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时空涟漪: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时空涟漪: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辑:原源;校对:吴智鑫(实习生) | 2018.10.10 09:46

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是大娄山脉的主峰。1935年的红军娄山关战斗名闻天下,毛泽东于娄山关大捷后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八十年后的今天,新建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以建筑的方式追溯历史、再现诗意,意义非凡。陈列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56平方米。基地位于娄山关景区通往遗址的道路关口上,四周群山环绕,建筑消隐融合于山峦起伏的自然环境之中。设计理念借鉴概念艺术思想,探索以建筑语汇诠释历史事件的可能性与生成逻辑,尊重着场所的自然属性。

航拍南侧鸟瞰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师  任力之

项目地点  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景区

竣工时间  2017年5月

建筑面积  6056平方米

撰文  任力之、廖凯、李楚婧


 

 

1935年的遵义会议与红军娄山关战斗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也是文学、书法艺术上的重要作品。有缘于此,三年前当我们获邀参加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的设计工作时,倍感压力。项目用地选择在遗址景区入口的停车场,现场踏勘时看到,当年战斗遗址如今已是山峦连绵、郁郁葱葱的景区。拾级而上,极目四望,思忖良久:八十年后,面对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不同背景的观众,以及宁静的场地,建筑该如何诠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置身娄山关千峰万仞、重岩叠嶂的如画景色,建筑应以何种姿态介入,并与之呼应?《忆秦娥·娄山关》意境深远,如果艺术之间能够互通、相融,那么建筑又应以何种语言向文学艺术致敬?我们面前的挑战显而易见。

 

南侧鸟瞰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航拍北侧鸟瞰  摄影:邱小兵

 

时空

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可通过“时空”认知而达成。有关娄山关战斗的史料记载不计其数,时过境迁,在今日以建筑的方式追溯历史,我们将视野聚焦于对时空元素的物化,以此传达建筑本身的内在生成逻辑。这里的“时”是指对待历史的态度与表现历史的方法,“空”则代表了遗址所在场所的空间特质及对建筑的应力作用。同样,我们希望陈列馆成为传达概念与意境的工具,因而设计采用了“去程式化”的手法,组合建筑构成的基本元素(墙体、坡道、台阶等),强调建筑与自然的交融,表现材料的初始质感与不事雕琢的体量间的“刚性”交接,以此构建这个历史事件的自然时空。

 

建造前后基地卫星航拍对比 Google Earth,2013/2018

 

诗意

艺术形式之间存在共通性,诗歌雕琢文字,建筑塑造空间,两者均有能使人们产生移情感受的力量。诗意与建构的关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江南园林便是以石与木、山与水表述诗词中的意境。毛泽东于1935年2月娄山关大捷后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写景表情、意境宏大;娄山关战斗陈列馆的设计理念便是运用极简、抽象的现代建筑语言,探索将文学概念转变成具有建筑学意义的空间与场所概念,再现诗词意境,与观者形成共鸣。

 

概念过程草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入口广场外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出于对自然地形的尊重与保护,陈列馆的主体功能设置于地下一层,露出地表的是两道垂直与水平相交的曲面,与大地相连,构成建筑的基本骨架,也形成与自然融合的室内外空间。垂直曲面从地面升起,给人以“雄关”的联想,其外表面所覆耐候锈钢板自然形成血红色,渲染战斗悲壮惨烈的气氛,予人无尽遐想。四周如海苍山与宁静水面,反衬出当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喧嚣。

 

耐候锈钢板幕墙 局部实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参观者到达陈列馆门厅后回眸,远方群山、夕阳的静谧倒影与近景建筑浑然一体,“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跃然眼前。建筑以平静的语汇述说着红军铁血长征的那段峥嵘岁月。

 

入口空间回望室外广场与水池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入口广场外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大娄山脉之苍山残阳景致  摄影:邱小兵

 

解构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书法,堪称其书法艺术的顶峰之作。作品注重布局谋篇,情感勃发,浑然天成。“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这篇作品以中锋为主,略用偏锋,间用侧锋、扁锋等;中锋被运用到了随心所欲、酣畅淋漓的地步,使原本就大气磅礴的词作愈加宏阔。

 

毛主席书法 《忆秦娥·娄山关》

陈列馆外露地面的墙体构成,取势于对《忆秦娥·娄山关》书法的解构,以刚柔并济的曲线、曲面游走于山谷之间,借势四周起伏山峦。峰回路转、刚劲有力的线型得意于“中侧并用,方圆兼得”的笔锋,形成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水平与垂直两个曲面:兼山地挡墙功能的垂直双曲面以红色耐候锈钢板构成,其行走轨迹如中锋般张力十足,环绕基地一圈,在限定陈列馆场域的同时,亦暗喻着“铜墙铁壁、雄关艰辛”;水平蜿蜒连接国道与娄山关口山路的曲面用当地石材铺砌,用笔如侧锋般浑厚苍劲,在与垂直曲面“雄关”相交处一跃而过,仿佛激抒当年红军“藐视艰辛、雄关无畏”的情怀。垂直墙面与水平坡道交叠围合,不经意间在下沉的展陈空间上方及四周形成一组开放或半开放的空间场所——水池、庭院和廊道空间,各自不同的功能特征与纪念氛围,营造出漫游路径的场所叙事。

 

抽象建构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形态生成过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流线分析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墙体及庭院坡道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下沉内庭院及序厅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入口门厅内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建构

正如Harry Francis Mallgrave所说,我们感兴趣于如何既关注建筑艺术的建构性,又不削弱建筑再现价值的能力。如何在探索建筑本体呈现的同时,不忘以建筑形式表现其他意义的诗意可能?这是娄山关红军战斗陈列馆节点建构设计的核心思考。

 

陈列馆建筑形态由两种基本元素构成——线和面,这些基本元素被赋予了不同性格的材质,通过恰当的连接,以此构建具有表现力的空间。建筑立面主要由耐候锈钢板、玻璃、石材组成。环绕场地一周的垂直双曲面在北侧下沉庭院处形成的“铜墙铁壁”,实为三维双曲面构成的耐候钢板墙。为减少钢板加工的难度与造价并缩短制作工期,我们将双曲面简化为直纹曲面,每块锈钢板以平板替代。为达到板块之间的平滑过渡,钢板采用了上端固定、下端可微调的连接构造。利用钢板的柔性,施工中通过四个角点的调节,实现整体造型的顺滑平整。

 

耐候锈钢板幕墙节点详图(左)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内庭院及坡道楼梯外景(右)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展厅东侧的下沉庭院是日常展厅后勤管理的出入口。庭院的挡土墙构造汲取贵州黔东南的石板房民居特色——屋顶采用薄石板一层压一层铺砌,墙体通过大小青石块干砌而成。为了达到类似石材干砌的效果,我们选用了当地盛产的青石板,青石板的进深在200毫米左右、厚薄长短不一,石材的表面色泽不经任何处理,断面则完全暴露出石材加工留下的自然斧斩面。这些石材通过大小相间、横竖错缝的方式砌筑,形成类似“层积岩”的断面,以此模拟山体挖开后的自然形态。作为建筑基本元素,耐候钢板墙和青石板墙,实际上也是建筑承重与山体支护结构。

 

展厅东侧下沉庭院外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办公区入口外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娄山关为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变化多端,尽管总体设计布局将建筑落位于原有停车场区域内,以避免开挖周边山体,但实施基坑开挖过程中,西侧山体还是发生了意外的滑坡。为安全起见,在原山体表面均匀布置了接近1米宽的网格状混凝土格构,以稳固西侧山体表层已松动的土层。我们随后提出的恢复原始景观地貌方案,成功地化解了对山体及周边自然景观的破坏。

 

为呈现真实、自然、质朴的视觉印象,我们采用清水混凝土界定场地中央水池的边界,中央景观水池的压顶及池边的台阶都采用了预制清水混凝土构件。通过三维数字化加工而成的预制清水混凝土构件显示工业化的精致,在赋予建筑工业美学的同时,也巧妙地将建筑与景观的各种支撑设施结合其中:预制清水混凝土压顶下方,隐藏着整个景观水池的排水系统;压顶的转角处理成阴角凹槽,耐候锈钢板的洗墙灯也嵌入于此。预制清水混凝土台阶的踏面与踢面采用L型的整体构件,暗藏在台阶后侧的缝隙式出水口在台阶上形成薄薄的水膜,经层层跌落汇于水池之中。

 

清水混凝土预制板水池边节点详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清水混凝土预制板水池边 局部实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水池与入口广场处坡道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时空融合

八十年前,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以政治家的气魄和诗人的浪漫,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在文学史上的高峰;今日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的设计,则被我们视作“概念艺术”在建筑设计上的一次尝试。在这片满是历史记忆与壮丽景观的大地上,与建筑的形式相比,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规律和决定因素的思考,以此建立建筑与历史、场地的联系,并形成建筑的内在逻辑性和生命力。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的建筑概念,建立在时空线索的交织与展开之上,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穿越高低起伏的地形,“身体在高低不平的表面上游荡,每走一步都有交替变幻的三维景色让我们的双眼应接不暇......”,在这里,身体与大地表面的作用能够产生某种“视觉”与“声学”的共鸣,仿佛有浓烟滚滚、马蹄声声重现。自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残阳西落,撒下一抹如鲜血般殷红的余晖——“对建筑师来说,没有比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更为丰富、更有启示的美学源泉”。

 

内庭院及坡道楼梯外景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总平面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下一层平面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层平面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屋顶平面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1 2-2 剖面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区域地形剖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空间结构剖切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完整项目信息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师:任力之

地点: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景区

设计时间:2015年6月-2016年4月

竣工时间:2017年5月

业主:遵义市娄山关管理处

设计团队(项目参与人员):李楚婧、廖凯、邹昊阳、王金蕾

室内设计:任亚慧、吴杰、邰燕荣

景观设计:宋利骏、滕华伟

结构设计:李学平、高之楠

给排水设计:杨玲、陈文祥

暖通设计:谭立民

电气设计:彭岩

基地面积:9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056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 邱小兵

撰文:任力之、廖凯、李楚婧


版权声明:本文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娄山关
战斗遗址陈列馆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