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集体居住:20世纪“先锋”公寓建筑 | “经典再读”公寓合集

集体居住:20世纪“先锋”公寓建筑 | “经典再读”公寓合集
编辑:李菁琳 | 2023.08.15 14:35

住宅一直是现当代建筑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在独栋住宅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值得关注的住宅类型,即为更多数城市居民服务的集合住宅。勒·柯布西耶称集合住宅为城市的“实质”;阿尔多·罗西将城市的构筑物分为两大类:除了少数几座“纪念碑”之外,其余大片是城市“肌理”,主要由集合住宅构成。

 

那么,集体居住的建筑形式会是什么样子:是一个个小方盒子的向上叠加,还是在一个巨大的方盒子里置入“内街道”?集体居住如何保证个体的生活品质:是底层添加商业、顶层设置泳池、每套公寓都保证有一个小阳台吗?

 

从勒·柯布西耶到阿尔多·罗西,从学生公寓到普通城市公寓、住区,本篇合集整理了“经典再读”系列中10个关于集体居住的案例;在居住依然是城市生活首要话题的今天,一起重温20世纪的“先锋”探索,找寻启示。

 

点击项目首图即可跳转单篇文章。推荐转发、收藏!

 

 

01

马赛公寓

Unité d'habitation, Marseille

勒·柯布西耶,1952年

马赛,法国

 

柯布的理想社会

 

1945年盟军攻克柏林前夕,勒·柯布西耶受到法国重建部邀请,设计一个能够容纳1600人的大型单体居住建筑。当时的柯布仍在延续战前对于现代城市与规划问题的研究,马赛公寓项目的出现,正好实现了他那些未实施的规划理想。

 

项目于1947年开工到1952年落成,历经10届政府、7位总理,法国官僚和政府费了许多周折才认可了此次方案,建设过程也非常艰辛。建成之初公寓曾被舆论界讽刺为“贫民窟”“20 世纪最差的住宅类型”等,但无论怎样,都改变不了马赛公寓成为柯布最有创意和影响最为深远作品的事实。

 

马赛公寓总平面

马赛公寓(Unit d'Habitation, Marseille,意为“单元居住体”)位于米舍莱大街中心景观内,占地3.5公顷,四周是大片的绿地。建筑体长165米,高56米,进深24米,共有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

 

马赛公寓侧立面 摄影:夏至

底层架空 图源网络
7—8层商业空间 摄影:夏至

这个新型密集型住宅像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底层架空用于停车和通风,并设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架空层上一层为设备层,布置空调机组、柴油发电机、电梯机房和各类管线。设备层以上有17层,其中15层为跃层式居住单元,另外两层是通高的购物街。购物街布置在7—8层,是马赛公寓内部的商业中心,设有各式商店,如水产店、奶制品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马赛公寓标准层平面
马赛公寓剖面
马赛公寓跃层式户型:50号公寓(Apartment 50)©ECAL

顶层修建幼儿园和托儿所,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屋顶花园被称为“空中广场”,设有儿童游戏场地、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小游泳池、日光浴场,还有其他的一些服务设施——被柯布称为“室外家具”,比如人造小山、通风井、花架、室外楼梯、混凝土桌子、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城市功能在这个居住体应有尽有,完整地体现了柯布的理想社会思想。

马赛公寓屋顶花园 图源网络

马赛公寓建筑的所有尺寸都通过模数来协调。接到设计邀请之时,柯布正在致力于一套富有弹性的普适比度体系研究,希望藉此给满目疮痍的世界注入和谐与秩序,这套体系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模度”(Modulor)。他将“模度”思想完整地用于马赛公寓,以男子身体的各部分尺寸为基础形成一系列接近黄金分割的定比数列,居住单元的开间、高度、全部家具、屋顶构筑物均采用这一数列关系进行设计,因而整个建筑功能上既满足人体尺度要求,同时形式比例上又显得格外和谐美观。

混凝土浇筑的人体模度图案 摄影:夏至

 

 

02

中银胶囊大厦

Nakagin Capsule Tower

黑川纪章,1972年(已拆除)

东京,日本

 

东京“宇宙飞船”

 

中银胶囊大厦作为日本“新陈代谢派”最为知名的代表作,显示了超前的未来主义风格和科幻小说般的构思:总计140个胶囊堆叠在一起,以不同的角度绕着中心核旋转,总共有14层楼高。每一个单元仅靠四枚高张力螺钉安装在混凝土中心核结构上,这使得单元们可以被替换。每一个胶囊尺寸为4米 x 2.5米,给一个人提供了足够舒适居住的空间。

 

据说黑川的设计灵感来自他在前苏联时看到的宇宙飞船,公寓大楼的样式使建筑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适应银座寸土寸金的特点。

 

中银胶囊大厦立面图 图源:Aleks Gontarz

舱体近景

黑川与运输集装箱生产厂家合作,大量采用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并在现场组建的方法,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收纳在居住舱体内。作为服务中核的双塔内设有电梯、机械设备和楼梯等。开有圆窗洞的舱体单元被黑川称为居住者的“鸟巢箱”。舱体单元构成上的穿插组合,被认为是对日本传统木构建筑表现的追求。

 

中银胶囊大厦平面图与舱体平面图 图源:Aleks Gontarz
舱体内部理念图与实景照片

改造成Airbnb房间出租给游客,曾是中银胶囊大厦尝试延续自身生命的办法之一。但遗憾的是,建筑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拆除的命运。

 

 

03

集合住宅67

Habitat 67

摩西·萨夫迪,1967年

蒙特利尔,加拿大

 

现代空中花园

 

以色列裔加拿大籍建筑师摩西·萨夫迪1961年毕业于麦吉尔大学,1964年创立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1967年在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因Habitat 67一鸣惊人,从此声名大噪。

 

1967年,在蒙特利尔主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当地政府决定围绕“人与世界”(Man and his World)的主题建造一个新型住宅小区,萨夫迪的方案因想法大胆而入选。作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示范项目,它开创性地使用了预制结构技术,不仅造价低廉,并能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Habitat 67概念图
Habitat 67立面图
Habitat 67剖面图
Habitat 67单元组装图

建筑由354个模块搭建连接而成,阶梯式的空间能为每个住户提供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建筑的住房单元、连廊步道、电梯都作为承载构件,相互嵌在一起。15种不同的住房类型,都拥有自己的屋顶花园,为高密度的城市生活创造了与自然相处的机会。

 

由于争议和工期的拖延,Habitat 67最终只建成了158套住房,其模式未能得到大范围推广。所幸世博会结束后,它没有被拆除,354个混凝土“盒子”得以保留下来。萨夫迪本人还在这群“野蛮”堆叠的综合住宅内为自己设计了一套公寓。而在一段时间的闲置之后,这个原本是社会住宅的项目,已经转变为蒙特利尔的高档社区,甚至成为加拿大人的骄傲。

 

俯瞰Habitat 67
Habitat 67
公寓的廊道
摄影师James Brittain通过回访Habitat 67,展现了如今这栋住宅里许多动人的细节。©James Brittain

 

 

04

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公寓

MIT Baker House

阿尔瓦·阿尔托,1948年

麻省剑桥,美国

 

曲面的巧思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曾于1940年代执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他接受校方的委托,为高年级学生设计一栋宿舍楼。项目基地位于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北侧,是一块面对河岸、东西向的狭长地块,其间有一条交通繁忙的街道穿插而过。

 

公寓楼看起来就像是一条蜿蜒在场地上的蛇,反映了阿尔托在形式策略上的许多想法。选择在东西向条形基地上做一个弧形曲线的集中式体量,不仅能够最大化各个住房的河景视野,并获得最好的南向日照;同时也能弱化条形板楼对河岸空间的影响。而每个房间因角度的不同,人在其间所看到的河景也不尽相同。

 

贝克公寓俯瞰 图源网络
贝克公寓正面 ©Trevor Patt
贝克公寓地面层及一层平面

楼层平面围绕着一个单条走廊布置。阿尔托拒绝设计朝北的房间,因为他希望大多数房间都能从东西方向看到河流的景色,因此他建议将房间的西端扩大为大的双人间和三人间,这样还可以同时接收到北侧和西侧的光线。这种形式也引导出了各种各样的房间形状:每层楼创建了43个房间和22种不同的房间形状,它们虽然相似,但仍然需要不同的设计来放置内嵌的家具。

 

公寓立面 ©Trevor Patt
公寓室内走廊 ©Addison Godel

在贝克公寓里,阿尔托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休息厅,以及面向查尔斯河的明亮的餐厅,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公共交流空间的面积也随着层数的递增而有所增加。公共休息室低层由圆形灯照明,高层可以看到河流的景色。结构柱在较低的楼层覆盖了抹灰,当上升到第二层时,木材覆层使它们与树木形成联系。

 

公共休息室/餐厅 ©Trevor Patt

与房间不同,楼梯间被放置在了建筑北侧。外挂楼梯使用了格板结构,使得面对校园绿地的折线直梯有着极佳的视野,从最低处开始,整个楼梯行进过程中的视线都不受阻碍,随着楼梯一路向上,可以看到愈发壮观的景色。楼梯在此不再是简单的交通空间,而是结合平台的交流空间,具备了更多超越功能的公共意义。相对于河岸南侧的弧形外墙,北侧楼梯的集合形体也赋予了宿舍楼另一个强而有力的形象特征。

 

贝克公寓北立面 图源:MIT

 

 

05

瓦尔登7号

Walden 7

里卡多·波菲,1975年

巴塞罗那,西班牙

 

二十世纪狂想曲

 

这是一座包括446间公寓的集合住宅。这些公寓分布在18座异形高塔之中,高塔最高有16层,屋顶设有天台花园和游泳池。高塔彼此相连,如同一片人造的混凝土森林。形体中间围合了7个中庭,中庭皆没有覆盖,像一个个夸张的幽深天井,直指天空。

 

如同斯金纳在《桃源二村》(据称是瓦尔登7号的灵感来源)所描绘的一样,整个项目是一个内部构成完善的半自我管理系统,房间之间由“街道”相连,每条“街道”以20世纪的著名人物如卓别林、马克思或卡夫卡等人命名。每一层都包括商店,建筑外立面为粘土般的红色,而内部则是以蓝色涂料为主,并辅以蓝色的瓷砖贴面勾边,同室外的质感产生强烈的反差。整个建筑如同一个垂直展开的蓝色幻想小镇。

 

瓦尔登7号
高耸的中庭 ©杨天周

红与蓝 图源:Ricardo Bofill: Visions of Architecture

整个作品虽然体量庞大,却是基于一个30平方米的单元体变化组合而成。单元体的概念借鉴了19世纪加泰罗尼亚城市规划师伊迪芬斯·塞尔达(Ildefons Cerdà)的想法:一个人能感到舒适的最低限度是25平方米。在这个基础上,建筑师开始设计户型,从仅占一个单元的一室房型,到占有四个单元大小的跨两层大户型等多种房型,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个体可以单独居住一个单元,一对夫妇可以住两倍的单元,一个家庭可以住四倍的单元,以此类推。

 

当时的西班牙在保守政权结束后,新的生活方式慢慢出现。瓦尔登7号代表了这个全新的世界。正如作家Josep Maria Carandell所论述的那样:“在二十世纪,个体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事实。”Carandell认为,妇女的逐渐解放见证了社会的转变,从一个由家庭组成的集合到一个“个人流动人口”。家庭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正在减弱:“双职工家庭、自由结合、年轻的成年人倾向于更早离开父母的家……这些趋势,以前是偶然的,现在正变得越来越规范。”

 

 

瓦尔登7号平面图
瓦尔登7号剖面图
屋顶泳池
一层设有许多公共活动空间,放置了诸如乒乓球桌等设施。夏天的晚上,其中一个院子还会放映电影。瓦尔登7号致力于成为一个真正的社区。图源:Ricardo Bofill: Visions of Architecture

 

06

光明公寓

Immeuble Clarté

勒·柯布西耶,1932年

日内瓦,瑞士

 

自由而现代

 

建筑地块位于典型的19世纪日内瓦城市网格中,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做一个东西朝向进深较大的住宅。但柯布选择了做一个独立于周围,八层高南北朝向的“居住机器”,因为大进深(包括阳台有20米)可以塞进“内街道”(尽管“内街道”的概念直到马赛公寓时才得以实现)。后来柯布把原来计划的内街道改成了两个屋顶采光的楼梯井,且所有的界面除了钢就是玻璃砖,最大限度地让楼梯间成为采光井。钢和玻璃的表达在这栋建筑里成为主题,玻璃砖的做法跟巴黎建筑师皮埃尔·夏洛的玻璃之家(Maison de Verre)有着直接的可比性,但柯布采用的焊接替代螺丝做法,与夏洛的装饰艺术风情结有所不同。

 

光明公寓轴测图

楼梯井 ©Cemal Emden
玻璃砖细节 ©Jorge Losada

光明公寓来源于柯布的“别墅-公寓-街区”原型,也是现代住宅的预制范例之一。项目要求建造一栋可容纳45套公寓的建筑,层高为两层,尺寸和室内陈设多种多样。尽管如此,建筑仍完全由标准构件建造,其框架为电焊的标准钢节,并符合柱、梁和窗户严格的模块要求。公寓通体都是钢结构,是在集合住宅里使用钢结构的早期实例之一。

 

与巴黎的瑞士学生公寓不同,光明公寓的遮阳体系基本上是一个独立体系。从外部看,建筑的南北两面均为全玻璃立面,由双层玻璃、滑动窗、玻璃门和其他组件组成。这些全玻璃立面被三个外部阳台打断,它们分别位于南面的2、4和6层,以及北面的3、5和7层。阳台由木板制成,由栏杆和公寓之间的金属板分隔支撑,配备了木质卷帘和橘黄色帆布遮阳篷,回卷成明显的外壳。既起到为租户遮挡阳光的作用,也使建筑立面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考虑到内部大型复式公寓单元的布置,南北立面上的阳台交错进行排列,因而保证了每层楼都有一条外走廊/阳台。

 

南北立面上的阳台交错进行排列 ©Cemal Emden
南面的车库与阳台 ©Jorge Losada
阳台细部 图源:archipicture.eu

 

07

巴比肯住区

Barbican Estate

钱柏林,鲍威尔与邦,1976年

伦敦,英国

©LORENZO ZANDRI

走向粗野主义的乌托邦

 

坐落在伦敦金融城中心的巴比肯住区,不仅项目本身代表了“二战”后伦敦重塑市中心居住方式的乌托邦愿景,其建筑群也成为粗野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个针对中高层收入群体的高密度开发计划,综合体被设计为一个城市的微观宇宙,住宅楼被组织在共享空间周围——这种方式受到勒·柯布西耶作品的启发。当时柯布的马赛公寓刚刚完工,他对“垂直花园城市”的愿景在金巷和巴比肯都得到了体现。

 

项目总平面

巴比肯住区由三座43—44层高的塔楼、十三座7—13层高的联排住宅楼、两座双层高的小型房屋(英国人称其为“马房”)和两座联排别墅(一座艺术中心包含在内)组成。塔楼控制了天际线,建筑立面以网格状的混凝土嵌板为主要特征,这些混凝土网格在横向上被竖向连续的线条所打破,强调了塔楼的高度。

 

建筑强调垂直线条 ©LORENZO ZANDRI

塔楼的框架使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将大部分荷载围绕建筑外部布置。平面大致上是三角形,每层有三个公寓,围绕着核心筒布置,核心筒内有电梯井,楼梯井和服务性管道。客厅布置在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在那里,两道墙的交会带来全景的视野。

 

塔楼之一:Lauderdale Tower平面
三座高层塔楼 ©LORENZO ZANDRI

带露台的联排住宅楼则沿水平向组织,与直通天际的塔楼形成动态对比。针对年轻的专业人士,住宅具有简单的布局,但都尽量最大化室内的自然采光:卧室、餐厅和客厅沿外墙布置,紧凑的厨房和浴室则靠内墙布置。

 

联排住宅楼 ©MARIANNA TEDESCHINI
联排住宅楼之一:Gilbert House平面

建筑师对巴比肯的总体规划还包含了文化设施(包括一个音乐厅和剧院)、一个购物广场、地下停车、私人花园,以及带有喷泉和瀑布的湖泊。在住区内设立文化设施,旨在吸引目标市场,为高昂的房屋费用提供合理的依据。市政厅音乐学院和伦敦城市女子学院也将迁往该区,在综合体中共同营造社区感。幸存于1940年轰炸的圣吉尔斯教堂,将矗立在住区的中心。

 

巴比肯住区的文化设施布置 图源:Barbican Centre
巴比肯住区 ©李菁琳

 

08

巴黎大学城瑞士学生公寓

Pavillon Suisse, Cité Internationale Universitaire

勒·柯布西耶,1931年

巴黎,法国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机器与自然

 

1930年,巴黎大学城瑞士学生公寓的设计任务被直接委托给勒·柯布西耶工作室。最终,在面临土质与预算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以相当低的造价完成了这个项目。

 

公寓主体呈单侧走廊长方形平面,每个宿舍房间都有很大的玻璃窗。顶层平面稍有变化,中间是日光浴平台。交通用的塔楼与公寓主体并不完全平行,弧形墙面与底层的附属用房呼应,三大体量之间形成高低、曲直的对比。架空底层的六组混凝土巨柱有缩进以加强上层建筑的“漂浮”感,并被塑成弧线形以增强底层的空间氛围。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瑞士学生公寓的石材饰面与玻璃立面、底层架空。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室内空间中应用了富有柯布风格的建筑配色系统。

 

底层的公共休息室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宿舍区上部四层的结构体系与底层不同,上部结构是工厂预制、现场吊装的金属框架,内墙隔断全部采用轻质材料。瑞士学生公寓的结构体系是柯布探索建筑工业化的重大步骤。这座简朴而新颖的建筑在当时曾受到守旧的建筑界人士的抨击。

 

建造期间的瑞士学生公寓,钢龙骨网架支撑于混凝土筏和底层立柱之上
扭转的混凝土楼梯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上层变成钢制楼梯,标志着结构与功能的转换。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顶层的公共休息室与屋顶花园 Olivier Martin-Gambier 2005 ©FLC/ADAGP

 

09

加拉拉特西公寓

Gallaratese District 2 Housing Complex

阿尔多·罗西、卡洛·艾莫尼诺,1973年

米兰,意大利

©杨天周

让骨骼起舞

 

“二战”结束后,欧洲面临大规模的住房危机。在米兰,一系列应对危机的规划开始施行,其中就包括建设能够容纳5至13万人的卫星社区。加拉拉特西社区应运而生。1967年底,由于规划给了加拉拉特西二期私募开发的机会,该项目委托给了建筑事务所Studio Ayde合伙人及其主持建筑师卡洛·艾莫尼诺。两个月后,艾莫尼诺邀请阿尔多·罗西参与进来,为该社区设计一栋住宅建筑。

 

两位意大利建筑师,在这个项目里致力于实现各自对理想社区的设想。彼时,艾莫尼诺和罗西已经在城市研究和形态学领域树立起了自己的名声。他们的兴趣不仅仅在于单独的建筑,还在于集合了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所需的所有不同元素的城市社区:住宅、商业、工业等等。加拉拉特西公寓成为他们的一次机遇,将这些元素结合并实现一种全新的社区模式。

 

结果最终呈现在五栋建筑上:由艾莫尼诺设计的A1,A2,B及C栋,以及由罗西设计的D栋。

加拉拉特西公寓建筑群平面布置
A1和A2栋公寓楼 ©Daniel Annenkov

艾莫尼诺的设计灵感来自阶梯式体块,室内外的交通连廊,以及罗马图拉真市场的蜂窝式空间布局。他将这些元素结合在A1和A2这两栋位于场地南边的八层公寓楼里。B栋位于A1和A2栋交错点的延长线上,是一栋六层高的板楼。A1和A2栋的交错点也是露天剧场的所在。剧场的另一边是由三栋公寓遮荫、围合而成的两个三角形公共广场。A1、A2和B栋公寓具有不同的居住标准,有的是从公共大堂进入的庭院式公寓,有的是由室内廊道连接的单元式公寓。艾莫尼诺最后设计的C栋,是一栋分别与A2、B和D栋相连接的双层楼栋。

 

B栋公寓楼 ©Daniel Annenkov
露天剧场 ©Daniel Annenkov

艾莫尼诺的几栋公寓楼,以深棕色的圆形剧场作为起点,辐射开布置;它们共享相似的细节:红色的窗框、玻璃砖和阳台,不仅有着复杂的形式,在类型上也非常多样化。

 

相比之下,罗西的建筑看上去就是一栋简洁、重复的白色房子。实际上,它由两个体块组合在一起。根据罗西的说法,它既参照了1920年代米兰的廊式ballatoio住宅,其基本的结构构成也参考了1920—1930年代的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以及1953—1955年间在加拉拉特西附近沿着哈拉尔街建造的现代主义住宅建筑群。

 

D栋公寓 ©Gili Merin
底部长廊 ©Daniel Annenkov

公寓楼长182米,深12米;两个体量以简单、重复的模式组织,并通过由两组超大圆柱形柱构成的公共楼梯在两个不同的层高上连接。底部是两层高的公共长廊,上部布置了两层或三层的公寓(因地形有高差,部分区域布置了两层,部分区域则可以布置三层)。

 

与艾莫尼诺视觉性和形式性的设计相反,罗西对一统性的设计选择,彻底得令人吃惊。建筑中所有视觉元素都具有结构作用,在总长200米的立面上排列着规律的开窗和开间,其间没有任何装饰物中断视觉注意力。

 

底层长廊由3米宽的“墙柱”和1米宽的柱子组成,每16个墙柱处各设一个楼梯间,由此通往上层公寓。公共区域(底层长廊)本身就像一个透明的房间,定义了或开放或封闭的空间。服务于建筑的“机器”由各种类型楼梯代表,这些楼梯协调了各种类型的空间。

 

上部的公寓单元沿着一条开放的廊道布置,廊道宽1.85米,通过一侧边长1.5米的砖石方形洞口向外部开放。楼梯前的平台区,方形洞口相对更大;边长2.80米,这些开口由绑在横杆上的拉伸钢丝网保护。每一间公寓都能从廊道上进入,公寓房型大多是两室外加一些服务空间,每间公寓的正面都有1—2个凉台。

 

罗西的建筑与艾莫尼诺的建筑交接处 ©Daniel Annenkov
楼梯间 ©Aaron Betsky

 

10

红墙住宅

La Muralla Roja

里卡多·波菲,1973年

卡尔佩,西班牙

图源:RBTA

对话山海的梦幻家园

 

在曼扎内拉海岸的背景下,红墙住宅就像一座堡垒,沿着岩石悬崖的等高线,勾勒出自身垂直的轮廓。波菲和他的RBTA工作室想要打破后文艺复兴时期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的划分,重新诠释北非传统的卡斯巴城堡(Kasbah)和阿拉伯地中海的建筑。项目以一种前卫的方式重新诠释了这些古老的住居形式,同时融入了传统的元素,如广场/庭院、楼梯和连接所有公寓的桥梁。

 

这个重建的卡斯巴迷宫对应着一个精确的几何平面,由希腊十字发展而来;每个十字的臂长5米,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十字交叉点设有服务功能的塔楼(厨房和浴室)。

 

项目总平面 图源:RBTA
公寓楼2A和2C的平面
粉色的堡垒 图源:RBTA

作为公寓楼项目,红墙住宅里一方面设置了两个零售商店、一个桑拿,以及一个餐厅,都在一层。在屋顶露台上,则有日光浴室和一个专供居民使用的游泳池。另一方面提供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和大小的50套公寓:大约60平方米的工作室型公寓,80平方米的两居室公寓和大约120平方米的三居室公寓。

 

屋顶泳池 图源:RBTA
入口庭院 图源:RBTA
蓝色的天井空间 图源:RBTA

根据建筑的结构性功能,不同的颜色被应用于不同的部分,赋予了这些建筑元素突出的品质与特征。建筑表面涂有各种红色调,天井和楼梯区域采用蓝色调。空间的组织以一系列连锁的楼梯、平台和桥梁为特征,作为对典型卡斯巴交通的现代阐释,它们是通往各个公寓的通道。

 

这种有些离奇的原型组合与重构设计方法,加之不停变幻的自然光线的配合,使一栋日常居住建筑具有能与山海对话的能量,继而成为波菲意欲呈现的梦幻家园。

 

各种连接的通道 图源:RBTA
对话山海的梦幻家园 图源:RBTA

 

更多“经典再读”合集:

 

建筑师

生日快乐,阿尔托 | 回顾帕米欧疗养院、维堡图书馆等10个经典作品

形式与设计,静谧与光明 | “经典再读”路易斯·康合集

建筑类型

住宅是艺术:58个现当代住宅 | “经典再读”住宅合集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公寓
经典再读
集合住宅
2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150****1416

1年前

谢谢有方,

133****6092

1年前

这份专辑,知识含量太丰富了,赞👍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