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2019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颁奖典礼在孟加拉国达卡举行。2019年度建筑奖共设6大类10个奖项,33个项目获奖,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共摘取17项大奖。其中,李兴钢、章明、魏春雨、宋晔皓、陆轶辰、刘宇扬、崔光海、孟凡浩8人获得金奖。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是一项由亚洲建筑师协会设立的年度大奖,旨在推出亚洲地区的优秀建筑作品,鼓励传承亚洲精神,推动亚洲建筑环境的提升。奖项包括住宅项目、公共设施建设、工业建筑、保护项目、建筑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共六大类。奖项设置包括金奖和提名奖。
获奖项目与建筑师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东梓关农居
建筑师:孟凡浩
设计单位:gad
传统聚落丰富形式的背后具有相似的空间原型。设计团队试图从类型学的视角出发,抽象传统聚落形式的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通过组织,以较少的基本单元,实现多样的聚落形态。
设计从基本单元入手,将宅基地轮廓边界与院落边界同步考虑,在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不超过 120 平方米的前提下,确定了小开间大进深(11×21 米)和大开间小进深(16×14米)两种不同方向性的基本单元。建筑基底边界和院落边界形成了一种交织关系。同时,设计以江南民居的曲线屋顶为切入点,将传统的对坡或单坡顶重构成连续的不对称坡屋顶,并根据不同单元的形体关系,塑造出相匹配的屋面线条轮廓。独立的单元体量与连续的群体屋面的形成微妙的对比,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构建出和而不同的整体关系。
兴坪云庐度假酒店
建筑师:刘宇扬
设计单位: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本案位于风景如画的广西兴坪,漓江穿村而过,四周竹林环抱。设计任务包括场地规划、新建餐厅、民居改造及景观设计。通过对村落现状的梳理,保留5栋民居改建成客房27间。餐厅位于酒店入口,面向中心庭园,作为唯一的新建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通过瓦屋顶、毛石墙等元素融入当地风貌。客房立面保留独具特色的黄泥砖,室内设计适度介入原有建筑,暴露出传统结构及建筑材料,展现空间魅力。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建筑师:李兴钢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博物馆选址于元上都遗址南向5千米的乌兰台东侧面向遗址方向的半山腰处。基地的场所气质决定了设计的走向。建筑结合并充分利用现状废弃的采矿场来布置博物馆的建筑主体,以修整被采矿破坏的山体。遵循对文化遗产环境完整性的最小干预原则,将大部分建筑体量掩藏在山体之内,仅半露一小段长条形体,隐喻遗址的城垣,将其由正北向东旋转18°,与山体等高线相交,并指向都城遗址中轴线上的起点——明德门。
建筑主体的外墙和平台、挡墙,采用了一种掺氧化铁骨料的清水混凝土,使外露的建筑体量呈现出一种斑驳的红色,犹如从山体中延伸而出,与四季变化的草原丘陵相应和,呈现出广袤与苍凉的场所气质。
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建筑师:陆轶辰
设计单位:Studio Link-Arc, LLC
南山外国语学校校园被构想为一座流线型、水平向的花园,与它所服务的城市住宅群落的密集、垂直纵向感形成强烈对比。 校园设计意图打破建筑与公共空间(那些定义其周边环境的)之间的区别,以此创造一个由封闭、半围合和绿色开放多种空间交错而成的低层线性混合体。
为了实现这种低层效果,Studio Link-Arc建筑事务所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坡度将一系列阶梯状的教学平台架构于体育馆、游泳馆、演艺报告厅、餐厅这些大空间功能之上,使得这些大空间同时成为了承载师生教学、活动空间的“地面”。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建筑师:魏春雨
设计单位:地方工作室
在顺应建筑“自治性”的价值认知体系基础上,通过对地域类型学的持续研究与实践,探求建筑本体中的“原型”,并发现其背后的“心理图式”,加之受契里柯形而上绘画的影响,我们在当下追求浮华、表象化的社会图景下,试图寻找到形式语言背后的内在逻辑——“类型原型-深层结构-心理图式”,并将其融入到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设计中。
上海白莲泾M2游船码头
建筑师:章明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原作设计工作室
设计有两个关键性的出发点:其一是在东西方向上,衔接两侧的城市公园,与城市滨江景观体系编织在一起,承担滨水公共休憩空间的功能;其二则是在南北方向上打开面江的景观视线,使人能从城市腹地快速下到江边码头,共享良好的亲水氛围。
M2游船码头候船大厅以“砼壳屋盖+钢索框架-屈曲约束”为结构体系。连拱采用200毫米混凝土薄壳,并以上翻反梁在屋面上形成井格状,作为二层种植池、铺地层和排水沟。结构设计从单个拱转向了拱的体系,从降低拱板厚度出发,使用了与之相匹配的拉杆、梭柱和支撑,形成轻盈的系统,完成了薄壳拱结构体系的当代进化。
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
建筑师:崔光海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覆盖面积3700余平方米,南北跨度79米,东西跨度56米,最大高度达37.4米,采用空间单层网壳钢结构,以覆盖所需最小面积及高度进行体量设计,以最小化对遗址本体的干预,通过内外两层屋面的叠合设计隔绝雨、雪、冰雹、阳光等自然因素对遗址本体的直接作用。
尚村竹蓬乡堂
建筑师:宋晔皓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绩溪盛产毛竹,尚村周边的山上有大量竹林,很早就有用竹材做构筑物的传统,如田边的竹亭、竹篱笆等。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建造的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项目,设计师选择了竹子作为建筑的主体材料。
六把竹伞,三组乌篷,建构出一处乡民与游客可共享的竹篷。竹伞的结构和圆拱乌篷的组合,起初来自于简化建筑屋面构造、缩小建筑屋顶尺度的尝试。村内传统民居小青瓦坡屋顶的进深一般在5—6米,每组拱篷的跨度,刚好与之相近,从山顶看,完全融入了民居的尺度里。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拱蓬既贴合了地形的变化,也提供了观赏南侧毗邻的徽派宅院的视角。
本文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图片除注明外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南澳大学Pridham大礼堂:羽翼般的屋顶花园 / Snøhetta+Jam Factory+JPE Design
下一篇:快讯 | 都市实践、DS+R、ALA获2019世界未来城市计划奖(IU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