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和大家分享旭可2017年完成的两栋房子,一个是住宅,一个是民宿;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不论项目背景如何,旭可始终把’建造‘看作建筑师的话语权。我们的语法是如何组织材料,我们的语言是将材料组织为有机的整体,用以回应‘人、社会、环境’以及‘我’。挖掘和拓展对建造的理解与我们的工作密不可分,因为旭可的工作语言即为‘建造’。”
——旭可建筑
旭可建筑由刘可南和张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于2010年共同成立,徐亮于2015年加入成为第三位主持建筑师。
在建筑实践中旭可建筑坚持一种朴素而直率的建筑学,基于项目场地的地形,气候,现场施工条件和工艺(文化的一部分)出发,探求每个项目自主的独特性,通过设计与建造让建筑成为媒介,帮助建立使用者对场地的认知和对话。旭可建筑关注建造的基本问题和建造的完成度,并重视思考与建造的一贯性。
这是一幢500平米左右的小型度假酒店,位于莫干山上皋坞村。建筑北面沿着乡里的主路,背靠茅竹密布的山丘。这栋建筑配有同时服务于其他三栋度假酒店的酒吧、咖啡、泳池,大比例的公共功能使得该建筑形象具有偏向公共建筑的潜力;建筑靠山的二层设有4间客房,每间都拥有面对竹林和远山的视野。
设计的主题是亭子与房间。基于框架结构的亭子具有抽象性和开放性;墙体包裹的房间提供庇护与不同程度的气候舒适度。这栋建筑是一座內含了房间的亭子,以亭子的构造要素为媒介,在具体的情况下,人们对空间领域的感知超越房间功能的气候边界是可能的,从而塑造建筑空间的多义性。
对称的、暴露木模混凝土材质的框架结构,比城市通常框架结构还要大一些的柱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与开敞的入口空间,底层空间的水平感与穿透性均指向“城镇化”与“公共性”;建筑材料与建造方法,则基本满足就地取材、雇工并利用当地建造工艺的经济原则和设计策略,也表明了我们对城市资本介入的、部分“乡建”项目的态度。
建筑师:张旭、刘可南、徐亮
作品地点:湖州市莫干山上皋坞村
项目功能:度假酒店
设计与建造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
工程规模:500平方米
建设单位:莫干山宿里FUN集度假酒店
本项目所在街区是位于上海长宁区新华路211弄和329弄的一片高级住宅区,旧称哥伦比亚圈。原设计者为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项目基地位于新华路231号地块,建筑设计之初为西班牙殖民地风格。在上海近100年的城市发展和更新史中,哥伦比亚圈从设计之初的郊区富人别墅区,逐渐变成了城市中心空间类型和社会阶层相对混合的社区。而231地块别墅,也因在本世纪初曾经容纳了13户人家,空间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无论建筑或者室内,都需要建筑师从当下的情况出发开始设计,而不能简单的恢复和保护。
在功能的布置上,设计回应周边相对复杂的城市环境,通过打开屋顶的处理,将三层阁楼面对天空的潜在的公共性激发出来。三层阁楼层和一层地面层布置起居室,茶室等公共空间,而二层相对私密,布置卧室。阁楼打开一半,形成两个性格迥异的空间,一个低矮、温暖、木质的肉身空间,以及一个高耸、冷峻、白色抽象的精神空间。在白色的精神空间中,设计植入了跳动的木结构梁和柱,为原有老虎窗结构的一部分转译和再现,在分割阳台的流线的同时,也给予空间重心。
建筑师:刘可南、张旭、徐亮
设计指导:柳亦春
项目地点: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
项目时间:2014-2016
基地面积:787平方米
建筑面积:447平方米
建筑摄影:苏圣亮
旭可建筑
http://www.atelier-xuk.com.cn/
版权声明:本文由旭可建筑授权有方发表,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上一篇:我们的理想在一一接受检阅:八作建筑设计的2017年
下一篇:AIA 2018 建筑奖的9个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