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6日晚(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巴黎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奥运开幕式,别出心裁地计划在塞纳河上举行,沿途安排艺术表演,并有12幅画作展示巴黎及法国的文化遗产。
巴黎,大名鼎鼎的巴黎,现代建筑与艺术最活跃的核心地带,是任何前往欧洲旅行的人都不会错过的一座城。巴黎,也一直给行走中的建筑学各栏目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灵感。借此机会,我们整理了过往与“巴黎”有关的所有推送,从城市地图,到经典建筑、酒店、摄影,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巴黎故事,推荐给你。
欢迎来到巴黎!
*点击单张图片可跳转阅读全文。
01.地图
巴黎是现代主义建筑与艺术最活跃的核心地带。巴黎太璀璨——除了被写进历史教科书的众多古典建筑外,勒·柯布西耶、阿道夫·路斯、皮埃尔·夏朗、伦佐·皮亚诺、理查德·罗杰斯、让·努维尔、贝聿铭等现当代建筑师也纷纷在此留下自己的“名作”。
巴黎这座城市从各方面来讲都很极致:一方面古典,另一方面前卫;在设计上做时髦的弄潮儿,但本质上不离对理性的探索与思考。
在现代主义建筑师的遗产之外,巴黎还有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当代建筑。本篇收录项目均建成于4年之内。从中心历史城区的改造项目,到郊区大学新城的规划建设,这些项目令人印象深刻。
从大名鼎鼎的现代主义旗手勒·柯布西耶,到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一批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鲍赞巴克、让·努维尔、多米尼克·佩罗......以及多位来自其他国家的普利兹克奖得主,巴黎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建筑师的辩证思考及先锋创作。巴黎是一座大熔炉,也是最璀璨的光辉城市。
02.建筑
1932年,玻璃之家在巴黎左岸落成,落成仪式上名流汇集:马克斯·恩斯特、胡安·米罗、保尔·艾吕雅等人皆在场见证了这座建筑的诞生。这是最早使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之一,经常与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一起被拿出来讨论。拥有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等多种身份的皮埃尔·夏洛(Pierre Chareau),凭借一座玻璃之家,就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现代建筑史。
这个“居住的机器”般的作品是柯布“新建筑五点”设计思想的集中表现:底层架空的柱子很细,柱间距为4.75—5米;三层平面各不相同,都根据功能需要而排布变化;四个精简抽象成几乎一样的立面,由一条连续的水平长窗穿过;二层设有屋顶花园,能从更高处欣赏周围的美景。
历史照片,摄于1923年
“奥赞方别墅”将艺术家工作室和住宅结合起来,甚至包括一个小画廊,在那里奧赞方可以展示他的作品。平坦的体量,大面积的工业玻璃,混凝土的旋转楼梯,锯齿形的屋顶,这座建筑处于工业建筑和先锋派宣言二者之间。雪铁汉样式在这里被转变成与特定场地和任务相调和的、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
Photo: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在巴黎老城靠近莫利特门的侬盖瑟和库里大街(Nungesser-et-Coi)上,坐落着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在巴黎的寓所。基地被间隔在高高的立面中间,紧邻公园和众多体育设施(对面就是著名的罗兰·加洛斯网球场)。这座建筑预示着“光辉城市”的原则,有助于实现将集体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现代理想。沿街立面采用三种不同的玻璃,以求各楼层都有均质的光照;每间公寓都是弹性布局的“自由平面”,住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造。
1953年,勒·柯布西耶在塞纳河畔纳伊(Neuilly-sur-Seine)建造了砖混结构的房屋加乌尔别墅,其特点在于使用拱顶和承重墙,在现代建筑风格语言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没有底层架空,只有两个建在地面上的建筑;屋顶没有花园,而是铺满了草皮;没有框架结构,只有承重墙;没有自由立面,相反,立面服从于内部组织;最后,没有带形长窗,只有看似无节奏的开口。
加歇别墅是勒·柯布西耶在1920年代设计的最具纪念性、最豪华的住宅。他将其描述为“一栋住宅,一座宫殿”。这是由柯布1914年前后构想的“多米诺体系”发展而来的作品之一。立面设计体现了加歇别墅的最大特点:门洞、带形长窗、室外楼梯与平台等各部分的边线都严格遵守控制线,甚至精确至厘米,从而得到了和谐的比例与韵律。
1923年,柯布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宣告拥抱新技术、新形式。同年设计的拉罗歇-让纳雷别墅,成为了他“白色时代”的开端。在室内,柯布使用坡道体现“建筑漫步”思想,并在其中实践了“建筑配色系统”。
摄影:夏至
瑞士学生公寓的结构体系是柯布探索建筑工业化的重大步骤。公寓主体呈单侧走廊长方形平面,每个宿舍房间都有很大的玻璃窗。架空底层的六组混凝土巨柱缩进,以加强上层建筑的“漂浮”感。
摄影:夏至
巴西学生公寓也采用了底层架空的手法,并有着经典的柯布式“住宅街区”内容组织:在宿舍区主体部分,由一条彩色凉廊联系西侧的楼梯等服务用房及东侧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内阳台,并和马赛公寓一样在内墙涂上不同的颜色以强调韵律感。
©Cyrille Weiner
救世军总部大楼与巴黎大学城瑞士学生宿舍的用途和场地完全不同,但同样提出了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取得平衡的类似问题。两个项目都是基于原始的、机器时代带有全玻璃南立面的板式建筑的变体,都提出了将传统城市向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开放,都在发掘现代技术改变社会的潜力。事实上,它们都是实验作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的总部是由德国建筑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法国建筑师伯纳德·泽尔弗斯(Bernard Zehrfuss),以及意大利结构大师皮埃尔·路易吉·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合作设计的项目。有着Y形平面的秘书处大楼,高8层,底层由72根雕塑般的柱子架高——来自结构大师奈尔维熟练的雕刻手法;奈尔维因此被《法兰西晚报》(France Soir)称作“钢筋混凝土界的米开朗基罗”。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位于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设计者是49个国家681个方案中的获胜者——来自意大利的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英国的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建筑于1972年动工,1977年竣工,以纪念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而得名。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是法国建筑师、普奖得主让·努维尔完成于1987年的名作。他与建筑事务所Architecture Studio合作,通过高度创新的设计方案赢下了1981年的竞赛。南立面是整个建筑最具表现力的地方。评论家称其为阿拉伯传统窗格的当代“高技”诠释。整个立面就像一个复杂的遮阳板,可自动打开和关闭,以控制太阳进入建筑物的光和热的数量。
历史悠久的卢浮宫,最初是作为皇家宫殿建造的,从本质上来说并不适合作为博物馆。负责扩建设计的贝聿铭,最终给出两个阶段的解决方案:将长而线性的建筑,重新组织成一个紧凑的U形博物馆,围绕着一个焦点庭院布置。位于庭院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形成了新的主入口,并提供了通往博物馆三翼画廊的直接通道。金字塔独特的现代结构,与历史悠久的卢浮宫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别墅位于巴黎郊外的圣克鲁区一座陡峭的山坡上,山坡朝着塞纳河、布洛涅森林和巴黎城倾斜。场地的三面以前方的道路和两侧的邻近地段为边界,形状很窄,临街距离很近。库哈斯在艾瓦别墅中展现了多样多层次的文化研究,无论是城市与乡村坡道/边界的对比,还是能够看到巴黎全景的屋顶平台/甲板、朝向埃菲尔铁塔布置的泳池。
©Luc Boegly
卡地亚基金会创建于1984年,作为当代艺术中心,除了展示知名艺术家的展览,也为年轻艺术家提供首次亮相的机会,并将作品纳入收藏。1994年,基金会搬到了现在的位置,一个由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建筑中,花园景观由Lothar Baumgarten设计。花园在建筑概念中起着关键作用,让·努维尔将自己的这件作品描述为“公园里的幽灵”。
03.酒店
由巴黎标志性的19世纪邮局——卢浮宫邮局改造而来,开业于2021年10月的Hôtel Madame Rêve,共推出82间客房,其中包括19间顶层套房——可享受开阔而壮美的巴黎中心区城景。此外,酒店还设有两家独立的餐厅和1000平方米的屋顶露台;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意建筑内,营造一处既舒适又私密的空间。
巴黎宝格丽酒店坐落在塞纳河和香榭丽舍宫之间乔治五世大道的“金三角”上,酒店同时坐拥美丽的河景与时尚的氛围。作为奢侈品牌与酒店结合得最好的案例之一,宝格丽酒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酒店体验:将宝格丽的珠宝文化与巴黎的城市文化相结合;在向艺术与文化致敬的奢华生活空间,与一种意大利式活力之间,达到绝妙的平衡。
©Alexandre Tabaste
LVMH旗下两大酒店品牌之一的白马(Cheval Blanc),都市首秀选择落在巴黎,丝毫不让人感到意外。回到时尚业的中心,成功改造莎玛丽丹百货,白马酒店呈现出愈发迷人的姿态。
©Guillaume Grasset
酒店坐落在塞纳河畔的莫兰大道综合体(Morland Mixité Capitale)内。入口以塞纳河畔为背景,前门装饰着同心圆,让人想起巴黎建筑常见的装饰性金属制品。步入大堂,“孔雀尾”图案的大理石地板展现出一种来自矿物的独特美感,一条由高耸的郁金香柱组成的通道在眼前铺开。这个地方就像一个未来主义神庙,大胆而不同于你以前见过的任何地方。
去巴黎旅行,“住在哪里”是一个甜蜜的烦恼。作为酒店类型最丰富、风格最百变、氛围最独特的城市之一,巴黎可选择的漂亮酒店实在太多。
著名旅游杂志CN Traveller发布的2024年更新版“巴黎最好的酒店”名单,由亲身体验过的旅行记者标出各间酒店亮点;地点从巴黎第1区到第16区,类型涵盖奢华、精品、小众独立。无论是旺多姆广场上大名鼎鼎的丽兹酒店,还是隐藏在美味餐馆楼上的法式公寓,这份名单无疑值得收藏。
05.摄影
©Laurent Kronental
在巴黎东郊的塞纳-圣但尼(Seine-Saint-Denis),坐落着一群“巴别塔”式大型住宅建筑,它们多数建于战后的1950至1980年间,目的是为了解决由城市化、外国移民等问题造成的住房危机。
这群风格介于后现代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建筑,带着一种强烈的乌托邦意象,吸引了法国摄影师Laurent Kronental的注意。与媒体、公众对这片住区普遍拥有的指责意见不同,Laurent Kronental被项目最初的野心及其身上陈旧的现代主义特征所打动,认为它属于一段珍贵的历史,最终花费4年时间记录下了这个曾经的现代主义乌托邦之梦,当然,还有与这梦一起变老的那些人们。
©Lorenzo Zandri
位于巴黎东南部的郊区城镇塞纳河畔伊夫里(Ivry-sur-Seine),因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成为20世纪法国城市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城市规划实验室。而这个城镇的规划与建筑,与一对建筑师夫妇——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建筑师Renée Gailhoustet,及其拍档、法国建筑师Jean Renaudie有着密切关系。
©Fag1Ch
这些建筑成为了郊区与市区之间危险又封闭的鸿沟,它们被原有的庞大规划落下了,在社会演进的路途上不断在里程碑与墓碑之间变换形象,以影像中城堡的样貌,留存在奇观之中。
06.巴黎往事
作者 陈迪佳
“读《城市建筑学》的时候,常常会想起C.N.Ledoux在巴黎东北郊设计的那座城关。Rotunda La Villete大概就是罗西笔下那种活过了生命之初功能被形式限制的日子,然后变成了某种象征符号,只有形式还延续着记忆的典型纪念物。从它诞生的年代来看,这所房子几乎是一降生就经历残暴与战火,还没来得及站稳,就已经变成了劫后余生。与它同时代建成的另外近五十座城关里,只有三个在法国大革命中幸存了下来,在这其中,Rotunda La Villete应该算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一个。”
在被称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的贝聿铭进击的建筑生涯中,巴黎卢浮宫改建是最令人瞩目的项目之一。本文由《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授权发表,回顾了卢浮宫改建项目30年来的争议与和解。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获奖结果发布|浙江嵊泗花鸟悬崖酒店设计国际邀请赛
下一篇:逐级向上:深圳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北校区) / 申都设计深圳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