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特公寓
Immeuble Molitor
建筑设计:勒·柯布西耶
建成时间:1934年
项目地点:巴黎,法国
在巴黎老城靠近莫利特门的侬盖瑟和库里大街(Nungesser-et-Coi)上,坐落着勒·柯布西耶在巴黎的寓所。基地被间隔在高高的立面中间,紧邻公园和众多体育设施(对面就是著名的罗兰·加洛斯网球场)。就像瑞士学生宿舍一样,这座建筑预示着“光辉城市”的原则,与公寓一起,这些设施有助于实现将集体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现代理想。
但莫利特公寓本身是一个房地产投机项目。它位于一片因新鲜空气、阳光、接近运动场、高效率服务、有良好地下停车而迅速扩张的区域,勒·柯布西耶本人参与了运作,而且他在《勒·柯布西耶作品全集》中宣称:“这座建筑只要一开盘,房客就会自发地宣布,得益于玻璃幕墙和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他们即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1]
为了创造最佳视野,柯布将这座建筑作为一个放大很多倍的库克住宅来考虑,围绕着中心的底层架空柱,同时延伸了混凝土楼板。不再在立面上用灰泥粉刷(这时已经很明显可以看到1920年代制定的标准受到气候影响,材料腐蚀很快),他应用了內华达玻璃砖以及大面的平板玻璃窗。通过这种方式,光线可以深入照射到每一户公寓中。柯布此时受到了皮埃尔·夏洛(Pierre Chareau)和伯纳德·毕吉伏(Bernard Bijvoet)“玻璃之家”住宅的影响,这座建筑于1929-1931年为让·达尔萨斯(Jean Dalsace)医生而设计,在其中诗意地运用了类似的材料。
莫利特公寓的顶部,作为一个分离出来并形成对比的部分,其自身几乎就是一个小房子。柯布在七层和八层为自己和伊冯娜布置了一套公寓,直到1965年去世,这里一直是他在巴黎的住所。
公寓被组织在曲线拱顶下的两层中,带有一个屋顶平台,楼上有一间小客房,公寓的主体部分位于楼下。其平面布置是对“自由平面”的回应,增加了额外的灵活性。内华达玻璃砖在面向侬盖瑟和库里大街的立面上尤其明显,阳光从地板照射到天花板,照亮了房间。
柯布在为壁纸公司Salubra设计色卡之前就设计了莫利特公寓。但显然彼时他已经开始对建筑色彩与设计的研究。1931年,他制作了第一个43色的色彩系统;1959年,柯布又在他的调色板上增加了20种颜色。
就像他自己描述的那样:“蓝色及其绿色的混合,创造了空间,创造了一种距离感,创造了一种氛围,将墙壁推至远处,让它可以被感知。通过在墙壁和观者之间引入空气感,减弱了墙壁的坚固性。红色则修复了墙壁,确定了它的确切位置,它的尺寸,它的存在。”[2]
从中央部位进入公寓,旋转的大门将生活和工作区间隔开。起居室、厨房、餐厅和卧室被放置在建筑的西侧;餐桌由柯布亲自设计,穿过一道与衣柜结合的木门,就是主卧室。卧室和卫浴空间的面积都相对较小,既像是船舱房间,也像中世纪修道院里的格子间。[3]
向西面透过一个阳台,可以看到远处的瓦伦汀山(Mont Valentin);卧室里的床甚至被高得不合理的床腿垫起(85厘米),以获得这个令人激动的景观。
柯布的工作室被嵌在公寓的东侧。它位于一个由斜梁支撑、6米宽、12米长的拱顶下面,光线从顶部经天窗洒入,又从侧面经烟色玻璃渗透进来。由于工作室是东西朝向,柯布采用了磨砂玻璃与木板等材料来控制光线。多处存在的透明面板提供了朝向巴黎天际线的框景;界墙由砖和碎石材料砌成,它与建筑其余部分那机械化的钢块和玻璃体,形成了奇异的对比。这极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瑞士学生宿舍中将碎石墙和玻璃体并置的做法。
勒·柯布西耶在他的公寓中采用混凝土拱顶来使可用空间最大化,同时遵循分区法控制屋顶轮廓。这间工作室是他在1919-1920年间设想的“家庭艺术工作室”的放大版,是对1929年玛宅项目(Ma Maison)的重新诠释,在其中工作室采用了带有罩盖的拱顶。这位建筑师又一次游走在工业乡土形式(可以在混凝土工厂和仓库中看到)和那些在乡村所看到的农舍形式之间。
勒·柯布西耶公寓的剖面,暗示了另一个世界,在两个拱顶下流动的空间包含了他和伊冯娜的领域。巨大旋转门后面的绘画工作室,成为他的私人休息室。栖息于巴黎上空,他可以放任思维自由地弛骋,又可以专注于广泛的原则而避免被华丽分散注意力。[1]
从1934年入住至1965年去世,柯布花了大量时间在此进行绘画创作。每天,柯布都会连续几个小时绘画、沉思和速写;接着他会穿过巴黎来到位于赛夫勒大街35号的狭窄工作室,参与进他的助手和合作者们的设计进程中。
1932年2月,柯布从巴黎和布洛涅市获得建筑许可后,开始建造这栋房子。工程有些延迟。又因为废弃的建筑工地没有处理好,建筑还曾面临解体危险。直到1950年,整修才开始,损坏的玻璃幕墙被更换。2017年,莫利特公寓与柯布的其他16个项目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过两年大规模修复工作,公寓于2018年恢复至原始设计状态,并开放给公众参观。[2]
注释:
[1]威廉·J·R·柯蒂斯 著,钱锋、沈君承、倪佳仪 译,《勒·柯布西耶:理念与形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年1月版。
[2]www.lescouleurs.ch/en/journal/posts/studio-apartment-le-corbusier-experiments-of-architectural-colour-theory
[3]刘东洋、薛璇、黄芷莹,《从罗马到巴黎:青年柯布的足迹》,有方,2015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满弓小院:外方内圆,承载生活的安然 / WDD维度点设计
下一篇:空间与形式的秩序重组:深圳市新荟369直播创意园改造 / 丘原计划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