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长亭之外:东莞下坝坊村水塘景观提升 / 梓集fabersociety

长亭之外:东莞下坝坊村水塘景观提升 / 梓集fabersociety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5.03.12 19:43
亭的构造细节  ©XSVISION SPACE
六个单元组成的一组长亭  ©XSVISION SPACE

建筑及景观设计  梓集fabersociety

项目地点  广东东莞

建成时间  2024年1月

建筑面积  130平方米

景观改造面积  26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梓集fabersociety提供。

 

1975

 

东莞万江坝头社区的下坝坊,地处万江、南城与莞城的交界处,占地不到一平方公里,是一个很典型的南粤小村,也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下坝坊于明代立村,是以詹姓为主的宗族聚居村落,村中目前还保留有詹氏宗祠等历史建筑以及三座水塘。

 

2009年的下坝坊  图源网络

早年的下坝坊界面很朴素,坊前的水塘主要用于饲养经济鱼类,两岸则是自然堤岸和植被。随着一位画家的进驻,越来越多的餐厅、酒吧、咖啡厅、特色小店选择在这里落地与生根。水塘边鳞次栉比的老屋逐渐被霓虹灯和广告字包装一新,华灯初上时分,俨然成为市民夜生活的好去处。

 

夜经济进入下坝坊  图源网络

在岭南村落中,门前有塘是件重要的事,水塘除了寄托村民最质朴的调风理水愿望之外,也为实际生活生产提供便利:洗涤、灌溉、养鱼、禽畜饮用、火灾取水、节庆活动、平日休闲……当塘畔被商业和游客逐渐占领后,日复一日的生活场景也被迫让位。然而,随着这里商业热度的消褪,留下的则是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附近需要被重构,新的日常需要发生。

 

下坝坊塘前界面与詹式祠堂  ©梓集fabersociety
下坝坊1975—2020  ©梓集fabersociety

新的设计任务,希望我们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对下坝坊入口的公共环境做一些提升,具体介入方式则由我们自行选择。东侧的东引运河在上世纪60年代修通之后,下坝坊一直与水相处,坊前的运河码头也忙碌运作了四十多年。我们仔细阅读了坊前自1975年起的环境变迁,也发觉它与水塘的使用方式息息相关,新知旧识间,决定聚焦于此处,为当地社区提供一份重回水边的契机。

 

水塘的使用方式与环境变迁  ©梓集fabersociety

 

萦塘以行,筑亭以顾

 

局促的预算,让我们将目光锁定在水塘东岸。东岸现状杂草丛生,但树木繁茂,与东引运河一路之隔,比起商业盘根错节的西侧,也自然是居民更好的去处。既然有的放矢,答案也一目了然,我们整理干净东岸的植被,沿塘堤植入一条细细的廊道,廊道端头与北侧的活动广场和南侧的空地连接,与西岸共同围绕水塘,组成了步行的滨水环线。

 

改造前的东岸  ©梓集fabersociety
设计生成策略  ©梓集fabersociety

环形的动线不仅增加了水塘周边可活动的空间,也重新营造了滨水新的体验方式,为游客与村民的共处提供了可能。水塘西侧依旧让渡给游客和商业,而重新开放的东侧置入可供人休憩的长亭,背倚绿树,前望古村。一塘水的距离,渲染着两侧并不遥远的对望,湿润的视野里,相互也便成了陪伴。

 

改造后的水塘与长亭  ©XSVISION SPACE
改造后的廊道与南侧空地连接  ©XSVISION SPACE

 

廊亭

 

满堤的绿植是水塘西岸的重要视觉记忆,因此这条水边狭窄的线性长亭,为了给视线留出开口,没有做成连续屋面的构筑物。在乔木的间隙之处,我们沿廊道内侧放置了五个长短不一的小亭子,毫无悬念地次第展开。亭子的高度被限制在树冠以下,遵循着场地的尺度参照,也让屋檐上下皆是绿意。

 

长亭的开口与沿河西路通过台阶连接  ©XSVISION SPACE
亭下的场景  ©XSVISION SPACE
屋檐上下皆为绿意  ©梓集fabersociety
长亭之间是景观的视线开口  ©梓集fabersociety

西岸已然琳琅纷繁,东岸便不宜过多瞩目。亭子的单坡悬挑,提供荫蔽的同时,也是视觉的必要:一旁的坝头沿河西路较高,视线俯看过来,倾斜的屋檐露出木色的底面,融入自然和树影;而面对西岸的宰制,则呈现内敛的檐下空间,提示公共场景的借地发生。

 

水塘两岸屋面的繁与简  ©XSVISION SPACE
沿河西路看向老村  ©XSVISION SPACE

 

低成本建造

 

为了成本的进一步控制,我们选择在悬挑的基础之上,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建造。单个模块包括与基础的连接、栏杆、立柱、座椅、钢拉索和屋檐,模块化的结构横向展开,嵌入线性的空间廊道,并选择在完整直线段落位,避开场地的自然曲线。钢龙骨上铺设防腐木路面,木柱和斜撑架起倾斜的木梁,结合拉锁共同稳定上覆金属波纹铝板的屋面。

 

长亭模块的最小单元  ©梓集fabersociety
六个单元组成的一组长亭  ©XSVISION SPACE
长亭之间  ©XSVISION SPACE
亭的构造细节  ©XSVISION SPACE

在廊道的具体实施中,除了满足为村民提供友好通行空间的需求,也需尊重其保护水体的意愿。基于此,我们利用现有堤岸挡墙作为边界,并悬挑步道微微探出,形成轻盈的边界效果。整体建造的细节层面没有进行过多修饰,基本选择了最常规的材料与连接方式。这种选择除去成本的考量,也带着一点天真未凿,放大着功能性的直观呈现,消除了与场地日常的生涩感。

 

微微悬挑的步道  ©梓集fabersociety
依托于原有堤岸的步道  ©梓集fabersociety
亭子构造细节  ©梓集fabersociety

 

2025

 

相较于我们其他的项目,这次设计中的诸多选择并没那么纠结,过程更坚定,也少了几分置之不答。各种机缘巧合,让我们多次回到这里,曾经的繁弦急管、红飞翠舞已逐渐式微,但更贴切的相聚还依然活跃,时间也留下气口,让下坝坊渐渐别开生面。几年来,一塘之隔的长亭,木柱已有点斑驳,座椅也被磨出痕迹,但因大概还是有几分可观,亭下的人往来依旧。这里始终是居民们的一席之地,带着天真无邪的水汽,来到这里的人,每天能看到水,水也能看到他。

 

从西岸回看长亭的社区生活  ©梓集fabersociety
东岸成为公共空间的延续  ©梓集fabersociety
长亭檐下的彩色画卷  ©梓集fabersociety
檐下视角的社区日常  ©XSVISION SPACE
长亭与水  ©XSVISION SPACE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下坝坊村水塘景观提升

建筑及景观设计:梓集fabersociety

公司网站:fabersociety.cn

联系邮箱:info@fabersociety.cn

项目地点: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下坝坊

建筑面积:130平方米

景观改造面积:260平方米

设计团队:左龙、Alex Lara、林梓瑜、张悦怡、赵启帆、唐一凡、赖钊琪、周琳琳

施工图团队:深圳市鲁盘营造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杨文德、彭玮婷)

施工团队:东莞万云森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整体策划和研究团队:CABLE

业主单位:东莞市万江街道坝头股份经济联合社、东莞万科

摄影:XSVISION SPACE、梓集fabersociety


版权声明:本文由梓集fabersociety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广东
改造
景观
梓集fabersociety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