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有方“变化即永恒,巴瓦的启示”第7期结团出发。和此次行程有些缘分的是,我入职有方编写的第一篇稿件,便是第6期巴瓦考察之行的行前讲座。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朱涛在那场讲座中,展示了斯里兰卡在“世界中心”的地图:一颗滴入印度洋的眼泪,以及“地方的神明”——巴瓦——的身世。
第7期学术领队是台湾实践大学建筑设计学系副教授长王俊雄。考察行程的第一天,王俊雄在大巴车上的第一排,转向后排的团员,用带有台湾口音的普通话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王俊雄,那这次行程由我和大家做学术讲解,如果有什么讲得不对或答不上来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担待。”
虽然这是他第一次来斯里兰卡考察巴瓦的作品,但在此之前,他对巴瓦已有充分研究,“你们能找到的有关巴瓦的介绍或作品集,我都有读过。”在接受有方的委托之前,王俊雄有些犹豫,终于还是决定要亲身体验一场巴瓦的作品。
被杨经文称为“亚洲建筑同仁心目中最初的英雄和大师”,其实为人低调且仍然并未被广泛知晓。因此,我很好奇会有哪些人,因为什么缘由参加到这样一场稍有特别的考察之行。
在某通讯公司工作的赵华自称建筑爱好者,参加此次考察是缘于此前在斯里兰卡入住过巴瓦的作品,偶然看到针对巴瓦建筑作品的考察行程,觉得非常特别;
一位在赵扬建筑工作室工作的项目建筑师,因为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老板(赵扬)以巴瓦的作品举例,终于决定要亲自来看一看这些项目;
在上海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王宇彬其实是位背包客,他说自己逐渐觉得“住”是旅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酒店或民宿精挑细选的过程中发现巴瓦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于是决定那就来看看巴瓦的作品吧。
王俊雄在行程中数次提到行程安排的妥当,“我们会分别入住巴瓦设计的三个酒店,从碧水酒店,到灯塔酒店,再到最后的坎达拉玛。我们会看到他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场地环境的设计作品,而坎达拉玛酒店是他作品中的经典代表,也会是我们行程中的一个高潮。”
碧水酒店
碧水酒店是巴瓦生前的最后一个公共建筑作品,尽管相比他的其他作品而言,显得有些平淡缺少变化。王俊雄认为,正是在这个设计中,巴瓦给出了一座度假酒店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的答案。
考察团员、UM效度实践合伙人毛逸峥在分享讨论中,觉得恰恰在入住的三个巴瓦设计的酒店中,碧水酒店这个看似平淡的作品给了她最多的设计启发。这座酒店通过纵横两条轴线组织空间,其中交通主轴从车道门廊一直延伸至海边,另外一条与其正交的轴线平行海岸,布置客房、餐厅等。酒店公共空间内外交融,建筑整体设计手法简练、克制。
灯塔酒店
入住灯塔酒店时恰好临近日落,临海而座,听海浪一阵阵拍打礁石发出的白噪音,会很快放松而平静。在享受这份放松和平静的同时思考,建筑何以营造这种空间氛围?
酒店在临街的入口,由一个幽暗的旋转铁艺楼梯一路而上,忽然被引入到酒店大堂和室外公共区域,一气呵成将内外的空间秩序扭转。从大堂到海岸,地面材质从精致地板,到粗糙地砖,再到草坪与台阶,直至礁石和海浪,逐渐将空间延伸。
而藏在酒店大堂通向客房的庭院,草坪和有些封闭的立面让人有些意外,坡起的草地,保留岩石的台阶,让人在无意间从二层拾阶抵达三层。王俊雄说,客房的尺寸非常舒适,面朝景观一面的尺寸容下了一面窗和一扇门,而藏在推拉门后的卫生间也并不是为了解决一个功能空间,而是为了营造一个可以观景的房间。
坎达拉玛酒店
从灯塔酒店去坎达拉马酒店路途较远,也更增加了对这座建筑的期待感。这座被隐藏在森林中的酒店,背山面湖,由入口处向东西两翼展开,东翼就山势,西翼面湖岸。
酒店两端步行距离长达900多米,巴瓦在顺势转折处以楼梯相间隔,而朝向、层高不同的客房也因此获得了景观的多样丰富。令王俊雄感到佩服的是,巴瓦大胆的材料和色彩运用:外围黑色的柱子,磨平的水泥地板,“大概不会再有哪个五星酒店敢用这样的设计手法了。”
王俊雄在第二场学术讲座中说,这场行程就像是在做梦。“因为对这些作品的平面太熟悉了,早就在脑袋里已经游走了很多遍,真的身处这些建筑中,就像是在梦境中一般。”他认为巴瓦在作品非常精道熟练的手法,恰恰来自于他在自宅和庄园中长达几十年不断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两个作品中发展出了他处理院落和空间组织的原型。
巴瓦很少谈及自己设计的理论或原则,不愿意被贴上标签,他曾经写道:
“当人们感受到乐趣,就如同我在设计和建造房屋时所感受的一样时,我发觉根本无法用分析的、条条框框的方法来描述其确切步骤……我深信建筑是无法用言语来解释的……我一直喜欢看建筑,但难得喜欢阅读建筑说明……和其他人一样,我认为建筑无法完全解释清楚,必须去体验。”
这是有方“变化即永恒,巴瓦的启示”第7期旅行现场,26位团员选择了亲身体验巴瓦的这些作品。
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转载请联系有方新媒体中心: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深圳2035年将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下一篇:没有人知道的朝鲜建筑,他拍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