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方方
湖北恩施人,现居上海,建筑学背景。2016年开始以自由摄影师身份活跃在建筑摄影领域,与建筑师以及媒体杂志合作密切。2020开始成立摄影工作室Studio FF,以更加专注和热情的姿态进行建筑影像的创作和实践。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建筑设计: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松下s1h等便携数码摄像机
大疆系列航拍及手持设备
滑轨及便携录音设备等
设备选用特点:画质有保证又便携,方便小团队和个人操作,以及低成本制作。
Q 你认为“优秀建筑视频”有哪些评判标准?
A 其实我之前并没有刻意关注建筑视频这一块,但是近两年随着媒体的演化,尤其是国内短视频的风起,加上一些评奖机构推波助澜,建筑视频的商业需求空前增加,我想这是建筑视频开始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因此近两年拍建筑视频的摄影师也变得多起来,包括我自己也是在尝试。我觉得现在很难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大家都还在积蓄力量,走在变得更加成熟的道路上。
虽然很难一下子说出好的评判标准,但是明确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也同样重要。目前我觉得多数视频都太重于表现了,唯美的画面,炫酷的镜头,这可能主要受制于委托方的商业需求,包括我自己也在努力跳脱这一困境。建筑视频有更多元化的方向可以走,短片,纪录片,甚至电影,包括和其他最新技术的结合。就像去年的Tokyo Ride,摄影师就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建筑师西泽立卫一天的行程,全片拍摄手法很简单,也没有刻意去表现东京的城市风光,最后却让观者跟随西泽立卫的脚步和个人成长记忆,对东京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表现视频,纯视觉的刺激只能留下短暂的记忆,最终能够攫住人心的还是作品本身带有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摄影师对拍摄主体以及主体背后环境的深刻解读。我觉得历史上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在参观帕提农神庙的时候曾写到这样一段话:
“那天傍晚,大海被晚霞烧得通红,远山已经笼罩上阴影,空气中透着海水的咸腥气。天地间,除了山岗的峭壁和高耸的神庙,再无其他。突然一下,两千年的历史就被抹掉了,一首粗粝的诗将你攫住。你把头埋在掌心,无力地倒在神庙的一级台阶上,听凭那诗将你猛烈地摇撼,于是你周身开始震颤。”
这一段话在描写神庙建筑,但通篇提到神庙本身却不过短短几个字,剩下的篇幅都在渲染神庙主体之外的风景,包括晚霞,远山,海水的气味,从视觉到味觉,而情感的高潮则在柯布倒在神庙台阶上的那一刻开始,这也正是身体跟建筑真正发生关系的那一刻。
柯布的这一段描述堪称一篇极佳的建筑短视频脚本,我想在这个文本框架之下,去拍摄一个3分钟的短片,肯定会出佳作。“像一首粗粝的诗”,这个“粗粝”也是每个人对万物情感体验的微妙之处,无法精准描述,却充满诗意和力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视频作品,也应该有这种粗粝感,并且跟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是互通的,它们之间存在转译的可能。我想这也是写脚本的意义所在,一个优秀的建筑视频,一定在前期就可以通过脚本体现出创作者的用心,最终通过视频把观众带回到最初的脚本意境中来。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视频节选
Q 什么是你个人在摄制中重视的创作原则?
A 目前我觉得自己的创作还停留在追求真实和生动的层面,我想这也是当下值得去追求的两个重要原则。“真实”在于去理解建筑真实的建构逻辑、真实的建造过程,“生动”则来自建筑真实的使用场景和细微的日常—— 一个建筑最生动的一面,不仅仅是光影赋予的,更多的是使用它的人带来的,设计的价值,也只有在人在场的时候,才会真正凸显。
所以在拍摄之前,我会尽可能去了解建筑真实的一面,一方面通过建筑师,一方面则要自己去提前踩点,了解最真实的现场,提前和建筑发生真实的交流,采集属于场地最真实的环境信息。
Q 拍摄前还会做哪些准备工作?与建筑师沟通时需着重了解哪些信息?
A 当确定了拍摄对象,根据视频的复杂度,前期需要撰写简单的拍摄脚本,确定合适的拍摄策略,包括器材的选择和人员的组织,以及挑选适合表达建筑空间氛围的天气。
拍摄之前,一般都会跟建筑师进行沟通,主要是清晰建筑的设计概念,以及拍摄关注的重点。包括设计背后跟业主方、施工方发生的小故事,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正是这些复杂的发生,让建筑充满人情味,会不自觉地影响你的心情和观看方式。
△ 《大地之灯》视频节选
Q “创作者的独立表达”与“对建筑的捕捉呈现”,常被视作建筑视频的两个重要性质,你认为此间是否有冲突?你更侧重哪个,或如何结合二者?
A 创作者的独立表达,往往反应在一开始的脚本撰写中,而对建筑的捕捉呈现则更多地发生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其实很多时候,脚本预期的不一定拍得出来,现场拍摄则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画面,我觉得这两者是互为补充的。
但创作者的独立表达是最重要的,也是先行的,只有在创作者强有力主线控制之下,你才能判断哪些捕捉呈现是有效的并为主体服务的。
Q 目前在视频创作中是否有集中探索的风格或拍摄手法,能否展开谈谈?对个人未来的视频创作有什么样的目标?
A 拍视频这一块,自己还算是新手上路,完全没有去关注风格这一块,只是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技术,尽可能去表现我们想要的画面。我想,风格是无意识的,是在自己的成熟和经验积累之下才会自然产生。
对于未来个人的创作,我期待背后的团队更加成熟,对于建筑的思考更具社会性,在不同的项目中,去探索每个项目自身的特点,并制定不同的创新拍摄方案,尽可能拍出跳脱建筑师单方面需求束缚的作品。当然我希望在喜欢的项目上也多花时间,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视频节选
Q 最后,能分享一个让你印象较深的建筑视频吗?
A 说实话看的纯建筑表现视频不太多,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一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给建筑视频带来灵感,尤其是电影中的镜头语言、色彩处理、人物叙事,都是绝佳的范例。之所以能记住这部电影,以及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个建筑本身,是因为发生在这个建筑里的故事,从建筑整体环境到建筑细部以及整个酒店的日常器物,都在电影中被一一展现,并和空间中的人物发生关联。它们属于那个特定的空间,也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
△ 整部电影中,有个空间让人印象最为深刻,也是电影一开始就提及的:酒店的拥有者(也是电影主角之一),每次来自己酒店时都只住在顶楼角落一个不附卫浴的单人员工房间里。这个角落空间似乎成了主人翁人生最后的心灵归宿。看完电影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个空间如此特别,是因为承载着他的人生记忆,也是他和布达佩斯大饭店这座建筑发生关系的最开始的地方,而这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场景在电影中只是出现了短短几秒的空镜头而已。
大地之灯
建筑设计:MAD
Wander in the "ruins"
建筑设计:若本建筑工作室
展映策划 / 郭嘉、姚雨何、唐杰、原源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原源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视频及照片由受访人提供,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中标方案 | 厦门国际银行新总部大厦:富有节律的环绕中庭 / gmp
下一篇:理念与结构:Valerio Olgiati无参照建筑中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