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梁井宇、叶思宇:做与此时此地相契合的设计︱系列专访

梁井宇、叶思宇:做与此时此地相契合的设计︱系列专访
编辑:李翊娴 | 2024.03.12 19:13

首届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邀请建筑师们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及附近设计了二十座社区书屋。这些带有复合功能的书屋是社区活动的容器和社区活力的激发器,给城市中不同的人创造了相遇的机会。

通过对不同建筑师的不同书屋的探讨,我们期望和大家一起探索建筑设计的多种思考方式和社区建筑的意义。

“两个更好”城市书屋点位图  图片绘制:谢凌慧

 

 

Q&A

 

受访人

场域建筑工作室

 

 

梁井宇

主持建筑师

 

 

叶思宇

高级合伙人

 

 

策划、采访、撰稿

 

谢舒婕

建筑师

 

谢舒婕  你们想通过这两个书屋的设计给使用者带去怎样的体验?你们如何通过设计手段来塑造出这样的体验呢?

 

梁井宇  中国的发展非常不平衡。除了大城市以外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里的人口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对于一个小城市、镇或者农村,怎样才算是有品质的好的生活环境呢?难道把它们变成北京上海那样才叫好吗?不是的。对于生活环境的提升在于综合品质的变化。你回想一下你去一些发达国家旅行的时候,那些国家的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主要是自然风貌上的区别和建筑数量的差别,在生活品质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就是我说的综合品质。

 

提高综合品质的手段有很多,对于建筑师来说,我们做设计前需要意识到,虽然我们面对的城市不是一线大城市,但是我们不能把这里的使用者想象成较低生活标准和较低文化追求的人们。你问我,我想要给信阳的使用者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想给他们像在一线城市生活品质的体验。

 

人人书屋入口庭院落地窗 @Bonnie

 

具体地说,这种体验不只是建筑的“形式感”,更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对使用者的关照——如何让人舒适地享受建筑的空间环境品质。这两个书屋都位于嘈杂的街道,外部视觉和噪音的干扰较大,而阅读空间则需要静谧、稳定而柔和的声光环境。这些空间的品质对我们来说是第一位的。

 

这虽然不难做到,但是在建筑师专注处理形式问题时,比较容易被忽视。我记得原研哉曾提到他每次从外地飞回东京羽田机场的感受,大意是对比旅途中其他机场,羽田的候机楼特别安静,空间环境的色彩柔和,也没有太多不必要的视觉干扰,让他感觉放松。我想衡量空间品质的时候,这种感受非常重要。

 

叶思宇  我来具体讲解一下这两个项目。我从场地开始讲,其中一个场地对面就是一个学校,所以,上下学的时候这里会聚集很多人。有人在这里接孩子,有人在这里吃午餐等等。这个场地本身带有公共性,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延续场地本身的这种公共性。

 

人人书屋外立面 ©场域建筑
人人书屋外立面 ©Bonnie

 

这个场地位于信阳市的新开发区,这里的路网尺寸非常大,信阳有好几个大道是十二车道。这里的每个街区的人行道有九米宽,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空间里的填充内容很少,整个街道界面比较乏味。人行道后的建筑只有一张“皮”对着街道,这让人行道空间更加乏味。

 

人人书屋场地原状 ©场域建筑

 

对于经常逛街的人的体验来说,如果街道界面是一条直线,那么一百米的街道就是一百米的体验。那如果界面有一些凹凸和界面肌理的话,那么人们走一百米的距离,他们经过的展示面实际上超过一百米,体验会更加丰富。所以,我们把建筑体量往外拉了一些。

 

人人书屋分析图
人人书屋模型 ©场域建筑
人人书屋外立面 ©场域建筑

 

我们还做了坡屋顶,用曲线元素进行转折,将两个山墙面进行合并。这样路过的人看到这个立面的时候实际上是看到了好几个立面,这个街道界面丰富了起来。而且,这样的形体变化让人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建筑,而不是沿着街道走着走着需要转九十度进入建筑。

 

人人书屋入口 ©场域建筑

 

入口和室内之间有一个小庭院,我们把这个三角形小庭院的角部的结构都取消了。虽然这样做有一定的结构难度,但是我们想让这个玻璃更加纯粹,让位于后面空间的产品可以有更好的面向街道的展示效果。

 

人人书屋入口庭院 ©Bonnie

 

而且,我们在沿街做了一些座位,这样通透的玻璃可以让室内外的人有更好的互动。我们在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后期运营。一个服务员站在服务台就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从入口进来的顾客,也可以照顾到产品区、饮品区和远处的阅读区。阅读区距离较远,有着自己的私密性和安静的氛围,同时,顾客有需求的时候也可以一眼看到服务台。

 

人人书屋入口庭院 ©Bonnie

 

梁井宇  回到我前面提到的空间品质来说,和面向街道半开放的饮品区不同,阅读区不开侧窗可以获得不受街道干扰的阅读空间,同时采用静音的新风系统、提高建筑密闭性,减少了大面积开窗带来的噪音问题,墙面和顶面的吸音板则进一步降低了狭小空间内,因声音反射过多造成的混响问题。高而深的天窗让自然光通过漫反射变得柔和稳定,让专注于桌面阅读的体验尽可能优化。

 

阅读空间及上方天窗 ©场域建筑
人人书屋阅读空间 ©Bonnie

 

谢舒婕  一个设计动作解决了多个问题。虽然你们的建筑形体很简单干净利落,但是,你们在这个方案里对空间的细节的考虑很细腻。

 

叶思宇  现在很多设计里的开窗方式就是最粗暴的落地窗,觉得窗户越大越好。其实窗户不是越大越好。窗户决定了人们的观察视角。特别是在自然环境里,建筑的墙体和窗框都是类似于相机的取景框一样的事物。它们有不同的焦距,不同的焦距让你的观察重心和对不同事物的精确度有着变化。而建筑师要精准地思考在这个框景里光是怎么来的,在嵌套空间和复杂剖面里,光是怎么“运动”的。

 

人人书屋入口庭院落地窗 ©Bonnie

 

从不同角度折射反射的光会让空间更加丰富。其实除了开窗,场景塑造也会影响人们的观察视角。比如金阁寺,你会发现很多人在金阁寺拍照都是一个角度,为什么呢?因为其他地方都是被景观遮住,无法取景到主要建筑的全貌。只有当你走到湖对岸,你才能拍到那个建筑物的全貌。这就是设计。

 

人人书屋入口庭院落地窗 ©Bonnie

 

谢舒婕  另一个社区书屋是一个我通过剖面来理解的建筑,是否可以具体讲解一下这个建筑的设计想法呢?

 

剖透视示意图 ©场域建筑

 

叶思宇  这是一个改造设计,场地位于一个十字路口的转角,后面就是小区。原建筑是这个小区的售楼处。售楼处一般都是临时的,所以原来的建筑只是做了钢结构,前面三个立面做了欧式石材,背后的立面直接是外露的保温棉。

 

润合花园书屋场地原有旧建筑 ©场域建筑

 

我们要将这个售楼处改成一个同时服务于社区和城市的社区建筑。刚才我提到过信阳的城市尺度非常大,而且除了尺度大,边界感还特别强。我步行出酒店,走了五分钟都没找到通向街道的口子。因为,酒店的位置位于路口转角,转角处全部被绿化带封死了,口子在很远的地方。

 

润合花园书屋分析图
润合花园书屋模型图片

 

这个建筑的场地也是这样的空间。现在小区空间越来越封闭,城市里的人没办法接近它们,能和城市的人发生关系的只有人行道。在这个建筑改造设计里,我们外扩了一些服务于公众的面积,修了一条方便人们达到这个建筑的路。在这个建筑里人们可以看书、喝咖啡、开会等等。我们之前做的项目里,改造项目比较多。面对这个保留价值不怎么高的售楼处,我们还是想留下一些它曾经的痕迹。所以,我们尽量保留原有的钢结构框架。

 

整体空间模式是,书屋在最里面的空间,外面围了一圈使用功能,两者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从入口进去,直接进入过渡空间。这个空间比较自由,没有明确的定义。从这个过渡空间可以进入外围的房间,也可以进入中间的书屋。这个书屋的藏书量和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差不多。我们设计的书架的高度是2.2米,这样让大家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书,拿到书。书架边就有阅读桌,可以直接翻阅找到的书籍。中间还有一个可以做分享和讲座的空间。

 

润合花园书屋模型图片

 

梁井宇  这种空间形式和组织方式反映了这个项目另一个空间品质的追求——各得其所、具有凝聚力的社区环境。外围的新建部分像是把传统的市集空间变成了一个环,外圈是为不同人服务的比较热闹的各种功能性空间,包裹在中心的是一个略有精神性,但不至于拒人千里的阅览室,体现社区的精神和文化品格。这两个动静功能之间的环形走廊则是社区里不同人群相遇、交谈、停留、放松、自由自在随便做点什么的地方。

 

润合花园书屋分析图

 

叶思宇  另外,同人人书屋一样,在这个建筑中我们对声音做了层层过滤。从街道进入到这个场地会经过一个园林,这里的植物是第一层过滤。建筑的偏外侧的公共空间是第二层过滤。中间的过渡空间,也就是第三层过滤,那么最里面的书屋空间就会比较安静。我们将难以控制声音的儿童区放在楼梯下侧来保证这个区域的单独性以及与成人阅读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我们将这个空间往下挖一些来保证使用的舒适性。这个项目的自然采光是顶面间隔两米多的圆孔。这样的采光比较柔和,同时也可以兼顾消防排烟的问题。关于排烟,这个建筑完全没有做机械排烟,靠外侧的公共空间都是自然通风。这些公共空间包裹住过渡空间,过渡空间和书屋空间利用烟囱效应采用顶面的排烟窗。这里可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润合花园书屋分析图

 

这个街边转角区域曾经是一个没有活力的被遗忘的区域,这个建筑的玻璃立面让建筑里的人和周边区域有视线交互,而且丰富的建筑立面激活了整个周边。我们还考虑到节省运营的成本。这个建筑的外立面有光伏太阳能板,这基本上可以满足建筑日常照明所需电量,富余的电量还可以反输送给国家电网,这样就不用买电池来储能,国家电网又可以反馈一部分钱。这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想法的体现。

 

书屋外立面效果图

 

谢舒婕  您刚才提到了你们做的改造项目比较多。我想问一下你们在设计初期如何思考该保留什么部分,该拆除什么部分呢?

 

梁井宇  对于旧建筑改造的项目,我们的原则是新旧要有区分。关于新旧建筑的比例,我觉得这取决于经验和临场发挥。与其说这个比例是不确定的,不如说这个是我们可以创作的部分。你不要把这个新旧的量当成一个问题而苦恼。你的设计在哪里?一定不是体现在旧的部分,而是体现在新的部分和新旧关系上,这里就是自由创作的机会。

 

谢舒婕  原来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能产生新的契机。那我想问一个我关注和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如何看待建筑设计里的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呢?

 

梁井宇  现在研究的可持续设计,为什么给建筑穿“保暖衣”呢?因为,想让室内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为什么要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呢?因为,我们在室内一年四季都想穿一种厚度的衣服。那是继续研究如何给建筑穿更好的“保暖衣”呢?还是说我们改变一下着装习惯呢?这两者都可以节省能源。那如何做选择,这就由人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是否可以承担对应的代价来决定。所以,可持续设计是一个选择题。

 

人人书屋庭院 ©场域建筑

 

当然,回到项目本身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人书屋为了提高阅读区的整体舒适度,采用的是较少开窗带来的较高的保温性能,从而节省建筑的整体能耗。润合花园书屋一方面通过外墙布置太阳能板来增加绿色能源的供应,另一方面,将对外窗透明度需求高的商业放在外围,而天窗采光的阅览放在中心,这是利用建筑自身不同区域的自然光条件,及保温隔热性能的特意安排。

 

谢舒婕  在乡建的项目中,经常会遇到木结构的建筑。但是,木结构不是当下建筑的主流结构形式。您是如何看待这样传统木结构逐渐边缘化的现象呢?我们该如何在当下的环境中将它慢慢拉回来呢?

 

梁井宇  在漫长的时间历程中,那些一教就会而且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东西会流传下来,而复杂的东西容易被遗失。我们做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为什么我取名为“日用即道”?实际上“日用”这两个字是一个过滤器。你把这么多年的技术倒入这个过滤器,经过时间的过滤后,留下的东西就是经历过了工匠的考验、材料的考验、用户的考验的东西。

 

木材不仅是结构材料,也是围护材料。木材特有的温暖的色泽、气味和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质地等等都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我觉得木材在今天还是有很多使用机会的。虽然这个两个书屋没有条件使用木材作为结构,但是在室内,我们还是用了不少木材作为饰面和家具的主材,特别在靠近人身体的地方,想通过木材带给人们亲切温暖的感觉——许多想法都是向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这位对自然材料有深刻理解的大师的致敬。

 

人人书屋阅读空间 ©Bonnie

 

谢舒婕  当面对一个在地理位置上和文化上离我很远的乡建项目,我想让这个项目“扎根”在这个地方,你们会建议我具体怎么做呢?

 

梁井宇  刻意地融合或模仿不一定能让建筑在当地扎根。这两个书屋也没有回避自身形式与周围的差异。再远的地方,再不同的文化,还是有共通的人性。如果我们的建筑真正关心人性,就会被接受,被接受就是建筑扎根的开始。

 

谢舒婕  梁老师您之前说过要向农村学习,我很想听您具体讲讲。

 

梁井宇  建筑设计更多地是与建筑周围微观环境发生关系,相比于城市,农村的空间环境会有些不同。城市已经被全球化洗刷了很多年。但是,每个农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有着不同的材料、建造工艺和造价,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当地文化。因此这种微观环境的不同是最有意思的设计出发点,也往往成为我们工作的突破口。

 

面对农村,或许也可以包括信阳这样的城市吧,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避免他者的身份。如果能专注于建筑周围的环境,响应环境的需求,并与之互动,就像过去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师那样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在向当地学习了。

 

 

设计图纸 ▽

 

人人书屋平面图
人人书屋立面图
润合花园书屋首层平面图
润合花园书屋二层平面图
润合花园书屋立面图
润合花园书屋剖面图

 

 

完整项目信息

场域建筑工作室\人人书屋

建设单位:信阳两个更好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92平方米

地点: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一路羊山中学

设计时间:2022.10—2023.02

设计单位:场域建筑工作室

设计团队:梁井宇、叶思宇、周源、吴璇旋、闫明永

施工图设计: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

建设时间:2023

施工单位:信阳新资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包)

结构类型:钢构

总策划:左靖工作室

场域建筑工作室\润合花园书屋

建设单位:信阳两个更好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561平方米

地点: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与新二十四大街交汇处

设计时间:2022.10—2023.02

建设时间:2023

设计单位:场域建筑工作室

设计团队:梁井宇、叶思宇、周源、吴璇旋、闫明永

施工图设计: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

结构类型:钢构

施工单位:信阳新资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包)

总策划:左靖工作室

 


 

 

本文由作者谢舒婕授权有方发布,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两个更好”城市书屋
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
场域建筑工作室
采访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