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普奖得主、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新作——M+博物馆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香港——亚洲的金融商业中心,迎来一个崭新的文化地标。
无论是回看过去四年香港的新建成,还是展望未来1-2年内的即将建成,最瞩目的都属酒店与博物馆项目:The Murray的亮相,瑰丽的回归,让酒店迷们感到惊喜;西九文化区的稳步建设,则见证戏曲中心、M+博物馆的顺利落成;2022年,目前建筑已封顶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将开幕。
推荐收藏本篇地图,待香港通关之时,去一探新建筑风采。
香港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M+博物馆
设计:赫尔佐格与德梅隆、TFP Farrells(本地合作单位)、Arup(工程咨询单位),2021
坐标:油尖旺区西九龙艺术公园
西九文化区(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延伸40公顷的填海土地,汇集了艺术和教育活动,广阔的公共空间,酒店、办公室和住宅发展项目及零售、餐饮和消闲设施。文化区由普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的事务所负责规划设计,而明天即将开幕的M+博物馆是片区内的焦点文化建筑。
点击查看M+开幕影像
M+博物馆由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联合本地合作单位TFP Farrells与工程顾问奥雅纳共同设计,其横向的基座平台和外形修长的纵向大楼组成一个倒转的“T”字。宽广的基座平台悬伸在地面之上,内有17000米的展览空间,包括33个展厅、三个戏院、多媒体中心、学舍以及可以饱览维港景色的天台花园。纵向大楼则设有博物馆研究中心、办公室、餐厅以及位于11楼的M+会馆。大楼面朝维港的幕墙装有LED屏幕,展出艺术家的流动影像作品,公众在西九海滨长廊和对岸的香港岛均可观赏。
博物馆最具特色的空间之一,无疑是沿着地下机场快线地铁隧道挖掘建造而成的洞穴般的展览空间——“潜空间”。隧道虽为建筑师带来极大的设计挑战,但最终成为大楼结构的基础。由五个高强度巨型桁架结构系统支撑,分担大楼重量的同时,确保地下机场快线地铁隧道不会承受任何负担。这个复杂的工程系统,成功建构出一个没有立柱的宽阔空间,得以为展陈提供多种灵活的空间组合。建筑师将地下楼层和地面打通,为访客提供了一个跨楼层的开放区域。三层高的天顶让人可以从不同的观测点欣赏展品。极具质感的清水混凝土和外露的承重结构,亦使大楼保持其工业风格。
02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设计: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预计2022年开放
坐标:油尖旺区西九龙艺术公园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造工程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工程如期推展,大楼已于2020年6月封顶。目前施工进度稳定,楼宇内的装置及设备安装和室内的装修正在展开。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年中对外开放。
博物馆大楼由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筑展示了对传统美学的全新阐释,其灵感来自传统建筑、艺术与香港城市景观这三大元素。博物馆三个中庭空间的设计,参照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博物馆中庭的空间垂直递进,将不同楼连成一体。参观者在中庭,可以享受博物馆入口广场、香港岛天际线及大屿山的景观,体会大楼与周边风光的和谐之美。
03
西九戏曲中心
设计: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 Revery Architecture,2018
坐标:油尖旺区西九龙艺术公园
于2019年1月20日正式开幕的戏曲中心,是西九龙文化区17个核心文化艺术设施中最早开放使用的场地。整体建筑设计糅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借用中国传统建筑 “亭” 的概念,四面开通入口,广纳各方观众入场;建筑幕墙如同舞台帷幕,包裹着悬浮于30米高处的大剧场及地面宽阔的中庭空间。
戏曲中心的大剧场采用悬浮架空的设计,以此有效隔离附近高铁及港铁的震动噪声,并将底层的中庭开放给公众。顺着中庭两侧流畅的旋转式楼梯拾级而上,可达到上层的表演和排练空间。除了可提供1073个座位的大剧院,戏曲中心内还包括2000平方米的培训及教育设施,以及一个可容纳200名观众的茶馆剧场。
04
大馆古迹及艺术馆
设计:赫尔佐格与德梅隆,2018
坐标:中环荷李活道10号
大馆也是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作品,于2018年建成开放。
从城市角度来看,在世界最密集的城市之一的中心地段内,有这样一个带大庭院的建筑群实属罕见。它曾高居山坡之上,以全览的视角俯瞰港口,象征着法律和秩序的权威地位。如今,在商业和高层住宅所构筑的建筑森林中,它已然成为开放和平静的城市绿洲。建筑群有两个大庭院:检阅广场和监狱操场,它们奠定了建筑群的空间结构。建筑师的目标是保持两者开放性和独特性的同时,重新激活空间,使其向城市公众开放。基于这两个庭院,整个场所将用于聚会休闲与文化交流等活动。
改造和激活遗址的关键策略之一,就是在建筑群中注入新的艺术文化活力。两个新的建筑体量悬挑于周围的花岗岩墙体上,对现有空间结构谨慎介入,但同时保有自身特色。“漂浮”的新建筑体量与相邻结构体维持最小距离,从而在可用区域范围内,将建筑面积最大化,同时通过偏移,创造了与周围历史建筑物间隔性的保护空间。
05
Potato Head Hong Kong
设计:藤本壮介建筑事务所,2016
坐标:西营盘第三街100号
马来西亚生活文化品牌土豆头(Potato Head)的香港门店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这也是藤本在香港的第一个项目。这个8000平方英尺(约743平方米)的空间,涵盖了商店、餐饮、活动等功能;设计将藤本的标志性风格与品牌的印尼工艺传统进行了融合,通过轻金属装置和重工艺柚木,混合使用的空间不仅唤起了住宅般温馨的感觉,不同的区域也能够有机地相互流动。
06
坚尼地城游泳池
设计:Farrells,2018
坐标:坚尼地城西祥街北2号
项目场地位于一个被主要交通干道所环绕的三角型地带,非常瞩目。该土地在1990年代被收回后一直处于废弃状态,设计的目标是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建立一个令人难忘的社区地标。受到贝壳造型的启发,建筑外观旨在为乘坐电车或使用道路从东边进入坚尼地城的旅客带来眼前一亮的观感享受。建筑如同一艘太空船,作为坚尼地城社区入口的标志,为社区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泳馆由一个50米的室外泳池、室外嬉水池、两个分别为25米及50米的室内暖水泳池和按摩池所组成,并设有户外绿化休憩区供游客歇息欣赏美景。泳馆的建成激活了坚尼地城历史街区逝去的活力,并有助于填补项目周边稀缺的公共休憩空间。
07
The Murray
设计:Foster + Partners,2018
坐标:中环红棉路22号
The Murray是九龙仓集团旗下城市酒店品牌Niccolo的旗舰项目,于2018年初揭幕。酒店改造自美利大厦,由普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的事务所负责设计。项目旨在通过连接场地的东西两侧的大型绿色空间,将城市肌理拼接在一起,重新激活这片城市区域。
原建筑的建筑风格直接呼应了香港的气候,窗户设计为凹入式,并小心地确定朝向,以避免热带强烈的阳光照射。改造在保留立面特色的同时,升级了建筑的其他方面,通过引入新的功能以适应城市不断变化的需求,延长了建筑的寿命。改造后的25层高塔楼以其独特的白色立面形式为特色,它由方格窗组成,在内部和外部的融合中,为酒店房间提供了模块化单元系统,允许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上层套房有一定的角度,创造了一个宽敞的中央生活空间。豪华的角落套房可以欣赏到海港、山峰和花园的壮观景色。
08
香港瑰丽
设计:KPF(建筑)、季裕棠(室内),2019
坐标: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号维多利亚码头
这个垂直的私人庄园位于维多利亚码头艺术设计区中心,是瑰丽酒店回归故里的力作。由KPF设计的塔楼高65层,旨在彰显香港令人印象深刻的都市垂直性,也为这座城市的天际线增添了新的一笔。塔楼阶梯状、不规则的体量表达了它的多个功能分区,同时保持了一种具有凝聚力的外部语言。
酒店内部则由季裕棠设计,营造更具归属感的府邸式居住体验,其中逾八成客房可拥揽维多利亚海港的壮丽景色。
09
香港艺术馆翻新及扩建
设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筑署,2019
坐标: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已有23年历史的香港艺术馆是这座城市的第一座主要大型文化博物馆。在无法应对周围的城市设计变化之后,港府决定对旧建筑进行彻底翻新及针对性扩建。升级后的艺术馆于2019年重新开放,原始建筑的立方体形式得到强调,并通过新置入的玻璃体块与周围环境相连。主入口上方设置了一个新的悬停天篷,并作为延伸部分设置了两层凹进的楼层。原本内向的旧建筑许多早期添加物被拆除,在西侧和南侧建造了延伸穿过几层楼的带框玻璃外墙,向访客开放港口和公共空间的景色。
模块化和三维质量塑造了全新设计的特征:灰色纤维水泥板被切割成预定尺寸,并现场安装在铝制底座上,然后将完成的模块固定到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进行维护和服务工作时,这些模块可以被单独取下。
10
法国国际学校
设计:Henning Larsen,2018
坐标:将军澳唐贤街28号
新校舍面积达19600平方米,分南、北两幢教学楼,为1100名学生提供由幼儿园至中学的法语和国际课程,成为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的智慧绿洲。学校南正门的外立面由627个彩色瓷砖拼凑而成,五色缤纷的外观吸引大众的焦点。花园外有一条400米长名为 “The Loop”的跑步径,在整个校园游乐场和花园中蜿蜒而行,引领访客走进校园,也为学校加添活力。建筑物外形和立面设计经过优化,可以应对当地气候,降低耗能和提高舒适度。
在小学部,传统的封闭式教室可以合并在一起,化身为大型开放式空间,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互动;中间原为走廊的空间形成共用空间,让百多名同龄的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开展小组活动,也让法语班和国际班的课程有更多的交流和协作,合乎未来的工作环境和趋势。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文字来源事务所/项目官网,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有方讲座59场| 刘妍:达芬奇与浙闽桥匠,通往编木拱桥的两程旅行
下一篇:交叠与转换:宜黄一中综合楼 / 以靠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