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旅行现场 | 巴西建筑的野性与秩序

旅行现场 | 巴西建筑的野性与秩序
作者:崔婧 | 编辑:李菁琳 | 2020.02.08 17:00
巴西里约基督山 摄影:周伟栋

本文为2019年12月“杂糅的现代性:巴西现当代建筑·第3期”考察旅行现场,由有方领队崔婧撰写。

 


 

在踏上巴西这片土地之前,说到巴西建筑,首先映入我脑海的当然是在学校课本里被分析和批判过无数次的巴西利亚规划。由一个建筑师和一个规划师支撑起来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面貌,对于一个不能免俗的以自然生长城市为好的旁观者,显得“理性”里透着“狂妄”。

 

在实地考察过里约、巴西利亚与圣保罗三个城市的建筑之后,我对于巴西建筑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但细细品来,要提取巴西建筑的关键词,竟然与最初的印象有微妙的重合。经过调整之后的词可能会更加准确:“野性”与“秩序”。

 

里约热内卢考察现场 摄影:崔婧/有方
巴西利亚考察现场 摄影:陈洁
圣保罗考察现场 摄影:郑铮

野 性

即使是从里约开始旅行,即使“里约学派”相较于“圣保罗学派”建筑更加纤细平滑,建筑中透露出的“野性”依然扑面而来,并不因为建筑师的不同而损失了这一气质。这一点从包赞巴克设计的艺术城(Cidade das Artes)就可以看出。

 

来自法国的包赞巴克无疑深知根植在热情桑巴里的民族性格,即便包赞巴克式处理的线条与空间的手法依然随处可见,也仍不会错认,这样的建筑就该落在巴西的艳阳之下——粗砺灰沉的混凝土本色,暗示巴西常见外围立柱形式的倒三角板片,大跨度的底层架空,尺度可观的灰空间……它们并非出自理性的愿景,而是来源于气候与文化长久的沉淀,好阳光当然需要好风吹过乘凉处,开朗达观甚或及时行乐的人也不愿被狭小的空间束缚,精致的材料覆面就更是多此一举。无怪乎建筑一成,原本唱衰这位法国建筑师的巴西民众也欣然认可。

 

艺术城的“野性“ 摄影:裴钊
尺度可观的灰空间
同样恢弘的室内 摄影:周伟栋

秩 序

相比艺术城而言,于1940年代建成的教育和公共卫生部大楼(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Health)在国际知名度上稍逊一筹,但是作为巴西现代建筑的开端,它更加具有代表性地表现了巴西建筑的“秩序”。

 

当时拉美各国急需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形象的新式建筑与城市,这座以教育改革与柯布来访为契机的建筑,虽与“现代主义”的源头洲际相隔,却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主义高层公共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其后辈的影子:方正高耸的体量、底层架空的柱廊、凛然有序的窗格与遮阳构件等等。细节处如手工艺瓷砖装饰的底层外墙仍透露出本土娱乐精神,但求新求变的渴望,让巴西人总体上选择采纳现代主义建筑的规则。在本地学界的大力推崇与来自国际的持续影响之下,这一看似“舶来”的秩序对巴西建筑的影响持续至今。

 

教育和公共卫生部大楼在城市中的尺度 摄影:崔婧/有方
教育与卫生部侧墙的瓷砖 摄影:崔婧/有方

野性与秩序的高度统一

“野性”与“秩序”在1960年代设计的巴西利亚大学教学楼(ICC)中达到了高度统一。这座建筑长度近700米,与巴西利亚的绝大多数建筑一样,为奥斯卡·尼迈耶所设计,形式隐喻巴西利亚南北轴线,即宽阔街道串联起的“超级街区”。

 

所谓的“超级街区”看上去并没有听起来那样脱离生活,街区内部的政府公房高度适宜,再加上郁郁葱葱的植物,完全不会有尺度过大之虞。巴西利亚大学教学楼与这些“超级街区”一样,带有“共产”“平等”的政治底色,庞大的建筑运用的设计语言却出奇简单:一榀榀框架仿佛无休无止地蔓延下去,光影有节奏地打在地上和花坛茂密的植物中。建筑入口更像是街道的路口,左右走廊人来人往不息。而主导着这样强势秩序的框架,仍是保持着一贯的本色风采,甚至在框架转角处也不甚在意地露出钢筋,仿佛明天就会生长出新的结构。中央的庭院里,地面与地下一层的露天走道交错出现,草木横生,几乎没有围栏。

 

ICC鸟瞰(历史照片)
  ICC长廊 摄影:夏至
ICC长廊 摄影:崔婧/有方
ICC内部空间 摄影:崔婧/有方

离开政治中心,去往“圣保罗学派”的大本营,野性与秩序更呈现出相互成就的关系。其中又以丽娜·柏·巴蒂的圣保罗艺术博物馆(MASP)与庞培亚文化体育中心(SESC Pompéia)为最。

 

圣保罗艺术博物馆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已经是野性到有些粗暴,仿佛一个小机械零件突然放大千倍,将人置入,为人庇护,也颇有点建筑电讯派走向现实的感觉(Archigram,1960年代发展自英国的著名建筑流派,希望从新技术革命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批判,提倡和探索建筑中的流动性和变换性)。两榀巨大的框架成为整个建筑方形主体的结构,外围巨型框架与内部吊挂结构相结合,一个交通筒贯穿地上与地下部分,地面层完全通透开放,形成清晰的建筑秩序。

 

圣保罗艺术博物馆在城市中的尺度
人视角的建筑尺度 摄影:周伟栋

架空形成的公共空间 摄影:周伟栋

庞培亚文化体育中心的高层建筑部分,则直接把交通核甩在功能主体之外,以交错的走廊相连。“野性”并不仅仅是材料或者体量上的操作,它回归到了一种逻辑上的淳朴;“秩序”也不囿于现代主义所留下的规则,而是依循建筑的气质浑然天成。

 

庞培亚文化体育中心高层部分的交通走道 摄影:周伟栋
庞培亚文化体育中心模型 摄影:周伟栋

经过几代建筑师的努力,“野性”与“秩序”已经深刻地融入巴西建筑之中,形成独特的性格,为民众所喜爱,为世界所认可。

 

希望大洋彼岸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也发掘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建筑的气质特点,演化出形式与内涵都经得起推敲的建筑。

 

“杂糅的现代性:巴西现当代建筑考察”第3期合影 摄影:崔婧/有方

本文文字及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巴西建筑
旅行现场
现代主义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