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大沙河,就像一条绵绵流淌的时间之河,见证着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也延续着深圳人的记忆。
自古以来,治水往往与文明发展相关联。而大沙河生态长廊的规划设计,通过水资源管理、滨水空间改造、城市公共活力提升和生物生态保护,重构了人与河水在身体上乃至精神情感上的关系。
“学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三段主题流域,连接着深圳的大学城片区,湿地公园及塘朗山公园等重要绿地节点,以及赛艇广场及深圳湾公园。大沙河与城市交界处的空间充满着节奏变化,呈现出新旧片区之间不同的特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人、河流与城市生活都在这里交织,使得大沙河生态长廊成为一片得以栖居的绿洲。
11月拍摄的大沙河,深圳的绿色深秋,分享予你。
大沙河纵贯南山区,最南端汇入深圳湾
从北到南的景观差异十分明显
接下来,从源头出发
沿着大沙河生态长廊一一细看
*各段起终点为有方团队拍摄时使用,仅供参考
学院之道
长岭陂水库
114°1'4" E,22°36'24" N
|
学苑大道丽山路口
113°58'15" E,22°35'43" N
从大沙河生态长廊的起点长岭陂水库出发,河道最初呈细流涓涓的湿地样貌,宁静地淌过被大学城包围的生态长廊上游“学院之道”。
城市森林 Ⅰ
学苑大道丽山路口
113°58'15" E,22°35'43" N
|
龙珠大道龙井路口
113°57'49" E,22°34'27" N
浅滩,沙洲,石渠......河岸构造形态和植被类型逐渐丰富。
这一段的生态长廊最为“市井”,它横跨居民区、小学、文体中心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各种动物的身影也多了起来。
午后,时见居住在周边的悠闲老人、运动人士;放学时分,常有小学生鱼贯而入,沿着大沙河回家。晴天时,荫凉的桥下就成了集会场所,各异的基础设施让市民得享属于大沙河的“桥下社交”。
城市森林 Ⅱ
龙珠大道龙井路口
113°57'49" E,22°34'27" N
|
北环沙河西立交
113°57'53" E,22°33'33" N
当大沙河进入一段被工业产业园包围的流域,它与周边建筑的距离又被隐隐拉开,不再和居民区交融。京港澳高速、南坪快速立交和北环沙河立交分别在河段的两端跨过,巨型的立交桥桥柱拉大了生态长廊的景观尺度。
这一段生态长廊与大沙河公园相接,城市公园的概念愈益明确。
穿过北环大道,大沙河开始变得宽阔。河道渐渐从可以隐蔽、栖息水鸟和水生动物的湿地,过渡成泱泱流淌的整洁河面。东侧的高尔夫球场和西侧林立的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城市肌理对比。
活力水岸
沙河立交
113°57'58" E,22°32'47" N
|
大沙河入海口
113°57'42" E,22°31'30" N
入海前的最后一段生态长廊,被称为“活力水岸”。
西侧的高新科技产业办公区与现代化的生态长廊景观有着相同的时间感,提示着深圳最近十年的城市发展方向。生态长廊的尽头与深圳湾公园相接,大沙河也在此汇入大海。滨水环境的现代化景观塑造,为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不仅是生物学层面,更是人、空间与城市的和谐生态。
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设计
设计单位:AECOM、深圳园林
竣工年份:2019年
摄影 / 周子杰、郭嘉、游浩麟、唐杰
文字 / 周子杰、郭嘉
统筹 / 郭嘉
视觉 / 吴邦
编辑、审核 / 原源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135****2429
1年前
回复
橘子洲大桥西的李肆.
1年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