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深圳后海“地王”公开招标优胜方案:line+朱培栋,构建高密度城市“生境范式”

深圳后海“地王”公开招标优胜方案:line+朱培栋,构建高密度城市“生境范式”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5.05.15 10:46

“面向未来的人居社区不应是一个个孤岛,而是与城市紧密联系的有机细胞。”

——项目主创,朱培栋

 

方案效果图  ©line+

项目名称  后海T107-0107地块(暂定名)建筑方案设计公开招标

设计单位  line+建筑事务所

项目位置  广东深圳

方案状态  公开招标优胜方案

项目业主  华润置地、中海地产

建筑面积  地上303621.58平方米 、地下83800.87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line+提供。

 

2024年12月2日,深圳,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的一宗商住用地,起拍价就高达126.52亿元。经过295轮举牌,华润置地与中海地产联合体以185.12亿元总价胜出,楼面地价70388元/平方米,溢价率46.3%。不仅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块成交总价历史纪录,也是2024年全国成交最贵的宅地。[2]

 

在深圳湾这一“超级城市”的试验场中,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朱培栋率领团队,以“生境社区”理念回应“好房子”时代命题,历经多轮角逐和专家评审,于后海 T107-0107地块建筑方案设计公开招标中脱颖而出,最终中标。

 

方案效果图  ©line+

作为深圳湾核心的重要增量,这块后海十二年来首度推出的稀缺宅地,不仅承载土地价值,更肩负探索未来人居模式的使命——在高密度开发强度下,如何实现居住体验、生态效益与城市价值的共生,构建面向未来的高品质住区。

 

基于此,line+以“生境社区”为核,提出“好城市—好社区—好房子”三维策略,破题超高密度开发困局,重塑一座与城市共呼吸的垂直生命体。

 

▲ 方案视频展示  ©line+

 

 

图片

 

项目位于后海中心区连廊系统的南端,是城市公共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我们在既有规划基础上对连廊系统进行系统性织补,打破住区孤岛化,塑造有机城市界面,强化住区的渗透性与可达性,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网络的“毛细血管”。

 

项目区位资源  ©line+
方案效果图  ©line+

横向织补

 

沿登良路增设东西向连廊、将其定义为“文化运动轴”,以高线天街链接人才公园与深圳湾文化广场,构建15分钟步行生活圈,消解主干道对城市肌理的割裂,将住区接入深圳湾城市动脉。

 

方案效果图  ©line+

纵向生长

 

以既有空中连廊系统为基底,向北延伸公共步道,贯通南北口袋公园。整合首层、二层及地下慢行系统,形成四维立体通廊,将住区纳入更广阔的城市公共网络。

 

贯通南北口袋花园  ©line+

方案效果图  ©line+

天际叙事

 

五栋塔楼以"分层递进+错位排布"布局,以“双峰微翘”的高度差异塑造起伏天际线。最高楼栋250米于两侧微微抬升,中部塔楼渐次降低,避免单调平直界面,同时在远景视角上强化“门户”地标性。

 

方案效果图  ©line+

 

图片

 

好社区是由有机的社区边界与优质的社区配套所构成。我们以“共生街区”与“生机底盘”双重体系,打破高密度社区边界,营造开放、多维、互动的社区场景。

 

方案效果图  ©line+

生机底盘

 

“生境之斗”作为底盘的原型,立体化打造可停留的“城市檐下”空间,集成遮阳、休憩、社交复合功能,重塑深圳湿热气候下的公共生活,同时缓解超高层建筑所带来的压迫感。

 

概念生成  ©line+
分享街区·生机底盘  ©line+

方案效果图  ©line+

共生街区

 

摒弃传统豪宅的封闭围合模式,以“共生街区”重构社区边界。在安全与私密的同时,通过区分私密与开放、居住与公共的空间层次,建立一种高度渗透的公共系统。城市连廊与开放商业界面串联起街道、公园与步行系统,使社区主动生成一种面向城市的“生活前场”。

 

方案效果图:西侧劣势景观面植入复合商业,以立体业态激活消极界面,提升地块价值  ©line+
方案效果图  ©line+

立体配套网络

 

基于过往对国外豪宅配套功能的实践经验和观察研究,我们为本项目构建多模块核心配套功能体系。社区配套体系借由立体复合的策略,嵌入于架空层、避难层与连廊节点,以最小的指标占用容纳最大功能。将避难层改造为星空会所,架空层嵌入泳池、艺术工坊、全龄儿童区,形成一个向所有住户开放的共享生活网络。

 

方案效果图  ©line+

我们不仅关注地面生态与城市肌理,也在设计中强调与时代和科技进步同频。面对方兴未艾的低空经济和智能出行热潮,我们在塔楼顶部规划预留了直升机停机坪,局部空域规划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并在地下车库预留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车道与充电接口,从而打造面向未来的地面与空域的立体交通体系。

 

方案效果图  ©line+

 

图片

 

“好房子”是优美的风景、生机的自然、舒适的生活、艺术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方案效果图  ©line+

全东向布局

 

项目东侧直面深圳人才公园,眺望深圳湾。为最大化释放景观资源并规避超高层常见的视线遮挡,我们通过日照、风环境及视线分析,采用“全向东布局”策略,户型配置纵横生长,户户海景。

 

方案效果图  ©line+

“房包院”+“院包房”

 

建筑群整体朝向深圳湾展开,高区“房包院”直面无敌海景,低区“院包房”独享空中庭院,创造“内向宁静”与“外向开阔”并存的多元景观体验。

 

方案效果图  ©line+

竹境立面

 

面对后海片区玻璃幕墙同质化现象,立面设计跳脱单体地标逻辑,转向群体符号塑造。以“竹境”为意象,采用细密垂直线条,结合玻璃幕墙与金属构件,使建筑整体因此构建出一种具有整体性和辨识度的城市界面,以群体符号重塑城市记忆。

 

方案效果图  ©line+

 

图片

 

未来的人居形态,必然是更开放、更复合、更共生的。后海项目是line+对“生境城市主义”的进阶实践——在这里,超高密度不再是妥协的代名词,而是催生新型城市关系的触媒。当连廊成为社区的延伸、阳台化为风景的展台、避难层转身为星空会所,我们证明了:真正的好房子,能在云端重建消失的地面生活。

 

方案效果图  ©line+

在深圳这座持续演进的全球化都市,我们以“生境社区”理念,探索超高密度住区的适应性范式,构建城市与人居的共生生态。这不仅是对“好房子”的回应,更是对未来人居模式的系统性预演——当建筑成为会呼吸的生命体,社区便真正融入了城市的进化基因。

 

方案效果图  ©line+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后海T107-0107地块(暂定名)建筑方案设计公开招标

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朱培栋
设计团队:邢明泉、韩旭、张群晨、李镇宇、李周斌、史心怡、杨琪、吴琪、张熠、许涛、赵胜耀、孙佳豪、王俊、孙金、李航、洪洋(建筑);李上阳、饶非儿、罗晓霞(景观)
业主:华润置地、中海地产
机电配合单位:杭州易咨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广东,深圳
建筑面积:地上303621.58平方米 、地下83800.87平方米

结构:无次梁厚板楼盖-混凝土稀柱框架核心筒结构
材料:铝板、玻璃、UHPC、石材

[1] 以上为公开竞赛方案,最终以政府审批的深化方案和实际建成效果为准。

[2] 内容来源为:公众号“中国房地产报”。


本文由line+建筑事务所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line+建筑事务所
住宅
广东
深圳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