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辛德勒(R.M.Schindler )1887年出生于奥地利,1914年来到美国。在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工作期间,曾参与过东京帝国饭店等项目。
1920年,他和新婚妻子来到了洛杉矶,负责赖特在巴恩斯代尔艺术公园(Barnsdall Art Park)的住宅项目——蜀葵住宅的工地现场监造工作。离开了东塔里埃森和芝加哥,美国西岸辽阔的自然景色和前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迹和文化,深深打动了这位始终带着一丝波西米亚气质的建筑师。
这位曾受教于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 和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的年轻建筑师,在为赖特工作近4年后,开始对赖特的设计方向产生了怀疑,主要矛盾点在于机器对于现代主义形式的意义之上。对于辛德勒而言,赖特渐趋复杂的设计风格,就像是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师所反对的19世纪的折衷主义,不再是那本对欧陆建筑师影响巨大的《瓦斯穆特作品集》(Wasmuth Portfolio,1910)里赖特早期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朴实简洁的气质。
离开赖特工作室之后,为了生活和开展自己的业务,辛德勒夫妇买下了一块位于洛杉矶北边的土地,当时周边并没有太多住宅开发。他对这栋自宅的设想,更像是一个可以和他们的好友蔡斯夫妇(Clyde and Marian Chace)共同生活的“村落”。
建筑师欧文·吉尔在洛杉矶完成的作品给了辛德勒新的思考方向,而作为好友的工程师蔡斯,也在辛德勒的建议下加入吉尔的事务所,从而学习了吉尔在混凝土构造中所使用的立墙平浇法的技术经验,并应用在辛德勒自宅之中。
当地规划单位收到辛德勒提交的方案时,并不同意这样激进的做法。但是辛德勒并没有放弃或是妥协,在多次前往当地规划办公室并反复沟通后,规划单位终于给予他临时的施工许可证,这意味着他们同意施工但对这个项目保留在任何阶段叫停的权力。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的疯狂构想有时并不被周遭理解,他们总是遇到各种质疑,但这批开拓者最为宝贵的一点是他们从未因此而退缩。
由两个L字形的空间加上室内停车场构成的风车状平面,在保留私密性的同时,也借由共享的厨房和客房连接成为一体,同时给予了两个家庭各自独享的花园空间和半下沉常春藤床苗圃。
在整个空间的气质与庭院和室内的关系处理上,不难看出东塔里埃森的工作经历对辛德勒的影响,但他处理这栋住宅的平面组织方式时,则完全不同于赖特草原住宅那般以火炉作为平面的中心。
设计中更为特殊的点是在于除了两套浴室和蔡斯夫妇的育婴室外,住宅里没有传统的起居室、餐厅和卧室,整栋住宅只有4间供两对夫妇使用的工作室。
在住宅南北两侧的屋顶上,辛德勒设计了红木檐篷,可以挂起遮风避雨的帆布,这个简单的构造取代了以房间的形式定义出来的卧室。在这件作品中可以清楚看到建筑师对于个人生活方式的想法,它完全打破了传统住宅的格局,是一个兼具工作、社交和居住功能的综合体。
在施工中辛德勒使用立墙平浇法完成了作为主要结构的混凝土外墙,基于住宅私密性的需求,建筑师选择将有着细长竖向窗的密实墙面置于朝向基地外的公共道路侧。立面其他部分的材料以木材为主,屋外廊道上方的雨披将建筑立面按不同机能切分为两部分,上半部为高窗。这种处理方式在赖特草原住宅里十分常见。下半部则是由可横向移动的门窗所构成,整个立面就是一个虚实面的抽象组合。这些门窗更像是活动的墙体,它们的存在让这个住宅和自然有着更为积极的连接。这一类空间处理手法都可以清楚地在其后许多加州建筑中看到。
赖特式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通风窗的运用、早期建筑中的表现,都清楚地表现出辛德勒将学习而来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然而同赖特其他许多优秀的学生不同,辛德勤将这些理念更多的融合到自己的原创建筑中,他将这些建筑称为“空间建筑”。辛德勒强调室内空间的隐秘性,而不是“用于居住的机器”;就“温度、光线、情绪”对人类居住空间的启发,辛德勒曾发表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一方面,辛德勒愿意在作品中尝试不同的新技术,譬如立墙平浇法的使用和自行开发出的“辛德勒框架”等;另一方面,他一直在追求如何让作品的建筑形态更为轻薄,室内空间与外部自然环境的交流更为多样。他的这些尝试和赖特的混凝土砌块砖一样,是建造技术的创新结合了建筑形式的发展。这种探索的特质,始终贯穿于美西建筑的发展进程中。
辛德勒的学弟也是日后的竞争对手理查德·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来美后,在两人合作期间,曾在这栋住宅里度过5年的时间。当时这栋住宅成为了洛杉矶先锋派建筑师的活动中心。
尽管洛杉矶在1920年代时并未算现代建筑的前沿,但辛德勒自宅对于许多建筑师而言象征着那个时期的一个可能性,无需很多钱,只要有能力和伟大的创意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对于新来的移民,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鼓舞的呢?
参考资料:
[1] 徐千禾,《重写的现代:美西建筑》,2018,有方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dd00af0101ht5r.html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建筑摄影的三种聚焦点
下一篇:民生轮渡站:渡口的“云朵”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