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青年之家:北京成寿寺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 中国院聚和中心

青年之家:北京成寿寺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 中国院聚和中心
编辑:张诺亚(实习生) | 校对:李博超 | 2022.07.11 16:26
建筑外观  摄影:刘晶
居住单元室内效果  摄影:刘晶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聚和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

建成时间  2020年

建筑面积  4.75万平方米


全文刊载于《建筑学报》2022年06期,有部分删减调整。

 

 

项目背景

01 社会问题背景

 

近年来,一线大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逐年降低,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去二三线城市争取更好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青年群体面临的居住窘境。

 

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初入社会的青年群体大多选择合租的方式分摊房租,但也面临租金贵、条件差等问题,私密性安全性常常得不到保障,很难带给人在城市落脚的安定感。而他们往往也不具备申请公租房的条件。在这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夹缝中,其居住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建筑人视点外观  摄影:刘晶

 

02 政策背景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方针,北京市计划在2017年~2021年间供应1000万平方米集体土地用于建设集体租赁住房。

 

成寿寺社区是北京市,也是全国首个开工并运营的此类项目,面向市场,只租不售。这类项目没有先例可循,既非市场上商办性质的“公寓”,又非传统意义的住宅。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和土地条件,我们有机会尝试营造一个理想中的青年社区。

 

建筑外观  摄影:刘晶

 

03 思考:青年群体需要什么样的居住空间?

 

青年群体具有明显的个性和共性特征,这也体现在空间需求的独立性和公共性上:既追求个性化,又乐于社交,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城市青年家”是这个项目被赋予的定位,相较于传统的独立居住区设计,我们需要从“城市空间关系”和“居住行为需求”两个维度去思考和切入,使这个居住项目更具设计性和研究性。

 

建筑自然融入周边城市中  摄影:刘晶

 

项目概况

 

项目坐落在丰台区成寿寺区域,位于南三环路方庄桥西南角,是沿三环自东向西进入丰台区的门户节点。总用地规模约1.125公顷,总建筑规模约4.75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88万平米,容积率2.8。项目地上24层,其中首二层为商业配套,其余为901套租赁住房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地下3层,含一层商业配套及两层机动车库。

 

总平面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剖面功能分区展示  ©中国院聚和中心

 

设计维度一:有机共融的城市空间关系

 

设计打破目前住宅区设计完全依据产品和日照的与城市割裂的模式,从城市设计、建筑形态、街道环境、内部空间来塑造整体建筑群,使其融入城市,成为街区有机的整体。这也实现青年客群的社会性与建筑空间社会性的统合,激发带动区域活力。

 

建筑与城市关系分析  ©中国院聚和中心

 

01 空间织补,界面围合

 

项目周边城市环境较成熟但界面相对凌乱,建筑以织补城市空间为原则,守齐城市界面,形成连续、围合的空间关系,以积极、和谐的姿态嵌入城市空间之中。

 

项目主要街角东侧存在现状80米高公寓塔楼,本方案在与之相对应的一侧设置相同高度的塔楼,并同样退让街角空间,形成体量关系呼应、街角围合退让的空间形态。对于项目西侧已有的商业配套,方案在西北角形成退让并降低尺度,与西侧商业共同围合形成街角小广场。考虑从主城区和三环方向自北向南、东西方向的城市空间视点关系,方案布局以四栋单体围合的方式进一步守齐了外部城市界面,同时围合形成内部共享庭院。

 

建筑界面围合形成内院  摄影:刘晶

 

02 活力开放,空间渗透

 

分析项目人流来向路径、公交站点分布等信息,设计顺应流线打开底层角部空间,实现人流自然导入,并激活内部庭院,使得建筑外部空间和城市空间实现完全共融。

 

角部处底层架空  摄影:刘晶
角部空间打通与城市互通  ©中国院聚和中心

 

03 功能混合,空间叠加

 

开放的公共空间须置入多样的功能,形成的街道空间才有意义。不同于常规的单一土地功能项目的局限性,设计实现功能混合,将居住功能抬升至三层及以上,在底层置入充分的商业配套,结合开放庭院,使该项目不仅仅是个单一的居住社区产品,更成为该区域新的活力节点,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这也是项目超越居住产品本身的城市意义。

 

功能混合分析  ©中国院聚和中心

 

04 高架视点,城市对话

 

项目东北角为三环高架方庄桥,天然地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高视点,并与建筑形成对望关系。正因如此,设计团队将居住入口空间“城市客厅”抬升到三层高度,既作为社区交往对城市输出展示的窗口,也是社区望向车水马龙城市的窗口,以一个非常规视角实现人与城市的对话。

 

抬升到三层的“城市客厅”  摄影:刘晶

 

设计维度二:多元互动的居住行为需求

 

鉴于项目针对的特定客群——青年群体,深入研究其居住行为模式和空间需求,是营造有别于其他传统住区的关键。

 

青年群体渴望社交,期待与外界的互动,接受共享也乐于分享;同时他们需要独立的居室,保障私密性的同时个性化地表达着家的样子;另外,他们对于餐饮休闲、体验性商业、健身运动等配套空间有着较高的空间及审美需求。

 

反映在空间上,该居住建筑需要有足够的商业配套(底层设置的商业空间满足了这方面需求),独立且灵活的居室空间,以及充足多样的公共交往空间。满足上述三点的同时还应避免昂贵的租金。

 

位于底层的商业配套等公共空间  摄影:刘晶

 

01 合理坪效,确定产品规模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之前,产品的经济测算是保证项目租金合理、运营可持续的前提。项目所处三环优势区位,以每套租金不超过甚至低于周边市场的原则,确定了项目坪效,依次推算出项目总套数不应低于900套的规模,且套均建筑面积约25平方米(套内17平方米)。因此,在有限的套内面积限制下,集中的外置公共配套空间就显得更加必要,也形成了合理租金及充足配套的良性循环。

 

居住单元个性化室内  摄影:刘晶

 

02 服务外置,扩展多元居住

 

通过上述分析,在户型套内面积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居住体验是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点。通过对项目客群的研究,在基本居住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其对套内面积的需求相对不高,而对公共活动空间有明显需求。

 

因此项目在主入口处集中设置了5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起居室——“城市客厅”,将共享书吧、健身房、小剧场、服务台等功能置入其中,并作为连接体串联到各个居住单元。城市客厅作为居住空间交汇点的同时,也成为青年社群交往互动的聚点,这里常常组织线下的脱口秀、读书会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活力。这些服务空间的面积若均分到每户套内,并不能给住户带来多大额外的使用功能,而集中设置则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空间价值。

 

同时,底层的商业配套还与住户的归家动线巧妙组织在一起,在盘活商业的同时,也最大限度提供了居住的便利,增加交往的可能性,真正将居住半径扩大到整个社区甚至城市,实现活力开放多元混合的居住社区。

 

“城市客厅”公共起居室  摄影:刘晶

 

03 标准化下的个性居住单元

 

为实现个性化的独立居室,设计团队将标准化与差异化有效结合。在户均面积25平方米的要求下,结合框架式8.4米柱网,得出户型面宽为2.8米的居住标准单元。在此基础上,室内设计团队(九和空间设计)通过对青年人生活方式的行为和需求研究,将套内功能划分为睡眠、装扮与储物、娱乐与工作、焕新四大区域,并以300毫米或150毫米模块进行室内不同场景的精细化设计,利用装配式家具模块的方式形成内装灵活可变的快速搭建。

 

另外,将青年客群进行细分,形成不同主题的室内空间供选择(如运动主题房、设计师主题房、主播房、宠物房等),实现模块控制下的定制化服务,满足年轻人对居室空间的个性化追求。

 

居住单元室内个性化细部设计  摄影:刘晶

 

结语

 

如今,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类型的项目已在全国推行,正因其“不可销售”的特性,使得这类产品能够更纯粹地落实租住本身的需求,体现“社会住宅”的社会性。成寿寺社区就是这样一个上下游(从策划、建筑到景观、室内)都得到很好价值延续的案例,即不会是传统的“居住+标准配套”,而是汇集居住、商业、创客办公、学习交往、线下活动等高复合化的“居住综合体”。

 

设计单位希望以此类项目为契机,探索多元化的租住模式,不论是从租赁供给、城市空间,还是以人为本的角度,充分发挥集体土地租赁住房更具社会意义的价值。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一层平面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三层平面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七层平面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立面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剖面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墙身大样详图  ©中国院聚和中心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成寿寺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

项目地点:北京市

业主:北京金城源投资管理公司、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聚和设计研究中心

主创建筑师: 陈一峰、崔磊

设计时间:2018年

建成时间:2020年

用地面积:1.12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黄政民、陈欣(建筑方案);尚佳,郭祺伟,田女,李飞,王嘉玥,周琦(建筑施工图);何相宇、张涛(结构);常立强、何猛、唐艳滨(设备) ;朱庚鑫、董亦堃(总图)

景观:北京佳和元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北京九和空间、深圳布鲁盟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摄影师:刘晶


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聚和设计研究中心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中国院聚和中心
住宅建筑
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青年公寓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