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和工作室 ATELIER L+
编者按:在国内大学校园快速同质建设的背景下,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试图以数理参数与环境建构的方法,构筑一处异质的“乌托邦”、一个与自然融合的诗意系统。
海河大学教育园区是天津滨海新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大量新建的建筑群,快速取代了先前原生耕地和鱼塘,城市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趋向。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位于园区南部,学生活动中心基地与原生场地的关联仍然清晰可辨——周围有着湖面和低矮林地环绕,自然风貌平坦舒旷,展现出与红砖建筑构成的校园环境的鲜明反差。
为了让建筑最大限度地与自然景观交融,设计将入口隐匿地置于西侧靠近教学楼的校园街道旁。环绕内院的公共走廊串联起各功能空间,公共走廊与内院之间的界面以片墙与透明玻璃幕墙穿插构成,贯通着南、北两个方向设置的大片玻璃幕墙“景框”,于开放和封闭之间引导动线及视线。
大小不等的立方体量,围绕中心庭院作放射状排布。置于自然之中的建筑,回应着来自校园内不同方向的景观视角。
多向度的体量布局,最大程度地“捕获”了阳光,消解了惯常依据太阳轨迹所设定的“方向性”和“立面性”,形成不同条件下的室内光影体验。立面铝板幕墙在数理参数的控制下形成纹理单元,结合大礼堂、活动室以及音乐厅等不同的功能空间,自由实现对内部光线投射量的控制,成为最大化捕获光线与景观的“过滤器”。
在这座建筑里,设计消解了公共建筑常见的体量主次关系。大礼堂、音乐厅以及活动室独立分布于不同的体量。作为功能组织核心的首层景观庭院,结合两部环绕内院的直跑楼梯,串联起一至三层的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
三层屋顶的平台,在为使用者提供了开阔观景空间的同时,也充当起“缓冲空间”的角色,有效促进外部自然与内部庭院的空气流通。最大25米的悬挑体量,接合了一大一小的观演空间,顺应盛行风向的走势形成有效引导,改善室外的通风和微气候。
铝板幕墙与玻璃构成的表皮设计,形成丰富的形态语言。基于对基本几何元素特性的研究,建筑师设计了一系列以不同采光孔数目和旋转为逻辑控制采光率的八边形几何立面构件,在梁柱界定的正交网格基础上,以2米*2米为基本模数,由高采光率的连续变化到封闭的低采光率观景窗,使得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以及各活动室,与周边环境间建立起独特的视觉联系。而装配式的构件模块简化了建造程序,也提高了施工精准度与可控性。
材料与建构的突破,提升了建筑的环境性能——建筑师称之为“响应的诗意自然系统”:在自然要素的风、光、热的驱动下进行建筑原型的探索,并以空间的营造将校园生活的日常纳入其中。
项目名称: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设计: 麟和建筑工作室 Atelier L+
主持建筑师:李麟学
建筑师:刘旸、周凯锋、刘林、王彦雯、吴琦、王瑾瑾、胡家梁
结构设备: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二院
业主:南开大学
建设地点:天津市津南区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设计时间:2012-2015年
竣工时间:2016年10月
建筑面积:10900平方米
建筑层数:3层
项目获奖:20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入围奖(公共建筑类)
摄影师: 苏圣亮
麟和建筑工作室网站:www.atelierlplus.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麟和建筑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上一篇:好莱坞要将范斯沃斯住宅拍成电影,你猜剧本怎么写?
下一篇:有方讲座29场|董功:光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