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BAU
项目地点 浙江杭州
建成时间 2019年
建筑面积 26684平方米
混合类型
在中国,裙楼的建筑容积率往往无法应对城市人口密度增长带来的压力,就导致了城市建筑过度依赖塔楼来达到市政规定的容积率标准。因此针对当下的城市环境,混合型建筑可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一座塔楼从裙楼中拔地而起,这样的组合类型优势多多:裙楼能够激活城市街道边缘,且能实现良好的采光和通风,用户甚至还能享有一座“公私自由使用”的内庭院;塔楼则可以在不逾越容积率标准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建筑占地面积。
友好邻里
该项目被要求样式造型不能妨碍邻近建筑的日照。裙楼对此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塔楼就难说了。设计师最终通过夏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等日照数据计算,最终敲定塔楼立面为东西朝向。
极简为主,表现为辅
该办公大楼功能多样,它包含档案馆、检测中心、员工食堂、商业街前咖啡馆,也有着各种封闭或开放的办公空间。这样的设计不仅表现了各类功能区间的连接,也呼应了裙楼与塔楼的组合。然而,相比探索功能连接等表面性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师更需思考如下问题:不同功能之间如何划分区隔?裙房和塔楼的结合相较于二者独立能产生多少差异?如何花最小的力气来适应差异?
为此,设计师有两个主要的设计措施:一、统一规划幕墙,使其满足不同区域的日照需求和遮阳性能标准;二、所有入口都通入中央庭院。
金属百叶
建筑的所有立面都应用了垂直屏障来隔热。薄板延伸出窗口并形成水平面,上设垂直穿孔金属遮光板,这些遮光板既可以合拢起来阻隔日晒,也可敞开以便观景。总的来说,这些遮光板如金属花瓣般覆盖在立面上,显得统一而规整。分割线百叶窗的平台为每层楼打造了额外的外部空间,同时将遮光板分隔开来,从而减轻大量金属遮光板带来的视觉压迫感。
半公共庭院
集中动线的策略不仅创造了一个半公共的户外空间,还方便了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交流。午餐时分,围合的庭院还能提供活跃的就餐环境。
庭院还将通往南大门的公共人行道连通至步行桥的拟建位点,再至庭院东北侧,这样的对角线路径也强调了庭院的“半公共性”。
异置的屋顶景观
为了引导员工走出大楼享受一番户外景色,设计师将一层室内的地砖一路铺至庭院,并延伸到河边。这样的设计也为未来一楼开发更多公共/商业用途奠定稳健的基础。
在塔楼可俯瞰裙楼屋顶。该顶层有一座花园小亭,仿佛一座被“错置”的景观,员工食堂的门就开向此处,员工午餐,甚至是非正式会议,都可以在小亭子里进行。另外,还有一间机电房也被装扮成一座小亭。因而,整个顶层为租户提供了户外私人空间。
结语
在商业和零售环境中,每一栋建筑都追求标新立异,在以广告及标牌为主的街景中,建筑已成为企业理念和营销活动的 “延续战场”。然而,或许一座简约优雅且沉静的公共建筑,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令人瞩目。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杭州桐庐办公大楼
设计单位:BAU
合作设计院: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建成时间:2019年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
客户:桐庐城市发展经营有限公司
类型:办公建筑
功能项目:档案馆、检测中心及办公楼
建筑面积:26,684.01平方米
建设投资:人民币1.36亿
设计项目组成员:James Brearley、Jens Eberhardt、陈志勇、罗怀利、Steve Whitford、高卫国、陈箭
施工单位:杭州港湾建设有限公司
摄影:夏至
版权声明:本文由BAU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时境建筑创始人张继元、卜骁骏:一边实践,一边反思
下一篇:黄陵县新区幼儿园:为童趣带来自由与阳光 / BIAD第六建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