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启东彭宅,城乡三代人的居所 / 立木设计

启东彭宅,城乡三代人的居所 / 立木设计
编辑:蔡倩雯(实习) | 校对:李博超 | 2023.09.19 14:54
项目外观人视图  ©朱清言
上中庭  ©朱清言

设计单位  立木设计

项目地点  江苏南通启东市

建成时间  2023年

建筑面积  25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项目描述

 

开始“FIRE”之后,80后的业主决定带着妻儿回到老家,与父母一同生活。因此,对位于启东乡下的老宅进行翻修变成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改造后的新彭宅需要同时容纳两代人迥异的生活习惯,使乡村与城市生活方式在此水乳交融,并且泾渭分明。

 

启东的乡建规定较为严格,要求彭宅必须在原轮廓线内完成翻新(基底面积90平方米),外观效果也应当与原始“火柴盒”相吻合。这座待翻新的老宅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栋标准的农村楼房。这种简易标准的农村楼房由于其经济性,影响了那个年代大江南北的乡村风貌。

 

建于80年代的老宅  ©立木
菜地视角看彭宅  ©朱清言

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设计,既不是城里人的附庸风雅,也不只是农村人的现代改善,而是需要在一个充满限制的框架内,创造出一个让城乡三代人感到舒适的日常空间。

基地位于村庄尽端,背靠高铁与公路,车辆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因此,彭宅面向公路和铁路的东侧与北侧都几乎没有开窗,它如同一座碉堡,顽强地抵抗着滚滚而来的城镇化浪潮。彭宅可开启的窗户都位于面向村子的西侧与南侧,为避免可能导致无限期停工的村民举报,建筑没有任何超出基底轮廓的出挑。我们谨慎小心地与这片熟悉又陌生的田野对话,使建筑仿佛是一个试图归来的旅人。

 

区位关系 ©立木
背靠渔港  ©朱清言
顶视实景图  ©朱清言
高架铁路与村庄  ©朱清言
菜地与新彭宅  ©朱清言
朝向公路与铁路的立面  ©朱清言

尽管一切都符合规定与流程,有丰富乡建经验的建筑师朋友还是提醒我们用“拆一半造一半”的方式进行翻新。这不仅意味着建造难度与造价的激增,也实际上影响了方案的生成逻辑——从剖面开始。

随着乡土社会逐渐支离破碎,村子的邻里关系逐渐变得微妙,利益与亲缘这两条线索同时支配着逐渐松散的社会网络。在开工之前,业主非常自信的保证施工一定会一切顺利,因为他们不仅与一些邻居有亲戚关系,而且家人们还挨家挨户地进行了打招呼。但举报和争吵依然如期而至,最终原本的鸡舍与柴房部分经过多轮努力依然无法保住,照片与遥感影像都无法证明它曾经的存在。

 

“拆一半造一半”形成的老宅剖面  ©立木
剖面拼合  ©立木
逐步老龄化的村子  ©朱清言

令人庆幸的是,主体建筑经过两个剖面的拼合,我们最终能够翻新建成。失去附属小平房之后的彭宅在气质上变得清冷,最终我们不得不接受了这座略显孤傲的房子。原先准备作为麻将室的附属平房以葡萄架的形式延续,彭老先生依然可以和邻居们在此打麻将,除了失去屋顶和围护,一切一如从前。这仿佛是对于彭先生一家“归园田居”的隐喻,这一个上下左右都由剖面拼合而成的建筑,是某种变化中的城乡异质混合的结果,尽管它看起来与老屋似曾相识,但又已经完全不同。

 

草地中望向彭宅  ©朱清言
北侧立面  ©朱清言
南侧立面  ©朱清言

乡:堂屋与厢屋

 

我们需要考虑老人百年后举办后事的地方,这甚至是设计任务书的唯一要求。这个要求使得彭宅在类型学上区别于别墅或民宿。翻新前的老宅设一堂屋一厢屋,除堂屋外,一层厢屋供长辈居住,二层则是子女卧室。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最适应当地风俗习惯的楼房原型。

堂屋是传统民居中的礼仪空间,用于尊祖敬神、祭天拜地、婚丧寿庆等。在中国乡村,红白喜事是乡土社会关系的重要连接点。虽然随着城市化进程,年轻人的婚礼逐渐变得“洋气”,一般也不在家中举办,但老人们的丧礼依然延续着“传统”。当有一户人家的老人过世时,停灵在堂屋,天数由风水先生根据生辰八字计算,全村都会来帮忙张罗,如洗菜做饭、接待宾客等。对于彭老先生来说,自己的后事是否办得合适且体面,儿子媳妇对宾客和乡邻们能否都尽到礼数,是最为要紧的事情。

 

人间烟火  ©朱清言
夜晚的彭宅  ©朱清言
等候烟火的夜晚  ©朱清言

乡村生活没有秘密,乡邻们会随时到访。彭宅因循乡邻的普遍作法,也不设院墙。一层的设计延续了传统的堂屋与厢屋的空间组合,堂屋大门常开,厢屋为老人居室。这种“一堂一厢”的布局适应了老一辈的日常生活,同时,在传统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了适老优化。过去,堂屋正中通常会摆放香案和中堂画,用于祭拜。但在新彭宅中,这种需求已不再存在。设计将这一对景转译为西厨与高窗,引入蓝天白云,也为堂屋带来柔和的照明。

 

堂屋——我家大门常打开  ©朱清言
北侧的高窗带来柔和的漫射光  ©朱清言
沙发与茶几  ©陈子茜
堂与厅  ©朱清言
西厨与餐厅  ©朱清言
餐桌  ©陈子茜
适老化的一层卧室  ©朱清言

新彭宅一层使用与老宅一致的水磨石地面。由于老人和乡邻进出大多经过泥土地,鞋底较脏,而水磨石结实耐用、方便打理。老人房的双卧室设有独立对外的门,白天常开,也可以通过西侧门与葡萄架直接相连,乡邻们也时常过来小坐,享受和风穿堂的闲谈,这是50年代老一辈人熟悉的生活方式,属于乡村熟人社会的生活方式。

 

西侧门与葡萄架  ©朱清言
不设围墙的开放院落  ©朱清言
木平台上吹风聊天  ©朱清言

城:公区与私域

 

二层以上是80后子女一家的生活空间。我们通过换鞋这个简易仪式,提示人们将进入一个更为私密的领域,也谢绝了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二层设有起居室与书房,它是实际意义上的现代住宅客厅,80后子女一家在此起居与会客。起居室联通上下两个中庭,充当了“城”和“乡”之间的连接点。高达10米的通高赋予这个空间强烈的仪式感,也将二层以上的小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

 

新与旧  ©朱清言
露台看日出  ©朱清言
二层起居室  ©朱清言
竖向长窗  ©朱清言
高窗的光影流动  ©陈子茜

尽管彭宅从外观视觉上仅2层半,但我们在内部通过错层设计,翻新后的彭宅实际有4层。设计将彭先生的书房、孩子卧室与书房、主卧与妻子书房等分设在不同层,保证每个家庭成员有私密与独立的空间。我们在每一层都设有书房,使80后小家庭的所有人都有独立的工作、阅读、娱乐空间。随着时代变迁,在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私人空间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对于全家挤在一起看电视,人们开始更愿意在自己的空间里使用电子设备,去阅读或观看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

 

上下四层的错层  ©立木
剖面光影  ©立木
四层主卧  ©朱清言
四层书房与衣帽间  ©朱清言
主卧卫生间与泡池  ©朱清言

然而,在二层以上的空间中,我们依然保留了丰富的看与被看的空间体验。相对于一层的完全敞开,二层以上的互动则更加暧昧,我们通过连续的通高将它们彼此联系。“退休”之后的彭先生一家以炒股为主业,通高在空间图形上如同股票连续涨停的曲线,使新彭宅成为朋友们口中的“涨停之家”。“涨停”通高作为住宅风水的另类演绎,也会给这一家人带来更多的吉祥与好运。

 

三层书房望向起居室  ©朱清言
二层半的窗口  ©朱清言
楼梯上的光影流转  ©朱清言
天窗  ©朱清言

我们将这个住宅命名为“Crossing House”,就像它在鸟瞰图中所呈现的,一个位于交叉口的房子。回不去的乡村与无法告别的城市,我们正处在这样的交叉口,而这个房子的内部也是一个交叉口,通向两种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建筑的南侧在三层和四层之间形成了两个相互咬合且错位的阳台,在立面上呈现出了“crossing”关系。三层儿童房的内阳台和四层主卧的露台呈对角线设置,与同样呈对角线设置的三层客卧和四层主卧的方形玻璃窗构成了一个“X”的形状。这种在垂直方向的纵深变化使得不同房间的风景变得富有层次感和诗意,消除了水平、垂直、斜向与内外空间的边界,也消除了小基底面积所带来的紧凑感。

 

剖面光影  ©立木
四层书房与露台对望  ©朱清言
主卧的风景  ©朱清言

这座建筑以坚实而脱离的背影与象征速度与陌生的城市告别,而用柔软与开放的面庞朝向日渐衰老与凋零的村庄。南侧二层书房设置转角玻璃窗,延伸到西侧,之间有一些似窗似门的透明洞口,紧接着便是三层高度上的横向长窗。西侧洞口的几何变化,既削弱了山墙实面的厚重感,也为三层儿童房的书房提供了内部景观。北侧唯一的两个洞口正是一层客厅和二层起居室的通高,建筑内部空间关系以最直白的几何语汇反映在立面上,也是对室外景观的借景。

 

窗洞分析  ©立木
二层书房与转角窗  ©朱清言

新彭宅的设计将乡村与城市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也是将大家庭与小家庭、两代父母与子女的生活网络交织在一起,最终营造出简洁理性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离开和回归,50后、80后与10后各自的生活方式也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鸟瞰启东彭宅,它的身姿既融入又超脱,犹如一位乡土社会变迁的记录者,静默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

 

静默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  ©朱清言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立木
一层平面图  ©立木
二层平面图  ©立木
三层平面图  ©立木
四层平面图  ©立木

立面图  ©立木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启东彭宅(Crossing House)

项目地址:江苏南通启东市

设计时间:2022年5月

建成时间:2023年5月

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设计单位:立木 L&M

项目经理:郭岚

主创建筑师::刘津瑞、邹明溪

设计团队:李佳妍、李春瑶、郇雨、程苗、谢舜冰、刘明昊、管浩廷、肖罗琴、陈子茜、邹承幸、许凤洁、王刘阳

室内施工图设计:一卜川

室内施工图设计团队:小冲哥、辛林凯,王运发,王德升,万育伊

项目驻场:李翔、郇雨

设计顾问:申鹏

结构顾问:唐熙、刘承亮

暖通顾问:芮文

材料:质感涂料/水磨石/木饰面

品牌:立邦/朵颐/戴尼森

项目摄影:朱清言

 


 

版权声明:本文由立木设计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乡村
住宅改造
住宅设计
江苏
立木设计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