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建筑史上有很多建筑师不但设计能力突出,绘画天分也颇高。「行走中的建筑学」——专栏「建筑绘」已经走过的32期中,就有很多建筑史上大名鼎鼎建筑师的绘画作品专题。从二十世纪最伟大建筑师之一的勒·柯布西耶,到光影魔术手路易斯·康,他们既是大建筑师,也是大画家。他们的建筑画与建筑观紧密相连,绘画是他们观察世界、表达思想、诉说情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勒·柯布西耶是一个非常极端激进的建筑师,一个扎根于历史与传统的未来主义者。他对事物极度好奇,坚持不断地旅行、绘画、写作,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最终,他找到了一个平衡历史基础与他自己所处的当代社会的方法,那就是——绘画。
大体上,柯布西耶绘画遵循以下4种基本方法:
具象绘画
半抽象化的具象绘画
分析性绘画
视觉笔记与图表式绘画
具象绘画,指的是将看到的世界具体描绘下来;半抽象化的具象绘画,指的是作者通过简化某些细节或夸张化某些色彩来将自己的看法嵌入绘画当中;分析性绘画,则是打开或拆开表面看到的东西,将其分解成为更容易被他人所理解的元素,提取新的概念,或提供新的理解;视觉笔记,或我们称之为图表性绘画,指的是为了提醒自己而记下来的一些“零件”,如建筑形式、空间、元素的名字等等。
尽管每次旅行的时候,某些特定的主题总会出现在让纳雷的画中,想要真正系统地归纳他的绘画变革进程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也让研究他的画作,变得有趣起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他总是在寻找不同的媒介来进行表达。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在认真学习看待这个世界。
当他动身前往东方开始新的旅途时,相机,已经被他抛弃在垃圾箱里。他始终认为相机是为懒惰者准备的工具,而坚定地使用铅笔与水彩进行创作。这次东方之旅柯布西耶创作了上百张作品。其中大多数是快速的铅笔与钢笔写生,再用一些彩铅点亮部分细节。
建筑速写往往是建筑师们观察事物和表达建筑理念的工具。但对路易斯·康来说,速写的意义不仅如此,它也见证了康建筑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康打算成为一名画家。他喜欢水彩画,并喜欢用它来表达光线和颜色。他曾先后在1928年和1950年拜访过意大利,并在那里留下许多精彩的画作。和建筑相比,康的炭笔画、水彩画及蜡笔画更偏向于浪漫主义的表达。从他的有些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加索和马蒂斯绘画对他的影响。
康对光线、空间构成和几何形式的理解很早就体现在他的绘画当中,这些为后来康的建筑实践提供了充分的准备。1951年1月,康曾先后到埃及和希腊旅行,用了两个月时间来游历当地的名胜古迹。罗伯特·麦卡特为此展示了以下描述细节:
“整个旅行团的行程在开罗遇到了短暂的耽误,这正好为康留出了一周时间来游览吉萨金字塔,金字塔给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康的蜡笔画中,纯粹的几何体在阳光下充满了生命力。这些手绘作品说明了康不但视金字塔为巨大而永恒的体量,还将其理解为阳光的反射体。”
旅行改变了很多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康也不例外。这段旅行考察让康认识到了历史对于当代设计的重要性,让他开始思考建筑的原点。一切早已发生,也会一直存在下去,正如他自己总结的:
What was has always been.
What is has always been.
What will be has always been.
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早年曾在SOM事务所及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后于1963年在纽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与其他几位建筑师不同的是,理查德·迈耶的画作是拼贴起来的,他的拼贴画作品,同样沿用了“把物象经解析再重组”的一贯建筑设计手法。
与他的建筑设计相辅相成,拼贴画是迈耶推动方案设计的表达手段之一。和平时做方案的一般建筑图纸不同,这些拼贴画非常抽象,但同时却清晰地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对迈耶而言,拼贴画和建筑设计一样,是一种实践,注重空间关系的研究,通过不断探索,以在和谐和非和谐的秩拼贴画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空间的处理、材料的并置、大量的世界建筑案例等。“尽管拼贴画带有其固有的独特性,但它们成为我建筑创作的重要一部分。”迈耶如此形容道。
每幅拼贴画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一篇故事或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正如迈耶的建筑做品一样,这些拼贴画作品传递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性,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空间和社会间的关系,每幅拼贴画上的组合图案,令人陷入深思,并呼应了迈耶的一贯原则:把现在和过去,有形和无形连接起来。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国际化的现代主义运动受挫,人们重新把建筑的视点转向乡土、自然、大众。于是,几十年不懈地致力于这方面探索,为20世纪建筑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精力的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西(Hassan Fathy)脱颖而出,一时之间成为国际性人物。实际上,虽然超越风格之争的哈桑·法西似乎是大器晚成,至他年近古稀时才为世界瞩目,但是对于大多数近现代建筑师来说,他是20世纪埃及建筑界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
哈桑对乡土自然环境有一种深沉的热爱,倾心其单纯明了及美丽如画的住屋。他强调建筑需根植于当地乡土自然本质和本源,建筑师的职责就是协调建筑和自然的关系,诸如把建筑形式视为人和其环境之间一种合理的、诗意的的调解。哈桑认为建筑的最好定义是人的智慧和他的环境在满足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时交互作用的结果。
哈桑·法西的建筑画,是其建筑观一种直接的视觉传达。
他的建筑表现画多用水彩,且画面基调几乎一成不变地选用土黄色,色彩变化亦甚少,却表达了建筑的建造地点——沙漠的意象,始终把握住色调的地域性;构图极为均衡、平正,以建筑为中心,周围环境表现较多,予以一种建筑镶嵌在环境里面而非配景点缀建筑的感觉;环境表现采用散点透视的画法而不采用焦点透视,这样可将乡土环境特征更全面、真实地表达出来,不会因焦点透视带来的画面上一些环境因素对另一些的遮掩,为此,有时甚至采用反透视的图示画法,建筑物也只画立面,但通过投影的表现,其造型关系基本得以实现。
若建筑采用焦点透视画法,显然会与环境的表现方法产生过大的视觉冲突。他的整个画面视觉表现似立面又非立面,似透视又非透视,但其建筑与环境的乡土意象却是如此浓烈,这就是哈桑的高超之处。
斯蒂文·霍尔,美国当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1976年在纽约成立事务所,是“继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家”。他在中国设计并建成北京当代MOMA、南京艺术博物馆、深圳万科总部和成都来福士广场等大型项目。《时代》杂志称斯蒂文·霍尔是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也是“同时满足心灵和眼睛的建筑师”,具有独一无二的设计敏感,他的水彩手绘亦如是。
与其说水彩是霍尔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不如说水彩正是他设计理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霍尔曾说“我很喜欢作画这种行为,这不是一种机械的活动,这是新一轮的设计过程”,通过这些水彩画,“我可以改变建筑、它的角度、它的开口、它的各种细节等”。的确,霍尔的水彩画是他设计过程的体现,大致可分三组:
第一组是霍尔对周边“现象”的观察、描摹和研究。他早期对弯曲平面变换的主题探索的画,就在几年后的克兰布鲁克学院建筑的内墙上得到了使用。
第二组是作为深化设计的工具,来表达霍尔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通常表现为方案阶段的设计草图。
第三组是大画幅的水彩透视图,作为一种渲染图的方式来表达设计方案。
霍尔的所有水彩绘图都采用了真实的视高,采用人透视与正投影相结合的视角绘制,并尽可能地呈现建筑的真实场景。因此,在他的水彩手绘中,我们可以看到物感与质感、光与影、自然、时间、气候等元素。
正如肯尼斯·弗兰姆普敦所说,“霍尔一贯的水彩风格,还有他对既有计划可能有关的种种色调研究的入迷,都使人难忘。”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旅行现场 | 一个建筑学学生与动漫宅男眼里的日本
下一篇:旅行现场 | 拉图雷特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