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方案状态 中标方案
建筑面积 13.5万平方米
西方美术馆(暂定名)项目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北邻大型城市公园——占地216公顷的光明科学公园,东邻建设中的深圳科技馆新馆。
项目定位为展示西方优秀艺术的美术馆,建成后会成为中国展示研究世界文化的平台,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进一步交流合作的契机。这座美术馆的建立将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交融,满足全国收藏爱好者的参观、交易、交往交流的需要,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享受文化体验、提高文化素养。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院总建筑师崔愷领衔,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于海为团队设计。采用和合环境、连通场地,中西共济、交融古今,传承经典、序列空间,复合开放、多元包容的设计理念,将地块的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和景观设计有机整合。
“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一直处于一种长久的语境,从历史上一直到今天,东西方文化、社会之间的不同与复杂状态,都说明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困难,所以这座美术馆所承担的实际上是促进东西文明交流的重大意义。
首先,我们希望把馆中的西方艺术收藏放在具有一种‘经典性’的西方文化空间当中,为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提供适宜的展示环境;同时,在深圳光明新区山水环境非常好的自然环境下,我们又希望它呈现出一种人和自然相融合的东方语境,因此形成的南北并列体量和空间,表达了东西方文化并置和交流的核心理念。
我们更重视的是美术馆跟周围城市的关系:邻近公园这侧,与旁边的科技馆形成一体,创造无边界、开放的建筑跟自然之间的融合;城市道路这侧,借助美术馆的建筑体量去形成一段有尺度感和文化记忆的城市道路,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城市文化场所。”
——崔愷
—
和合环境,连通场地
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周边城市界面、深圳科技馆新馆、科学公园的整体协调关系,从空间形态、流线组织、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创造多层次架空平台等开放共享空间,将市民引入,创造公共文化价值。通过绿坡及水系与科学公园绿化环境顺畅衔接,首层建筑出入口与公园便捷连通,使西方美术馆更好地融入环境,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
—
中西共济,交融古今
设计两个条形体量并置,象征中西方文化交融并济,表达美术馆促进中西艺术文化交流的价值所在。“南馆”致敬经典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精美的立面石材、雄伟的“凯旋门”、高耸的拱形壁龛,以超大的尺度感烘托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北馆”造型底部在两端弧形向上抬起,营造巨大的挑空空间,立面采用了玻璃百叶,朦胧的玻璃百叶创造了灵动的艺术文化氛围,水平向开口及灵动的百叶角度变化如传统水墨画卷中的晕染笔触,交叠的层次如同运笔用墨的浓淡变化,同时也呼应了水面泛起的微微涟漪,表达出东方独特的山水意境。
—
传承经典、序列空间
美术馆内部空间借鉴中西方著名美术馆中经典空间形式,通过分区、功能、规格和艺术类型定义不同的展厅,并充分考虑展陈的灵活性,通过分割展厅以适应不同的展览,能满足超大型主体展览及超高装置艺术展陈等需求。
局部展厅针对特定展品设计为独特的内部空间,打造整体的观展体验。临时展览区域则设计成可利于改造和分隔的活动式展厅,方便随时更换展览内容。内部使用流线合理组织,通过平台和连廊连接各个功能分区,空间使用便捷合理,为观展者创造了沉浸连续的艺术体验。
大厅连接四周各展厅分区,两侧通透的玻璃幕墙将城市和公园场景同时纳入,使大厅成为自由流动同时集约共享的美术馆核心空间。大厅北侧置入大型平台,与室外空间连通,同时将空间上下划分,以有层次且互相连通的空间形态,为美术馆提供大型临时展览空间。
—
复合开放、多元包容
美术馆不仅是一个艺术载体,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其承担的作用还包括艺术科研交流、公共文化教育、艺术品交易、文化产业运营等,设计中以一个水平展开的基座囊括与艺术相关的综合性内容。
基座与周边以草坡和台阶自然衔接科学公园,在基座平台上设置开放的架空空间,形成体验艺术的入口空间。同时,宽广的平台也为市民群众提供大量休闲交流空间,体现本项目复合开放,多元包容的设计主题。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西方美术馆(暂定名)
项目地点:广东深圳光明科学城片区
项目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
建设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鲁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
项目状态:前期阶段
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合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埃及笔记(八):末代亲王府
下一篇:MAD欧洲首作:漂浮庭院,巴黎UNIC住宅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