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宛如盛夏:薄房子,轻Talk / 蔡凌豪

宛如盛夏:薄房子,轻Talk / 蔡凌豪
撰文:蔡凌豪 | 编辑:王曲荷(实习生);校对:吴智鑫(实习生) | 2018.09.26 13:30

蔡凌豪

薄房子,轻Talk  摄影:蔡凌豪

方案及施工图  蔡凌豪

项目地点  北京林业大学

设计时间  2018年3月
施工时间  2018年4月—5月


 

壹  零食铺子

北京林业大学二食堂与4号学生公寓之间有一块南北宽仅13.4米的狭窄场地,被一片红顶彩钢板房覆盖了很多年。逼仄阴暗蒙满灰尘的墙上贴满了小广告,里面却容纳了一间超市和一家水果铺。作为学生生活西区唯一的商店,它破败肮脏,却无可替换。

 

场地原貌  摄影:蔡凌豪

在去年冬天全北京拆除临建的大革命中,它自然无法幸免。

 

1月份最寒冷的黄昏,我站在拆迁后露出黄土的空地上,举目四望,惊奇地发现它实际上充满了生机。原本被包围在板房之中的5棵老洋槐树显现了出来,深纵裂的树干在稀薄的冬日阳光斜照下显得苍劲有力,临路则是一排高大的金银木,如同一层烟云般扭转,生长得极富想象力。北边的二食堂熙熙攘攘,着急回宿舍的女生们踩着自行车叮铃而过,消失在西边的公共浴室升腾起的白色蒸气里。但对于住在4号公寓1楼的学生们来说,这些市井喧闹显然不是乐见之景,他们的窗户从道路上一览无余,几无私隐。

 

在一系列校园微更新项目中,我一直试图用空间和构筑探讨校园内特殊的“对视”与“相望”,以及由此引发的故事。

 

而此时此地,我必须首先切断“对视”的可能。

 

我一边哈着气跺着脚,一边想象着在金银木的背后,升起一条薄长的、白色的房子。它临着路的一面是完全透明的玻璃,金银木会映射到立面上,而朝向学生宿舍的一面,则是无数堆叠在一起的木匣子,洋槐树会从开满野花的覆土屋面穿出去。

 

作为消失了的小超市的补偿,这里实在是太适合开一间小小的、薄薄的,只能容纳16个人的面包房和奶茶店了。我甚至已经给它取好了名字——零食铺子,那些堆叠的木匣子,里面全是不同种类的小零食,每次打开之前,你都不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但这个方案马上就无疾而终了,学校显然更希望在食堂地下开设一间超市和咖啡馆,而不是在刚刚拆除掉临建的地方又盖起另外一座临建来。

 

于是就有了“薄房子”。

 

 

贰  折纸

我不甘心我的零食铺子就这么烟消云消,至少最低限度得保留它作为一个房子的属性——建筑对空间的界定以及由此提供庇护感,显然要好过一片单纯的开放绿地。我把它称之为“轻建筑”——  一种临界状态的,立面消失的,但又可蜷缩容身的暂栖之所。在失去了建筑功能和构造的繁文缛节之后,它能够变得更加轻巧,空灵,通透,单薄。

 

轴测模型  ©蔡凌豪

它的原型是一张白纸,对折之后,墙和板就显现出来,然后穿插入5棵洋槐树之间,并保持与学生公寓的最大距离以减少干扰。在白纸上裁剪出一些开口,翻转就形成了桌椅,有些部分被大块地切割下来,折叠成方筒,插入白纸墙,变成4个小小的房间。在过程模型中,这几个房间的顶曾经被做成三角形以更易于与房子产生关联。但最终还是采用更加简练抽象的方形。因为实际上,这片薄薄的没有屋顶的墙,才是真正的“薄房子”——它仿佛被狭小的场地压缩到极简的状态,成为一个单纯的光影、时间和心情的容器。

 

清晨的光影  摄影:蔡凌豪

 

叁  构造

为了让它更像一个折纸,必须让墙在保持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薄。钢结构成为唯一的选择。为了在视觉上强化翻转折叠的逻辑,薄房子由一片钢板、巴劳木组成的68毫米厚的复合墙,以及一片80毫米厚的木质地板构成。墙背面的木墙板,在切割翻转之后,正好变成木凳面和木桌面,从而提供足够宜人的温暖触感。同时,这些桌椅的龙骨还将薄墙和地板结构拉结在一起。在对应4号学生公寓应急消防门的位置,墙体会在此切割出长缝,既形成了立面的分段节奏,又能够在墙端弯折出类似短肢剪力墙的L型结构,从而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

 

这些切割、翻转、穿透形成空洞和缝隙,构成了一种半透明的轻薄感。地板同样脱离地面,在形成漂浮感的同时,减少了人流踩踏对原生植物根系的压迫,并给其以足够的土壤表面和生长空间。

 

轻薄的折纸构造  摄影:蔡凌豪
不同的停留方式  摄影:蔡凌豪
插入薄墙的盒子  摄影:蔡凌豪

切割与折叠  摄影:蔡凌豪

正面的3毫米厚钢板被设计为白色。在北京的尘霾里,做一个纯白色构筑物显然需要勇气,所幸这个想法在更有勇气的总务处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但是我依然担心一场泥雨之后,薄房子变成了土胚房,因此试验着在白墙上喷涂了一层超疏水纳米自洁材料,除了不耐剐蹭,它的效果好到出乎意料(同时,为了保护这层材料,希望大家不要好奇地触摸墙面)。

 

纳米抗污涂层  摄影:蔡凌豪

 

肆  植物

作为林业大学的校园微更新项目,薄房子应该完全和植物生长交缠在一起。由于地处荫蔽,新增植物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在略显空白的西南角添了一棵高大的复叶槭;为了形成与公寓楼之间的过渡屏障,在薄房子尤其是每个透空的洞口之后密植丁香和青仟,植物的枝叶会从这些孔隙间穿透过墙面;现状的老洋槐树和金银木被完整地保留下来;金银木构成了道路和薄房子之间的绿色帘幕,使之与喧闹的外界环境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

 

老洋槐围合的翻卷坐凳  摄影:蔡凌豪
与植物共生  摄影:蔡凌豪
与植物相互编织  摄影:蔡凌豪

薄房子里的“房间”和“家具”,与洋槐树之间的关系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其中一个“房间”躲藏在两棵洋槐之间。在正对食堂主出入口的位置,墙和地板被切开一个最大的开口,一棵最沧桑的洋槐正好从开口处斜斜地生长出来。它周边是浓密的蓍草、锦带、丁香和云杉;再远处,则是爬满公寓外墙的地锦,它们层层叠合起来,从食堂一出来,满目皆是绿浅碧浓的凉荫。地板的最东端翻卷起来,形成一个长凳,3棵洋槐密集地簇拥在凳前。这是小小的密境,无聊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和它们说说话谈谈心。

 

架空木平台与老洋槐树  摄影:蔡凌豪
与植物共生  摄影:蔡凌豪

 

伍  光影

既然做不成零食铺子,只好做一个光影盒子。

 

施工阶段,我几乎隔天就来一趟,看着薄房子从泥土间一点点地生长起来,立起龙骨,安装钢板,铺设地板。一天的多数时刻,这里都笼罩在公寓楼的阴影里,潮湿而阴冷。五月的一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照例从施工围挡的缝隙里钻进去,忽然眼前满是光亮,白色的底漆已经喷上去了,它反射着从树叶间摇晃的微光,犹如忽然打开的储藏着光的容器,连最幽深的角落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道插入的白色薄墙,使这个场地的特质浮现了出来——原来它一点都不阴暗,反倒明媚得宛如盛夏。

 

建造过程  摄影:蔡凌豪

黄昏光影  摄影:蔡凌豪

从某种意义上说 ,树洞是属于秋天的故园,而“薄房子”,是夏天的敞轩。

 

白色是最富变幻的颜色,清晨和傍晚都会在薄房子上晕染出深浅浓淡的粉黛菲蓝,再透叠上木地板的暖黄。坐在4个小“房间”里,犹如躲藏进林间的木屋里。“窗”边铺满丁香的浓荫,方筒形成穿堂风效应,即使最热的正午时分,“房间”里也有凉风习习。

 

树影  摄影:蔡凌豪

夜晚来临,白墙渐渐变成深蓝,4个小房间会亮起灯光,反射着木墙板的温暖,其余皆浸入黑暗。我希望这几盏在幽暗林间的灯火,能让坐于其间的人慵懒地聊天谈心,也能让匆匆而过的行人们在一瞥之间,想起家的灯光——大学是这样特殊的地方,无数人生活在这里,而他们的家,都在远方。

 

温暖的盒子  摄影:蔡凌豪

 

陆  留白

“场域”包含空间的尺度、围合感和组构,是事件的舞台和记忆的容器,是整体性的、潜在的、弥散的知觉。“景物”则是具体的、可以被感知聚集的焦点。“场域”与“景物”不能相互脱离,正是因为“场域”的存在,“景物”才不成为孤立的图像和片段式的记忆碎片。而“景物”是记忆的锚点,由于它强烈的聚焦度和识别性,才能够重聚弥散的“场域”的记忆,让记忆具备了定位性和组织性。

 

薄房子通过轻盈的空间结构和大面积的留白,试图构建一个轻快愉悦、充满校园诗意的夏的场域。然而大面积的白墙,很容易让人处于失焦的状态。我需要几处锚点来聚焦勾连记忆。

 

镂空logo透出绿色植物背景  摄影:蔡凌豪

在薄房子中间的最大一面白墙上,用激光透雕出设计的主题——薄房子,轻Talk。墙后的植物会透叠在镂空的字上,给人以墙身极薄的错觉——在这样轻薄的空间里,最好轻声细语,才能与之匹配;或者,什么都不要说,静静坐着就很好。

 

薄房子只有南墙和西墙,西墙的顶上,是唯一一片弯折而成的屋面,不同的空间围合语言和墙边的“留白”二字,暗示了这片看起来一无所有的白墙有着特殊的意味。

 

“留白”墙  摄影:蔡凌豪

尽管在每个“房间”的墙上都设置USB的充电插座,可以使手机电池耗尽的人们可以继续远程聊天,但我还是希望薄房子有另外一种古老一些的Talk方式。

 

在西墙的墙角有一个20厘米见方的纯白色盒子,许多人误以为那是一个灯。走近了才会发现它有个安装了合页的活动顶板,打开盒子,里面装着白色的磁吸和白色的无胶便签条——这是这片白墙的秘密,它实际是一个小小的邮箱,投放那些需要倾诉却无人倾听的话语,它永远无法寄出,但谁知道哪天,你想倾诉的人会恰好打开这个邮箱呢?

 

墙角信箱  摄影:蔡凌豪

如果再开放一些,那就用磁吸把留言贴到白墙上。“留白”二字实际是个双关语,明面上是希望留出素净的白,而第二层意思则是留下表白。我费了好大的劲,做了好大一面白墙,其实早就在告诉你,这就是一片穿插在洋槐树和金银木之间的留言板和表白墙啊。

 

可粘贴留言的磁吸  摄影:蔡凌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公共场合干这些看起来很蠢的事,但是没过几天,我打开盒子,发现里面已经堆叠了很多写满字的便签。

 

这就是做校园景观的好玩之处。这个邮箱,放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或商业空间,都会变得刻意而做作,只有放在校园里,无论里面有着多么肉麻的话,都显得真实无比。毕竟,我们都曾经,那么年轻。

 

信箱留言  摄影:蔡凌豪

 

柒 黄昏

薄房子建成的那天黄昏,我坐在最东端3棵洋槐树环抱的长凳上,眯起眼睛看着夕阳将交错细密的叶子和斑驳遒劲的枝条斜斜地拓影到白墙上,摇曳多姿,明媚透亮。金色的光线轻盈地穿透过薄房子里细语的人们的衣襟和肩膀,在刚擦拭过的木地板上跳弹。金银木的帘幕外,刚刚从浴室出来的白衣女生们甩着湿漉漉的头发,拖鞋在石板路面上吧嗒作响,空气中弥散着浴液和食堂米饭的微香。

 

一切的一切,都美好得像那年的夏天一样。

 

宛如盛夏  摄影:蔡凌豪

 

完整项目信息:

方案及施工图:蔡凌豪 北京林业大学

植物设计:乔转运、蔡凌豪

材料:钢、巴劳木

设计时间:2018年3月

施工时间:2018年4月—5月

施工单位:北京华开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蔡凌豪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蔡凌豪
薄房子,轻Talk
项目
1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明诚弘毅

6年前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