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透明性》释读04 | 绘画中的“透明性”(下)

《透明性》释读04 | 绘画中的“透明性”(下)
作者:金秋野 | 原文编辑:张靖雯 | 2020.07.27 12:12

接上篇  研究 | 《透明性》释读03(蓝色字体和删除线部分为对原文翻译的订正)

 

(14)德劳内作于1911年的《共时的窗子》(Simultaneous Windows,见图4)和格里斯作于1912年的《静物》(Still Life,见图5),两幅画中都包含了应该是透明的物体,一幅画中是窗户,另一幅画中是瓶子。格里斯为了突出网格的透明性而牺牲了玻璃的物理透明性,而德劳内则以无穷热情拥抱层叠的“玻璃窗”那难以捉摸的反射性质。格里斯将一系列倾斜并相互垂直的线条编织成某种略带皱褶的浅空间;循着塞尚的空间建构传统,为了使主体和结构同时得到强化,他采用了多种多样但具体明确的光源。德劳内对形式的偏爱则预示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形式——例如一片低矮的街区,和各种自然主义的、让人联想起埃菲尔铁塔的物件——对他来说不过是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他用一种看起来像是立体主义网格的笔触加以表现。但是,尽管图像具有几何化倾向,德劳内的形式和空间普遍具有一种空气感,这更像是印象主义的特征,这种相似性同样表现在德劳内使用绘画媒材的方式。格里斯采用平涂的、平铺直叙的不透明色块和几近乏味、但极具触感的单色,而德劳内则侧重于一种类印象主义的笔触;格里斯提供了界定清晰的背景,德劳内则尽可能避免自己的空间中出现这样生硬的收束。格里斯的背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局限了那些图示物件的不确定性,并造成波动效果。德劳内对这一特殊程序的厌弃暴露了他的形式原本潜在的不确定性,无从参照,悬而未决。两人看起来都在努力让复杂的分析立体主义明晰化;然而,格里斯似乎强化了立体主义空间语言的某些特征,为其塑性法则带入新技巧;德劳内则一方面希望追寻立体主义的诗性意味,一方面却剥离了立体主义的格律句法。

【段落大意:德劳内和格里斯两幅绘画作品都尝试理清分析立体主义的问题,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

【段落作用:对偶例证的第二组,稍晚近画家作品的对比。】

 

【理解要点:这段理解上的一个关键词,是“自然主义的”(naturalistic)。经过之前的解析,我们逐渐理解作者在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是轻微的负态度。与“斜线和曲线”、“物质的或物理的”、“客观写实的”、“空气感”等关联密切,其隐藏含义,大概就是从“字面”看世界,不肯剥开外表,看到事物的“结构秩序”。当作者用这一类的词来形容一个人,那多半是亮出否决牌了。原来“自然”这个词在作者的语境中略带贬义。可见,一个词的具体内涵,跟上下文关联密切。我们几乎无法离开文本去谈定义,就像无法“剥离立体主义的格律句法“去追寻它的“诗性意味”一样。这一段,作者显然对德劳内是负态度,对格里斯是正态度。这一长段一共10句,分3部分。第1句依然是交代事实,指出相似性;2-9句从三个方面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出区别;第10句总结。这三个方面分别是:1、格里斯注重空间的网格属性(即结构秩序),德劳内注重玻璃的物理特征。其中2句是总括,3-5是详细解说。提到格里斯跟塞尚的延续性,也是在谈分析立体主义同时注重两种秩序的正统。作者同时很不客气地指出德劳内只是表面像立体主义,内里其实更像印象派。第6句谈层次,第7-8句谈物象。第三方面特别重要,它揭示了作者对完全打碎物象、进入纯抽象领域的态度的峻拒。看看德劳内的画,几乎没有主体,物像全破碎了。作者认为这是对立体主义的歪曲:在浅空间中“使主体和结构同时得到强化”,才是分析立体主义的正道。所以最后一句,作者如法炮制,先轻描淡写地谈了二者的共同之处(理清头绪)之后,立刻大谈区别,并使用了一些带感情色彩的词,如谈到格里斯的时候用了强化(intensified)、新技巧(new bravura)等;谈德劳内则用了意味(overtones)、剥离(divorcing)等。这些微妙但明确的差异,正是隐藏文本间隙、对理解文意最有帮助的细节。】

 

图4:德劳内《共时的窗子》
图5:格里斯《静物》

(15)当德劳内观念中的一些内容同提倡物质实体的机器美学相融合、并通过某种对简单平面结构的热情得到加强的时候,字面的透明性就接近于完成;也许莫霍里-纳吉的作品恰到好处的说明了这一点。在他的《艺术家摘录》(Abstract of an Artist)一书中,莫霍里-纳吉告诉我们,大约是在1921年前后,他的“透明绘画”已经彻底摆脱了任何可能唤起关于自然界的联想的元素。原话如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是立体主义绘画的逻辑结果,我曾满怀崇敬之情来研究它们”。

 

【段落大意:字面的透明性在立体主义绘画和机器美学中都能发现。】

 

【段落作用:过渡段之一,总结第二组例子,引出莫霍里-纳吉的话。】

 

【理解要点:本句呼应第(7)段中“我们对字面的透明性的感知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立体主义绘画,另一个就是通常所说的机器美学。”同时指出德劳内和莫霍里-纳吉的关联。我们隐隐预感,作者前文对莫霍里-纳吉表露的正态度,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要被颠覆了。作者接下来引用莫霍里-纳吉自己的话。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记得之前曾分析过,“自然”在这篇文章中是跟“字面的透明性”站成一队的。那么莫霍里-纳吉说他通过研究立体主义绘画,早在1921年前后就可以彻底摆脱“自然联想”,当然是好事。可是作者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呢?在这一段里,莫霍里-纳吉似乎扮演着矛盾的角色;从前半段来看,他的作品与德劳内一道,似乎成为“字面的透明性”的注脚;从后半段来看,莫霍里-纳吉自己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是分析立体主义的合乎逻辑的嫡系传人。我们接着往下读,看作者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16)如今,摆脱所有自然联想从而获得的自由是否可以看作是立体主义的逻辑延续,与当前的讨论关联甚微。但莫霍里-纳吉是否真的清除了作品中所有自然主义内容却多少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他确信立体主义指明了形式解放的方向,这种似是而非的信念却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对其作品之一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另外一个后立体主义者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其一为莫霍里-纳吉1930年的《拉撒拉兹》(La Sarraz,见图6),其二为费尔南·莱热(Fernand Lger)1926年的《三副面孔》(The Three Faces,见图7)。

 

【段落大意:需要通过实例对比来判断莫霍里-纳吉的话的真实性。】

 

【段落作用:过渡段之二,分析莫霍里-纳吉的话,引出第三组例子。】

 

【理解要点:这一段,作者直接抛出对莫霍里-纳吉的怀疑。我们再一次看到“自然联想”、“自然主义”这些跟字面的透明性相关的词。第一句话可看作对莫霍里-纳吉的轻微调侃,因为根据之前段落我们知道,立体主义绘画里常同时包含“两种秩序”,物象依旧存在。摆脱所有自然联想,根据作者的观点,绝不是分析立体主义的逻辑延续,象德劳内那样破坏了结构只求形似,是对立体主义的误解。但作者举出第三组例子,分别是莫霍里-纳吉和费尔南·莱热,却有另一重隐含的意思。熟悉建筑史的读者可能了解莫霍里-纳吉和格罗庇乌斯的关联,也清楚费尔南·莱热与勒·柯布西耶的友谊。再者,前者属于德国包豪斯学派,跟风格派和构成主义也有关联;后者扎根巴黎,一般认为是分析立体主义的延续。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本书的第二部分,引出关于建筑的讨论。甚至可以认为,之前两组例子是为了推出这第三组例子而精心调配的铺垫。】

 

图6:莫霍里-纳吉《拉撒拉兹》
图7:费尔南·莱热《三副面孔》

(17)在《拉撒拉兹》中,五个圆由一个S形的纽带联结在一起,两组透明色的梯形平面,一些近似于水平或垂直的粗线条,四处飞溅的亮点和暗点,以及很多略呈汇聚的虚线,所有的这些元素都一股脑堆放在暗色的背景上。在《三副面孔》中,三个主要的区域分别表现有机形状、抽象人造物以及纯几何形,通过水平线条的贯穿和共同轮廓线的烘托,三者联系在一起。与莫霍里不同的是,莱热的构图元素彼此之间表现为直角关系,并与画布边缘垂直;通用平涂的不透明色来表现对象;以紧凑的组织方式来处理高度对比的平面,从而建立图底关系的解读方式。莫霍里好像猛然推开一扇窗,将外部空间的私密景象一下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莱热则通过几乎全部是二维的主题,实现了“底”和“图”的最大程度的明晰纯粹。莫霍里在阅读乔伊斯时敏感地察觉到的那种透明,在他自己那些显然是物理透明性(physical transparency)的画作中付诸阙如。而通过设定限制,莱热在画作中实现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深度阅读的可能性,让人不可思议地联想起莫霍里敏锐感觉到却无法最终达到的境界。

 

【段落大意:莫霍里绘画是“物理的透明性”,而莱热绘画是“现象的透明性”。】

 

【段落作用:对偶例证的第三组,当代作品的对比。】

 

【理解要点:本段没有谈相似性,直接谈区别。前两句先对两幅绘画进行描述,其中使用的关键字,如“梯形平面”对应于前文的“斜线”,“直角关系”对应于“水平线和垂直线”,也就是“正面视点”。其他如“透明色”让我们联想到毕加索和德劳内,而“平涂的不透明色”跟勃拉克和格里斯相似。前者是“暗色背景”上的主体,图底关系明确;后者是“高度对比的平面”,图底关系暧昧。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特别的比喻,他把莫霍里的画比作推开了一扇窗。这个“窗口视野”在艺术史上是有特定含义的,它与文艺复兴以来的一点透视(也就是最典型的侧面视野)有关系。作者做完以上对比后,用两句话下断语,读者这才明白,原来本段分析是围绕第(5)段莫霍里谈论乔伊斯的文字展开的,莫霍里在那段话里设定了“文本深度”的标准,作者认为莫霍里本人的作品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而莱热却达到了。】

 

 

(18)尽管莫霍里-纳吉的画作表现现代主题,可是仍然可以从中看到传统的、立体主义之前的前景、中景和背景;而且,尽管平面和元素看似随意的交织在一起,似乎意图摧毁纵深空间的秩序,莫霍里的画作却只呈现出单一的解读方式。

 

【段落大意:莫霍里绘画尚未达到立体主义的空间秩序。】

 

【段落作用:对莫霍里绘画中的问题深入解析,指出他的言行落差。】

 

【理解要点:这句话完全针对第(15)段莫霍里的自我判断,呼应第(16)段作者对他的怀疑。现在证明怀疑有道理,莫霍里根本就无法如他所说般“清除了所有自然联想”,相反,他的绘画从内容到形式充满了传统元素,“只呈现出单一的解读方式”,没有任何隐喻意,也就是“字面上的”、肤浅单薄的。至此,读者随着作者,对莫霍里的态度完全转向负面,也意识到第(5)段对莫霍里的正面态度实为伏笔,让他把话说满,然后食言自肥。】

 

 

(19)另一方面,费尔南·莱热艺高人胆大,将后立体主义的种种主题结合在一起,画面中形式格外清晰,却容许多元丰富的解读。通过平涂的平面、通过似有实无的体量、通过暗示的而不是实际存在于画面中的网格、通过被色彩、被毗邻或离散的叠置图形打破的棋盘格图案,在莱热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了一系列无穷无尽的或大或小的构图之旅,而它们变化无穷,却都统一在一个整体中。莱热关注形式的结构,莫霍里则关注材料和光线。莫霍里接受了立体主义的形式,却把它们从空间结构中抽离出来;莱热则保留并强化了典型的、存在于主体与空间之间的立体主义构图张力。

 

【段落大意:莱热绘画完美实现了立体主义的构图张力和空间语言。】

 

【段落作用:第三组案例的最后一组比较,并与前两组案例呼应。】

 

【理解要点:这段先对莱热不吝赞美之词,之后转入短促的对比,言辞犀利,彻底揭穿莫霍里的自我陶醉。作者首先赞美了莱热的水准(refined virtuosity),然后解释原因:莱热实现了连立体主义者都无法实现的目标:保持物象完整(clearly defined form)的基础上,实现空间张力,容许多元解读。作者继而具体描述实现张力的手段,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现象透明性特征,如平涂的平面和正面视点等,最后说它们“统一在一个整体中”。最后两句,一句一组对比,都具有极大杀伤力。第一组说莱热关注形式深层的结构,莫霍里关注材料和光线;第二句说莱热保存了立体主义的空间张力,莫霍里则买椟还珠、徒有其表。简直就是第二组例子中格里斯和德劳内对比的翻版。至此,经过细密的铺陈和伏笔,慢慢抛出关键词,引导读者随着作者思路对比案例并发现不同,终于在此收网,读者也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熟悉的词汇,在其他案例中逐步建立的观念,都是为了这最后关头的致命一击。】

 

 

(20)通过以上三组比较,我们大体了解了存在于过去50年绘画领域中的字面的透明性和现象的透明性之间的基本差异。我们注意到,字面的透明性,与置身于自然的纵深空间中的透明物体的所谓“视错觉效应”(trompe l’oeil effects)密不可分;而当画家力求采用正面视点精准表现置身于抽象的浅空间中的事物,现象的透明性就有了用武之地。

 

【段落大意:字面的透明性和现象的透明性各有其具体“用法”,“透明性”概念具有“多层含义”。】

 

【段落作用:第一大部分的结论。】

 

【理解要点:环环相扣、细致深入的本论之后,轻轻抛出结论,言简意赅,令人信服。紧扣正文第一段:“我们了解它们的用途,但很少有人认真分析其用法。”所以结论谈用法。而透明性概念的多层含义,就是在具体的使用语境中得到澄清的。第三次提到“抽象的浅空间”,与“自然的纵深空间”相对,读者已经可以对二者的区别、各自对应的透明性种类心知肚明。“视错觉效应”与前文“窗口视野”相呼应,都在强调焦点透视法用二维表现三维的传统形式语言。段末再次强调“正面视点”,自然引入第二大部分关于真实建筑和物质空间的讨论。全文清楚明白,前后呼应,定义精准,没有废话。】

 

 

标题图绘制、文章编辑:张靖雯

 


版权声明:本文由译者金秋野授权发布,文图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深度
金秋野专栏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