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经典再读218 |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及体育场馆:破旧立新

经典再读218 |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及体育场馆:破旧立新
编辑:李菁琳 | 2024.05.14 15:13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及体育场馆

Olympiapark München & Olympiastadion

建筑设计:甘特·班尼奇、弗雷·奥托(建筑),京特·格日梅克(景观)

建成时间:1972年

项目地点:慕尼黑,德国

 

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来不仅仅是一场运动的盛会, 它还常常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二战”后的德国百废待兴,为了向世界展现一个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新德国,联邦德国决定在德国南部的经济与文化重镇、阿尔卑斯山北麓伊萨河畔的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举办一届旨在展现和平、民主和公开透明的奥运会,这就是1972年的慕尼黑夏季奥运会。

 

1967年2月,慕尼黑市举办了以“绿色奥运”(Olympische Spiele im Grünen)为指导理念的奥林匹克体育场馆和公园的设计竞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斯图加特事务所甘特·班尼奇及合伙人(Günther Behnisch & Partner)获得了优胜。对比德国建筑师维尔纳·马尔希(Werner March)设计的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体育场,那带着集权隐喻的轴线、蕴含着等级和制度的几何形体、代表帝国力量的厚重石材,班尼奇事务所给出的解答是态度鲜明的对立:没有轴线、没有石材、没有重量,取而代之的是轻盈的姿态、自由的形态、新的生命。他们设计了一个连续的、起伏的半透明屋顶,覆盖了近80,000平方米的景观。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被设计成独立的建筑,由银色的轻质伞顶遮蔽。

 

奥运会结束后,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机场将作为一个起伏的草地公园向公众开放,供人们日常娱乐。这种去质量化、去材料化、去历史化的处理,是工业化随着建筑产业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更是建筑师摆脱历史的主观选择,这就是慕尼黑奥运会所需要传达的信息——破旧立新

 

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体育场
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体育场馆竞赛模型
主场馆竞赛设计建筑师团队

 

轻盈的伞状屋顶

技术的革新

——

 

“在‘情境建筑’(situational architecture)中,建筑理念最初是独立的,不受建造和材料的影响。例如,对于‘绿色奥运’,一个年轻而欢快的奥运会,建筑解决方案是‘奥林匹克景观’,而不是‘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双层体育场’。在某些情况下,防雨的解决方案是‘轻伞’而不是‘抛物线双曲面’,是‘轻盈的承重结构’而不是‘混凝土外壳’。”

——Günther Behnisch,1972

 

初出茅庐的甘特·班尼奇为了实现这个当时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大胆设计,请来了弗雷·奥托(Frei Otto)和Leonhardt + Andrä加入项目设计团队。班尼奇当时为弗雷·奥托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上使用的轻薄半透明伞顶结构所倾倒,但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屋顶规模将是德国馆的数十倍。

 

最初的竞赛方案展示了由几根桅杆支撑的单个大屋顶,并在边缘锚定。屋顶的起伏在桅杆附近急剧弯曲,为这些区域提供了抵御雪和风荷载的必要稳定性,但在屋顶边缘附近几乎是平坦的。增加平坦区域的预应力将提供必要的稳定性,但只有在不可能的高张拉水平下。

 

竞赛总平面
体育馆平面
体育馆剖面
游泳馆平面
游泳馆剖面

 

最终奥托想出了解决方案:不采用类似1967年世博会德国馆从室内支柱(Punkt Stütze)的做法,而是从室外支柱,采用悬吊屋顶(Das hängende Dach)的方式,将巨大的帐篷化整为零,来解决整个屋顶的结构选型问题。奥托利用索网结构,采用了11.7毫米和16.5毫米两种直径的钢索,按每个网格75厘米见方大小,正交编织成网。工程量十分巨大,总共长达436公里的钢索在工地上被编织、提升和张拉。在索网的边缘、转角等关键部位,则装配了直径达81毫米的钢索作为边缘构件,用于索网的固定和约束。

 

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平面
体育场剖面
实际建成景象

奥运会期间的景象 摄影:Christian Kandzia

连续的屋顶被细分为独立但耦合的小帐篷,在许多点上支撑,并且大多弯曲到适当的牢固半径。在修改后的设计中,屋顶不再延伸到中等高度的桅杆顶部,而是通过一组钢索悬挂在很高的桅杆上。桅杆要么放置在屋顶外侧(接地),要么悬挂在钢索上(不接地),以保持屋顶下方的区域无柱。

 

Fritz Leonhardt(左一), Jörg Schlaich(左二), Frei Otto(右一)摄影:Herbert Seiler

在1970年代早期的设计发展中,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还不能应用于索网表面设计。与1967年世博会的设计一样,数学计算必须基于物理模型初步找型——尽管慕尼黑奥体公园的大型永久性屋顶比蒙特利尔的临时屋顶提出了更困难的设计挑战。设计开发过程从1:25的模型构建开始。接下来是一个密集的程序,包括更详细的模型制作、计算和验证,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团队正在进入几乎未被探索过的领域,几乎是在探索过程中创造了科学。精确的几何计算需要特殊的计算机程序,由K. Linkwitz和JH Argyris及时开发,最后工作坊里产出的图纸,显示了每平方米屋顶表面的正确配置——这是一项令人筋疲力尽的任务,最终需要制作出涵盖74800平方米屋顶面积的3800平方米的1:10图纸。

 

 

按照建成状态来看,索网(nets)由成对的索线(strands)在两个方向间隔75厘米交叉组成——相对较窄的间距有许多优点,包括对工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无论网的形状如何,这个间距都是恒定的,双曲面上所有平面的变化都由线相交的角度变化来调节。交角的接头可自动化生产。在规定的预应力水平下,带中心孔的铝制夹具将在75厘米的中心处承受来自所有索线的压力。因此,两组线可以形成一个75 x 75厘米的网,无需测量,只需接上铝夹即可。每个接头使用一个螺栓,从而形成一个可自由旋转的节点,允许网格调整到任何相交角度。

 

带中心孔的铝制夹具与接头的螺栓
编织成网后的效果

关于钢索的规格,必须在灵活性(由许多细丝纺成一股线)和耐久性(由较少粗丝纺成一股线)之间取得平衡。设计团队最终决定用19根2.3到3.3毫米的镀锌钢丝(wires)拧成线(strands),再编织成网(nets),钢丝的长度是直径的10倍。

 

主钢索(cables)由5股钢线(strands)组成,每股钢索由37到109根钢丝(wires)组成,必须在高张力下保持住,以控制屋顶在雪和风荷载下的变形。允许载荷为11.5mN(1150吨);当力超过这个数值,用几根钢索耦合而不是直接增加钢索的尺寸。边缘钢索的规格各不相同,典型例子是直径81毫米的钢索。安全系数为2的允许载荷为3mN(300吨),并且在力超过该数值时,还需要连接几根钢索。

 

施工现场
索网实景 ©sbp

拉力基础需要将主钢索锚定在地面上。在这种基础上施加了高达50mN的向上拉力(在体育场边缘钢索的情况下),并使用了三种基础类型:倾斜槽基础,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帐篷桩;重力锚基础,其锚固效果来自自重和土壤附加物的重量;土锚基础,需要支撑桅杆。为了适应一些运动,这些混凝土基础上都有橡胶轴承垫。橡胶垫下放了临时钢球,以便在组装过程中旋转。桅杆是圆柱形焊接钢管,长达80米,承载能力为50mN(5000吨)。

 

施工现场

透明的屋顶覆盖物由2.9 x 2.9米、4毫米厚的亚克力板组成,铺设在索网上,并用螺栓固定在交叉节点上。由于在荷载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下,索网的交角变化可达6度,刚性亚克力板必须灵活地连接到索网上。这是通过将面板支撑在氯丁橡胶垫片上允许它们浮动,并用连续的氯丁橡胶型材夹在面板边缘、密封面板之间的连接处来完成的。这种条带必须足够薄又足够宽,才能通过起皱来消解索网的移动——这或许是唯一一个不够优雅的细节。

 

 

索网在地面上完全组装好,然后被提升到最后的位置。对于预应力,首先将悬挂索放置到位,然后检查所有索和桅杆的几何形状和应力。如果分析表明与结构的稳定性相一致,则通常接受±15%的应力误差,而较大的误差可以通过使用旋转扣来缩短或延长钢索来纠正。由于前期做好了大量的结构计算,精确的图案生成和精确的制造,很少需要现场校正。

 

作为新技术的先驱,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屋顶造价不菲。此外,它在交叉钢索之间堆满了成千上万个突兀的固定装置,并且似乎有超大规模的连接和锚固。在有机玻璃屋顶下也会发生局部过热,需要安装隔热层。然而,这些都是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及结构成就之一的小瑕疵。

 

体育场 摄影:Christian Kandzia

体育馆 摄影:Christian Kandzia

游泳馆 摄影:Christian Kandzia

餐厅和咖啡厅等小品建筑 摄影:Christian Kandzia

 

“公园中的奥运”

开放的景观是献给城市的礼物

——

 

“建筑设计最初的构想都不是技术性的,而是很可能来自你对世界的看法,来自理想化的概念,很可能是与梦想有关的景象。”

——Günther Behnisch,1972

 

根据“公园中的奥运”指导方针,景观设计在这个项目里绝对是关键。在设计竞赛方案时,班尼奇事务所从一开始就把环境整合在建筑设计之中,尤其是下沉式的体育场馆让透明的屋顶如云般漂浮在地面之上。高耸的电视塔,起伏的屋顶,高低的地形和高耸的人造山,围绕着湖水,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和景观的体系——这也成为这个方案最终能够赢得竞标的亮点之一。

 

奥林匹克公园鸟瞰 ©sbp

虽然最早的景观概念来自建筑师卡罗·韦伯(Carlo Weber),但是后期京特·格日梅克(Günther Grzimek)作为景观设计师负责了整个工程的景观设计。这位时任卡塞尔艺术学院景观教授所设计的丰富优美的地景,以及舒适完善的道路系统,让奥林匹克公园的景观成为了后来教科书上的经典范例。

 

格日梅克将道路划分为有顶的网络,在堤岸上布置了更密集的道路,以及层级更小的小径,以避免人们在宽阔的人行道上行走的印象。不同的表面材料,如砾石、草皮或铺路石,以及新开发的树脂,保证了道路自然的外观。

 

格日梅克的手绘分析
奥林匹克公园种植规划总平面

除了少数例外,高度分化的情况遵循了创建由景观元素组成“有机雕塑”的原则——山丘,堤岸,洼地,路径,湖泊,树木,灌木,草地等。基本的地形要素根据人们对私密或社交空间的需求,提供了各种休憩或主动占用的选择。安静的小空间与开放的区域交替进行游戏、运动或交流活动。

 

“公园中的奥运” 摄影:Christian Kandzia

计划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确保景观概念在奥运会期间及奥运会之后的可持续性。格日梅克创造了一个可以日常使用的地方,鼓励人们积极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前来游玩。他成功地实现了一个社会乌托邦,反映了1960年代的时代精神:没有固定的的用法;相反,提供各种选择,使最大的自由和自主占有成为可能。

 

格日梅克为后奥运时期公园所设想的使用场景

这里最后成为慕尼黑市民日常就能来玩耍的大公园

中环路(Mittlerer Ring)以北的奥运村、新闻中心等服务区域,也贯彻了“绿色奥运”的设计理念。奥运村的住宅,当年也颇具先锋性,融合了对当时居住建筑类型的各种探讨,包括了联排式别墅、极小化住宅、高层住宅、台地式住宅等多种形式。为了满足快速建造的需求,多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设计和施工,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完美的设计感和品质感。直到今天,慕尼黑奥运村依然是这个城市最炙手可热的居住区。用 《慕尼黑房地产报告》中的一句话说,那就是“住在奥林匹克村是一种时尚”。这里的居民数量总计大约 6000 人,其中许多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90%的住户流动都在小区内——这是一旦搬进来就再也不想搬走的小区。

 

2022年是慕尼黑奥运会举办50周年,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是德国建筑学界的诸多建筑师齐聚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博物馆(Architekturmuseum TUM),为慕尼黑奥运会及其建筑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建筑展览“回顾与展望——奥运城市慕尼黑”(Die Olympiastadt München – Rückblick und Ausblick),纪念这一组伟大的奥运建筑和它代表的时代精神。

 

当年的竞赛获胜团队将德国标志性的碱水面包做成奥运五环的形状来庆祝 摄影:Hans P. Feddersen

参考资料:

[1]唐杰,《从阿尔卑斯山到多瑙河:南德建筑精华》,有方,2024

[2]www.tensinet.com/index.php/projects-database/projects?view=project&id=3779

[3]guenterbehnisch.com/en/ausstellung/site-specific-architecture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弗雷·奥托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经典再读
结构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