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福州市穆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安徽黄山
方案状态 概念设计
用地面积 13.7公顷
建筑面积 约8万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祁门老城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片区,传承祁门依江发展的历史格局,需承担起展现祁门历史底蕴的重要任务。复兴方案从东街的现状、问题及特色切入,以茶为引,融合祁门文化底蕴,将东街打造为集文化、商业、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历史文化街区、体现“茶香—茶戏—茶瓷—茶医”文化的祁门城市客厅,展现属于祁门独有的自由感与松弛感,居旅相生,使游人与住民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祁门建县于唐,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得名,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自古以来为徽州南门户、黄山西大门,区位战略优势显著。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清代前祁门茶以绿茶为主,清后安茶红茶相继问世,尤以祁红名气最大。
目连戏以宗教故事“目连救母”为题材,为中国戏曲“戏祖”,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采茶扑蝶舞为祁门传统舞蹈,省级非遗;祁门傩舞是驱鬼逐疫仪式,为国家级非遗。
祁门盛产瓷土,祁门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为省级非遗。
祁门有“中国御医之乡”美誉,至今仍有大量医者,尤以蛇伤疗法最为著名。祁门东街内设有御医堂。
阊江是祁门母亲河,一路向南进至浮梁境内,最终汇入鄱阳湖。旧时祁门所需米粮、瓷器、布匹,所产茶、瓷土、木材,大多通过阊江贩运。如今祁门人仍惯于在阊江畔洗涤乘凉,欣赏阊江风光。
东街位于祁门古城东侧,东临阊江,设三城门,今已不存。
“两纵三横、大屋串联”的传统格局基本延续,街区内建筑密集,现存7处不可移动文物、13处已公布历史建筑、48处建议历史建筑、64处传统风貌建筑,以及3处券门。滨江多有景观大树。
现有原住民约4200人,中老年人稍多,生活氛围浓厚。住民归属感强,守着老屋、古街、古桥,融入街区的历史变迁。
建筑类型多样,年代各色,风貌品质参差不齐。拆空地块尚未合理开发。古城滨江空间局促,对外形象难感知。
业态类型繁多,活力一般。沿街以日常所需业态为主;内部业态以特色销售和餐饮为主,集中在下横街和右横街,东大街零散分布。公服配套较为薄弱,缺乏社区文化、养老、医疗、健身、休闲等设施。
历史建筑利用不佳;平政桥通机动车,人行空间不友好,未能发挥其观景价值。片区历史名人众多(曾国藩、徐春甫、马曰璐、马曰琯等),但其中文化未充分体现。已做的展馆多数闭门,导致历史文化印记多却难以感知。
下横街、东大街和右横街已有提升工作,但旅游开发未成系统,难以深入体验。
以祁门闻名于世的茶为引线,激活祁门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探寻属于祁门独有的自由感与松弛感,让游人与住民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县城作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形成全域旅游系统。重点打造茶山公园、凤凰山和西街、三里街等景观节点,形成县城旅游环带。
为发挥阊江魅力,规划综合考虑周边路段车流量与通行能力,方案将东街阊江路段改为步行段,但保留其应急通车能力(4米),拓宽滨江人行空间。
结合建筑现状适当打开部分空间,形成收放有致的街巷空间;设置三处停车场,共提供4个大巴车位,275个机动车车位;结合公建设置4处公厕,2处微型消防站。
修缮各级文物历史建筑,结合祁门历史文化设置各类展示馆。文旅商业以茶为内核,融合瓷、戏、医文化进行业态拓展,形成茶香、茶戏、茶瓷、瓷戏,茶医等业态发展线路,注重特色性与体验性。
结合建筑改造及拆建,补充社区所需文体医养等设施;适当拆除违建与质量较差建筑作为社区公共空间;延续中山北路及新兴中路日常生活业态,提升风貌;延续大部分住宅和办公功能,避免原住民流失,更小干预住民原有生活。
一江启城:依托阊江历史地位,结合现状条件重点打造滨江活力带。
寻径入城:梳理街巷等线性空间,将滨江活力引入街区内部。
拾庭见城:盘整内部空间,增加点状公共空间和社区服务与活动场所,全面焕发街区生机。
· 集文化、商业、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历史文化街区
· 体现“茶香—茶戏—茶瓷—茶医”文化的祁门城市客厅
以阊江为依托,展现江畔老城繁华形象,开启祁门自在茶之旅。
滨江休闲带
现状:滨江景观大树密集,空间局促;街区与阊江被路隔开,联系薄弱。
策略:将阊江路段改为步行,保留其应急通车能力,拓宽滨江人行空间;加强滨江商业空间与步行休闲带联系;结合现状树木、亭子等要素,设置游船码头、休憩平台等。
平政桥
现状:市保,明代古石桥,基调尚存;目前已改造为车行桥,水泥路面;步行道窄,体验差,驻足空间小。
策略:基于传统古韵进行创新,营造浪漫步行空间;强化阊江双桥城市名片。运用轻盈的钢木构体系拓宽步行道,增加半透屋顶,结合桥墩设置休憩空间。
游客中心
现状:地处阊江畔,平政桥头,位置显要。建筑特色明显,功能包括厂房、居住和沿街商业,部分空置。
策略:结合区位优势,保留厂房及蓝色马赛克建筑,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拆除品质较差建筑,设置集散广场和停车空间;抬高厂房屋顶,形成复合型大空间,连接沿河住宿空间,利用连廊串联建筑与场地。
茶戏庭
现状:地面停车场,处于滨江东街段中部、洪家大屋与滨江横向联系的关键位置,当前形象较差。
策略:打通洪家大屋至阊江的横向轴线空间,拆除沿线建筑。在东大街与轴线交点处设置戏台,戏台结合茶饮商业打造大型文娱活动广场,为祁门目连戏、傩舞、采茶扑蝶舞等活动提供场所。
休闲商业
现状:位于右横街与阊江路口,现状为商住综合楼,形象一般;底商主要为面向社区的零售商业。
策略:以江风吹动帘子为意向,沿建筑底部掀起一片片竹帘;拓展沿街商业的外摆空间,增加底商空间活力,拉近与滨江休闲空间的距离。
滨江休闲餐饮
现状:为新落成祁红印象,尚未投入使用;建筑群体空间均质无特色,商业空间不友好,建筑单体间联系薄弱。
策略:拆除中间一栋建筑形成街院格局,采用连廊穿针引线,使建筑群体成为整体,并将滨江人流引入内庭院;滨江一侧商业设置外摆庭院,增强与滨江休闲带联系。
精品酒店
现状:位于阊江路与祁山路交叉口,面向阊江;建筑U型体量拒江,居住空间品质差,部分已搬出。
策略:采用立体花园改造策略削减体量,打通空间与江对话关系。南侧体量降层处理,将其编织到整个街区的肌理当中。首层滨江沿街作为酒店大堂等服务功能,后侧架空做停车。
梳理街巷等线性空间,将滨江活力引入街区内部,走街串巷,体验独具祁门特色的各类茶衍生融合业态。
茶酒坊
现状:下横街商业缺乏活力,公共空间缺失;下横街与东大街交叉点处粮仓建筑风貌独特,目前被围堵,未能显现建筑本色。
策略:下横街植入特色文旅商业;下横街与东大街交叉点拆出公共空间,周圈围绕公共空间设置茶酒坊。原粮仓建筑显露出来作为祁门茶文化展示展示馆。
茶种园
现状:位于东大街西侧,洪家大屋东南侧,现场基本拆空,尚留几栋损毁老建筑;四周分布现代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
策略:以茶为母题营造游园场所,为街区创造静谧的休闲场,同时向外展示祁茶文化。结合场地以及损毁建筑设计祁茶VR情景体验,茶寮,茶工坊,茶园林等,丰富场地空间体验;利用镜面,映射茶园,映射周围建筑,使得内外空间在场地上相隔又在视觉上相融,增加趣味性。
茶瓷集
现状:位于洪家大屋东侧群组建筑,以多层民房为主。
策略:打通洪家大屋至阊江横向轴线空间,拆除轴线上的民房作为茶瓷市集广场,广场两侧建筑改造为陶瓷工坊及展售空间。
茶瓷文创园
现状:位于东街西北部,北临祁山路,已拆空。
策略:打造祁门茶瓷文创产品展售与办公场所;地下双层停车,计200个停车位;底部为大空间、连廊、院子形成的流动空间,建筑形式从传统建筑中提炼,延续东街肌理尺度。
盘整内部空间,增加社区服务与活动场所,共建东街邻里。
社区中心
现状:位于街区西南角,被包围在内部的建筑组团,几近荒弃。
策略:整治改造老房子,植入社区服务功能,丰富社区生活;拆除破败与搭建的房子,形成公共空间;打通与下横街、东大街的联系,在下横街和东大街均设置出入口。
茶医社
现状:胡家巷联系东大街与中山北路,东端为冠英坊,内有御医堂和胡家巷4—6号老宅;巷道后期加建严重,空间挤迫。
策略:拆除破败民宅,显露巷道空间;结合御医堂功能,将胡家巷4—6号老宅改造成中医生活馆,打造社区茶医社,提供中医惠民服务。
依托祁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以茶为引,发展祁门24小时自在茶之旅和四季自在茶之旅,丰富全时全季业态产品体验。
以祁门文化为底蕴策划适宜业态及节庆活动,提升相关旅游产品附加值,充实区域旅游经济。为迎合旅游淡旺季的差别,建议东街门店业态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方式,线下举办集市活动推广茶叶、瓷器、特色文创等,线上同步营销。
近期项目以形成滨江活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滨江活力带动街区内部业态发展。街区内部已拆空片区也作为近期实施重点。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祁门县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方案
项目类型:策划、规划、建筑、景观
项目地点: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方案状态:概念设计
设计时间:2024年4月—2024年6月
用地面积:13.7公顷
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设计单位:福州市穆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092445744@qq.com
主创设计:吴龙鑫、王程鑫、庄旭冠、李超晶
业主名称:祁门县政府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州市穆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华润置地杭州城北万象城 / 10 Design
下一篇:二等奖方案|伴山围园:荔山小学工程项目 / 未知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