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四川彭州小石村建筑设计实践:“同一屋檐下” / 时地建筑工作室

四川彭州小石村建筑设计实践:“同一屋檐下” / 时地建筑工作室
编辑:陈娅凡 | 2020.01.14 10:15
西面广场可通往建筑的次入口  ©何炼(直译建筑)

设计单位  时地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  四川省彭州市小石村

建成时间  2018年9月

建筑面积  650平方米


 

在2017年,我们应村书记的邀请对四川彭州小石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建筑设计与整体规划。如同其他龙门山区震后重建的村落一样,小石村面临着身份重塑的困境。我们看到的是面貌相似的居民点、简陋的沿街砖混建筑、以及空心化的农村社区。

 

小时村平面规划总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四川的偏阴气候,使大多数人喜爱在开敞的室外活动;全年的降水量很大,人们又习惯性地需要遮蔽。当地人和公共环境这种有韧性的相处方式,形成了传统的坡屋顶和大量开敞檐廊的建筑形式,也形成了“共同生活”的场所基础。而现代的快速建筑代替了传统空间形式的同时,也破坏了藉由传统空间而形成的生活习惯,却并未回答:未来的社区应该具有怎样的空间品质?应该如何构建一种共同生活的空间协议?

 

由此引发了我们最本能的想法:营造一个“包容一切活动的瓦屋顶”,籍此去连接诗性的传统与互联的未来社区。既营造了“同在屋檐下”的一种身份认同,又让人们走出来,让行为发生从空间层面进行软性的公共治理,从而逐渐孵化出未来的乡村社区模型。

 

小石村鸟瞰  ©时地建筑工作室

小石村文化大院项目是我们的第一个建筑实验。位于小石村的中心,文化大院包含了日间照料中心、乡村卫生站、乡村夜校、健身房、忠孝文化展厅等多重公共功能,正是一个可以塑造理想的公共空间模式的开端。

 

东面夜景  ©何炼(直译建筑)
沿街面低矮的围墙  ©何炼(直译建筑)
沿街面主入口  ©何炼(直译建筑)

文化大院的设计用一个占满用地范围的四坡瓦屋顶来统领结构、材料、细节和功能的发展。我们在屋顶的四坡分别打开四处天井,和一层分居四处的辅助空间相互呼应,为屋檐下的入口营造了看似无意识但十分流畅的进入方式;修茂的竹子从天井中生长出来,为一层核心空间和二层各房间提供景观,并增添与自然的亲密度。

 

鸟瞰文化大院与小石村中的新居民楼  ©何炼(直译建筑)
西面二层室外平台  ©何炼(直译建筑)
通往文化大院的石阶  ©何炼(直译建筑)

为实现屋檐处8米的悬挑,采用了混凝土梁挑钢梁的形式;屋面下再用处理过的细竹吊顶,提供一种温暖的尺度和微妙的光线折射。与此相对应的,建筑的外墙采用了黑石子水刷石的处理,地面采用素混凝土打磨,目的是将光线控制在一个明净柔和的状态,从而使屋顶的尺度与人的关系更加明确。墙面水磨石的尺度和分格,暗示了竹节的纹样,与屋顶和天井景观构成了自然、人工、抽象,三种竹意向的对话。

 

庭院里修茂的竹子穿破屋顶  ©何炼(直译建筑)
檐廊下带遮蔽的户外空间  ©何炼(直译建筑)
夏天附近居民自然地聚集在屋檐下乘凉  ©何炼(直译建筑)
东面主入口  ©何炼(直译建筑)

从2018年建筑建成起,我们对“同在屋檐下”的公共空间模式持续观察了一年,这里常会成为村民自发活动的中心区,也逐渐成为小石村对外的形象标志物。在我们对村社区未来的规划里,将以此为中心引发一系列互联互通的、结合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屋顶空间,最终形成我们理想的乡村社区空间模型。

 

室内的人工细竹吊顶  ©何炼(直译建筑)
位于一层中心的活动室  ©何炼(直译建筑)
沿街展厅连续平开的木门  ©何炼(直译建筑)
二层平台鸟瞰  ©何炼(直译建筑)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东西立面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南北立面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剖面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大样图  ©时地建筑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小石村文化大院及小石村整体规划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项目地点:四川省彭州市小石村

设计单位:时地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李烨

项目主管/项目建筑师:李烨

设计团队:张苗、王智、岳野、曾宪明、何茜(实习)

业主:彭州市小石社区村委会

项目造价:93万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起讫时间):2017.6-2017.9

建设时间(起讫时间):2017.10-2018.9

用地面积(平方米):625

建筑面积(平方米):650

结构顾问:赵静涛

机电顾问:郭英明

策划顾问:黄和璐

规划顾问:吴焕

社区治理顾问:岳付飞

驻场建筑师:岳野、曾宪明、张寻、杨丽君

主要材料:混凝土框架、钢结构(屋面)、水刷石(外墙)、小青瓦

摄影:何炼(直译建筑)

媒体顾问:俞怡人 (Yú多媒体设计工作室)

 


 

本文由时地建筑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