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从东京开始的都市建筑新冒险 | 有方旅行基金获奖人手记04

从东京开始的都市建筑新冒险 | 有方旅行基金获奖人手记04
王逸凡 | 林楚杰 | 2016.11.25 13:30

yifang00

 

编者按:在东京这座快速运转的高密度都市里,生长着许多的“在地建筑”。犬吠工作室在这里找寻着模糊了建筑和城市尺度边界的“东京制造”。2016有方旅行基金获奖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王逸凡,前往东京,不仅仅只为造访一个个已知的坐标,还以“路上观察学”的眼光,在东京开始一次重新认识城市建筑的发现之旅。

 

 

引 言

“从黑暗中摸索试探而碰到的出口,出来一看是与现代建筑的潮流相分离,在原野上十分宽广的东西。”

——藤森照信

 

此行对东京城市的考察,建立在对《东京制造》的10个关键词的理解和思考之上,所谓理解和思考,一方面是进入场地去揣摩书中概括的特征和其背后的城市运行逻辑,另一方面是观察场地的特征并思考这些概念的外延,因此,此处的讨论依赖《东京制造》已经阐明的概念,但同时加上了自己的眼光和其他相关理论的比对,将在文中逐个解释。

 

 

10 个 关 键 词

1. 异种格斗技 CROSS-CATEGORY

“现代的都市营造趋向分工及专业化。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建筑与土木的切分、或建筑计划与都市计划的切分,从政府行政到大学学术领域中都分割开来。”在具有‘混沌’特征的东京地景中,能够找到一种跨越了建筑、土木设施和地理学范畴的环境协调因子。这种协调因子是由不同的活动被空间上的便捷,如尺度和毗邻,所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这种多重类型在都市尺度上共同作用,构成了东京的活力。“拿掉类别的界限之后,才能一口气拓展并建立一个整合环境的组织工具。”

 

a. 基础设施和建筑的混合的典型案例:

 

“electric passage是在铁道高架之下扩张成商店街。这些交通构造物与建筑的混种,乍见之下像构造物,看不到建筑物的轮廓,细长地延伸消失在视野中,成了模棱两可的状态。”道路或铁道细长延伸的特性,可与商店街的分布形态相符合。邻接商业地带外侧的基地条件,产生出这细长空间的新使用方式,适度吸纳并呼应邻接都市环境的机能。

 

yifang01
electric passage

“super car school是在超市屋顶上铺设柏油、设置街灯的汽车驾训班。由于汽车行走于道路之上的经验,所以把建物屋顶视为道路的一部分。仿佛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物菲亚特汽车工厂屋顶上的‘弯道测试场”一般。’“上下空间并无技能上的脉络关系,只是驾训班基地位于人潮热闹的车站前,所以就把超市放到驾训场的下方空间。”“收容在同一个构造物的理由,只不过是平面规模大致合用的单纯想法罢了。”

 

yifang02
super car school

b. 商业结构体和建筑的混合的典型案例:

 

Roller coaster building是在商业店铺的顶上架设的巨大游乐场。晚上灯光照亮街道,过山车与商场的店铺相互穿插,与白山通上的车流并行奔驰,在店铺上空,还可以体验到其他例如降落伞等种种速度与方向的相对性。

 

yifang03
roller coaster building
yifang04
藤森照信的毕业设计“桥”

因为学科的细分和专业思维的惯性,人造物被落在分门别类的不同专业领域。人造物虽有大小、用途的差异,却总是维系于人类创作东西的久远传统,“若有本质上的差异的话,是人类已创作的东西与自然之间的鸿沟。和这个令人极想超越的鸿沟相比较的话,建筑与家具之间,或是建筑与土木之间、或是建筑与工艺、雕刻、绘画、井盖之间的差异几乎飞逝不见”。藤森照信早在他的毕业设计(1971)中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在这个名为“桥”的设计里,藤森以Archigram式的想象来应对未来环境破坏与城市复育的议题,用非建筑范畴的“桥”这一概念来表达他对建筑的思考,抹去了通常意识里建筑与土木设施的差异。

 

yifang05
“飞空泥舟”,藤森照信

“飞空泥舟”(2010)是藤森对于毕业设计的重新诠释,它坐落在高过庵附近的一片花田之中,像桥一样的拉索结构把船型的房屋悬于高空,造型和结构都有几分不可思议。藤森照信刻意把结构做得轻而“悬”,使它以区别于一般建筑的姿态立于大地上。

 

传统单体建筑尺度上发展出来的建筑语汇和语法,在应对都市问题时往往力有不逮,建筑师从 “异种格斗技”中还能获得一种超尺度的眼光。正如库哈斯在《S, M, L, XL》中所说:“到了某一个规模以上,建筑就必须具备庞大的特质……庞大就是建筑(Bigness is ultimate architecture)。”

 

yifang06
宫下公园

犬吠工作室设计的宫下公园是一种基础设施与公共活动设施的并置。在涉谷站附近的旧高架桥之上,形状细长的公园夹在JR山手线涉谷-原宿间的铁道线路与主要城市道路明治通之间,下层一部分是停车场,而上层穿越了涉谷区神宫前片区的数个街区,成为集合运动设施和自然的公园。宫下公园尺度的庞大源于它寄居于基础设施原本的超大尺度之上,与纽约的高线公园有某些相似之处,在改造环境时以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的视角消弭了建筑、基础设施、地景的界限。公园与山手线的铁道列车、管道设施并行延伸,站在公园的桥上往周边看,一侧视线向繁华的明治通开放,可以看到城市商业中心典型的广告牌景观,另一侧是高架背侧尺度窄小的道路和商铺,平房屋顶上排列着的一座座迷你屋顶花园提示着这个城市不可思议的拥挤和趣味。高架两侧的氛围对比强烈,而从高架之上生长出来的却是一棵棵大树,如此种种将现实的不确定性与建造物的固有属性糅合一体,溶解了功能、尺度、区域的边界。

 

2. 自动尺度 AUTOMATIC SCALING

“因人或物集中造成地价上升,看到东京都内有空白就觉得浪费的‘空白恐惧症’持续蔓延中。”“只要有一点空隙都要试图填满。这种填满空白的做法,与其说根据功能上的关连性,还不如说只是死命地找出与空出的空间差不多大小的事物来塞满。”这是出于一种超理性的考量,单纯地由空间尺度所决定,大胆超越取决于都市的历史与社会规范的往例,既实用又出乎意料地与无关事物邻接。“因为利用空白处的想象力、智慧与功夫,创造事物之间新的连结方式。”

 

a 自动宽度的典型案例:

 

“electric passage 店铺的进深取决于高架的宽度,所以各店铺呼应构造的尺寸,有的店铺占1间距、有的占4间距,填充至高架的柱间之中。结果造成小电器店微分了高架之下的狭长空白。作为铁道交通副产品的高架之下的空间,宽度不足以引进百货店,故而形成电器街。”

 

yifang07
electric passage

roller coaster building 是后乐园游乐区的门户,利用屋顶长向空间设置云霄飞车,超长的商铺与娱乐设施的尺度匹配。

 

b. 自动面积的典型案例:

 

super car school “把超市屋顶当汽车驾训班使用,内容完全无关,只是利用相同的面积进行叠合,正是超合理主义的典型范例。”

 

c. 自动长度的典型案例:

 

“apartment station是与私铁流山线的车站月台一起建造的集合住宅,这里的集合住宅于铁道一侧,伸出与到站的电车相当长度的月台,又与上面的集合住宅层叠而伸出外部长廊,上下都采用可挡风的细长空间形式。从车站到家里0分钟,虽然有些吵,但好处是可以在自家前面的走廊边聊天边等电车。”

 

yifang08
apartment station

石山修武设计的Masuii House是一个在尺度上的分寸恰当到极致的作品。这栋建筑是增井氏的工作室,工作室业务是木建筑设计和建造施工。基地位于道路转角处,整个工作室是三层办公空间的堆叠,建筑的长度由地块决定——正好插入道路边沿和相邻房屋的空隙。三层巨大的悬挑之下是存放木材的位置。作为木材工作室传统的功能要求,东京街头常常可以见到木材工房附近有这样堆放木材的格栅,只不过通常会在靠近工房处专门辟出这样的空间,而这里直接放在建筑的悬挑之下,悬挑留出的尺寸也符合传统的木工要求。除了堆放木材的位置,悬挑之下的道路转角也非常有意思,让出了街角种树以及放社区宣传栏和事务所广告的空间。这样的设计在周边环境和事务所这两个相互独立的齿轮间找到了契合点,如此功能和尺度的配合巧妙并且优雅。

 

yifang09
Masuii House

三个相互叠加的盒子中, 最底下一层为处理对外事务和接待访客的办公室,有模型的展示空间,是工作室最为公共的部分;二层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设计师们在此用餐和阅读;最上层是设计师的工作室,用于画图和模型制作。建筑立面的横向和纵向线条,暗示并强调这结构和尺度的理性。尤其是悬挑下极细的支撑,几乎消隐了结构的存在,不免让人担心结构强度。但事务所的员工对我解释说,虽然只要有人登上楼梯就会感觉到震动,地震的考验证明这样的结构也没有问题,因此他们也就毫不担心了。

 

3. 宠物尺寸 PET SIZE

“东京街道中物件的大小虽各有不同,但相较其他都市最具特色的还是自动贩卖机那般大小的东西。在东京随处可见自动贩卖机,在外国却不常见到。也许是都市的治安状况不同、同时原本都市中就具备不同尺度感所产生的差异吧。例如在日本虽然不允许在与邻地的边界线上建筑,但在基地狭小的情况下当然要尽可能地建到最大限度,最后建筑物与建筑物间留下谁都不能用的缝隙(只有猫能用)。因应东京的高昂地价,理所当然地想利用这类缝隙。搞不好自动贩卖机就是其中之一的救世主,现在东京所见极薄、极低矮的各种比例自动贩卖机,无疑是对应要塞入这些缝隙的产物。其他如卡拉OK包厢、机械式停车场、广告看板等等,都为了填入都市缝隙中而开发出特有的尺寸。要说这些是建筑嫌太小,说是家具又过大,设置在建物的内部、街道的角落,就像都市的宠物一般自由自在地进入,变成无孔不入的超级室内状态。“东京制造”发挥这极小=宠物尺寸的效果,深深侵入都市空间中。”

 

这是因为迷你才能在都市中自由起舞的尺寸。若能掌握东京街道中充斥的宠物尺寸物件,视其为都市与身体的界面,应当可以成为新的系统化工具,使都市环境更加愉快舒适。

 

未被《东京制造》收录的典型案例:

 

在三轩茶屋,这种宠物尺度随处可见。除了各种利用隙地的成为熟食店、工作室、二手书店的宠物建筑外,还有极小三角基地上的五层商业建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为门扇的极薄自动贩卖机。

 

yifang10
作为门扇的极薄自动贩卖机
yifang11
Kadoya 315

犬吠工作室在Kadoya 315这座商住混合的建筑中特别照顾了他们偏爱有加的“宠物们”(后来还情有独钟地为宠物建筑专门写了书),坐落在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建筑物面向路口的是底层是一家书店,而居住的功能放在背面的交通空间之后。底层则照顾了各式各样的自动售货机,还有从书店支出来的货架,立面上的折线似乎能在雨天给行人和“宠物们”提供便利。

 

犬吠工作室探讨过不同类型的微型公共空间。“微型(micro)意味着小,但同时也意味着个体化。最小尺度的公共空间有可能是仅仅只为一个人营造的公共空间。”

 

他们设计的IzuBook Café坐落在人流稀少的伊豆半岛的乡间,这间咖啡馆明明更像是主人的家,尽管有开敞的咖啡和阅读空间,但无人来访或者客人已经落座的时候,主人就在端头的狭小工作室里埋头做自己的事情,而弧形体量中间围成了一个庭院,在铺地上运用棋盘或是格栅的形状,让自然透过地面的植物显露出来,一人独立其间所能感受到的被树林和土地包裹的氛围,大概就是犬吠所说的“仅仅只为一个人营造的公共空间”。

 

yifang12

yifang13
IzuBook Café

对应现代主义的五要素,藤森照信提出他创作的五要素是“柱、土、洞、火、屋顶”,而“洞”这一要素是唯一能单独构成居住场所的要素。“里面没有地板、墙壁、天花区别的洞窟,把人的上下左右用很舒服的感觉包被起来……原来以站立为主的人体关节被软化了,人会舍弃站立而坐下来……20世纪建筑的历史,是从封闭的洞窟走出,迈向笛卡尔的空间,也就成为开放性的了。”所以他创作的宠物尺度的茶室,又另有一层与现代主义空间概念对立的意义。

 

yifang14
一夜亭

比如一夜亭这间茶室,是以法国总理希哈克的身体尺度为依据设计的。狭小的洞窟里,正好两人对坐,举目望向屋顶,光线从顶上的小洞进来,映照在墙壁上。由于我去拜访的那天正下着小雨,树林的景观隐约透过毛玻璃的窗户与人产生感觉的联系,令我联想到藤森说的,洞窟“化为大地的眼睛,成为大地的一部分。”所以,宠物的尺度、封闭的状态、与身体的关系,恰恰是要让建筑重新回到大地的一种姿态。

 

yifang15 1
藤森的茶室概念草图

 

4. 物流都市 LOGISTICAL URBANITY

“东京的首都高速公路,因举办国家级活动东京奥运而紧急建造,以公共用地、公园、低地、河川等中心作配置计划,开在首都高速上就像是插入都市的回旋飞车,可以尽览东京的地形与大楼群的关系、大量输送人与物资的机制、活生生的东京”。

柯布西耶在阿尔及尔(Algiers)和Marinetti的未来主义式的提议被在这里实现了,道路的相互交连形成了网状结构。日本1966到1988年间,“车辆成长为6.25倍。而道路实际上只延长了1.25倍”。如果把道路系统比喻成血管连接着城市的器官,那么东京的现状就是硬化症的边缘。在此之前,舒适的标准是交通区域和人群分离,而东京发展出的交通和人流的混合空间,道路侵入建筑物之中,迂回地穿出来。取代与车隔离的步行空间的舒适度,因混合汽车、电车等交通空间而加强刺激。交通空间与人空间之融合作为“物流都市”的常态而被接受。

 

交通建筑的典型案例:

 

“expressway patrol building是首都高速公路边的一栋特殊建筑物,在汽车行走的高层路面连接了警车发车场,更在上面层叠管理设施及职员宿舍,是可以直接连接首都高的特权建筑物。”“在都市全体的物流回路中也成为了可供汽车暂时经过的整流设备。”这个案例有趣的还在于这里的捷径是一种“速度歧视”,因为根本没有人行入口,特定的交通工具成为了进入这栋建筑的唯一方式。

 

yifang16

yifang17
expressway patrol building
yifang18
Inter-University Seminar House

犬吠工作室在这里提到了柯布西耶对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师承柯布西耶的吉阪隆正,将类似的考虑应用在了Inter-University Seminar House主楼的设计中,从顶层大空间穿出的空中连廊和道路对侧的山路相连,形成上下层交通对建筑的贯穿。倒锥形内部由核心的楼梯空间组织起来,楼梯、坡道等元素对上下层空间的联系很容易联想到萨伏依别墅的处理手法。

 

5. 运动的 SPORTIVE

“根据Jame Gibson的说法,被其自身与生物发生的关系所定义的环境,其本质在于‘可供性(affordance)’ 。现代都市化的运动透过身体的活动,也可以发现环境中的种种“价值”与“意义”。找到都市环境中空白的剩余,依据身体行为转换其表面为运动场,都市的环境要素会出现与以往不同的面貌。”身体和环境变得无法分割,当越来越多的都市元素进入了运动场所,原本特定的运动类型会变得更多样。

“东京制造的这些建筑物,将宽广的屋顶空间、牢笼罩入的天空景色、以及箱庭式的地貌,藉由与殿堂名作无异的高超处理手法转变成运动场。”

 

a. 地上置入盒子的典型案例:

 

sports bridge是青山学园的运动场,跨过高速公路,在道路这个土木构造形成的空白之中置入网球场。这里运动的人们要与周围或下面川流不息的汽车交战着。

 

yifang19

yifang20
sports bridge

b. 空中置入笼子的典型案例:

 

golf taxi building在目黑川沿岸,是计程车行的总部,停车场上部用网子切取出空间形成箱庭一般的软性空间,成为高尔夫练习场。挡住飞球的网笼形状可自由变化,对应各种尺度与形状。而这里有效利用网笼的下部成为计程车行的停车场。

 

yifang21
golf taxi building

c. 其他未被《东京制造》收录的典型案例:

 

在高圆寺附近的铁道高架桥下,被利用成了一个棒球训练场,形成一个非常剧场化的空间:半透明的网笼之内,教练在指导放学后的小朋友打球,网笼之外,家长排排坐好观赛,而上方的火车和周边来往的行人,则像毫不相关一样。

 

yifang22
铁道高架桥下的训练场和观众席

江户城的外护城河在今天的城市中成为了人们靠近自然和追忆历史的场所,因而人们利用护城河的河面发展了许多钓鱼场。 JR山手线市谷站附近,护城河的桥下空间被发展成了一个钓鱼中心, 在与护城河并行的山手线的站台上,可以观察到这个巧妙依附于水面和基础设施的运动空间。

 

yifang23
护城河面上的钓鱼场
yifang24
JR山手线市谷站附近护城河桥下的钓鱼场

下北泽的一条铁道被废弃了几年,计划将在未来移到地下,以减少对城市空间的消极影响,而有一栋拳击健身楼不知为何立于这条铁道旁边,由于周边的停车场空间,和附近的住宅产生了距离。每到夜幕降临拳击手们开始训练的时候,透过大窗户看见的室内景象和训练的叫喊声混合在一块,和周边的安静居民区形成反差,成为一处奇异的都市剧场。与周边建筑的距离,使得这个场所被放大。而与之相对的,运动场和其他设施之间的距离之近,也会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练马站附近的一个拳击健身房位于临街建筑的一楼,由于楼间距的狭窄,从窗前经过的路人与拳击手们的距离不过几米。

 

yifang25
废弃铁道旁的拳击“剧场”
yifang26
临街的拳击健身房

“运动性”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癫狂的纽约》之中The Downtown Athlete Club的场景,在拥塞的文化中,高楼中间的人挥动戴着拳击手套的手,而其他楼层像是毫无关联一样地各自活动,是一种高度现实主义的超现实景象。都市自身的理性与建筑原本的物质属性产生意外的耦合,就像《剧场·剧场性·剧场化都市主义》中所言,“不可避免地消解了建筑的类型特征,并将它们还原为公共场所,这些公共场所缺乏特征,但伴随着参与和体验使人获得热烈的欢愉之情,这种情感既不是严肃认真或情操高尚的,也不是反对严肃认真和情操高尚的。剧场化城市建筑是颂扬现实的,使人在现实中获得欢愉。”

 

犬吠工作室的宫下公园改造就是一种典型的消解原本类型、还原为公共场所的案例,在涉谷这一最繁华的地带的废弃高架上,植入了与商业、交通毫不相关的运动场,通过营造剧场,轻巧地改变了这一地带的属性。

 

yifang27
《癫狂的纽约》中The Downtown Athlete Club的插图

而除了剧场性以外,运动性唤起的环境与身体的关系也是理解“运动性”的关键。在我们通常习惯的城市空间中,环境中的物质存在被社会所约定,造成对身体的强大束缚,使身体处于昏迷状态。这是现代人在人工空间中难以破除的诅咒。如果我们只透过摄像机来观察世界,重力将成为一个可以随时改变的设定,一旦重力翻转,我们原本习以为常的界面会获得完全不同的意义。现实中无法借助电影语言翻转重力,但是通过提供一块板——或者说改变承受重力的界面,建筑与身体的关系也可以出现翻转似的效果。这些界面不仅限定出运动场的范围,同时又在都市中承担其他功能,迫使运动空间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进行直接的交流,让每个人在沉浸体验和交互体验之间转换,这种暧昧的环境赋予身体全然不同的含义,从而达成身体和环境之间的某种和解,破除人工空间对身体的奴役关系。

 

yifang28
高过庵
yifang29
飞空泥舟

藤森照信的高过庵还有飞空泥舟完全改变了人们所习惯的承受重力的界面,通过把茶室放在不可思议的高度,让人们产生想要攀登和进入的愿望。运动的过程将解放身体,与承载重力的界面发生不可思议的耦合。

 

通过建筑五要素中的“屋顶”,藤森照信把这一层关系又抽象了一步:屋顶的魅力在于提供了一个倾斜面,重力的挑拨能够刺激身体性,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动态性。因此,为了使屋顶这个斜面对身体产生作用,他总是使屋檐尽量垂到地面。这在不东庵工房、合欢木儿童美术馆、神长官守矢资料馆都出现了。倾斜屋顶通过改变重力界面所激发的原始驱动力,重新让身体与大地产生关系。

 

yifang30
不东庵工房
yifang31
合欢木儿童美术馆
yifang32
神长官守矢资料馆

6. 副产物 BY-PRODUCT

“构造物存在的目的并非完全对应人类活动,有许多超过目的需求而变得多余。例如高速公路是以车快速行走为目的,但在取得基地极为困难的东京几乎都造成高架,也因此在高架之下形成巨大的狭长剩余空间。又如仓库虽以保管大量物品为目的,但也因此产生广大的屋顶与壁面等表面积。而独栋住宅的形式在建筑物与建筑物间一定会大量产生无可用的隙地。这些达成原有目的后衍生出像是副产物一般的剩余场所,少量时人们尚不以为意,但若超过一定的量与密度,就对都市空间开始产生影响力。今日东京中像这类现代化的副产物已呈现与主产物分庭抗礼的混杂状态。”

 

a. 屋顶利用的典型案例:

 

ameyoko flying temple 和super car school都将屋顶空间视为新的地表来思考。

 

yifang33
ameyoko flying temple

b. 基础设施下空间利用的典型案例:

 

yifang34
electric passage

副产物即空白的集合,在建筑要素上总是存在着我们需要的一面和没有想过怎么利用的一面,也就是意识中的空白。藤本壮介的Tokyo Apartment中,每一个单体都是最为基本的住宅原型,但是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却是反常的,所以原本属于空白的那一面都被显露出来:地板之下是什么?屋顶之上呢?墙与墙之间形成的边角余料怎么办?门和窗与其他要素的奇怪组合会发生什么?藤本对于住宅要素的处理手法超出传统认识,于是这座建筑里出现了屋顶和楼梯的翻转关系,地面和屋顶的叠合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把副产品显现出来再将其转化为积极要素的操作,甚至屋顶上开出小窗故意把视线对准了副产物。对于这个代表拥挤文化的公寓,传统意义上景观的含义不再适用,拥挤之下的所谓景观就是建筑之间空隙里的风景——塚本由晴谓之“宠物景观”,并认为它培养我们感受环境的另一种方式。

 

yifang35
Tokyo Apartment

7. 都市居住 URBAN DWELLING

在东京的高密度下,对居住的理想——干净的空气、满目苍翠、没有噪音污染、大房间、充足的从南边窗子投下来的日照,都遥不可及。之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想要通过将都市和乡村结合的乌托邦式的构思来对抗这种现象,并企图将这些想法规划成塔状都市和东京湾。东京的居住模式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发。

 

a. 超近职住的典型案例:

expressway patrol building

 

b. 给定尺度的典型案例:

apartment station

 

yifang36
NA House

在NA House项目中,藤本壮介着眼于住宅的原型,以他对“树林”意象的理解探讨都市的理想居住。原本不大的基地上,藤本壮介将居住的单元分得更小,整栋建筑是属性各不相同的“盒子”的堆栈,每个住宅单元都有各自应对外界的方式,在立面上呈现出错落的变化,内部又由台阶过渡,使整个居住空间连贯并且丰富。因为尺度的限制,每个单元都无法独立承载稳定的功能,而各自组织上下关系、室内外的结构又具备模糊性和多义性,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使用模式下,居住者可以启用不同小盒子组合产生一个瞬时的最适空间。

 

8. 机械即建筑 MACHINE AS BUILDING

我们可以把城市当成是像机器一样的有机结构,需要器官来提供能量、运输、贮藏和排放。“支撑着东京运作的机器也不计其数,其中最典型的有发电厂、垃圾焚化炉和污水处理工厂。古怪的像机器或是设备的建筑在东京也渐渐浮现。柯布西耶说,‘住宅是生活的机器。’但是根据东京的状况,反之“机器作为建筑”也是正确的,或许建筑也可以称为机器的某种比喻。”

 

我们必须持有异于一般建筑的价值观来看待这类设施,也难以用单一目的来定义。一般建筑所编织成的平凡都市纹理,与因应日常生活需要、无可避免的巨大异形基础设施,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机械即建筑”被赋予代罪羔羊的象征性意义。

 

二十世纪以工业生产的合理性为追求的建筑革命,造成的结果却往往背离了栖居的理想。正如《东京制造》所说的那样,机械之于美好生活的消失一直是“代罪羔羊”。石山修武设计的幻庵则是一处梦幻般的建筑,它达成了在建筑、机械、自然之间的调停。

 

yifang37

yifang38
幻庵

“幻庵”掩藏于爱知县偏僻的密林深处。筒状的体量随意地被放在地面上,橙红色的立面上嵌着两个彩色玻璃窗,分别代表太阳和月轮。楼梯直接从地面升到二层的玄关入口,有着舷梯一样的扶手。打开门,脚下即是一座漂浮在空中的透明铁拱桥,必须过桥才能到达各个房间,南面有节奏的开口映衬着背景树木的绿色,让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桥的格栅和间壁的打孔金属等材料放大了光影的细微变化,使得时间的流动在这个空间中显现出来。二楼北侧的后门通向另一段阶梯,背面无窗,有通气口等设备,与正面相比,是鲜明的工业的表情。建筑的侧面封闭,筒状的建筑由波形板包覆,螺栓穿透波形板,是一种直接、无表情的处理方式。立面下半部分是混凝土打设的,有防止圆筒滚动的作用。

 

yifang39
幻庵的内容剖析
yifang40
川合健二自宅

波形板圆筒型住居的提案者是川合健二。石山从川合邸的设计中看到能源、环境和住宅在精密的机械中通过技术的力量解决了居住问题。当石山收到委托在家乡建造一座兼做茶室的住宅时,他提议完全用钢铁、玻璃和工业用部件的集成——如果利休的茶室是司空见惯的木、竹、纸、土壤组成的茅屋,现代的茶室则是廉价工业材料的组合。本该充塞污水管道的筒状构造,被美丽的连环画般的世界充满。

 

9. 都市的生态系 URBAN ECOLOGY

“东京是住宅/办公室/工厂等建筑物、道路/铁道等交通设施、以及港湾/公园等土木构造物凝缩而成的集合体。视觉上的景观并没有统整,说白一点是混乱,也可说是所谓白色噪音的状态。上述的看法是以视觉可见的构成与记号的秩序为前提,若我们改变前提就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产生。虽然现在被斥为混乱,但东京仍然生趣盎然地运作着。就像在热带雨林中,视野既不良、林相也没有统整的秩序,但却有各种生物构筑出各异的环境世界并形成共存场所。若我们先摒除机械论与符号学的隐喻解释,而采用生物个体与环境整体关系的环境生态论观点来解释的话,从东京的风景中可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环境整合体。只消每天生活中实际走几遭,不必从上空鸟瞰都市,就可以看见人与物的流动、环境要素与时间交织成都市生活者的剧场,或说是都市的微生态系。都市微生态系这连续活动的舞台极少局限于建筑单体内,而是利用身边的所有环境要素制造出来的:所以用建筑物的完整性、或建筑/土木的类别来区分是没有意义的。”

 

相互关联但娱乐机能不同的典型案例:

 

yifang33
ameyoko flying temple

ameyoko flying temple的寺院位于商店群集的人工地盘上方,商店群也靠行经参道的人潮达到展店效果。浮在充斥活泼小贩叫卖声的商业街上空的姿态,给人神佛显灵保佑发财的联想。这两案是装在同一构造体中,相互关联但娱乐机能不同的案例。

 

用生态的思维理解城市,就会发现各种机能只要能存活和运作下去,必有其共生的道理——这往往是被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驱动的。观察犬吠工作室的设计,就会发现无论体量的大小,他们的设计通常都将建筑视为一个整体,营造出一个完整的连续空间,同时又借助软性的分隔进行了空间的细分。因此他们在作品中频繁地将楼梯这一元素置于核心。比如,Kadoya315把楼梯间作为从街道上观看建筑时的重要的表现,反而把房间隐藏在了离街道较远的一面。软性的空间分割使得不同的小空间彼此独立又能在视线上联系。也就是说,利用界限暧昧的空间使得各个微型生态系之间可以出现微妙的咬合和侵占关系。这样的理念就是去给生态系创造一个自发共生的空间,建筑设计本身没有僵硬的限定,需要使用者的参与来实现设想。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犬吠工作室的策略是实现冗余空间最大化。例如,对宫下公园的改造使公园尽可能地具有开放性,成为一个展示都市地景(urban landscape)的场所。休憩空间、运动场、树林等包容性空间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类型的占据方式,那些未被明确定性的剩余空间则允许都市的生态系来决定它的用途。

 

10. 假想基地 VIRTUAL SITE

“便利商店与图书馆、美术馆、车站等其他建筑类型的决定性差异处,就是透过相同设计的小单位高密度地跨越都市,进而形成网络。这个网络即所谓的POS(Point of Sale)及物流系统支援,使网络自身被不断扩大形成庞大的设施。这个网络软体/建筑是无形的,在各店铺中仅是部分的呈现而已。网络战略上,若展店的场所性成为问题,就用商品架的陈列,或看板的位置与设计抹消具体场所拥有的个别特征,让场所性不成为问题,毋宁说这是与场所性无关的反复动作。室内设计的样式或陈列,对便利商店的经营是很重要的软件。

 

这也意味着所谓‘场所’概念未必通盘适用的新建筑类型诞生。像便利商店无孔不入的例子一般,不再以“场所”的问题来定义设计。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家们都相信以‘场所’的概念来说明建筑设计,一想到这观念要被颠覆就觉毛骨悚然。当‘场所’不成为问题,‘基地’的概念也不得不改变。除了便利连锁店各店铺具体场所的基地(不过在设计上几乎都不被重视)之外,也产生网路位置上的另一个基地。前者被视为‘真实’的话,后者就是‘虚拟’(假想的)。这个假想基地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是今后需要开始检讨的大课题。”

 

藤森照信常常提到的“蒲公英”意象代表着他对已经充斥着“假想基地”的现实的回应。日本像已被蒲公英占领了一样,甚至连乡下也布满了便利商店。在这样的现实中,地域文化作为被建构起来的概念变得愈加错杂,对于建筑创作而言,生硬地区分本土与外来的语汇已经失去意义。原始时期,当人类要开始建造建筑时,尚未有土地、地域、场域那样的文化性或历史性的区分,大地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藤森将建筑语汇追溯到绳文时代,从原始的风土之中寻求人类文明的共同语言。

 

关于原始与未来的关系,藤本壮介也有某种和藤森照信相似的眼光。但是他对于当代建筑创作路径的思考不像藤森那样依赖某个久远的时空,而更多地寻求某种新的抽象,让建筑回到某种混沌不明的状态中去。

 

 

结 语

《东京制造》中的建筑或多或少地透露出游离于建筑学边缘的反常,这恰恰是因为它们忠实于这座都市的极简法则。随着对这座城市逐步深入的阅读,我所发现的内容也更清晰地指向了这座大都市中独有的建筑语汇。对现实的吸收转化是一种接受碎片感和偶然性的创作途径,通过对这些建筑的观察,我希望将目光转向无关空间自恋的建筑生成逻辑。我所期望传达的,如藤森照信所说,就是“使用被破坏的过去的碎片,去扰动人们的乡愁。”

 

致谢

本次考察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有方旅行基金的支持,以及有方合伙人、多位工作人员长期以来的鼓励和宽容。除此之外,特别需要感谢东京大学的朱一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曹晋铭两位同学对计划执行的帮助。

备注:

本文斜体字部分为作者对《东京制造》一书中相关阐述的概括。斜体字中引号内文字为书中原文。

参考文献:

貝島桃代, 黒田潤三, 塚本由晴, Made in Tokyo.

东京制造:汪工房 X 库哈斯, https://www.douban.com/note/318192399/.

ザ·藤森照信: X-Knowledge HOME特別編集No.7.

藤森照信建築創作15問答錄, http://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f=24&t=19337.

Atelier Bow-Wow: Tokyo Anatomy, http://archinect.com/features/article/56468/atelier-bow-wow-tokyo-anatomy.

周榕, 建筑评论课程:三生石上旧精魂 ——原真性生命体验与现代建筑中AURA的丧失和回归.

異空間の創造, http://www.toto.co.jp/tsushin/2013_summer/feature7_top.htm.

图片来源:

除藤森照信的毕业设计“桥”、藤森照信一夜亭茶室概念草图、石山修武幻庵的内容剖析、库哈斯《癫狂的纽约》中Downtown Athlete Club的插图以外,其余图片为作者拍摄。

 

获奖者简介

yifang41

王逸凡,自幼生活在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从江西师大附中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后成为直博生。在校期间利用一切机会四处游学,曾加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博士生项目,在长谷川豪建筑设计事务所(东京)和Laguarda Low Architects(达拉斯)实习,多次于国际会议发表论文,深入各地历史古城与村落。确信在泉州古城中找到了一种城市理想,将研究主题定为“遗产、地方认同与空间认知”。除学术刊物外,还曾在China Daily、有方、C太太的客厅等平台发声。

 

有方旅行基金

zhong28

2016年的有方旅行基金,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熟,通过设立旅行基金来帮助富有创造性和思考能力的青年建筑学子们。四位获奖者钟奕芬、王逸凡、韦诗誉、唐韵自主设计行程主题与考察路线,追随各自心中的希冀踏上了前往越南、日本、美国及英国的路程。

 

有方还将为四位获奖者举行旅行成果分享会、展览等活动,通过图片、影像、文字等不同形式去呈现他们起初的设想与现场所看所感发生的思想碰撞,那是关于建筑与空间的跨时空对话,也是行走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东京制造
旅行
旅行基金
日本
有方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