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十九世纪,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雄心勃勃的赫迪夫们为埃及的基础设施和军队欠下了巨额债务,欧洲的资本因此逐渐控制埃及的经济。这激化了民族情绪,也挤压了军方的特权。终于,民族主义者和军方的夺权促使英法联军介入,并于1882年控制了埃及。
英治时期
英国人起初并不打算长期占领埃及,但是为了稳固亲英的政府,英国不得不帮助当局整顿经济。为了发展以棉花种植为主的埃及农业,英国人大量建设水利工程以改善尼罗河的灌溉系统。埃及在事实上被英国人治理着,沦为了帝国非正式的殖民地。
1914年,一战爆发,埃及名义上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与大英帝国处于战争状态,于是英国宣布埃及为保护国。一战后,持续的反殖民抗争使英国单方面宣布埃及独立,废除保护国。但这种独立仅仅是名义上的,英军并没有撤出,英国对埃及政治经济的影响也并没有消除。
末代摄政王
1936年,福阿德国王驾崩,16岁的法鲁克继承了王位。穆罕默德·阿里·陶菲克亲王短暂担任了摄政,直到新王加冕。这位亲王一生中两次作为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都由于新继承人的诞生与王位失之交臂。他与当时世界上其他拥有贵族地位的衮衮诸公别无二致,若然他没有建造这座美丽的王府,或许我不会知道他。
穆罕默德·阿里亲王府
Manial Palace | قصر الأمير محمد علي بالمنيل
穆罕默德·阿里亲王府,又称马尼亚尔宫( Al-Manyal)。选址于罗达岛(El Roda)上,是为了避开现代开罗的烟尘和喧嚣。1900年,亲王和他的首席园林师去到世界各地,搜寻树苗和独一无二的花卉品种来充实自己的花园。在繁盛的热带和沙漠植物的背景下,六座独立的建筑构成亲王府的整体,它们均采用现代伊斯兰风格,融汇法蒂玛和马穆鲁克时期的建筑形式,兼有奥斯曼、摩洛哥、波斯、叙利亚和欧洲的洛可可风格。
正门和接待处
正门在王府的东北角,紧邻着连接开罗市区的桥。两侧的砖石建筑中间夹着精美的木质阁楼,阁楼下便是门廊。接待处在门廊右侧,底层是两进不大的房间,分别是签到厅和接待厅。二层的第一进大厅叫做“沙米亚”,得名于其沙姆(阿拉伯语中的叙利亚,意为左道,即面向麦加方向时左侧的区域)风格。这里的一些木质装饰来自于叙利亚古代的阿扎马宫殿。围坐一圈的红色天鹅绒长椅、五彩的镂空雕窗、繁复的木质墙面和吊顶,使整个房间显得异常艳丽。第二进大厅是个摩洛哥风格的房间,这里装饰着白色和绿色交织的瓷砖墙面。
清真寺
从正门进入,向右,从道路两旁掩映着的热带绿植的间隙中,隐约可以看到一座摩洛哥风格的方形宣礼塔。它东侧是座三开间的凉亭,前面设置了喷水池和两只石狮子。西侧是一座小型清真寺。
清真寺的大门是一个带有拱形龛的高塔,门廊两侧的大理石牌匾分别刻着工匠的名字和纪念清真寺建造的文字。内部空间被两棵柱子划分为两个区域:大门正对的这部分是为亲王和他的宾客准备的私人区域;而另一个部分可以从街道进入,是为市民准备的公共区域。
清真寺虽不大,里面的装饰却非常丰富。手绘的花纹瓷砖组成的墙面是淡淡的青色背景,其间还嵌着一些蓝底的牌匾,书写着四大哈里发的名字以及忠诚章。私人区域有一个精美的米哈拉布,饰有深蓝色的瓷砖,一部非常小巧的敏拜尔被安排在米哈拉布右侧的墙角,此处吊顶装饰着繁复的木制藻井。公共区域配备了一方讲经的迪卡,吊顶装饰着金色的太阳浮雕,是王朝的标志。
狩猎馆
从清真寺继续向西,是一座长条形的房子。曾经是王府内的马厩,现在陈列着法鲁克国王猎杀的动物做成的标本。乏善可陈,不赘述了。
住宅
亲王的居所是整个王府中建造的第一座建筑,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入口在建筑的一角,十几级台阶引向石柱和拱组成的门廊。从门廊向内,是一间两层通高的门厅,中央是一方下沉的水池,池中央立着一棵石质的喷泉柱。此外,还有一部木质楼梯通向二层,但彼时二层并没有开放。
围绕门厅组织了几个功能房间:入口处的“西克玛”房间,有三扇全景窗,中间的小案上放着一个装饰华贵的首饰盒;对面的餐厅则装饰着雕工细致的木质墙裙和展示架;邻着餐厅的是供宾客餐后茶叙的房间,里面的家具均用珍珠贝镶嵌,让人想起扬州的点螺工艺,不过这里的螺几乎缀满了家具表面,这间房间因此得名“珍珠房”;珍珠房旁边还有一个小房间,叫作“冬房”,有一个奥斯曼风格的檀香木壁炉,散发着浓郁的木香。
穿过门厅,是另一间通高的大厅,亲王在这里与宾客观看演出。这里装饰着石材镶嵌的墙裙和绘着花草图样的瓷砖墙面,腰线处排列着先王的肖像。或许正是在这里,亲王的座上宾卡米尔·圣桑谱写并弹奏了他的第五钢琴曲“埃及人”吧。上层架设装饰繁复的木制环廊,女眷可以在那里悄悄地观看楼下的演出。值得一提的还有雕刻着六角星的木质天花板和多彩的采光窗,散发着克制的华贵气息。
与该大厅相连的,是“蓝色大厅”,以其蓝色调的墙裙而得名。房间的陈设偏西式,有油画、皮沙发、木椅和中央的圆形搪瓷桌。
王座宫
王座宫在王府的西南角,与正门连成对角线。首层是间通长的大厅,完全的欧式陈设,天花板中央是一个象征王权的巨大的金色木质太阳。从另一个门厅,通过大理石楼梯,可以到达二层。这里有三进房间,提供休息和会客的空间。想象一下,当年这里举行着精心策划的茶会,土耳其式的美食和法式糕点同时被侍者呈上,受过西式教育的贵族和精英们早已不再熟悉阿拉伯语,他们的谈话混合着土耳其语、法语、英语和礼貌的笑声。
陶菲克亲王钟爱旅行且眼光独到,他从沙姆倒塌的宫殿中购买了木质和珍珠贝天花板、马穆鲁克时代的门和精致的玻璃灯,从博斯普鲁斯被人们遗忘的古迹中拯救出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他为这些独一无二的藏品量身定做可以容纳或嵌入它们的建筑物。无数这样的珍品拼接成他心目中的东方花园,与其说这是一座王府,不如说是一座私人收藏的博物馆。
从王国到共和国
由于与英国签订条约而促成英军撤出埃及(不含苏伊士运河),法鲁克被认为是埃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国王,但埃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英国的阴影。“二战”期间,为了和轴心国角力,英军重新进驻埃及,并以其为盟军在北非的基地,直到战争结束。
1947年,联大通过了关于巴以分治的181号决议,阿拉伯各国代表愤然离场。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包括埃及在内的八个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对该国的进攻,是为第一次中东战争。起初,阿拉伯联军长驱直入,但后来在一系列的国际调停和对以援助下,联军以战败告终。这大大打击了阿拉伯人的民族自尊心,引发了各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统治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动摇。
1952年,年轻的军官纳赛尔领导政变,推翻了统治埃及长达148年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共和国,法鲁克国王和陶菲克亲王流亡海外。1956年,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引发以色列、英国和法国向埃及宣战,即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军的攻势凌厉,迅速占领加沙和西奈半岛。为防止英法联军南下,纳赛尔下令凿沉五艘货轮,堵塞苏伊士运河,导致西方国家油价大涨。最终,在美国和苏联的施压下,联军不得不撤退。埃及至此获得了包括苏伊士运河在内的完整主权。
陶菲克亲王没有看到这个结局,一年前他在洛桑Beau-Rivage Palace酒店的三楼套房中去世了。他并没有被安葬在生前为自己在开罗准备的大理石陵墓中,而是被葬在阿菲菲陵墓一个朴素的坟里。后来他的大理石陵墓被拆除,石料被用于纳赛尔总统的陵墓建造。
正如他的陵墓,他珍爱的亲王府也未能按照他的愿望转形为瓦合甫信托管理下的古董博物馆。而是被旅游部接管,成为了被肆意改造的度假场所。2005年,亲王府才终于被文物局接管,进行大规模修复。2015年,这座宝库开始向公众开放。
本文由作者张弛授权有方发布,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申请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竞赛结果+获奖方案全揭晓|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校园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季
下一篇:中国院中标方案:深圳西方美术馆(暂定名),巨型悬挑释放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