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前门东区研究
时间:2015
地点:北京
研究方式:调研、展览(参展与策展)
研究内容:
研究区域明代为正东坊,近代称前门东区或鲜鱼口,承载泄洪、漕运之责,长巷(一至五条)与草厂(一至十条)诸胡同多南北向而曲折,潜隐区域曾经的自规划密码:貌不惊人,肌理独异。惜近十年渐渐沦为都市核心的衰落区域,破败的街巷院落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区形成剧烈反差。
有方工作坊基于对区域现存胡同、院落和建筑的逐一空间调研,挖掘、整理现存空间历史资料,对区域空间演化进行全面更新、梳理,探求透过胡同肌理与建筑风貌保护,北京旧城保护/更新的深层空间策略。
1. 前门东区空间研究
前门东区共有胡同31条、院落1000余个(现存600余个),总计5287户、12804人,总面积为226827.09平方米,其中已拆院落262个、保护院落76个、新建建筑26座。
有方工作坊对现存胡同和院落进行了逐一空间调研,包括入口拍摄、违建测绘、住民访谈、史料整理,试图通过对区域空间的全面梳理,以巨幅区域模型,构建“真实”的区域空间样态,进而探究院落基地在区域空间演化中的最核心作用。
2. 西打磨厂街105-242
作为公共区域(街巷/胡同)和私密空间(院落/住宅)转换节点的入口,在前门东区调研中,一直是考察/记录/研究区域空间演化的重要元素。工作坊高精度、正面、连续拍摄了西打磨厂街所有现存院落的入口:见证/正视了这一至今未经大规模改造街区的面孔(门牌、大门、台阶、屋檐、招贴、陈设和住民)。
3.《乾隆京城全图》语境中的前门东区研究
工作坊尝试拼接《京城全图》中的前门东区,并在图面上进行院落研究,发现虽然历史发生了剧变,但是明清院落和胡同格局仍是该区域肌理的原型/精髓所在。
不仅前门东区,本研究也把图面扩大到北及景山的旧城广大区域,探索把近代以来北京旧城空间演化纳入研究范围,通过红线对新建道路、广场、建筑的勾描,直观呈现1750年以来北京都市空间演化脉络。
4. 塔:北京前门胡同延生:前提·底线·策略
作品原是“城南计划:前门东区”展览有方的参展作品《逆向空间梳理:由前门东区到正东坊》之一的装置“前门东区空间研究”。
有方工作坊对现存胡同和院落进行了逐一空间调研,包括入口拍摄、违建测绘、住民访谈、史料整理,试图通过对区域空间的全面梳理,以巨幅模型,构建“真实”的区域空间样态,进而探究院落肌理在区域空间演化中的最核心作用。
此次,“前门东区空间研究”在展览中重组,错接、搭建成具有塔的意向的装置,意在象征前门东区胡同延生面临的问题、困境与挑战。
有方一再强调院落肌理保护的重要性,是基于对旧城大规模拆除已成为“历史”,以及时下所谓旧城保护往往以胡同肌理保护为噱头,实际进行超大尺度现代空间建设的窘迫现实。
在这一特殊语境里,强化院落肌理保护,实际上是对新的建设项目在旧城无序扩张的抑制。对我们来说,院落肌理保护研究已经不仅仅是学术探讨,而是实质性的旧城保护策略研究与呼吁,我们认为,保护院落肌理是北京旧城延生的前提与底线。
呈现方式:《逆向空间梳理:由前门东区到正东坊》,“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2014年,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前门胡同延生:前提·底线·策略”,2015年,北京,都市实践
参展设计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KKAA、K/R、MAD、MVRDV、如恩设计研究室、都市实践
合作团队:都市实践,2015年
委托方: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原始空间的修辞学:花草亭
下一篇:集装箱改造|消隐的容器: 那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