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单位 moss.architects
项目地点 北京
建成时间 2025年
建筑面积 612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垂光宅位于北京北郊燕山脚下,周围环境优美。建筑师在应对典型地产住宅挑战—大进深与采光局限的同时,尝试将自然环境和光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内,重新定义室内外关系,增强空间的流动性。通过精准的剖面设计与层级化光线策略,建筑师将传统住宅空间设计转化为一场贯穿垂直维度的光影实验。
01 光的分层渗透
自然光的布置是本项目的首要空间策略。室内空间以纵向轴线为脉络,功能空间被划分为“采光核心区”与“被动渗透区”。餐厅、书房及主卧等高频使用空间沿南侧展开,与下沉庭院形成直接对话。位于二层的通高室内花园形成垂直采光井,成为串联各层空间的"光之容器"。原本封闭的顶层被彻底打开,与天窗共同形成光之漏斗,自然光可逐级漫射至底层空间。


02 园林空间的立体编织
位于二层的室内双层通高花园作为空间枢纽,以绿植为视觉焦点,与悬挑玻璃盒子以及连桥构成三维立体的移步易景。



三层工作室与卧室分置东西两端,由横跨花园上方的悬浮连桥衔接,行走体验强化了空间的戏剧性张力。三层卧室面对室内花园的通高玻璃隔断模糊了室内外界限,使其在视觉层面延伸为“外部景观的室内投射”。


二层茶室空间作为亭,三层工作室作为台,卧室作为楼,与首层客厅通过垂直视线错位连通,形成东方空间意向与现代构造语言的叠合。




03 材料的建构叙事
设计通过统一材料语言建立空间连续性:烟囱、悬挑、连桥、楼梯等受力结构体由深绿色水磨石整体包裹,形成贯穿建筑的刚性骨骼。这种磨砂的矿物质感与粗糙的灰泥墙体形成微妙对话。三层弧形天花采用的白色灰泥材质,则成为光线的漫反射载体。材料对比既强化了建构逻辑,又暗示了不同空间的光环境特质。






04 光的人工建构
作为空间定义者,灯光设计超越照明功能,成为空间形态的生成要素。三层弧形天花与倾斜墙面连为一体,在洗墙灯的作用下形成弥漫光幕,光线沿曲面渐次晕染,向下漫射至花园空间;主卧的天花以"光帷幔"形态界定睡眠区域,形成洞穴式的静谧空间。太阳光通过天窗投射在室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光斑在各层之间移动,为光的建构增加了另一层维度。



05 传统与创新的对话
垂光宅通过光的物质化转译,将传统地产商业规则的制约转化为空间生成的潜在契机。垂直采光系统的引入不仅回应了环境性能层面的需求,更在感知层面重构了居住者与空间、自然与建造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建筑的西方形式外壳被重新注入东方空间理念,但并非借用传统美学样式,而是通过现代生活方式与当代审美观的融入,使传统的空间逻辑在当代情境中获得新的诠释与延展,从而实现住宅空间的创新性演绎。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垂光宅:光线叙事与空间重构的现代诠释
项目类型:室内
项目地点:北京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3年
建设时间:2023年—2025年
用地面积:450平方米
建筑面积:612平方米
设计单位:moss.architects
主创建筑师:夏梦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夏梦、Vince S. Ho、姜薇、张盈盈、周维
照明:库奥照明 / KA Lighting
艺术顾问:宛霞
摄影师:姜薇
设计单位联系方式:general@mossdot.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moss.architects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建筑地图271|河南:中原风土
下一篇:设计酒店116 | Herzog & de Meuron新作:巴塞尔大酒店改造,当代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