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小桥流水人家:元门小学民宿改建 /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小桥流水人家:元门小学民宿改建 /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作者:谢凯 |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1.06.07 21:41
桥拱之下的五通庙和改建之后的建筑  ©金伟琦
改建后入口处巨蟒般的树枝  ©金伟琦

建筑设计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  重庆北碚

完成时间  2021年4月

建筑面积  1300平方米

撰文  谢凯


 

场地

 

穿过喧嚣的偏岩古镇,是河边屋檐下的商铺、横在小路上的麻将桌、右手边路过的铁匠铺、零落的三两个村庄、以及层层的田。

 

顺着黑水滩河一路朔源,从水石、凉风、雾露中被提起出的原始力量扑面而来,这是一条通往更深处山林水库的小径,偶然有人徒步或骑行经过。小径上游可到金刀峡水库,下游则抵达偏岩古镇及重庆。

 

再绕过一道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时间久远的石拱桥。拱桥的交通属性并不明显,两端连接的并不是道路,而径直地搭在了两端的山体之上,似乎仅仅是为了跨越而跨越。功能的丧失,拱桥便成为静默的存在。当然,北侧由于与建筑挨得极近,这座拱桥似乎反而成了建筑的一部分。

 

建筑改造前原貌  ©王浩

桥拱之下的一侧岩石,被当地的住民凿开几个洞窟以摆放佛像,久而久之,依靠桥拱和树荫的庇护,这里成了村口的一座小庙,在小村内寻得一处洞天福地。

 

从桥上环绕下来,穿过拱洞小庙,这座废弃的建筑,伴着几株黄葛古树映入眼帘。整个场地处在树木的笼罩之下,盘根交错,南面的那株面对长屋,悬挑出横的枝干,像巨蟒一般匍匐在窗边,西面的那一株骑在建筑的台阶之上,而两栋房屋之间的那株,则干脆扎根下去,然后在八九米远的另一个地方肆无忌惮地长出参天大枝。

 

改建后入口处巨蟒般的树枝  ©金伟琦

整体来看,树木像是把建筑举起一般,形成了独特奇异的风景,仿佛谁也离不开了谁。

 

石桥、水湾、庙窟、古树、废弃建筑,构成我初次看到场地的整体意向。

 

西侧次入口 穿过屋顶的黄葛古树  ©金伟琦

 

策略

 

建造过程犹如外科手术,新旧需被织补缝合起来。仔细观察,就着现有之物,老的房子有机会继续使用。结合“实在”的功能,让一种“断代”的积累层层展开,有价值的场所和建筑将会变得更有价值。

 

轴测示意图  ©刘立超
树木从新建坡顶中穿过  ©谢凯

场地现有的三座建筑中,前排的南楼为两层,上下各有4间教室;后排的北楼为三层,除了一翼为教室之外,其余小开间为教师办公及宿舍。南楼和北楼为砖混砌体结构,因为山体的原因,南北错了一层的高差。西楼的年代则更为久远,墙体由石块垒砌,楼板则由木梁搭建。

 

西楼和北楼之间的一株黄葛树  ©金伟琦

也许,透过山地建筑的特质,梳理内部多重动线,我们试图唤醒这样一种场景,再现当初在这一高高低低的场所中孩子们的嬉闹之景;我们还希望通过攀登、环绕、遮挡、凝视,从而获得周围不同景观的不同视野。

 

廊道尽端的树干  ©金伟琦

 

动线

 

改造从重新梳理动线开始。徘徊于现场,如果从南楼进入,穿越楼体再通过楼梯爬升,会有一种逐渐明亮且上升的氛围变换。于是,西楼的二层在拆除后,我们打通视野,结合开辟出来的庭院,经过单坡屋檐的压低,在穿过一道矮墙之后,视窗被急剧放大:近处的溪流、远处的山体、散散落落的村房,都纳入眼底。动线的转折,低处的阴影隐匿,到了高处的阔朗通达,使这里成为身体感知的“放大器”。

 

场地内多重动线  ©刘立超

通过被压低至2.2米的单坡屋檐后,坡顶另一侧的高度为3.6米,景色被放大  ©金伟琦
南楼通向北楼的台阶被保留下来  ©金伟琦

事实上,这条动线改变了很多。主入口偏移,同时西边又打开了视野,两条次流线出入口被小心隐藏,三座房屋及四棵黄葛树的关系得以重置。

 

结合地形,动线的编排与庭院的挖掘,为建筑的多次阅读打开了可能。每一次转身,都希望能提示出物体和身体的关系。来访者以一种不熟悉的方式看到熟悉的东西,也许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在高处俯瞰低处的庭院与瓦房  ©金伟琦
单坡下的漏墙  ©金伟琦

 

庭院

 

由客房围绕的庭院还得保证一定的隐私性,需要我们去“重新发现庭院”:如果以两排楼之间的空地为核心,将三栋建筑围合起来,塑造一个带有高差的环绕式庭院也许更为有趣。改造在东侧结合高差打通了一个向上的台阶通道,如此,廊道不再成为尽端,而是可以形成环绕的体验。

 

高低台地的内庭院  ©刘立超
廊道和中庭之间的高差被处理成青石台面,水面被举起  ©金伟琦

庭院铺上薄薄水面,水面的反射将外部景色纳入庭院,同时起到承担雨季时的雨水疏导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有高差的界面处,松木格栅划分了庭院,同时也模糊了前楼廊道和后楼庭院间的距离。垂下的格栅距离台地0.6米,对于下侧的廊道中的人来说,视线得以水平展开,希望可以得到因高差而产生的丰富体验。

 

庭院夜景  ©金伟琦

 

水系统

 

重庆周边的山地,其雨季为5月到10月份,占了全年的将近一半,考虑再三,元门小学民宿的内侧坡顶,均采用了有组织的檐沟排水。

 

排水系统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如此一来,固然没有了文学描述中连绵雨帘的诗意景象,因为在实际中那样会四下飞溅而无法近人;但有组织的雨水,从坡顶下流入金属檐沟,通过竖直铁链被引导进一个层层跌落的混凝土引水台,在卸下冲击力之后,缓缓流入庭院中的水池,在建成之后的实际体验中,同样具有仪式感。

 

在这里,木模板浇筑的混凝土引水休憩坐台,既是景观也是设施——既定义了庭院的边界,同时承接疏导大部分雨水,这一设计建成之后就得到了大家的喜欢。

 

内侧坡顶结合景观水台的雨水疏导  ©金伟琦
俯瞰旧瓦屋面、水庭与格栅屏风,宽大石台下为排水管廊  ©金伟琦
有组织雨水的仪式化  ©金伟琦

 

客房

 

13间客房也是就着现状不同的房间大小进行设计。南楼的标准教室尺度被设计为带有夹层的客房,窗口面向溪流与古树;北楼西翼的音乐教室被设计为三面景观的客房;其余办公室和员工宿舍根据面宽进深被设计为一到两开间的标准间。所有客房的阳台或窗口,塑造出不同的景观视野。

 

透过西翼客房外看新建的石板瓦屋顶  ©金伟琦

为了提高民宿在冬季运营的舒适性,每一根木梁在修复与必要的更替后重新搭建,檩条、望板、隔热防潮、防水措施等彻底更新完毕之后,再铺上原先的旧瓦(完全新建的西楼坡屋顶为新的石板瓦)。客房的地面采取地暖措施,偏内侧的客房地面适当抬起,既划分了室内空间,也降低地面与屋顶之间的尺度;通过特殊设计的木作防虫门窗,确保了整个房间的自然通风。

 

北楼大教室客房  ©金伟琦
南楼大教室客房  ©金伟琦
南楼客房入口处桌台与后面的阳台  ©金伟琦
楼梯  ©金伟琦

对于公共餐厅及民宿接待,南楼一层将四间教室的横墙适当打通,并进行结构加固,最大化地加强了这里的公共开放性。其中结合运营,公区餐厅亦设有自助式厨房,原有内侧支撑山体的岩廊结构暴露出来,作为自助厨房的背向,而将窗外的水平风景作为身体的面向。

 

公共餐厅  ©金伟琦
将背后的山体岩廊作为自助厨房的操作台面的背景  ©金伟琦

 

门窗

 

结合室外的风景,这些开口是从室内获取室外风景的取景器,值得认真对待。

 

建造一扇窗户,最基本的建筑问题是解决采光、通风、观景的需要。面对不同情景的室内空间,木质窗户的形式尺寸必然是不同的。但我们希望采取一种系统:将采光、通风、观景分离开来,通风作用的部分可以置于下侧或偏侧,满足实际需求的通风量即可;同样的道理,采光玻璃的横框可以置于高处,如此则可以确保在人视点的尺度时,观景的玻璃可以做到无框最大化。

 

相同系统的不同门窗的类型  ©刘立超

具体的来说,建筑距离树木太近,二楼上客房与一楼餐厅的窗处理形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客房需要敞亮,新植入的木窗,上部直接利用旧有过梁固定,而下部,木质的窗下家具将通风移动扇、防虫钢纱网等整合在一起,确保舒适性与隐蔽性。中间用大的固定玻璃将光线较好地引入室内,包裹起整个空间。

 

改造前后的窗系统  ©刘立超

一楼则刚好相反,餐厅所塑造的室内的光线更为阴翳柔暗,这样坐在窗边的餐者可以更为仔细地识别并捕捉窗外的景色。一种类似两分窗的措施将外部的景色再次分割,上部承担采光作用,中部为获得视野用披水屋檐压低视线,下部则为通风采光。

 

接待厅窗前通风横窗与水平雨檐  ©金伟琦
在餐桌前的拱桥与古树,风从下方穿过  ©金伟琦

如此,房前的两颗黄葛树转化为一片黄葛树林,在树影摩挲中,大树的形象被具体分辨为某段巨蟒般的树枝、几片轻灵的枝叶,亦或是湿润的苔藓……而窗前就餐的人们透过树林,还可以看到更下方的溪流。

 

随着我们阅读角度的再次改变,通过台阶、屋檐、窗洞、瓦片,我们得以重新去观察这几棵树与河水,此刻拱桥的具体形态,将揭示其作为继续存在的可能。

 

接待厅侧窗外的折型坡屋  ©李萌
客房外折叠座椅栏杆  ©谢凯

 

结语

 

4月份,也是即将开业的头一个月,我和伙伴们一起又来到了这里,布置软装及绿植的细节。两年前,当我们面对这座废弃建筑的时候,唯一考虑的是,它的身份将如何讲述现代生活的故事。

 

桥上看民宿入口  ©金伟琦

此刻拱桥之下,是潺潺溪流的黑水滩河;拱桥的右侧,是刚刚改造完毕的小学民宿。青墨色的瓦片屋面拨开百年黄葛树枝,桥头隐隐约约地露出一角。

 

桥下看民宿入口  ©金伟琦
北楼二层客房内看前面的旧瓦屋顶  ©金伟琦

山谷空空,雨后的光线忽明忽暗,自行车滚动在凹凸不平古老的拱桥石板路面上。一刹那,我感受到这里的旧物与新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元门小学民宿,安宁的休憩之地,一个时刻准备着出发的地方,也许可以成为旅行者徒步或骑行中重要的驿站。

 

从对岸眺望项目  ©金伟琦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四层平面图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剖面图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节点大样详图  ©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客户:九色鹿(重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点:重庆市北碚区

完成时间:2021年4月

用地面积:9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建筑设计: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

室内设计:SILOxDESIGN

设计主持:谢凯、王浩、李萌、孙智青

设计团队:陈春平、苏佩卿、赵军光、王凯平、刘玉涵、黄鹏鹏、刘立超

项目管理:洪金聪

结构配合: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施工团队:谭总敖工等

门窗厂家:浙东仿古门窗厂

砖石厂家:小火柴瓷砖、重庆陶御商贸有限公司

花艺:COURAGE FLOWER

器物:MUCH MORE

摄影:金伟琦


版权声明:本文由九七华夏 KAI建筑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KAI建筑工作室
九七华夏
改造
民宿
重庆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