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变化即永恒:巴瓦的启示 · 前言

变化即永恒:巴瓦的启示 · 前言
杨绿野 | 2014.03.31 17:23

Srilanka Q1

▲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

英雄和大师

可能鲜有人知道,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1919-2003)曾荣获2001年阿卡汗建筑奖终身成就大奖(1978年至今仅评出三位),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将他列为“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建筑师,杨经文则称其为“亚洲建筑同仁心目中最初的英雄和大师”。

巴瓦的建筑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最初为英国剑桥毕业的律师,并曾打算定居意大利,因在家乡购下庄园而发掘出自己对建筑的兴趣,当他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毕业回国开始建筑实践时已是38岁高龄。在其后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巴瓦建成了斯里兰卡议会大厦等大量重要作品,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住宅和旅馆两方面的成就(分别设计70幢和35座,建成55幢和20座)。巴瓦尤其擅长组织流线,处理空间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他的科伦坡33街自宅和卢努甘卡庄园(Lunuganga Garden)则是分别经历了40和50余年不断改造的独特作品。

Srilanka Q1

▲ 33街巴瓦自宅平面图(图片来源《geoffrey bawa the complete works》)

Srilanka Q1

▲ 卢努甘卡乡间别墅(摄影:章勇)

如果说,巴瓦的早期作品主要受到在AA时的导师所主张的热带现代主义(Tropical Modeism)的影响,设计重点聚焦于建筑本身的结构、形式、构造和装饰的话,那么在1960年以后,部分受到艺术家友人芭芭拉·山索尼(Barbara Sansoni)、唐纳德·弗莱德(Donald Fried)等人的影响,部分由于所做的项目大多为住宅和旅馆,还有部分则是因为进口物资受限,只能使用当地的建材和工艺,巴瓦开始更多地关注斯里兰卡独特的环境和作为环境整体中的建筑,也开始充分发掘当地资源的潜力。

巴瓦的设计植根于基地独特的位置和环境,他甚至多次直接参与基地的选择。除了少数几个因为山地高差变化的项目(如卢哈纳大学、坎达拉马旅馆)以外,他也很少用模型指导设计,而更倾向于图纸和现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设计在平面和剖面上所呈现的全景画一般的丰富状貌:山地、峡谷、海面、地面的材质,尤其是场地上各式各样的植物都是空间中必要的组成元素,建筑本身的构件只是整体要素中的一部分。

建筑与环境一同生长

自然,巴瓦的建筑也同它的环境一样可以不断地生长和改变。随着设计成熟度的增加,巴瓦也越来越弱化建筑本身的形式特征,一方面往极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更强调环境的整体性。正因为如此,其作品地域的特征愈发显著,然而事实上就建筑本身而言却趋于更现代和简洁。这些建筑本身是通过整体的关系来揭示的,建筑和环境互相成就,这在巴瓦很多作品,尤其是在强调空间序列和路径的旅馆中可以深刻地体验到。建筑本身并不重要,通过建筑成就独特的环境才是精华。因此,巴瓦的作品需要在行走中体验,虽然这种流线依然是直线转折型的,但是巴瓦并不追求定格的静态画面,因此立面在此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Srilanka Q1

▲ 碧水旅馆

由于其作品能深刻地揭示出南亚地区地理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虽然巴瓦本人讨厌被贴标签,时时都希望突破原来的自己,但是通常巴瓦是被作为“当代的乡土主义”(Contemporary Veacular)或“地域的现代主义”(Regional Modeism)或“批判的地域主义”被后人和评论者所关注的。

然而,关于地域主义,巴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在某个特殊的场地中满足特殊的需要所产生的结果自然就是地域的,这并非刻意为之。他反对将地域主义与现代化(普世文明)对立起来的说法。因为在他看来,所谓的地域性并不是由表面形式决定的,因此,某些地区的泥棚跟美国采用工业材料建造的住宅具有同样的地域性效果。

归根到底,巴瓦无意于证明什么设计的理论或原则,在他自己看来,设计最大的目的就是让人感受到愉悦和趣味,而这种愉悦并不局限于视觉,而是全知觉的。建筑最大的目的是被使用,建筑必须当场体验。只要使用者理解和享受他的作品,那就没有其他什么可说的了。建筑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建筑真正的意义是使用者在意识中建立的,并可能是随着时间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更倾向于一种具体的设计和体验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归纳或演绎的,文本或图形的思想方法。

在事务所里,这个据说没有实际技能,不会画图,对园艺知之甚少,对建造没有切身经验的人是团队的中心人物。他指挥、鼓励、哄骗、激发那些擅长做这些事的人,使他们忠心耿耿。他将他们聚集起来,启发他们,鞭策他们,担任他们的精神领袖。通常,他会先想出一个主要概念,并提供一条发展路线,接下来就一直充当严厉的评判者和仲裁者,直到取得理想的结果。当然,也总是他,到现场去驱动项目,对工匠做最严格的要求,不断修改调整直至最终。因此,“他就是那位为设计吹出最后一口仙气的人”。

超越地域与风格的启发

跟奉其为“地方的神明”(Genius of the Place)的观点并存,一些正统的声音可能认为,巴瓦的工作主要针对富裕阶层,其作品带有殖民文化的色彩,对巴瓦的推崇从本质上源于西方话语对其文化在殖民地演变发展的兴趣。那么作为今天的中国实践建筑师,关注巴瓦难道只是出于对南亚独特地理文化的猎奇,或是作为设计商业旅游地产的参考,亦或是对所谓的“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成功可能的向往和探寻吗?

巴瓦作品中超越地域与风格的启发,才应该是我们今天关注它们的原因。

在巴瓦看来,建筑“就是不断地被使用,再使用,必要时被移动甚至取代的东西”。换言之,建筑就如同生命,生老病死是常态。因此,他从不担心改造或拆除他的作品,甚至常常自己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作品,就像热带的树木需要不断的修剪一样。巴瓦的33街自宅是40年渐变的结果,而卢努甘卡庄园则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持续营建。巴瓦甚至不会费心去记录这些变化的过程,因为对他来说也许根本没有必要——改变如同花开水流,如同生长,如同自我修复,如同探索新的可能,那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Srilanka Q1

▲ 灯塔酒店室内楼梯

变化即永恒

如果万物变化本来就是永不停息,那么就不可能存在什么固化的传统了。或者说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常态,也是传统的常态。逝者如斯夫,新旧必然会不断地融合,那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无论是不同的地域还是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在形式和材料技术选择上,巴瓦从来都是折中的,多元的,实用主义的,他并不想深究哪种形式来自西方,哪种形式来自本土,只要是适用的,都可以随意拿来。营养只是营养,并没有东西之界限。

也许这就是东方智慧的魅力,更青睐变化中的相对关系,强调个体作为整体一部分的和谐,凝固的完美只是瞬间,变化的当下才是永恒。

变化即永恒。这既有历时的意义也有共时的意义。最终实现的是一种相对性,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室内与室外,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人工与自然以精确的方式达到平衡并难以分清彼此的时刻。

庄慎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前言
庄慎
旅行
杰弗里·巴瓦
行走中的建筑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