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地址 四川成都
建成时间 2019年5月
建筑面积 16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的机车车辆厂原址。该厂始建于建国初,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机车车辆厂。伴随着产业升级,制造、维修功能逐步外迁,中车集团通过与规划部门协作,将老的厂区转化为城市开发用地。
此次改造设计的重点是整个厂区内最核心的一个地块,占地约3.5公顷。三座厂房集中在地块东侧,紧密相连,从北至南依次为联合车间、组合车间和柴油机车间:它们建于不同年代,体型和建造方式各异,其中联合车间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三座厂房形成的连续“人字型”山墙早已成为一代代中车人共同的回忆。地块西侧相对空旷,只有烟囱、棚架以及多条轨道等工业设施。
以点成面
此次任务改造的对象既非某座单一厂房,也不是由若干地块组成的更大范围的厂区,而是位于同一地块内、相距不远的几座厂房和若干构筑物。如何不限于在一座厂房内部进行“装修”式的改造,而是寻求一种系统性、整体化的“介质”整合场地内所有的保留元素,是设计最初需要解答的问题。这座厂区因火车而生,火车无疑是这里有别其他工业遗址的核心特征。以列车车厢为概念母题,既可以“扣题”,也能够成为贯穿整个用地的要素,实现“以点成面”的效果。
我们设想通过桁架结构和轻质表皮构建一座座“车厢”型单元,容纳文创办公一类较为安静、私密的功能,彼此延南北向错动排列,与东西走向的厂房及轨道形成垂直交错的布局。“车厢”之下的首层空间是由玻璃界面围合而成的一座座店铺,店铺之间是各自的外摆区和公共空间。
厂房外墙多数予以修缮保留,屋面则全部替换并随机设置玻璃天窗。保留外墙更新后形成的“外壳”既可以遮风挡雨,又不阻隔阳光和空气的进入,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高处的“车厢”和首层的玻璃体一同作为新介入的肌体被置入到“外壳”中,新旧映衬。北侧联合车间和南侧柴油机车间均采用上述方式,“车厢”穿插于几座厂房之间,并在中部的组合车间内部“破墙而出”,相互对望。
先中后边
“以点成面”的策略虽然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但也存在实施起来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事实上由于对联合车间等主要厂房的功能业态论证尚不充分,以及成本控制的原因,业主决定暂缓改造多数厂房,但希望我们能够在地块内合适的位置,通过既快又省的方式进行一期改造,以满足其商业营销的目的。与“以点成面”一样,我们希望分期策略也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的方式,能够统领整个地块。
地块西半边虽然没有主要厂房,但是遗留着的车棚、轨道和烟囱无疑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改造利用的空间;地块东临城市干道,并设有两条地铁线路的出入口,是人流主要来向。因此,我们希望以一条东西向的轴线作为一期改造的骨架,东接蜀龙路和地铁口,西连景观区。位于三组厂房中间的组合车间恰好建成时间最晚,与两侧厂房相比保留价值较低,在室内功能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将其改造成为半室外活动空间,与西侧景观区连为一体是最合适的选择。
同时,在组合车间的正西面,遗留着原来检修车辆的交车库,体量虽小但双“Y”型的结构形式特别,加以利用可以满足业主展示和接待的需要。于是,组合车间转化而来的“四季花园”和由交车库改造而成的艺展中心构成了东西走向的核心空间,连同地块西侧围绕轨道、烟囱而成的室外景观成为我们一期改造的范围。组合车间从封闭的厂房转化为室外花园,交车库则从构筑物变换成小型展厅,内外之间的切换也是空间意味的互文。
化厂为园
四川温润的气候和成都人闲适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觉得当工业生产的任务消退,还民于一座被自然填充的花园既是适宜的,也是有益的。盎然生机是对刚硬冰冷的厂房和机械最理想的调和。
拆除屋面后的组合车间取名“四季花园”,意在塑造一个无论何时都能充满自然生气的城市客厅:在保留原有绿色水磨石地面的基础上,局部切出大小不一的若干区域,或为绿丘,或作水塘;绿丘上的草花和池边水生植物,结合雾喷系统形成浓郁的花境氛围;平坦处设置适合商业活动的平台以及雕塑,葱郁之中也传递着商业气息;在框架柱之间架设的栈道、平台和楼梯,为游人提供了不同寻常的空中体验,既可远望一期改造的整体面貌,也可近观贴近框架柱栽植的水杉。
“机车展场”位于场地西北角,由一片密布轨道的区域改造而成,植物和车厢是这里的主角。轨道之间除了保留场地中的细叶芒以外,再配置各类观赏草,如同一条条斑斓的彩带。与轨道方向垂直架设一条凌空栈道,从四季花园出发,经过艺展中心来到展场上方,将一期改造区域串接起来。
场地西南角树立的一对烟囱是这里又一处代表性景观,围绕它们以红砖打底、铺陈,并设置一条路径从它们中间穿过,使通往中间艺展中心的过程更具仪式感。
借故作新
借故作新包含双重涵义:其一,依附于旧遗存添加新元素,新和旧共存、共生,并整合成为承载新功能的建筑空间;其二,工期紧张、造价有限,使我们在设计中更珍惜场地上遗留的“物件”,大到厂房的构架、墙面,小到电杆、枕木尽可能物尽其用,使文化性和经济性得以兼顾。
在组合车间的框架柱和天车梁上增建钢质楼梯和不同标高的平台、栈道,使原本体验单一的高大空间更为立体、丰富,充满趣味,使之成为一期改造中的特色空间,也为远期改造中两侧厂房与中部的“四季花园”相互衔接提供多样的路径。
通过四边新加玻璃和铝板幕墙,我们将原本是座构筑物的交车库改造成为可供展示、营销、办公等多功能使用空间。在“借故作新”第一重涵义中,无论是四季花园中的金属构件还是艺展中心外墙所用的氧化铝板,均精细而不失内敛,与原有厂房粗粝质感形成反差的同时也避免突出自我。
与第一重涵义不同,在室外景观的设计中,“借故作新”则更多体现在给原有物件重新“安家”,改变其呈现的状态,使其似曾相识却又焕发新生,成为这片花园中一处处小的惊喜:组合车间西端的几组牛腿柱在整体规划中需要拆除,我们将其作为景墙用在重要的路径和场所,拆下的天车粱两两对拼作为架空地面摆放在四季花园之中;原有轨道上的预制混凝土枕木被设计成踏步,而木质枕木则被镶嵌在四季花园东入口广场的铺地之间;原有轨道边的电线杆用在新设的月台入口作为挡墙,与内透光结合打造成有趣的入口场所;周边场地上的预制混凝土管道也被我们“如获至宝”地捡了回来,通过挖出一个个圆形孔洞,转变为一处充满童趣的室外活动设施。
结语
一期改造的成果满足了业主阶段性商业营销的诉求。随之而来的遗憾是,二期改造投入大、商业定位尚未明确等现实问题,导致联合车间和柴油机车间改造暂时搁置,“车厢”的概念最终没能实现。
即便如此,在从整体概念到一期改造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围绕拆和留、先和后、新和旧等问题的思索以及随后展开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仍然为将这片工业用地转化为富有生态、充满活力的场所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开端。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中车机车车辆厂旧址
业主:中车集团
设计时间:2018.3-2018.10
建造时间:2018.10-2019.5
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方案设计:崔愷、喻弢、曾瑞、胡水菁、窦森
施工图设计:
主持建筑师:崔愷、喻弢
建筑专业:胡水菁、曾瑞、时红、娄莎莎
景观专业:冯君、于然、李小妮、施惠慈
室内专业:饶劢、张哲婧
总图专业:余晓东
结构专业:刘巍、张晓旭、刘川宁
给排水专业:黎松、林建德
暖通专业:刘燕军
电气专业:甄璐
泛光照明顾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文旅创新中心
摄影:张广源、李季、夏至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北京建院新作:北京798艺术区FLC,用艺术诠释科技
下一篇:“衔古筑新”住宅改造 /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