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陋轩(冯纪忠)(摄影:苏圣亮)
导言
作为台湾建筑史上的旗帜性人物,王大闳及其所持的现代主义理念,对推动台湾建筑发展有重要的启蒙与示范贡献。以下是建筑师王澍在去年举办的“久违的现代:冯纪忠、王大闳建筑文献展”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节选,其中谈及这两位建筑师对他个人的深刻影响。
何陋轩为我指明了方向
刚才史建老师带着我走了一圈看了这个展览,其实我有种既高兴又有点五味杂陈的感觉。首先我想说史建老师这个展览选择这两个人特别有意思。也许大家觉得这是两位特殊的建筑师,老一代的,或者有着共同特点就是作品少;但实际上在我眼里这两位建筑师,意味是非常大的。
我记得最早看到冯纪忠老师的何陋轩是在1981年,在《建筑师》杂志上。实际在那个年代自己的脑子还不是特别的清楚,我看到了这个东西,但是不能很明确地意识到它对我来说是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我真正去看何陋轩,中间大概隔了十四年,也就是说我思考和探索了十四年之后,才下定决心去看何陋轩。
当我看到何陋轩、看到方塔园的时候,那种感情很难用语言去表述。当(自己)经历长年探索、对于道路的分辨并不够清楚,但实际上又做了很多的积累,看到那个东西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个比想象中好的、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但是又在语言上真正有一种称之为“决定性”的“革命性”的变化的时候,那种激动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冯先生的作品就这一件,但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有些建筑师做一百件(作品)都不算数,没有用。冯先生一件就够了。
在大陆的这一代建筑师中,我一直最敬仰的实际是有两位,性格都类似,一位是冯先生,一位是童寯先生。这两位先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骨气。童寯先生在理论和观念上照亮我,冯先生是在具体如何做设计上照亮了我,让我确信了这个道路。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童先生1949年以后就放下饭碗,拒绝继续做设计,跟沈从文不写小说是类似的;冯先生还能做,但是几乎没有。所以我就想,1981年就做了何陋轩,冯先生去世是2009年,之中他至少还能工作的时间还有二十年。在那个年代,我觉得他绝对是大陆最伟大的建筑师,那一代人里最有才的,因为这种革命性的作品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可以说是我看到何陋轩之后,才确切地明白朝哪条路走。
王大闳:面子宽厚,里子灵动
王大闳先生我是2011年去台北的时候,看到两件,一件是虹庐,是4层楼的一个小公寓。当时一看我就想到,这个和冯纪忠先生有一点关联。两个人都用砖头,而且用砖头的方式有一点像。而气质、品格上——我们建筑现在都不讲品格,却整天讲风格——其实两位的作品在品格上有相近的地方。东西倒是不一样,王大闳的东西宽厚大气,偶尔就有些灵动的东西;冯先生的东西轻盈灵动,但是里面大气大雅,所以两个人就像一副对联。这个展览做得很有意思,正好是一副对联,左边一联,右边一联。这是我想说的一点。
▲ 中央研究院历史文物陈列馆(王大闳)(摄影:张超)
中国建筑学缺少传承
我还有点感慨,就是这两位先生,都非常的孤独。在近现代中国建筑史上,我们这茬人不算,在我们之前,真正革命性的建筑师,就是这两位,在大陆就是冯纪忠,在台湾就是王大闳,这是真正革命性的两位建筑师,而这两位建筑师今天我们仍然非常尊敬。这不是随便选的,所以展览选得很好。这是我想说的第二句话,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属于后继乏人的。他们曾经走过的那条路,后面少有人在,这是让我感觉心里特别复杂的一个地方。
中国建筑学术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没有传承。所谓传承并不是简单去继承传统的东西,我们之前那一辈的先生,那么多的思考和努力,刚刚积累了那么一点点的探索,一条路走了一段,走完之后后面就没有人继续再走。后面的人都受各种流行的风潮、各种东西的影响,脑子混乱一片乱走,而(两位先生)走过的两条路没有人继续再走。中国的学术和创作的探索,如果这样始终没有传承的话,我说一句通俗的话,这就是典型的“狗熊掰棒子”式的学术,永远都不会前进的。所以这个展览从这一点上有立意,非常地有立意。
▲ 国父纪念堂(王大闳)(摄影:张超)
当然我也觉得很惭愧,我们是在2009年筹备冯先生的展览,2010年初在中国美院做了何陋轩的展览,都没有等到冯先生看见,他已去世了。而且更惭愧的是,一直说是要做一本书,拖拖拉拉估计要到下个月才能印出来,非常抱歉。但是我想,其实我们的心在,这个是始终的。
背景信息
久违的现代:冯纪忠、王大闳建筑文献展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4年10月11日 16:00
地点: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
出席嘉宾: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张培力(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执行馆长)
史建(建筑评论家,策展人)
王俊雄(台湾实践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台湾建筑》杂志总编辑)
徐明松(台湾铭传大学建筑系助教授)
冯叶(冯纪忠女儿)
王依仁(王大闳女儿)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师在做什么78 | 郝琳:对与社区有关的项目最有兴趣
下一篇:建筑师在做什么79 | 吴钢:如何创造中国人喜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