被保留与修复的部分,新旧并置时,相互融合又独具一格。

 

改造后的建筑一楼为概念旗舰店、展示空间、室外庭院及咖啡厅,二楼为总部办公室。项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老鼎丰的传统中式糕点。如同形态各异的糕点在模具中成型一般,原砖砌外墙雕塑了浇筑于其内的混凝土结构,而内部大小不一的开口与留白则构成了零售空间、展示空间及办公区域。

 

在浇筑的混凝土固化成型后,工匠使用凿锤细致雕琢打磨,塑造出更为柔和的质感。既与旧砖形成对比,又相得益彰。时不时,混凝土“渗出”至建筑外立面上,或填补了旧砖墙的空缺,或勾勒了开口。新旧结构之间的间质空间,则被设计为咖啡厅和多功能空间。

 

 

08

北京米棉庄园改造

设计:十域建筑,2022

坐标: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流河沟村上队外3号

 

摄影:孙海霆

项目原为北京密云山村中一个废弃多年的小学,是在高墙包围中规则排列的四排砖木平房,业主租下后希望改造为高端民宿。由于租约和规范的限制,不能对原有结构进行任何增减或变更。

 

最终,设计团队用6万米麻绳,在不触碰原有建筑的条件下,改变了所有建筑的面貌,营造出一种朴实而又抽象、熟悉而又陌生的独特体验。原有老建筑及其红色的瓦屋面,在麻绳的间隙中随着客人距离和视角的变换若隐若现。麻绳本身在建筑室内外又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光影效果。

 

场地唯一的直接临路区域被用作民宿的主入口,最南侧的一排房屋也被用作公共空间和服务空间。北侧的三排房屋为客房,包含6个单间和5个套间。每套客房均享有完全私密的院落,设计团队希望可以让客人以更加沉浸的方式深入到院落中,因此给大多数客房都设置了一个探入院落的玻璃空间,并承载一个如茶座或洗浴等独立的功能。除了将屋面稻草垫层更换为木板,以及对部分隔断和开窗的调整外,原始房屋几乎保留了原状。由于大量使用木材、麻绳等天然有机材质和距离极近的供应商,整个改造项目的碳足迹经估算接近于零。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北京
建筑地图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