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水石设计
建设地点 江苏苏州
竣工时间 2023年10月
建筑面积 2,291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流动空间,正如它的名称,是一个设计体量之间的空间,它流经贯穿整个建筑物,连接所有的空间,创造一个平和的节奏。在这个空间中游移意味着发现惊喜。
——彼得·卒姆托
太仓入海口处,藏着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村落,因72户人家沿堤而居得名七十二家村。长堤外是浩阔的长江,滩涂、芦苇、江面形成独特的江海风光,长堤内是大片的稻田,我们的项目将在这里为城市游人提供一处心灵的暂歇地。
基地是典型的水乡格局,稻田间水网纵横密布,新建筑将思考以何种秩序介入这绵延的乡村景观置于首位。我们从稻田汲取灵感,试图以最基础的直线与矩形,在画框内勾勒似稻田般无限延伸的空间,以正负形的形式,消隐实体,同时让空间流动起来。
“正”为实体,以“锚定与散落”回应实体功能与场地的关系;“负”为空间,以“打开与围合”诠释实体间流动的公共性与私密性,最后以“高耸与谦逊”表达建筑与风景、看与被看的关系,以上为我们对新建筑与大自然的关系思考交出的一份答卷。
29间客房,配备接待大堂、全日餐厅、室外泳池,总计2291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均依据环境找到各自的锚点,以有韵律的点线面秩序,融入田野间并徐徐向外展开。
锚固与散落
—
遵循环境线索的场地秩序
基地三面环水,东侧为现状民宅,仅北侧和南侧可通过田间道路连接外部,以此便锚定了公区的位置,一横一纵两个矩形,分别衔接了南侧主入口与北侧后勤入口。“一横”为接待中心,以最舒展的姿态面向稻田,并拥抱游人的到来。“一纵”为全日餐厅,仅以较小的界面引导游人入内,继而转向开阔的稻田深处。立于水边的瑜伽房则提示了这条公共服务路径的纵横转折。
客房摒弃连廊式集中建筑,化整为零,7栋Villa散落于餐厅两侧,形成东西两个组团,或双拼或独栋,面向不同的稻田景观。
打开与围合
—
自由流动的公共性与若即若离的私享性
即使在开阔的稻田中,我们也希望风景是被界定的,实体本身均面向稻田,而其彼此围合构建出来的“负空间”,则承载来访者在其间的迂回、转折,并通过被实体间缝隙引导的视线,感受人工与稻田的交融。
接待中心和餐厅均以打开的姿态,面向稻田,其上覆以挑檐深远的大屋顶,贴合于大地,其下则是功能丰富的自由流动空间。入口处一侧以一片实墙分隔闹与静,其后是偏于一隅的茶室,一侧则为圆弧形墙体,以欢迎的姿态将游人迎入门廊。经过门廊后的灰空间通过不同的光线提示访客功能的变化,既可继续向前进入餐厅,亦可通过较窄的走廊进入内院,或跟随开阔的视野转入露台,在这里最大的稻田景观留给了户外泳池和餐厅。
餐厅室内下沉,精心设计的高差,让游人坐在餐厅享受美食的同时,身体感受到水面的包裹,同时视线仍能越过水面,望向远处绵延的稻田。大屋顶在二层面向不同风景打开天井露台,每个包间因此有了一个室内外空间的延续,大屋顶亦有了呼吸感。
客房则呈围合状,每栋villa均有面向内院的独立门厅,经由一段弧墙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落地玻璃窗的起居室,起居室两侧是客房,每间客房拥有自己独立的小花园,整栋villa既有共享空间,又各自保持了私享性。
高耸与谦逊
—
风景的内化与外延
我们以类型学将公区与客房进行模块化,公共建筑均以三坡大屋顶覆盖,客房则为通过平屋顶共享起居室连接的单坡屋顶。在这个田园乡村中,希望新建筑与环境的对话是谦逊的,有内外之分的。因此有别于传统四合院的四水归一,每个组团屋顶均由内院坡向田野,呈内高外低状,低檐口以贴合地面的水平线面向稻田。
内院则是高耸的实墙面,仅出现了必须存在的小窗户,最大程度考虑了客房的私密性。利用坡屋顶的高差形成了二层客房的夹层空间,私享泡池被巧妙的搁置在这个小空间里,并在上方设计了可开启天窗,星空泡池亦增加人与自然的连接。
外墙材料上以灰泥肌理涂料和深色竹木给人以亲和的冷静感,不嘈杂,不矫揉,坚定又深刻。
依势而为的自然群落,异质同构的建筑形态。希望这个暂栖地让城市的来访者感受到几日的平静,从自然中汲取更多的能量。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太仓浏河七十二家村溪地清舍(树蛙部落)
建设地点:江苏省太仓市浏河七十二家村
建筑面积:2,291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1.7
竣工时间:2023.10
项目业主:苏州市阅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
工作内容:建筑设计
设计团队: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徐晋巍、谢湲
建筑方案成员:刘凤鸣、肖斌、梅蓝月、刘凤翔、赵惊喧、郭明阳
技术总监:李文章
景观设计:朱胜萱(上海)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摄影:胡义杰
版权声明:本文由水石设计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花中“叶”:花田美地一叶咖啡 / 上海可方思
下一篇:浙江嵊泗花鸟悬崖酒店设计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