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晚,如恩个展“反思型怀旧”在德国柏林知名建筑机构Aedes建筑论坛(Aedes Architecture Forum)拉开帷幕。
展览以“反思型怀旧”为起点,呈现如恩多年来对于建筑及设计思考的不断演变——怀抱现代性的矛盾,多维探索想象中的过去与未来。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1月30日。
Hans-Jürgen Commerell(Aedes 建筑论坛总监)、陈伯康(荷兰Het Nieuwe Instituut馆长及艺术总监)、郭锡恩(如恩创始合伙人)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并现场致辞,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Manuel Aires Mateus(Aires Mateus事务所创始人)、Peter Eisenman(Eisenman Architects事务所创始人)、胡如珊(如恩创始合伙人及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则远程致辞。
常年于亚洲各大城市辗转旅居,如恩逐渐发现“大城市”正越发惊人地趋于相似。从深圳或首尔,到吉隆坡或曼谷,清一色的玻璃幕墙大厦鳞次栉比,占领了各大商业圈,几乎掩盖了原有的城市记忆。
在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规模快速发展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如恩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进行设计实践,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拥抱先进现代技术”与“回归历史主义怀旧”的两难窘境中。
查尔斯·迈尔曾说:“怀旧之于渴望,就像媚俗之于艺术”。对部分人而言,“怀旧”或许是一个无意义的单词,但如恩坚信“怀旧”不只是还原历史,更具有建设性的潜力。
如恩从学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提出的“反思型怀旧”(Reflective Nostalgia)概念中,发现了与历史记忆相遇的方向。
博伊姆认为“恢复型怀旧”(Restorative Nostalgia)直白而字面化,试图“对失去的家园进行历史重建”,并自认为“是真理和传统”。“反思型怀旧”更注重其词根“-algia”,即渴望本身,它或惆怅、或讽刺、或绝望地延迟了对“回归”的执念。
“反思型怀旧”并不是线性或单一的,而是在不断探索多维且丰富的集体记忆,“它喜欢细节,而不是符号”。简而言之,“反思型怀旧”并不像“恢复型怀旧”那样执着于过去,而是在新与旧之间维持着一段必要的距离。
在“反思型怀旧”主题下,此次展览展出的项目有着相似的设计策略:材料对比、构造分异、并置组合和新旧嫁接。然而,每个项目都伴随着一系列独特的问题:如何面对租界时期的历史遗产?如何在商业利益驱使下,表达对人造历史遗迹的抵制?如何体现过去与现在的辩证关系?人们可以感受到新与旧、光滑与肌理、精致与原始之间的微妙平衡。
这些项目回应了层层剥离的考古方法,如同外科手术一般缜密仔细——既有对原建筑的“删除”,也有“添加”。尽管项目规模不一,如恩透过“怀旧”的视角探寻到每段历史的不同解读,并从中发掘别出心裁的设计手法。
“反思型怀旧”是一盏引路灯,它引导着如恩关注并仔细揣摩平凡角落中的细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过去的记忆,并在其见证下将光照进当下并延续至未来。
展览信息
开幕:2022年10月14日,下午6点30分
展期:2022年10月15日至2022年11月30日
展馆:德国柏林Aedes建筑论坛
项目团队
如恩设计研究室:郭锡恩,胡如珊,张堇盈,Federico Saralvo,Jan Lee,申银珠,洪明月,王吕齐眺,柳思扬,曹沈悦
Aedes建筑论坛:Julia Schlütsmeier-Hage, Hanna Düspohl
倾情赞助:阿那亚,永威置业,De La Espada,La Manufacture
Aedes合作伙伴:奥德堡,西麦斯,锐驰,欧文·海默集团
摄影:Erik-Jan Ouwerkerk
本文由如恩设计研究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Gensler新作:渣打银行香港观塘办公室翻新
下一篇:Snøhetta最新方案公布:法国里尔自然历史博物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