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洛斯阶梯”是一个几何学悖论,理论上,它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
很多人试图打造出“潘洛斯阶梯”,却无论如何都造不出那四角相连的四段阶梯,让每一段都持续向上或向下,无限循环。不过,三维上的失败,在二维平面仍有成功的可能。利用错视现象,荷兰版画家莫里兹·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终于画出了这种“不可能”。
他的代表作之一,《相对论》(Relativity),就描绘了一段足以乱真的“潘洛斯阶梯”。
埃舍尔因错视艺术闻名,他的画作吸引了数学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家的关注,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建筑师。实际上,埃舍尔本人受土木工程师父亲的影响,也在艺术学校修习过建筑。但由于多门功课挂课,他最终转而学习装饰,对建筑的执着,则由立体空间转移到平面上。
凭借扎实的技术和精准的线条,埃舍尔创作了大量“不可能的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他依然算是一名“建筑师”,甚至突破了建筑的边界。
埃舍尔曾前往南欧各地旅居采风,吸收了中古欧洲北方画派的风格。在长达多年的旅途中,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阳光和风物最让他流连忘返。在意大利乡村,他看到了摩尔人对墙壁和天花板的装饰,这很明显影响了他后来的绘画风格。
为了纪念埃舍尔与意大利的感情,11月,意大利那不勒斯Palazzo delle Arti Napoli美术馆(PAN)举办了一场埃舍尔画展,展出他的200多幅画作,其中包括此前未曾公开展示过的作品。
除此之外,展览还以时间为序列,纳入了在埃舍尔影响下诞生的唱片、漫画、贺卡、电影、广告等流行文化元素。它们足以证明埃舍尔在审美和思考上的超前。
1923—1935,埃舍尔在意大利旅居了12年。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自己的妻子Jetta Umiker。那是一个春天,来自荷兰的他和来自瑞典的她,在那不勒斯拉韦洛小镇相遇,从此结缘。
海边粗犷的断崖、意大利南部的光线,以及阿马尔菲海岸和拉韦洛镇上,一系列古罗马、古希腊、古阿拉伯式建筑,为埃舍尔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他频繁穿梭于维耶特利苏玛雷、阿马尔菲、斯卡拉、波西塔诺、普莱亚诺等地,留下了15幅版画。旅程中攒下的碎片式收获,也见诸于他此后的其他作品。
在意大利众多美景中,给埃舍尔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阿特拉尼(Atrani)海岸边的一座天主教堂。他不仅和妻子一起在教堂前合影留念,还经常把这个场景画到作品里。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是Metamorphosis II。
巨大的尺幅上,不同的画面在规律的重复下自然流转,不受阻隔,准确地诠释了“Metamorphosis”一词的意义——变形。
从中我们还能看出格式塔学派对人脑运作原理的阐释:“整体不同于部分的总和”,即使只给人们看图形组合的局部,他们依然能想象出漫无边际、无限循环的整体。
埃舍尔未读完建筑学,还曾坦言自己对数学“一窍不通”。由此我们是否可以猜测,他之所以能为“不可能”之事,不在于结构,不在于计算,而更多关乎他对人类错综复杂心理的洞察?
或许,这就是埃舍尔最擅长也最渴望探求的秘密,也是我们观赏其作品时,“越陷越深”的原因。
莫里兹·埃舍尔官网:
http://www.mostraescher.it/
参考资料:
[1] http://www.floornature.com/escher-exhibition-pan-palazzo-delle-arti-di-napoli-14187/#
[2] https://www.mcescher.com/about/biography/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_C._Escher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建筑5分钟 | 王昀:向聚落学习的三种经验
下一篇:建筑5分钟 | 魏春雨:建筑师的图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