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时间忙坏了!
柳亦春(大舍主持建筑师)、史建(有方创始合伙人、策展人)、朱涛(有方创始合伙人、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赵磊(有方创始合伙人、媒体人)四位2016年有方旅行基金的评委,对69份材料进行了近一个月的严肃评审,从学术水准、研究深度、落地可行性及旅行后期呈现4个方面进行考量。
经过两轮筛选,前十名的分数不相上下。在后三位评委历经2天十余轮的讨论后,最终韦诗誉、唐韵、王逸凡、钟奕芬四人成为本年度有方旅行基金获得者。她们将各自前往美国、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越南,对乡村问题、城市更新、城市本体、地域性建筑进行细致考察。
她们,竟然是她们。没错,全是妹子!
总体而言,本年度旅行基金申请方案相较2015年度,学术性有所加强。其中针对中国城市问题进行考量的较多,优秀方案大多有独特的切入点,预算也都控制在接受范围之内。然而,旅行计划成为大部分申请者的软肋,这些申请方案大多不够专业、深入,甚至偏向旅游观光计划。
在评审过程中,首先是四位评委的打分环节(满分100分,主题意义、旅行计划可行性、作品集各占30分,简历10分)。此次评审,除了主题必须具备学术水准及研究深度、旅行计划具备落地可行性之外,基于后期展览呈现的考虑,评委对展现申请者的动手、设计能力及审美水平等基本素养的作品集更加重视。
四位评委经过细致打分,首先评选出了各自前10位的申请方案。在之后的第一轮评选中,仅韦诗誉一人独得三票,率先入选。而后的评审则充满悬念和不同意见。
在随后的评选中,史建、朱涛、赵磊三位评委经过现场讨论,同时参照柳亦春的评审意见,唐韵、钟奕芬、王逸凡第二轮入选。
四位评委认为,从今年的申请材料上,能明显感受到申请者们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切关注。这些关注交织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议题,如传统城市肌理和建筑遗产保护、社区建设、公共空间、绿色建筑等等。申请者们关心这些议题的真诚性不容置疑,但遗憾的是,大量申请材料缺乏对这些议题的个人化、鲜活的经验论述,也缺乏独立、批判性的分析。在阐述议题上,很多申请者满足于援引官方文件或人云亦云的意见,把文字写得像党八股一样古板、乏味;在制定旅行计划上,很多申请者缺乏前期研究和自己制定计划的想象力。
朱涛强调,申请者忽略了重要一点:有方期待旅行者不光在行程中自己学到新东西,也能回来与业界和社会分享新知识、新见解。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它要求申请者首先要花相当精力做好前期研究,以保证自己的提案不是在重复一个众人走过很多遍,研究得很透彻,已经有众多出版物,过于成熟的课题。
有方希望旅行者能开辟出有新意的视角和旅行路线。那些在众多申请中脱颖而出的,一定兼顾了主题意义的广泛性、思想的深度和提案的创新性。他表示:“我个人读申请资料,最喜欢的是那些从个人鲜活经验出发展开论述的材料。”
清华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直博五年级
目的地:美国阿拉巴马州黑尔县(Hale)
主题:一个人,一座城——塞缪尔·莫克比和那些扎根一方土地的乡村建筑师们
评委评价:申请人所关注的乡村问题在当下中国有即时的现实意义。所选取的旅行对象也是非常独特以及有代表性。提交的文章也显示申请人有很好的研究能力。选题有针对性,申报文案对对象有深入了解,对相关选题涉及的其他案例及设计师也有所研究。另,申请人有工作经验,题目有社会意义。
行程核心内容节选:
本次旅行将以莫克比(Samuel Mockbee)和他的乡村工作室(Rural Studio)作品为考察重点,结合申请人已有的对瑞士建筑师卡米纳达、台湾建筑师黄声远作品的实地调研和对建筑师本人的采访,描绘一幅乡村建筑师数十年扎根一方土地为人民建造的图景。在这些规模不大、也许正艰难求生的社区中,建筑师以专注和耐心抵制着有关流行、疯狂速度和超级明星的主流,用适宜的手段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民获得生活的尊严。在建筑学逐渐沦为关注单一问题和个人化表现的潮流中,申请人试图将大众的关注点转向“美学”之外更多的东西,即建筑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同济大学 建筑学 研究生一年级
目的地:伦敦
主题:伦敦老厂房所在街区对上海城市更新的启发
评委评价:选题新颖独特,是针对上海相关保护问题而对伦敦所做的深度考察。方案针对性强,准备极为充分、周翔。申请人所选取的伦敦工业建筑的更新在上海当下的城市更新中有迫切的积极意义,作品与旅行计划均显示出申请人良好的动手能力、调查能力与判断能力。
行程核心内容节选:
在上海这个近代受租界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大都市中,上个世纪的工业遗址在黄浦江及其支流周边比比皆是。城市发展到今天,工业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疾风骤雨的城市建设已经放慢脚步,城市中这些拥有巨大体量和骇人空间的造船厂、码头煤仓、屠宰场、谷仓等等,早已成为了资本青睐的幸运儿,被改造成为展览馆、艺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然而,登上上海这些重要的历史工业建筑的屋顶,放眼望去的却尽是被资本遗忘了的角落,或是贫民聚集的大片里弄,或是荒凉废弃的普通厂区,它们成为了暴风骤雨的城市更新运动过后下一轮的候选者,然而是拆除,是改造仍然遥遥无期,只有簇拥这明星一般的新“遗址”,碍眼地并存着。
……
什么是跨越了两个时代仍然能够焕发新生的工业遗址建筑?什么是在公共空间周边默默而有序地新陈代谢的普通房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良好的关系,或者发展的可能性?我希望能够从相似的城市片断中看到一点启示。
莎德泰晤士在维多利亚时代包括伦敦最大的仓库大楼,在1873年完成,仓库安置的大量茶、咖啡、香料和其他商品在这里被卸下并装上河船。在20世纪该地区进入衰落拥塞状态,最后仓库在1972年关闭……
清华大学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 直博四年级
目的地:日本
主题:意料之外的共生——东京的在地建筑及其对建筑师的影响
评委评价:申报案文本是所有申报中最有特点和文采的,对东京相关空间研究有基本了解。选题有针对性,计划详实精细。
行程核心内容节选:
“去看看宏觉寺吧。”
在西宁尘土弥漫的马路上颠簸时,这句话跃上了我的屏幕——发送自远在瑞士留学的朋友。
意料之外的“拼贴”和“在地”,在中国城市中是一种俯拾即是的现象。然而,它们往往被视为影响城市美观的碍眼之物,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是反观建筑学自身的机会。而在日本,有一派建筑师将这种游离于建筑学边缘的反常运用在他们的作品中,由此展开对建筑学的批判,并为建筑学带来了新的维度。这启发我日常化的在地建筑对于建筑师而言可以成为一种思想资源。
东南大学 建筑学 本科五年级
目的地:越南
主题:自然而然
评委评价:作品集水平很高,选题视角非常独特。
行程核心内容节选:这一次旅行的主题是“自然而然”。我理想中的建筑,是顺其自然的产物,不是刻意的,不是浮躁的,而是朴素却蕴含着地域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讲求遵从本心,建筑,也当是遵从这个时代的。
……
越南的建筑实践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态度,在大量粗制滥造的社会里对于创作的精细。建筑师不是房地产商,我们不需要商业气息,而是匠气的延续。武重义的建筑给予了越南建筑一个标签,在回应城市问题、探讨本土性和文脉上绝对领先于我们。而对于材料建构的精细程度也是我们现在大部分粗制滥造的房屋所不能比的。他对于越南建筑的研究和实践引人深思也发人反省。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摄影课21 | 长曝光下的瞬间与永恒
下一篇:“威双”中国馆策展人专访—梁井宇:建筑界越来越时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