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深圳成行工作室(hcs)
项目地点 广东东莞
方案状态 国际方案征集第一名
桥面面积 35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竞赛背景
中心公园跨东莞大道人行天桥位于东莞国际商务区,是东莞大道上重要的城市地标,是整合国际商务区与周边城市资源的生态脊梁,也是缝合中心公园与新基河慢性系统的连接纽带。
在由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主办的东莞中心公园跨东莞大道人行天桥方案设计国际咨询中,经专家评审和综合评判,最终成行工作室团队方案(hcs)获得第一名,其设计方案进入下一轮整合深化阶段。
▲ 方案视频演示 ©hcs
不把桥当桥
作为以景观起家的建筑工作室,hcs团队自从在2019年参与到深圳宝安滨海廊桥的设计工作之后,在后续的4年间共参与了珠三角地区10余座城市天桥的方案设计。或许因为做桥的“出身”不够正统,我们设计天桥的出发点不是结构巧思或造型宣言,而更多是思考城市能量的显现和衔接,关注被连接空间的社会活力和文化属性——简言之,不把桥当桥设计。
做桥不是作秀
东莞大道是东莞南城的主动脉,也是步行最难过街的路段之一。在城市规划上,该大道共有约十座跨街天桥等待建设。目前,东莞大道已建成一座坦拱拉索桥(2号桥),是新的东莞城市地标。而将要建设的新天桥,是这个天桥系列中的第二座。
如果不整体控制、统一协调,东莞大道可能会成为十座都想更“网红”的天桥造型“角斗场”。所以,我们希望这次的天桥设计能够成为东莞大道“天桥群”竞赛的风向标:剩下九座天桥,能不能一座比一座造型更含蓄,但体验上反而更有趣?
所以我们提案的天桥,造型是相对松弛低调的,以最简单的结构,直线联系道路两侧。尽量平铺直叙,尽量不作秀。
但这个桥就是要做秀
新的天桥场地紧邻华润万象城和新的中心公园。万象城的商业活力叠加中心公园的生态能量,这个区域将是南城甚至整个东莞最重要的城市活力热点之一,也将是新东莞故事的大秀场。
如果说桥梁造型本身要避免陷入作秀的形式漩涡之中,但是面对如此有城市“荷尔蒙”的场地,这座桥反而需要以一种更功能性的身份,参与到这种“商业+生态”的文化秀演中去。换言之,这个自身不作秀的天桥,应该是一座城市包容万象的秀台。
设计方案采用一个结构简单、造型低调的宽大平板桥体,以一种弱的姿态,为东莞大道提供了一个漂浮的秀场。桥体中部结构留有富余荷载,可以承担大型装置布置。我们给新的天桥起名:莞城T台,就是希望它不只是简单通行的桥,还是一个可以做秀的台。
尊重每棵大树
对于很多新建城区,最有精神的大树并不在新建的城市公园里,也不在快速成林的山谷里,反而在城市最早建设的道路两侧。这些行道大树以谦虚的姿态,决定了城市最核心的舒适度。
新的天桥场地两侧同样聚集了大量的高大行道树。我们希望这座天桥尽量避免对现状大树产生损害,可以绕着树走,让大树穿桥而过。行人可以抚摸树冠的叶子,可以摘树上的果子。同时,大树也能提供最舒适的室外遮阳,避免了复杂的桥体遮阳结构。
桥体的开洞和家具呈现连续的叶片形,这也成为了天桥有隐喻的主题和纹理,覆盖桥体的角落和细部,形成桥体在行人尺度的特殊存在感。
容易的事情容易做
在过往的定义里,桥梁建设更多是一种“高难度工程”:桥梁横向伸展的跨度,如同摩天楼的高度,代表了科学高度和工业实力。但是在工业如此精进、文化渴望多样的今天,既然建设一座桥不是什么工程难事,那就应该用更容易的方式去轻松实现。桥梁设计应该转移注意力,更多关注立体交通是如何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立体步行不应该是一种寻路游戏,应该是对城市空间的发现和再定义。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东莞中心公园跨东莞大道人行天桥方案设计国际咨询
项目类型:慢行系统连廊国际竞赛
项目地点:广东东莞国际商务区
设计单位:深圳成行工作室(hcs)
网站:https://hangcheng.studio/
模型制作:深圳市微创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多媒体制作:深圳市原景数码设计有限公司
效果图及动画制作:KJJ STUDIO
设计主创:成行
设计团队:刘可言、王鹏深、白慧娴、黄泳芯、黄可谊(实习)
业主: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方案状态:国际方案征集第一名
设计时间:2023年9月—2024年5月
桥面面积:3500平方米
视频版权: 深圳成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深圳成行工作室(hcs)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Gensler新作:北京昆泰大厦
下一篇:从“家屋”到“城市”|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引出的雅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