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9年推出杰弗里·巴瓦《卢努甘卡庄园》中译本之后,有方联合世纪文景,于2023年再推出两本现代建筑大师重要著作的中文版:《西格德·莱韦伦茨,建筑师》,以及《路易斯·巴拉干:探索与创造》。
一位是堪称北欧建筑旗帜的人物,一位是拉美建筑永远的英雄。为中国读者引入关于莱韦伦茨与巴拉干的两本经典著述——Sigurd Lewerentz, architect及Luis Barragán: Search and Creativity,一步一步耐心制作成中文版,过程虽不易,但我们认为成果很值得。
莱韦伦茨与巴拉干活跃的年代,前后相差15年左右;但两位建筑师对各自所处地域自然及文化在建筑创作上的转译,亦有相通之处。对两位建筑师自身经历、设计手法均感兴趣的读者,也可将两本书籍对比着来看,或许会有崭新的启发。
《西格德·莱韦伦茨,建筑师》,大开本,布面硬装;《路易斯·巴拉干:探索与创造》,中开本,硬纸面平装。任君选择——
《西格德·莱韦伦茨,建筑师》
[瑞典] 扬内·阿林 著;郭廖辉 刘智伟 译
出版:有方 ✕ 世纪文景
语言:中文
装帧:布面,硬装
尺寸:20.5✕ 33 ✕ 2.8 cm
定价:350元
《路易斯·巴拉干:探索与创造》
[墨西哥] 路易丝·诺埃尔 著;王又佳 金秋野 译
出版:有方 ✕ 世纪文景
语言:中文
装帧:纸面,平装
尺寸:20.3 ✕ 20.3 ✕ 1.5 cm
定价:168元
西格德·莱韦伦茨
Sigurd Lewerentz
——
瑞典建筑师西格德·莱韦伦茨(Sigurd Lewerentz, 1885—1975)是20世纪建筑史上,一位低调、神秘,又备受尊敬、影响深远的人物。
从早期的新古典主义,到中后期非同寻常的现代主义,场地、材料、构造、配件,都是理解他的关键词。北欧建筑师特有的对自然环境及氛围营造的理解,在他的建筑身上也有着动人的呈现。
他对当今建筑师的影响比他生前更大,卒姆托、张永和都曾表达过对他的“仰慕”,世界各地无数的建筑师、建筑爱好者前往瑞典去参观他现存的建筑。他的代表作之一 ——斯德哥尔摩林地墓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4月,有方组织了一场北欧建筑游学,在学术领队郭廖辉的带领下,系统性地探访了一遍瑞典建筑师西格德·莱韦伦茨的作品。在那之后,本书的两位译者郭廖辉、刘智伟前往图勒科夫小镇拜访扬内·阿林教授,确定了将其关于莱韦伦茨的著作Sigurd Lewerentz, architect译成中文、并向中国读者推介的珍贵合作机会。
2019年6月至次年6月,有方先是与阿林教授取得联系,获得中译本授权;又再专程找到瑞士出版社Park Books,购买了其2014年英译本重印版的高清印刷文件。
此后三年,文字部分经历了翻译、讨论、修正、审校等多轮工作,图片亦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一轮轮精细调整。
遗憾的是,2022年2月传来阿林教授离世的消息。为纪念教授,中译本新增了一篇译者后记。而在经历了三个艰难的春天之后,2023年的春天,《西格德·莱韦伦茨,建筑师》,终于面世。
书籍内容
——
这是一部阅读体验非常舒畅的建筑师传记。作者以一种诗意但又保持着清晰逻辑的语言,将建筑师的一生娓娓道来——
开篇是建筑师的“肖像”,勾勒出莱韦伦茨那有些古怪,却坚韧、真实的形象;接着以19个章节,讲述莱韦伦茨人生的各个阶段,那些他受到的影响、设计的建筑与景观、参与的展览、他自己的工厂等,直至人生的最后一个作品。草图、照片、图纸,文字与图像互为呼应,共同构筑起这本书的建筑语言。
这本书生动地刻画出了建筑师的形象。使得读者在了解设计过程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建筑师本人的性格与情感。那个80岁仍在工地上搬砖的背影,仿佛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设计与制作
——
中译本外套德国进口黑色书衣,更好地保护书籍。内封是与原版书一致的黑色布面,采用美国进口的布料。
白色竖向腰封上是来自建筑学者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拉尔斯·勒鲁普(Lars Lerup)的推荐语。
书籍采用圆背锁线精装,可百分之百平整地摊开。内页用纸进口自意大利,有着与原版书用纸非常接近的沉稳质感。印刷工艺经过仔细调试,图面最终效果甚至比原版书更好。
作者简介
——
扬内·阿林(Janne Ahlin),瑞典建筑师、建筑学者。其著作Sigurd Lewerentz, architect出版于1985年(莱韦伦茨诞辰100周年),是第一本关于莱韦伦茨的重要著述,并由此开启了学界对莱韦伦茨的“迟到的关注”。
译者简介
——
郭廖辉,郭廖辉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拾柴学社发起人,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硕士。
刘智伟,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gmp)建筑师,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
路易斯·巴拉干
Luis Barragán
——
墨西哥国宝级建筑师
第二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路易斯·康曾听取他的设计建议
西扎、安藤忠雄公开表示受到他的创作影响
其自宅设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是为现代建筑史留下克里斯托瓦尔马厩、吉拉迪住宅等经典作品的创造者
……
然而,聚焦巴拉干及其作品的中文出版物近年并不多见,此前最新且可查的专著出版年份已是逾10年前(据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公开信息查证)。
2019年10月,在数次远赴墨西哥现场探访巴拉干的作品后,有方与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及Wilfried Wang教授取得联系,接洽Luis Barragán: Search and Creativity的引入及出版。
本书中文版特邀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王又佳、北京建筑大学教授金秋野翻译。历经多轮图文编辑,2023年9月,《路易斯·巴拉干:探索与创造》终于面世——期待以此,让更多中国读者真正走进巴拉干的创造与世界。
书籍内容
——
介绍建筑、介绍历史、也介绍巴拉干本人,这本研究性译著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巴拉干的作品与理念。在国际建筑评论委员会联合创始人路易丝·诺埃尔(Louise Noelle)教授的翔实论述之外,更有154幅作品照片、30张设计图纸,以及一份力求完整的巴拉干作品清单。
本书还原的,是巴拉干成为自身的过程,也是其在国际建筑舞台上崛起的历程。从在瓜达拉哈拉的成长说起,墨西哥的节日庆典、市场的喧腾、童年的大农场甚至水果的光鲜,都留存在建筑师记忆深处,不曾退却。其后的一次次旅行,友谊与师承,参观国际装饰与现代工业博览会,与费迪南德·巴克及勒·柯布西耶的会面及后来的辨证接受,“一生中印象最深刻”北非之旅……年轻的建筑师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寻找着自己的表达方式,而这个过程尽在书中。
在风格转变的背后,巴拉干的作品有种概念上的连续性。对于巴拉干建立自身建筑语言体系的过程,诺埃尔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
—
在瓜达拉哈拉的第一批作品
关键词:早期探索,功能主义,地域主义
—
国际主义与现代性
关键词:国际式风格,风格派,商业色彩,现代理性建筑
—
情感建筑
关键词:本土建筑经验与古地中海文化,色彩使用,情感空间
设计与制作
——
中文首版的制作遵循两个核心原则:
1. 提升建筑照片的色泽质量,以专业调色和更优质的印刷工艺呈现空间。
2. 延续英文版易于翻阅的装帧质感,保证阅读与书写体验流畅。
全书正文部分收录了巴拉干154幅作品照片,多年来由不同的摄影师拍摄,展现出同一建筑不同时期的保存状态和色彩变化。
中文版每张照片均经过专业调色,历经一年反复调试、打样,更加接近建筑物本身的状态,以比英文原版更精细的图像、更出色的印刷工艺,真挚呈现。但仍有部分照片受限于原始画质,经多轮调整仍无法达到当代理想的鲜亮度,提前说明、敬请理解。
内页选用103g进口纸张,特性柔软易翻阅;纸张带有轻微涂布,既可以较好地还原照片颜色,也适合书写,确保着较好的整体阅读体验。封面采用200g进口纸,哑膜及125mm宽勒口的使用,旨在更好地保护书籍。
作者简介
——
路易丝·诺埃尔(Louise Noelle),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哲学与文学系教授,墨西哥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
作为国际建筑评论委员会(Comite International des Critists d'Architecture, CICA)的联合创始人和主任,她在建筑史与建筑批评领域颇有建树,著有《墨西哥的现代建筑师》《墨西哥城当代建筑指南》等多部关于墨西哥和拉丁美洲20世纪建筑的书籍,并任众多建筑期刊的撰稿人。此外,她亦积极投身于20世纪建筑保护领域的工作,是国际古迹遗址委员会(ICOMOS)和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委员会的成员。
译者简介
——
王又佳,清华大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建筑——形式变迁》《彼得·埃森曼的建筑话语》,也是《光辉城市》《建筑模型》《伟大街道》等理论专著的译者。
金秋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金秋野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建筑师》《华中建筑》等杂志编委,《建筑学报》特约学术主持。著有《居室亦园林》《异物感》《花园里的花园》等学术著作,与王欣联合编著《乌有园》系列丛书,与李涵合著《胡同蘑菇》和《楼房花朵》。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大舍新作:静思之地,陶一球纪念馆
下一篇:沙特未来城市项目揭晓新方案,在山谷打造三座豪华精品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