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李严建筑师
设计团队 许李严建筑师
项目地点 深圳市宝安区
设计年份 2007年(未完工)
建筑面积 110,000平方米
古今文化的传承,正是一种流动的能量,生生不息。
图书馆、青少年宫及演艺中心位处深圳宝安区文化核心区域、中心区的中央绿轴上,南面向海滨开放。与深圳市中心的都市繁华相比较,宝安海滨区展示了休闲、与生态融合的都市田园景象。宝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亦是打造优秀文化设施的条件。
三座公共文化建筑分别座落于三个独立地块上,建筑形态以最简朴的长方体出发,再根据三座建筑不同的功能空间要求及与景观的关系,塑造出具有独立个性但理念统一的形体。
方案塑造宝安海滨的流动风景;牵引中央绿轴的人文气息;融合水景林萌的自然生态。建筑造型中的波浪起伏与几何直线有机地融为一体,融汇了传统书法柔中带刚的笔意。建筑群本身就是陈列于宝安中心区的艺术品,连贯成中央绿轴的独特风景、承载文化生活的空间。
流动的意象:以自然流动的意象,象征着文化与智能不断交流与累积的过程,表达了恒久不息的生命力,与未来宝安中心区生气勃勃的人文景致互相呼应。
水与石的景致:项目座落于大海与陆地的交汇处,故取形自水流冲蚀石块的形象,转化出海与陆地和谐相生的景致。海与岸、水与建筑,不再是彼此疏离的空间。曲线起伏的建筑形态反映着水流冲洗的力量与动感。三组建筑的造型一脉相承,混然一体而又呈现独特的个性,仿如变化万千的天然石景。
传统的禅意:水与石,蕴含传统哲学与艺术中虚实共生的禅意,隐现中国园林石景中“漏、皱、透”的韵味。
总体规划旨在加强三座建筑的联系,使图书馆、青少年宫及演艺中心一气呵成,成为宝安区人民文化活动的中心、中央绿轴临海有力的亮点。建筑布局亦配合规划中的海滨广场发展,倚地块西面而建,确保城市绿轴的开敞性。建筑与绿化环境互相辉映,继承宝安片区绿色生态的开发理念。
功能 | 城市设计功能结构
三座建筑以文化平台相连,构成一条明亮的文化建筑轴线。这些可合并的文化平台增加了建筑群的弹性和前瞻性,旨在使该文化区域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都市空间。
除主轴线以外,演艺中心与东侧的庆典广场延伸成另一演艺焦点,打破了户内与户外表演空间的隔膜,促进城市空间的流动性。
位于地块东部的海滨广场则提供了户外休闲活动的场所。广场以水文景观及书城地景为背景,营造一条柔性的生态轴线,与文化建筑轴线相辅相成。
交通 | 人流及车流综合规划设计
交通系统将人流与车流分层处理,避免网络交叉。首层的步行系统将人流从东北角的地铁站及公交站引导至建筑群。此外,首层及地下一层空间可灵活扩建,合并成统一的地下空间,并与地下商业空间相连,完善都市中心区的地下行人系统。
车流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将客车与货车分流,避免交通拥挤。三座建筑的车行入口均设于宝兴路,下客后可沿支路经坡道到达地下一层停车场。三座建筑的停车场可独立运作,也可以连接合并使用,增加车流控制的弹性。
环境 | 室外环境规划设计及周边环境关系
建筑群西临商务中心区,东邻中央绿轴及书城地景,因而成为都市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媒介。建筑保留合理的尺度及内敛的形体,既能与商务中心区时尚现代的办公楼、酒店等互相协调,又不会对中央绿轴环境造成压力。建筑物通透流线的立面成为了室内室外对话的接口,一方面配合自然景观流动及有机的形态,将绿化景致引入室内环境;另一方面柔化商业区玻璃幕墙建筑冰冷硬朗的感觉,令区内绿化、文化与商业空间关系更密切,相互构成一个和谐的城市景象。
空间 | 开敞的空间设计
方案着重内部空间与周边环境的交流及协调,因此三座建筑都各有一个向外开放的中庭。图书馆中庭由南至北贯穿,在北面向商务区及政府大楼开敞,将都市景观带入图书馆的中心;青少年宫由旋涡状的中庭相连,在东边向中央绿轴展开,令自然气息延伸到建筑中央的户外广场;演艺中心中庭与主入口结合,设计成宽广大气的前厅予观众聚集。建筑群南边的休息平台向海岸开放,将都市生活引向海滨,亦将海滨休闲引入城市,加强建筑群与海岸间的联系。
立面
网状肌理:建筑表面采用网状的外墙系统,随建筑外形的曲线起伏,呈现如织制品的柔和肌理,产生细致的光影变化。
光线渗透:室外光线从外墙网格渗透到室内。每个网格单元上透光孔的大小按照建筑的外形及功能分布而渐进变化,巧妙地配合不同空间的使用性质,达至最理想的透光度。
立体遮阳:西立面的外墙网格单元上装设有立体遮阳板,阻挡了猛烈的直射阳光,同时将光线反射到室内,在视觉上更加丰富了建筑立面的纹理。
绿化景观设计概念
绿化景观设计以海滨广场为蓝本、水文景观为重心,将海滨的意象延伸到中央绿轴。方案亦把水景融入建筑地块的环境中,突出了建筑群与海滨广场的联系。水体设计回归自然,淡化强烈的几何形态,营造出有机的岸线,并配合书城的地面景观,重现宝安海岸原有的生态景致。
图书馆位于建筑群的最北端,整体造型如长方体石块。体块纵向呈现出细长的裂缝,形成建筑的室内中庭。共享的室内中庭成为整座建筑的中轴,并巧妙地划分了东西两翼的不同功能。
东翼为图书馆,开阔的阅读区连接着各种辅助设施。它面向东面的生态公园,使广阔的水景及绿化尽收眼帘;同时天然光线得以充分利用,使阅读倍加舒适。西翼由展览馆及博物馆设施、展示场馆组成,其空间强调连贯性与流畅性,充裕的层高给予该区域恰当的尺度。
首层中庭大堂结合了公共设施、茶座等功能,其南面延伸至室外的文化平台,产生互动的生活空间。中庭高二十多米,垂直贯通整座建筑,并从天窗引入天然光线,在两端透过玻璃与室外景色融为一体。
青少年宫位于建筑群中间,分为青少年宫及文化艺术中心两个功能,因此建筑造型如分裂成两半的长方体石块。体块向东张开了一个缺口,横向分割出南、北两座独立的建筑实体,却依然紧紧围合,形态完整。两座建筑以楼层划分不同功能,布局清晰,通过平台展廊连接各区域。其中,青少年宫由二层的多功能演艺厅及分布在各层的不同活动室组成;文化艺术中心则以各类音乐、艺术培训及体验功能为主,在二层设置小型演奏厅。
建筑首层以开放的展示空间为主,与中央的户外广场并列;办公与辅助功能则集中于地下一层。
室内空间强调了公共空间与主题空间的连贯与流动,以生动的曲线围合出小型空间,呼应着建筑的外形特点。空间以可活动的间隔划分,一方面可以灵活重组,另一方面能按需要敞开,与公共空间产生互动。以大空间围合小空间的型式亦形成了丰富的共享空间。
中央的户外广场是两座建筑的焦点所在。虚空间向开放的室内展示空间伸延,强化了室内外空间的联系。
造型概念
演艺中心贯彻流动形态的整体概念,于南端临海处如石壁般骤然上升,以昂然的姿态作为三座建筑的总结。
室内设计延续了“水流蚀石”的建筑概念,从建筑体量中提炼空间形态。在石与水的对比中,通过实与虚、刚与柔、静与动等矛盾的属性,提炼出体量与空间、力量与韵律、稳定与变化等元素。
功能布局 | 内、外部空间环境关系
建筑以南北向的半室外长廊分为东、西两个功能部分。西边的主楼为演出部分,包含1500座的大剧场和600座的多功能剧场。
建筑主入口中庭位于东北端,楼高四层的中庭分隔南北两个表演场区。 大剧场设于南侧,其塔台为三座建筑物外形的高潮所在;北面侧是多功能剧场。各表演厅的前厅均与中庭相连,而后台及技术配套则设于建筑的南端和西端,务求将观众席与后勤功能分隔。办公室和行政区位于西侧三四层。售票窗则设于首层入口中庭旁。
东面的副楼为配套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商业配套;剧务用房,艺术培训教室、琴房等;舞蹈和声乐排练厅的入口大厅。
大剧场配套的舞蹈和声乐排练厅设于台塔上方。入口设置在福楼东南处,连接大剧场后台区域,方便演员排练进出。同时设置独立出入口,需要时可单独对外开放。
空间分析
主楼演出部分为整座建筑的主体,东面的副楼部分与主体部分平面呈十五度角。两者之间以室外露天剧场过渡,在演艺中心入口前提供聚集活动场所,同时带领人们通向海滨。
主楼内开放的前厅与连贯的中庭组成一体化的共公空间,入口大厅与各个表演厅的前厅在水平上分隔,但在空间和视线上又连成一体,互相渗透,将内向的表演空间与户外公共空间连系起来。
完整项目信息
地点: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心区
设计年份:2007
场地面积:总共75,405.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总共110,000平方米
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
设计年份:2007
完成年份:2013
场地面积:31,85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
青少年宫与文化艺术中心
设计年份:2013
完成年份:2018
场地面积:22,88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
演艺中心
设计年份:2017
完成年份:2020
场地面积:20,66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版权声明:本文由许李严建筑师授权有方空间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微缩北京”:大院胡同28号改造 / 李兴钢工作室
下一篇:有生命的穹顶:竹林剧场 / DnA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