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资格预审入围方案 | 学园群岛: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总体规划 / weico建筑事务所

资格预审入围方案 | 学园群岛: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总体规划 / weico建筑事务所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2.06.27 20:07
方案鸟瞰效果图  ©weico

方案设计  weico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  广东东莞

方案状态  资格预审入围方案

建筑面积  649, 6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日前,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总体规划及一期工程设计国际竞赛落下帷幕,深总院孟建民团队的方案中选,weico的参赛方案遗憾落败。

 

整体鸟瞰效果图  ©weico

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东岸的威远岛西北角,地处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的最北端。它既是新区国际交流合作与科创智慧区的起点,也将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起承转合的重要一环,其地理位置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但到今天,即将迎接大学校园的这片沃土,却几乎仍然保持着千百年前的模样。

 

区位示意  ©weico

数千年的泥沙冲积形成了今天水网密布的珠江口地形。太平水道合围形成的威远岛上山背隆起,森林茂密,多种生物栖息在此。美丽的桑基鱼塘环绕山边,用灵活而古老的土地结构适应着每年珠江最大的潮汐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渔耕生活似乎仍然触手可及。不远之处,威远炮台、虎门大桥,中华文明的历史印记清晰可见,而大湾区大学的建设将是改变中国未来的重要一步。

 

这座校园将呈现何种面貌?从规划和设计角度而言,面临哪些挑战?

 

场地现状  ©weico

 

 

 

俯瞰基地,如何在这片几乎未变的环境中插入代表未来文明的大型校园,而不打破山海间的自然平衡?发展与生态间巧妙的平衡,是此次设计的第一个出发点。

 

基地条件航拍示意  ©weico

场地现状的桑基鱼塘基底和规划道路之间存在2-3米的高差,如果把整个场地填满再建造校园,将产生巨大的成本,也势必会阻断山海之间原本的自然联系。

 

场地条件分析  ©weico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生态浮岛”的营造方式,将使用空间划分为场地中主题各异的建筑组团,依建造需求在下方局部抬高,形成体验丰富、各具特色的“学园群岛”。

 

“岛”上学意盎然,生机勃勃;“岛”间为山海之中原存在的风、水、人行通廊留出空间。山、海景色流淌其中,利用自然的力量调整校园微环境。总而言之,我们制定的第一个规则就是尊重自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与城市和环境相互融合的“群岛”系统。

 

操作手法分析  ©weico

 

 

 

接下来则是面对大学的另一系列挑战:校园分为一二三期和远期,共分四步实施,各期边界崎岖多变,那么如何在复杂的条件下实现一个校园的整体性?校园规划需要一次完成,但面对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圈,如何适应未来新的学科变化?这些也是此次设计中思考的重点。

 

分期实施范围示意  ©weico

答案再次回到在地的场地元素。我们以古老的桑基鱼塘生长模数为底,建立独特的校园模数网络,引导全域规划布局,以此保证不同时期的建设各具特色又布局统一,形成一体式校园。

 

桑基鱼塘  ©weico

模数网络的确立  ©weico

所有建筑按照经济高效的9米×9米柱网排布,每个学院建筑在此基础上,再按功能需求分成12米进深的教学部分和18米进深的实验或研究部分,两两组合。每个组合都可以在未来实施时根据具体需求增减模块或转换位置,同时不影响整体规划的完整性。

 

建筑单体基于场地网格的自由组合  ©weico
整体鸟瞰效果图  ©weico

建筑坐落在“浮岛”之上,首层进一步架空,留出气候和服务空间。学院建筑组合体的中心预留通道,可令江风穿过,从侧面带走热量的同时,不会影响室内的舒适度。

 

建筑组团效果图  ©weico
建筑单体效果图  ©weico

校园内绝大多数建筑都能够通过设计达到绿色低碳的要求。一二期的学院建筑按照关联性相近布置,通过二层平台来建立全天候的步行连接系统。各学院根据需求设置大型试验装置或共享实验室,在平台层下相互连通,形成南北两个学术交叉交流中心。由此,基于网格化、模块化、向心性布置的教学建筑,共同组成了一条核心轴线。

 

校园轴线示意  ©weico

校园一二三期各自均由这样一条轴线进行主导,串联起各个“浮岛”和建筑组团。三条轴线在不同入口和节点与城市、自然相互联动,并最终汇聚在中心广场。

 

整体鸟瞰效果图  ©weico

中心广场和校园主入口设在场地中央西侧,面对伶仃洋。中心广场的建筑组团也像波涛一样起伏,又有振翅欲飞的态势,鲜明的形式强化了整体校园的精神核心。

 

二期主入口效果图  ©weico

一二期主校园内的交流活动强度由最远端的住宿和运动区逐级向内提升,交通体系也逐级向内趋于复合,并在中心形成一个具有强烈未来感的新式校园结构——交错纵横、层次丰富、高效立体。

 

我们也调整了环岛路的朝向,使三期校园能更好地和城市融合,并通过TOD的形式向城市开放,通过学术交流中心与主校园连接,成为独立、开放又互通的科学创新校区。

 

环岛路微调  ©weico

此次设计的构想基于两个出发点:科学态度和自然法则。在设想中,优美的建筑群宛如一支科学的舰队,和威远山、伶仃洋相映成章,以一种振奋的姿态面向海面,劈开波涛,呈现出一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文化、新精神。

 

鸟瞰效果图  ©weico
建筑单体效果图  ©weico

 

 

 

这是我们成立不久后得到的第一次大型校园类的竞赛机会,大家都非常用心。但恰恰是由于过于在意,反而用力过猛,动作不够放松。

 

我们在设计之初对几大矛盾的认知是准确的:大型基建介入自然环境,分期复杂、任务书的模糊。这几大矛盾各自对应的设计手段其实也有:浮岛、轴线、模块。但随着设计深入,我们想表现的内容和功能越来越多,每个手段都经历了复杂的衍生,它们最终的表现反而不够强烈。在这个规模的校园规划设计之初,过早考虑落地功能细节反而束缚了手脚,如果同时又想保持设计的纯粹性,就难免进退失据。

 

设计中最难的是校园入口空间。我们在这一空间的处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前后出了几十版方案,耽误了一些进程,从而最终放在立面处理上的时间不足。其实我们有过相当大胆的入口处理,但最终选择的入口方案还是相对保守,应该是未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团队还是太紧张,既想出新,又想求稳,最后还是采取了惯用手法。个人猜测,中标方案未来对入口处可能也会加强处理,毕竟这一空间十分重要。

 

总体来说,从各方反馈来看,我们的设计还是受到了一定的认可,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这一点也让大家比较欣慰,毕竟第一次登场,证明自己的基准水平最重要。

 

 

完整项目信息

设计时间:2022年4月

用地面积:1, 400, 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49, 600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孙伟

竞赛负责人:王德元

竞赛团队:冯雪、秦伟、孙晨、孙铭泽、梁梓、薛舒允、周婧怡

实习生:袁留艳、耿浩然

合作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景观顾问: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视觉支持: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AN、北京无境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由weico建筑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weico建筑事务所
广东
教育建筑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