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坐拥130多处风景名胜,其中苍山洱海更是远近闻名。州府所在地大理市,则是国家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壮美的雪山下、澄净的湖泊旁,大理的当代建筑也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然的态势。同时考虑到就地取材与在地建造,建筑与土地的关系亲密无间。
有时间可去大理,看看自然之中的建造。
大理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大理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
设计:赵扬建筑工作室,2016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叶榆路204号
这是一个改造项目。其前身是位于大理古城核心区的一组废弃的办公设施。包括一个白族样式的木结构建筑、一个砖混结构的平房和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庭院。这个地方被大理的生活方式品牌“柴米多”租赁下来,改造为一个农场餐厅、农产品超市、手工艺展厅和举办每周一次的“柴米多市集”以及其它社区活动的场所。
改造设计的重点在于处理庭院东南西北四个界面。庭院北面的平房首先被加建为两层的餐厅,餐厅的屋顶根据大理古城的规划要求做成了传统的白族样式。一个钢结构亭子从餐厅的南立面伸出来,把餐厅内部的空间和庭院空间在使用上联系起来。亭子的平面是一个不规则四边形,亭子的立面用竹子包裹,起到强化形体和过滤光线的作用。面向院子的一侧的竹立面可以开启,在市集活动的时候加强内外空间的联系。竹子的立面向上延伸为露台栏板,栏板的轮廓在立面上也被切出一条斜线,让露台空间朝向老木屋的青瓦坡屋顶倾斜过去。
西侧是一个传统样式的木结构建筑。建筑师把老房子的隔墙和老木门拆除掉,让整个一层成为一个面向庭院开放的空间。然后在外侧增加了一层竹格栅的推拉门。未来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内部空间的遮蔽程度。推拉门的外钢框遮挡了红色的木柱和大理石的柱础,以一个新的立面形式来呼应改造后内部全新的空间感;在彻底取消首层木结构形象的同时,烘托出大木屋二层出挑的外廊、瓦屋面的檐口和颇具年代感的木栏杆。
02
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
设计:赵扬建筑工作室,2017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叶榆路南51号
为了在390平方米的用地上设计出包含14间客房的精品酒店,建筑师让每一个角落都发挥作用,“小独栋”之间的空隙在首层平面几乎被见缝插针地逐渐填满,以至于“小独栋”的“独”在首层平面上被消解了。围合庭院的墙体被拼接成连续转折的界面;好几个房间又故意在形体的转角处退让出入口雨棚,这就进一步化解了独栋体量自身的完整性。在庭院中穿行,墙面随着脚步的移动而凹凸进退,好像是墙体和身体之间你进我退、亦步亦趋的对舞。但是走在二楼的露天廊道上又分明辨得出八个“小独栋”各自为政又错落有致的格局。
对透明性的把玩也是消解空间局促感的重要手段。位于前后两个庭院之间的茶室是几乎完全用玻璃限定的空间。这样庭院中随处可以感受到贯通南北的空间深度,而茶室的存在又使这个贯通的空间有了阴阳起伏。玻璃表面时有时无的反射平添一层迷离光影;再加上植物、水面、家具、陈设和艺术品在空间中摆布出的若干局部场景,虽然前后移步不超过20米,但目之所及与身之所感,已然叠加成密度颇高的体验,客人进入酒店时的期待得到了充分的回应,也就不感觉局促了。
03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设计:朱锫建筑事务所,2020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月华路
表演艺术中心地段位于古城外的东北侧,其东南两侧为农田、溪流、树林、湿地;西北两侧为村庄。中和溪,苍山十八溪中最重要溪流之一,自苍山而下穿越古城,途经表演艺术中心地段的南侧直奔洱海。从地段东望,苍山十八溪所冲击出来的平原、湿地;西望,四千米海拔的苍山,被厚重的白云所包裹,横亘南北,扑面而来。
项目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剧场观念,一种新的剧场经验。表演艺术中心因此被构想成两个剧场:一个室内剧场,它被赋予“穴”的概念;一个室外剧场,它被赋予“巢”的概念。巢穴两种类型的结合,可以实现建筑在冬夏冷暖之间的互换与平衡。
室内剧场上半部分突出屋顶之上,似山形;室外剧场似漩涡,像倒山形,沉在屋顶之下,并与凸起的山丘相连,参差自由排布的台阶沿着漩涡蜿蜒匍伏而上,直达屋顶。这些台阶面向室内剧场,平缓宽阔,自然而然构成了室外剧场的观众席,随意舒适。当室内剧场巨大的滑门打开时,位于室外剧场和室内剧场之间的“空”,会成为整组建筑的中心、活动的中心、表演的舞台,室内剧场和室外剧场的观众席彼此对望,两个剧场瞬间合二为一。
04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设计:孟凡浩-line+建筑事务所,2022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小邑庄段
在面对苍山洱海、古朴村落的原生环境,设计试图以地景建筑的方式最小程度介入,以“锚固与悬浮”回应建筑与土地的关系,对话环境;以“低技与低碳”回应地方性与当代建造的关系,创新经验;以“开放与包容”回应公共建筑与人的关系,构筑日常性的活动平台。
在避让树木、连接道路和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的双重指向性下,建筑自南向北发展,逐渐起坡,仿佛由大地的一道“裂缝”生长而来,在连续起伏变化的地形中掀起一处登高望远的平台和一处可短暂停留的遮蔽,借此重新唤起自古人与自然相依的经验。
结合对现场地域性风貌的感知,建筑师一方面提取关键的材质特征,选取毛石、混凝土、木材三种主要材料进行当代化表达;另一方面,采用传统低技的手工毛石砌筑方式,木模板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矿物骨料和天然染料,对施工现场的钢材料回收再使用等可持续建造方式。
与自然的形式语言相对应的是行为和内容的开放自由,不止于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态的使用需求。骑行与人行的流线进出、空间内外的张力变化、登高屋面的尺度收放,均随着“地势”波动而逐渐建立起感知体验的变化,或幽谧,或开阔。
05
环洱海生态廊道五号驿站
设计:三文建筑,2021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
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是一个标准的建筑物,它可以是一个构筑物,一个装置。设计灵感来源于对大理白族传统帆船的回应。洱海休渔以来,传统的白族帆船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海面上的的点点白帆和参差的桅杆也成为人们久远的记忆。
这样的历史变换引起了建筑师的关注,希望借此项目表达对“临水而渔”的传统生活的纪念。由此提出“在洱海边立一片帆”的构想,大胆地以艺术化与表现主义的手段来回应场地:利用场地高差,在背对洱海一侧将所有功能性空间埋入半地下,通过屋顶覆土实现隐藏;暴露在路人视野中的是一面高9米,宽14米的帆,张扬地树立在洱海岸边,如同一件雕塑。帆的布面采用白族传统扎染图案,蓝与白的色彩和大理的天空形成呼应。在设计中,帆是可以更换的,未来可以结合不同活动更换图案,使建筑成为媒介。
驿站建筑具有三部分功能空间:位于半地下覆土的公共卫生间和休闲吧,以及耸立在山丘上的观景台。通过对场地高差和建筑覆土的处理,形成不同功能空间的使用动线:东侧在临近自行车道边设置坡道,引导人们登上观景台;覆土建筑中部断开,平面呈八字形的石砌墙围合出通道,通向位于西侧面向苍山的室外空间、公共卫生间和休闲吧。两条路径分别对应登高观海人群和休息人群,动线明确相互不干扰。
06
竹庵
设计:赵扬建筑工作室,2016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
这是一个为画家蒙中夫妇设计的私人住宅。基地位于喜洲镇某古村边缘,毗邻大片的田野。
这座新建成的院宅的内向性与其周边传统院落的内向性相合。草筋白(石灰混合草筋的外墙处理)在大理地区是一种常见且廉价的外立面材料,同时也把新建筑与其周边环境联系起来。
房子被划分为门厅、前庭、中庭以及后庭(主人使用的私密区域)。九个不同大小的院子缩小了传统院落住宅的庭院尺度,并把院落与一系列的功能房间联系起来。西侧的廊院作为一个直接到达私密区域的通道,经过的同时还能一瞥中庭的水面。封闭式餐厅位于前院与中庭之间。从起居空间望出去,向东是大片的稻田,向西则是中庭的水池,以及在西边廊道庭院的植物和岩石之上邻居房子的瓦屋面。
私密的区域围绕着四个尺度、朝向各不相同的庭院来组织。因此,阳光从不同的方向被引入建筑内,人们可以察觉到空间氛围在一天当中随时间的变化。(项目为私宅,发布仅供学习了解,请大家尽量不要前去打扰业主生活)
07
云七海景度假酒店
设计:AND studio,2023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双廊镇玉玑岛
项目诞生于2011年,是双廊历史最悠久的民宿之一,首期也是由设计主创设计完成。 项目占地1800平方米,彼时原始空间被规划为三个院落,栽种了当地的树苗,让植物自然生长。设计师在室内开辟了5间海景房,在45—90平方米的空间内实现了舒适的居住体验。当时共设有22间客房、海景餐厅和小型健身房。
伴随度假生活的新需求,当下的旅居生活更强调人在环境中充分的体验感、舒适度和丰富性。基于这样的考虑,设计师对项目进行了结构性改造。首先解决了原有空间结构的限制性问题,改造后,原有的客房数量不增反减,22间房缩减至15间,随之增加的是单体客房面积合并扩容至45—100平方米。在足够大的空间之中,尽可能打造出丰富的生活场景:除了必要的休息和阳台区域,还单独开辟2—3处相对独立、可坐、可卧、可躺、可独处的小空间,让旅者尽享大理独有的风花雪月。
自然材质和温润色调的家具与器物,构成了整个空间。设计师还为每个窗边加了构挑台,利用不同高度和疏密程度的植物介入,增加客房的松弛感,同时解决采光问题。
08
大理双廊陶唐之丘度假酒店
设计:三文建筑,2022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双廊镇大建旁村
本案是一个改造项目,场地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双廊镇大建旁村,洱海的一个小的海湾内。民宿由两个独立的院子组成,院子之间有一条小巷。两个院子各具特色,也各有其优势。其中一个院子的三层建筑有着相对优质的洱海景观,被称之为海景房;另一个则有一个相对大些的内庭院,层高各不相同的建筑形成内向的围合空间,被称之为庭院房。
建筑师将“木、石、陶、土”作为整个项目质感层面的出发点,不同的肌理、不同的粗糙颗粒度、不同材料呈现和不同的温度,使项目在感官层次上更为丰厚。
原建筑一层的客房全部被打通,改成开敞的餐厅。餐厅与大堂形成两个并置的空间,隔庭院而望。庭院成为了一个天然的缓冲区,如“呼”与“吸”之间微小短暂的间隙。庭院房二层设置有4间客房,具有良好的庭院视野;三层设有3间客房,有独立的露台,可远眺洱海。原海景房共有18间客房,新布局将其两两合并,整合出9间视野极佳、宽敞舒适的大床房。
海景房的楼梯是半室外,庭院房的楼梯则将客人从公区引向相对私密的客房区。踏步的一、二级为石阶,略显粗糙的石头给人以深邃的岁月感;其他踏步由钢板制成,挺拔硬朗且被漆成了暗红色,配以具有神秘感的造型,这样的楼梯间让人对后续空间充满期待。进入走廊,又是另一种感觉,依梁而做的半拱造型增强了走廊的序列感,弱化了长走廊的单调感。
09
古梨园空中稻田剧场
设计:八旬建筑工作室,
坐标: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佛堂东南
稻田剧场设计在一个向阳的下沉平坦地势上,被丰美、茂密的植被和田野环绕。为了让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建筑师采用“反向路径”的方式建立空间逻辑:人们从建筑顶部经过下行踏步,进入到下层空间,这里舒适、凉爽,树木从孔洞中伸向天空。
架空形成柱网体系托起构筑建筑顶部的平台。为了不破坏乡村环境、消除建筑建造带来的突兀感,建筑师在顶部平台上种植与四周田野相一致的稻田,远远望去,建筑体仿佛消失一般,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徐州园博园宕口酒店 | 筑境设计
下一篇:清华院+蓝天组入围方案:五粮液门户区概念设计,城市到自然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