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地处东北地区最南端,三面环海,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大连历史悠久也曲折,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历不同文化的管辖与影响,并因此留下丰富的建筑遗产。
而说起大连的当代建筑,除了十余年前蓝天组创作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前年刚刚建成的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去年9月国足的世界杯预选赛主场比赛正是在这里进行。
文化、体育、教育、商业......从最新建成开始,一起来看看大连的当代建筑。
大连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引庭”文化创意园区
设计:如恩设计,2025
坐标:大连市沙河口区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引庭”文化创意园区原址由六栋拥有40余年历史的建筑组成,它们高度不一,立面各异,且历经多次改造。“引庭”的概念源于场地隐秘而内敛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肌理,这里承载着即将被遗忘却极具意义的城市记忆。作为适应性改造项目,如恩试图将这一老旧建筑群改造为服务当地社区和学生群体的创意空间。改造后的场地集画廊、生活方式、零售空间、餐饮、影院、剧场及由办公空间于一体,入口附近同时设有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小型图书馆。
原建筑群呈U型布局,中间为一片空旷的停车场。如恩通过墙体、屏风和顶篷完成U型闭合,将原本孤立的单体建筑有机连接,从而打造更为统一的完整空间。同时借鉴了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突出场地内在的隐匿特质,将其塑造为一处静思之所,为人们提供暂避城市喧嚣的空间。庭院中心的大型岩石景观成为新旧建筑之间的过渡与联结,让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
为了与现有外墙和谐相融,场地材料保持了其简约且质朴的触感。建筑外立面主要选材为耐候钢,这种工业材料会随风化而变化再生,记录时间的流逝。室内设计则着重强调了新与旧之间的张力——新粉刷的墙面与局部裸露的砖墙及旧结构交织共存,营造出过去与当下的空间对话。
02
大连东关街历史史馆保护改造
设计:申江海设计工作室(室内改造),2024
坐标:大连市东关街西岗街24号
大连东关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本项目位于东关街西岗街24号,是一座见证了大连百年变迁的历史保护建筑。由于特殊历史背景,建筑外形似日式仿欧建筑,空间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外立面以花岗岩门楣、红砖、复古门窗、欧式雕花装饰。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属于集合式院落民居,四周建筑围合出庭院空间,庭院为外廊式结构,二层室外走廊末端设楼梯通一层庭院。露天庭院曾改造加建玻璃顶变为了室内中庭。
中庭作为空间的核心不仅视觉上敞亮开阔,且有独特的外廊结构串联整体空间,其立面老砖墙体均在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因此设计修缮保留了外廊木梁结构,保护性恢复老砖墙,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遗迹。二次加固改造部分,保留玻璃顶同时采用古朴自然的木饰面遮住北京华清安地建筑结构加固“新”墙面,营造新旧空间的反差与碰撞,使老建筑酿出新滋味。
通过打开门洞,设计将三个原本三个独立空间联系起来。一层史馆空间幽暗沉浸,二层公馆会客温馨亲和,穿过门洞视线豁然开朗,构成丰富的视觉体验。同时利用老建筑窗洞,在不破坏原有历史结构基础上,嵌入东关街历史展示功能,打造新展览空间。窗洞作为历史建筑的一部分,也从侧面展示着东关街历史。
03
大连梭鱼湾足球场
设计:哈工大+BDP+大连建科院+中建八局+Buro Happold,2023
坐标:大连市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梭鱼湾商务区
大连梭鱼湾足球场是我国体育建筑的又一代表性作品,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共有6.3万个席位。它是中国唯一一座三面环海的足球场,有着270°的海岸线视野,位置极佳。项目用地是2000年填海造陆所得,经过污染土治理后成为球场建设用地,变废为宝。
球场设计灵感源自“海浪与海螺”,建筑立面定妆色“海洋蓝”,顶棚呈白色,“蓝海白云”与饰面象征波光粼粼的水之形态,将大连的海洋文化、足球精神融于一体。
外立面由ETFE索膜结构与环绕索膜泛光照明体系组成。ETFE膜近4万平方米,包含9种蓝色膜材、7823片膜片,是已知世界专业足球场膜结构覆盖面积最大、采用单层ETFE膜结构最多的工程。2.2公里长的螺旋坡道沿立面盘旋上升,最高处设置 60米高的观海平台;在向上步行的过程中,可享受全视野无遮挡的海洋景观。
看台罩棚结构采用斜交轮辐式双索体系,上弦索斜交、下弦索正交,结合内环钢梁与外环钢箱梁塑造罩棚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力学性能。罩棚通过364片PTFE膜材的结构起拱形成涟漪泛起的效果。内环ETFE膜材可提高场地进光量,提升内场自然光照强度,提升草坪的成活率。
04
大连三十七相
设计:UUA,2022
坐标:大连市西岗区长红街37号
项目位于大连市老城核心区,由一座废弃工厂改造而来。建筑设计以大连标志性的山与海地域特征展开,塑造了一座充满视觉想象的综合性文创园。
厂区主建筑原为一座长方体的工业厂房,采用规整的6米×9米结构轴网,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单调乏味的工业建筑形象。通过梳理原有建筑结构所蕴含的秩序性,设计构建出一套叠合于旧有秩序之上的新立面网格体系。根据新的功能业态需求,原本2层的主厂房中分别植入夹层,形成4层楼板。并依据楼板、屋顶以及女儿墙的建筑标高,形成了立面网格的水平线。垂直线则采用1.2米的间隔,即符合常规建材的规格,又与建筑的轴网形成倍数关系。基于这套立面网格,建筑原有墙体的门窗洞口被重新划分,以适应新的建筑空间布局。
同时,亦运用白色穿孔铝板和套窗两种组团排布出随机交错的形态,将原本单调的长立面转变为丰富的光影与材质的视觉体验。白色穿孔铝板组团被设计成起翘的形态,铝板的冲孔率随着起翘逐渐变小,过渡到实面铝板。这种形态的组合使人联想到波浪的涌动,亦或层叠的风帆,使建筑呼应了大连山海之城的形象。
05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
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9
坐标: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设计团队认为,作为人文学科学院楼,其建筑除满足自身的功能外,更为重要的是能提供相对恰当氛围的学习和交流场所。其次作为独立的学院,需要有自己独立围合的内向空间。而不同的围合空间之间,都需要体现不同学院气质空间的同与异,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的空间衔接和过渡以及建筑内部空间,均需要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地块西南角,以及与南侧主校园的过渡空间均需要建筑自身与之相协调。
项目充分研究理工大学区域的区位条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布局,处理好学部内几大功能区块的相互关系,全面考虑建筑形象,确保从各个角度都能给人良好视觉感受,并尊重基地周围的现状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尽量保持谦逊的姿态,不张扬。
灰砖、石头、拱窗和入口弧形门廊……通过精心延续校园环境文脉,追求细节,体现建筑的文化底蕴与空间的人本性。
06
佛罗伦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改造设计
设计:槃达建筑,2018
坐标:大连市中山区兴和街港湾壹号
槃达的一期改造工作主要是四层商业中心的建筑部分。两所艺术学校的入驻,原始的商业功能完全被置换,需要让一切功能都围绕艺术主题展开。首层作为艺术街道增加了琴行、画材商店、画廊等功能,既为学校功能配套,也可以作为城市休闲空间;二层空间融入了绘本馆、亲子餐厅、艺术咖啡等功能,为陪读的家长创造休憩空间;三层和四层为ADA美术学校和IL.TRILLO音乐学校的主要教学空间和展览空间,其中包括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艺术家工作室、展厅和音乐厅。
接待主入口放在首层西侧转角处,这里和室内其他业态互不干扰,是最合适的大厅入口位置。增加两部外挂电梯,直接把大厅和教室连起来,同时在大厅中为前来咨询的家长设计了休息区域。
设计取消了原始的扶梯,把四层的中庭空间改成一个垂直的宽窄不等的大楼梯,既有垂直交通功能,也是一个公共休息空间。自然采光也让底部空间有了阳光,可以作为垂直绿化空间使用。在挑空的顶部设计了自然开窗,利用自然对流可以为教室吸入新鲜的空气,同时节约能源。
三层的教室分美术教室和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开放、灵活,但不能与音乐教室的学生流线交叉,因此在三层和四层教室室外增加了一部外挂楼梯,不仅方便美术教室师生的便捷交流,还丰富了建筑的外立面效果。音乐教室要求安静而独立,所以被设计成独立的小房间,墙壁采用良好的隔音材料构造完成。
07
大连恒隆广场
设计:Aedas,2015
坐标: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66号
设计充分尊重中国文化及城市环境,通过对道路位置的精心布置,提供融合绿化景观的宽敞社区空间及广场。这座7层的购物中心,巧妙呼应周围环境和当地社区,成为大连市最大的购物、 时尚生活和休闲综合项目。
大连恒隆广场的设计理念糅合了东方韵味和现代风格,设计灵感“如意双鲤”代表财富和丰足,常见于中国农历新年年画及剪纸艺术文化中。循环动线的设计借鉴了双鱼追尾嬉戏的造型,经由一系列零售商业、中庭和公共活动空间直至天台广场和中央屋顶花园,创造出富具活力的多样时尚生活体验。
内部通道设计为并列的弧线,幻化成为环状中央走廊上简约的壳状和尾巴形态,象征着双鲤在水中畅游扭动的优美姿态。屋顶外壳逐层铺叠,并装置了天窗玻璃,通过引入直射和反射光线来照亮两个中庭。主外立面由六角形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映衬出闪闪发光的鲤鱼鳞片。
08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
设计:蓝天组,2012
坐标:大连市中山区港浦路3号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由奥地利知名建筑事务所蓝天组设计,拥有会议中心、剧院和歌剧院、会展中心、地下停车场这四大功能区域,是大连城市发展区中轴线终点上的地标建筑,也是蓝天组解构主义设计的实际建成案例之一。
建筑形体不规则,向外悬挑的部分形成丰富空间,并与环境关联密切。表皮上的开缝可以保证充足的日光、视线还有空气进入剧院和各个空间。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成都少不出蜀青年酒场|尚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