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垣建筑新作:商洛七星村北斗山居民宿群落,关山行旅

垣建筑新作:商洛七星村北斗山居民宿群落,关山行旅
编辑:王子怡 | 校对:王子萱 | 2025.09.17 11:27
秋天的建筑群落与山体  ©垣建筑
天玑院与开阳院鸟瞰  ©孔锦权
天玑院屋顶露台  ©孔锦权

设计单位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项目地点  陕西商洛

建成时间  2025年3月

建筑面积  15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垣建筑设计工作室提供。

 

位于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深处的商洛,因商山、洛水而得名,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环境宜人,但水质保障的重任让其面临经济发展的压力。

 

商洛市下辖一区六县,本项目位于商州区(中心城区)三岔河镇河谷地带的七星村,距市中心约半小时车程。当地政府自2017年开始推动七星村的农业经济,使其在201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1年获评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七星村区位图  ©垣建筑

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补充,本项目被定位为七星村的“乡村客厅”,目标是将住宿、餐饮、地方产业和村落环境联动规划,吸引年轻人返乡,同时给予游客深入体验秦岭乡村生活的机会,以此改善乡村空心化现状,带动区域发展。

 

七星村航拍  ©垣建筑

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并由私营企业出资共建。与外来投资者不同,业主刘丁子和凤永斌作为当地知名企业家,表现出对家乡的爱与责任。从选址就可看出,他们并非只追求景观体验的独特性,更多考虑到了与乡村环境及村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此,项目选址于七星村及其产业基地的正对岸,仅一河相隔,由市政混凝土桥相连。

 

 

 

 

 

从西安到项目场地约2小时车程,有高速和国道两种选择。从蓝田辋川穿越312国道进入商洛的路段,就是曾经著名的“蓝关古道”之所在,需从蓝田平原升至1200多米的牧护关(商洛市西大门),沿路风景令人振奋。

 

褶皱岩石地貌中的312国道  ©垣建筑

从蓝田进入不久,道路便被紧紧夹持在褶皱的岩石地貌之中,可强烈感受到关仝(五代后梁时期的山水画家,陕西人)在《关山行旅图》中所刻画出的壁立千仞、兀石丛立的实景震撼。画中,建筑以开放的院落式布局散布于平缓之处,空间宁静致远,坡顶轻盈舒展,自然的木构桥体与建筑共同勾勒出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曲折漫游路径。

 

《关山行旅图》  ©关仝(五代)
壁立千仞的秦岭山川  ©垣建筑

 

 

沿路民居顺山势星散分布,向阳避风而建,多采用“土木瓦房”,以厚重夯土或土坯粉白为墙,开窗较小,保温较好。双坡人字木构为顶,前后出檐深远,有的达到1米以上,屋顶两端也延伸到山墙以外五至八椽,檩条一并挑出,呈现出厚重体量与轻盈屋顶之组合。

 

商洛民居  ©垣建筑

 

 

在沿河集镇地区,陕南民居多依山傍水就复杂地势而建,呈现高低错落的整体风貌。因用地局促,场地平整难度大,会采用节地的多层建筑。为争取面积,二层以上多会出挑,形成独特的“挑楼”形态,同时带给一层半室外空间较大的遮阳。这种“挑”或“吊”的形态在南方湿热山区很常见,但陕南民居为了应对冬季保温,会把一层空间室内化,并借助石头砌筑出厚实的高台基础承托上部,同时防潮防湿。

 

旬阳城关街景  ©《陕西民居》
七星村民居  ©垣建筑

 

 

在垣建筑的过往乡村实践中,低造价、低技术、短周期及不可预期的错误常常成为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本项目中依然存在,并因场地的陡峭和道路不便显得愈发困难,建筑材料的运输常需要借助骡子或马匹来完成。但条件上的限制并非就是设计品质的障碍,如果综合平衡的好,反而会成就一种朴实无华的在地化高品质。

 

场地的自然状态  ©垣建筑
场地陡峭,道路不便  ©垣建筑

 

 

 

场地有五处废弃的宅基地,最高处的夯土民居情况较好,设计团队希望在施工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保护性改造。其余四处虽损坏严重,但场地已平整过,利于建造。宅基地周边的景观环境及毛石墙体在初次调研时便让设计团队印象深刻,妥善保留好它们成为首要态度。

 

场地原状航拍  ©垣建筑

另外,业主希望酒店及院落能够沿用“北斗七星”的传统来命名,以接续七星村历史。设计团队欣然接受这个提案,因为深知“自然”和“人文”两种风土都得到尊重和延续,才有可能获得地方性广泛而持久的认同。最终,北斗七星的名字分别落位到了项目的七个节点。

 

冬季的场地原状  ©垣建筑
场地整体规划布局  ©垣建筑
四处宅基地的建筑模型  ©垣建筑

 

 

前文已经提到,项目选址既与国道及村民生活紧密联系,又身处自然山体之中,由此便出现两个重要命题:第一,如何在开放与共享前提下,平衡好酒店客房的私密品质?第二,如何在山野之间的自然栖居中,创造无约束的放松及丰富体验?为解决命题,设计进行了反复推敲,最终形成如下组织策略。

 

建设用地与七星村的关系(在建中) ©垣建筑

(1)增设廊桥,形成功能复合的纽带

 

将设计范围延伸至与七星村及国道相连的既有混凝土桥梁,取名“天枢廊桥”。首先通过地面高差实现人车分离,然后利用简洁的结构和工厂预制的方式,借力桥梁一侧搭建出木结构单坡廊架及休息座椅,同时回应了陕南地区善用木材的朴素传统。

 

天枢廊桥的结构模型照片  ©垣建筑
鸟瞰天枢廊桥  ©孔锦权

建成后的线性廊架将河道两侧连为统一整体,供大家日常驻足、休憩和观景,与国道相连的北端兼具公交站点的等候功能。主城区来向的错层双坡屋顶则成为酒店入口区的重要标志。

 

夕阳下的天枢廊桥  ©孔锦权
天枢廊桥与国道  ©孔锦权
天枢廊桥的公交站点服务  ©孔锦权

(2)“安静的隐居”与“开放的广阔”

 

穿过廊桥,入眼便是U形布局的“天璇驿站”,院子开口朝向入口一侧,U形的三翼分别承载咖啡(含接待)、展示及餐厅等对外功能。展厅陈列着当地的土特产品,是业主对外展示家乡的窗口。

 

天璇驿站鸟瞰   ©孔锦权
天璇驿站的U形内院  ©孔锦权
天璇驿站餐厅区  ©孔锦权

建筑整体北低南高,临河一侧被完全打开,与环境最大化融通,其屋顶作为观景露台与南翼建筑的二层外廊直接连通。南翼两层建筑作为餐厅区,一层对外开放,二层对内服务,厨房等服务功能藏于角部。

 

天璇驿站一隅  ©孔锦权
天璇驿站二层挑廊  ©孔锦权

天璇驿站咖啡区  ©孔锦权

“天权院”位于“天璇驿站”以南的台地之上,两院之间设置有一条与入口区相连并蜿蜒可达后山的汀步路径,强化了连续的漫游体验。“天权院”的建筑主体被保护性的推向靠近泉水的南侧,以获得静谧且阳光充盈的居住氛围。

 

天权院鸟瞰  ©孔锦权
静谧的天权院  ©孔锦权
天权院东立面  ©孔锦权

靠山的架空廊桥及北端小茶室与建筑主体共同构成背山面景的L形布局。入口一侧利用毛石墙体的错层限定,形成既开放又私密的前院,坐在院中或漫步于廊桥之上可远望山景,获得无限广阔。

 

天权院入口一隅  ©孔锦权

天权院内院  ©孔锦权
天权院的廊桥与光影  ©孔锦权
天权院顶视剖透图  ©垣建筑

“天玑院”位于“天权院”以东的台地之上,可远眺七星村落及远山。因用地较窄,采用一字形满铺。公共部分靠近山路一侧,并与靠山的楼梯共同界定出过渡性的入口空间。公共体量的略微错动形成了对客房区域的限定与保护,其屋顶作为共享露台,可享山林美景。

 

天玑院与开阳院鸟瞰  ©孔锦权
天玑院一隅  ©孔锦权
天玑院轻盈的大屋顶  ©孔锦权
天玑院屋顶露台  ©孔锦权
大屋顶之下的天玑院露台  ©孔锦权
天玑院檐下空间  ©孔锦权
与自然交融的天玑院一隅  ©孔锦权

“开阳院”位于山体高处,与山路有3米左右高差,私密性较好。两栋二层建筑紧贴后山崖壁,呈L形布局,围合出景观深远的共享前院,形成“安静的隐居”。两个建筑体量之间留出虚空,用通透的廊子相联系,形成后山与前院的融通。漫步式的转折楼梯平行于崖壁,进一步强化场地体验。南翼建筑的一层空间作为公共使用,最大化面向前院及远山,获得“开放的广阔”。

 

开阳院鸟瞰  ©孔锦权
开阳院与天玑院对望  ©孔锦权
质朴通透的开阳院一隅  ©孔锦权

开阳院的虚实空间变化  ©孔锦权
开阳院檐下空间与崖壁  ©孔锦权
开阳院二层挑廊与崖壁  ©孔锦权
开阳院内院夜景  ©孔锦权

最终,差异化的院落组织关系塑造了漫步体验中的变化与惊喜,形成13间各具特色的客房及其公共配套,实现了内外空间最大化的交融,使人获得被解放的愉悦,形成“安静的隐居”与“开放的广阔”之平衡。

 

 

(1)结构体系

 

在空间体验丰富性的目标下,设计采用了“混凝土异形剪力墙或柱+厚板”的结构体系,但推敲出一种既利于施工,又有足够自由度的结构体系来应对乡建施工的不确定性。

 

设计团队与结构师经过综合研判,使用异形剪力墙或柱,令其有序分散在空间四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消隐”。“暗梁”隐匿在“厚板”中,与异形墙柱进行“暗中”拉结,实现了内部空间的完整统一,并可以向外无阻隔的延展。室内装修也能充分利用层高,甚至裸露结构表面以节约造价。“厚板”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厚度不一可能产生的钢筋绑扎、模板支护等问题,从而规避了乡建施工能力与协调组织的不足。

 

剪力墙与厚板形成的通透空间  ©垣建筑

从建成的效果来看,纯净的楼板和各构件的干净交接,给予空间纯粹简洁的特质,营造出“结构即空间”的美学氛围,不失为乡建的一种参考范式。

 

(2)挑楼与挑檐

 

项目用地局促,设计借鉴了陕南民居的“挑楼”做法,在悬挑方向增加钢筋的直径和布置密度,同时增设放射钢筋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板的开裂和变形,最终厚板得以悬挑1.5至2米,有效增加了2层的使用面积,同时解放出角部空间融通外部。阳光下的阴影关系也减弱了体量的厚重,塑造出轻盈漂浮于山体之中的形象。

 

轻盈的“挑楼”做法  ©垣建筑

其次,设计延续了陕南民居的大屋顶形态,通过钢结构及金属板(工厂预制,保证时间、质量及造价的可控),实现了双坡屋顶的大悬挑,使之覆盖出利于活动的半室外空间。屋顶檐口的线性收窄进一步削弱重量感,使大屋顶整体如浮游在空中一般轻盈。钢结构屋架与二楼屋面板之间形成传统的“闷顶”空间,加强了客房区的保温隔热,同时作为设备铺设。

 

钢结构大屋顶  ©垣建筑
深远的挑檐  ©垣建筑
四组院子的剖面类型  ©垣建筑

(3)轻快自然

 

因为工期及造价的原因,设计最终选用了质感灰作为建筑外墙的主材,与清水混凝土及当地砖石和崖壁共同勾勒出朴素的基调。室内及软装设计也在“轻快自然”的目标下,依据每个院落及空间特征,搭配砖、石、土、木、竹等自然材质的家装器具,细腻地塑造出温暖柔和的气氛,进一步强化出感官体验上“静谧安居”与“开放流动”之间的平衡。

 

室内公共空间  ©四碗儿

室内客房空间  ©四碗儿

室内客房细节  ©四碗儿

 

北斗山居是一次各方通力合作的乡建项目,困难与不确定性让它更像是一种地方性的自我挖掘与实验,里面交融着地方经验与现代意识、传统技艺与工业技术,最终呈现出既抽象又朴素的在地化品质,诠释着现代陕南民居的另一种可能。

 

整体鸟瞰北斗山居  ©孔锦权

 

设计图纸 ▽

 

天璇驿站一层平面图  ©垣建筑
天璇驿站二层平面图  ©垣建筑

天璇驿站剖面图  ©垣建筑
天权院一层平面图  ©垣建筑
天权院二层平面图  ©垣建筑
天权院剖面图  ©垣建筑
天玑院一层平面图  ©垣建筑
天玑院二层平面图  ©垣建筑

天玑院剖面图  ©垣建筑
开阳院一层平面图  ©垣建筑
开阳院二层平面图  ©垣建筑

开阳院剖面图  ©垣建筑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商洛七星村北斗山居民宿群落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中国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七星村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4年1月—2024年4月

建设时间:2024年4月—2025年3月

用地面积:115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设计单位:垣建筑设计工作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主创建筑师:吴瑞、王毛真

合作建筑师:白翌尧、李轩

设计团队:刘泽宪、高佳乐、侯兰欣、王慧、汪鹏飞、刘蓓、王岚、张木岩、全俊龙

 

结构:胡晓劼

给排水:燕博

电气:鲁晓林

室内:陈醉-酉言设计(天权院、开阳院)、西安殷朝伟空间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璇驿站、天玑院)

视觉:见筑UookArch、杜习邦

施工:陕西乾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材料:钢筋混凝土、钢、铝镁锰屋面板、铝板、玻璃、天然石材、生土

 

业主:陕西城外云光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摄影师:孔锦权、四碗儿


 

版权声明:本文由垣建筑设计工作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商洛
垣建筑设计工作室
建筑
民宿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