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红砖红瓦,是许多人对青岛老城建筑的第一印象,它塑造出了红屋顶下最早的青岛城区,与中国其他城市青砖灰瓦的配色、井字形的棋盘式布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自青岛的摄影师王恺,用一系列航拍照片为我们展现了这座红屋顶下的城市。因此我们得以一瞥,青岛的近代城市规划布局。
在过去,每个在青岛上小学的人,都会在课堂上第一次学习和认识自己的家乡,老师会认真地教给大家“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个八字方针。后来随着青岛旅游业的逐渐兴起,这句话成为了青岛旅游局的口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虽然这句话听着很顺口,但是这和原版的评价其实并不相同。“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这才是晚年居于青岛的晚清政治家康有为的原话,至于红瓦,其实是后来人自己总结和杜撰的事情。
红砖红瓦,是许多人对青岛老城建筑的第一印象,它塑造出了红屋顶下最早的青岛城区,与中国其他城市青砖灰瓦的配色、井字形的棋盘式布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康有为盛赞过的青岛,她的城市布局,究竟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青岛是近代中国完全依照规划所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这座城市完整体现了从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因此,青岛的近代城市规划,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独立性和延续性,拥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青岛的近代规划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阶段 | 时间 | 时期 |
清廷建置 | 1891-1897 | 城市规划的形成 |
德国占领时期 | 1897-1914 | |
日本首次占领 | 1914-1922 | 城市规划的成熟 |
北洋政府时期 | 1922-1929 | |
国民政府时期 | 1929-1937 | |
日本二次占领 | 1937-1945 | 战时城市规划 |
国民政府接管 | 1945-1949 |
今天我们要从第一个历史时期,即城市规划形成时期的德国占领部分开始,讲述青岛早期的规划。
1891年,清政府在青岛建置,以军事用途的规划为主,修筑炮台、建设码头,奠定了它作为近代城市的起点。而1897年德国的占领,则决定了这座城市规划的主线并推动城市迅速发展。
从占领青岛伊始,德国就为这座城市的未来设定了“百年大计”,然而其实在城市产生之前,德国人就已经对青岛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计划。一方面,德国将青岛作为一个长期的殖民地范例来营造;另一方面,它还希望按照德国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标准来在青岛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德国人在占领期间投入巨资、周密计划、竭力经营。
德国对青岛商业价值的看重,远远超过了军事价值,因此从1898年开始修建小港,1899年开始修建胶济铁路,并在1900年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工务部出面颁布了《青岛城市规划》,这是青岛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份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规划》将青岛市区分为了四个主要部分,大约20平方公里空间,对未来城市形态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也为城市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空间。其中规定了青岛市区南部的沿海地段建造欧洲风格的房屋,供以德国人为主的欧洲人居住,行政中心设在观海山南麓的总督府周围,商业区设在今中山路南、广西路、太平路一带,而在江苏路、沂水路附近则为花园式住宅,城区建筑结合自然地形,形成背山面海的开放性格局,道路分布顺应自然地势呈放射状、自由式和棋盘式相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青岛人至今不会骑车、不分东西南北的主要原因。
同时,《规划》规定了建筑物的檐高、层高、间距、外墙装饰等事项,立面形式不得重复,建筑风格须具有欧洲文化特征,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都援引德国本土标准,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正因如此,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红色的瓦屋顶、黄色的拉毛墙、老虎窗以及粗犷的石材基”的城市面貌。
当时的华人聚居区域主要在大鲍岛、台东镇、台西镇等地,建筑类型以住宅和小商店为主,德国殖民者对于这些区域的建筑同样做出了规划和要求,因此建造质量和卫生条件相对后来的其他地区要好很多。楼高2-3层,砖木结构,迎门有影壁,内部有天井和回廊,立柱上有透雕雀替,临街立山多模仿德式建筑的式样,使中国传统“四合院”与西式“公寓式”建筑相结合,这也就形成了青岛特有的民居建筑——里院。
这些里院最早诞生于1900年代,由祥福洋行的建筑设计师阿尔弗莱德·希姆森最早设计,在后来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里院。从空中俯瞰,这些院落虽然很多已经破败不堪,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这里的建筑依照地势而建的规则与格局。
德国人对于青岛的认识应该说是从世界的、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的,更多的认识到了胶州湾的商业价值,反映了其开拓、扩张的特点。
青岛作为一个从零开始的新城市,能够按照规划实施并取得骄人的成绩,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大量的资金保障,其次是初期定制规划的明确与合理,最后则是发挥了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干预,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土地政策。
通过德国在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既可以看到城市规划文明发展的一面,也可 以看到它城市规划殖民性的一面,例如华欧居民区的分离,具有浓重的历史色彩。
随着青岛城市重心的东迁,早期的城市规划已无法满足当前青岛发展的需要,老城区的许多故事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许多保护的并不完善的建筑也因拆迁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被留下的一个个红屋顶,依然在讲述着青岛城曾经辉煌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有方发表,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国内高校建筑讲座与展览 | 四月合辑
下一篇:现场|曲水流思:看伊东丰雄如何走过前46年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