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平静中见张力:深圳坪山高级中学跨河人行桥 / 南沙原创

平静中见张力:深圳坪山高级中学跨河人行桥 / 南沙原创
编辑:李敏 | 2020.08.24 11:20
人行桥与滨水汀步  ©陈永裕

设计单位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地点  深圳坪山

设计面积  总长度70米,主桥面宽度6米,分叉桥面宽度4米,高度2.9~7.2米

建成时间  2019年12月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深圳东北部的坪山河干流。北岸为坪山高级中学和“丰田世居”传统客家围屋所在区域,居住、商业办公场所则分布在南岸,1公里步行范围内无任何联系南北岸的交通设施。家长接送学生时需经锦龙大道、坪联路两条快速路桥绕行,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城市生活亦极度不便。

原始场地照片  ©南沙原创
人行桥与周边环境  ©张超

根据“路见坪山”市民建议征集活动结果,坪山区政府决定在两条快速路之间设置一座跨河人行桥。以便利学校师生和市民的南北通行、缓解片区峰值交通压力,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观景场所。

 

△ 项目视频  ©南沙原创

 

桥是一种特殊建造类型,如果连接和通行安全是它的基本属性,那么空间性、地标性和文化的象征性也许是桥作为实体和空间存在的另一重要美学属性。在坪山的这个具体场地,如何创造新的视觉和通行体验,是该设计的出发点和挑战。

 

 

方案设计:造型、空间与结构

 

接到设计邀请之初,业主对于人行桥的空间位置没有明确界定,只提出人行桥出入口不可正对学校主入口和振环路路口,但也不能距离太远。

 

根据人行桥、学校主入口和振环路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4种位置选址方案和4个概念方案设计。设计尝试了两个方向:以传统客家文化的当代演绎作为设计切入点,表达文化传承理念;直接使用当代简约风格手法,清晰表达桥作为建筑空间、造型与结构三位一体的统一性,从侧面展示深圳作为创新城市的时代精神。

 

4个概念方案  ©南沙原创
4个人行桥空间位置提案  ©南沙原创

根据坪山市民的网络公投结果,设计最终选择了Y形平面布局,既实现了造型对称,也恰当回应了南北两岸的具体城市环境和通行诉求。

 

人行桥鸟瞰  ©张超

人行桥横跨坪山河,总长度达70米。在整体造型设计上,首先需考虑人行桥与周边环境的尺度和视线关系,使其成为城市不同角度的良好视觉焦点。其次,需满足各种规范要求,如桥面主体需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并避开既有截污管井。设计还需满足无障碍通行、转换南北两岸景观步道约1米高差,保证桥底作为滨水二级步道的舒适通行净高等。此外,针对南方炎热且多雨的气候特征,此桥也需同时作为风雨桥使用。

 

在满足各项诉求和基本结构技术的前提下,良好合适的美学造型是必要的。我们希望桥梁下部微拱折转,以消解地形标高和结构截面的差异性。反之,桥顶设计为一条水平线,以平衡桥梁下部及桥面折转、部位差异带来的失重感,简洁直接、平静中体现张力。

 

为达到造型和美学平衡效果,我们希望结构能用最直接的传力路径、 最少的构件和性价比最佳的方式去展示建筑造型与结构的高度统一。

 

人行桥平面与立面图示  ©南沙原创
人行桥立面 ©南沙原创
水平与转折  ©张超

起初,我们设想的结构系统与上海日晖港桥类似,即以有索三叉张弦结构做桥面,桥顶采用悬垂钢板,并利用倾斜柱与拉索来抵抗悬垂钢板的端部水平力。

 

坪山人行桥与日晖港步行桥  ©南沙原创(左)、和作结构(右)
人行桥空间概念与结构设想  ©南沙原创+和作结构

在第一轮结构配合中,考虑到深圳夏季台风盛行,而大跨悬垂钢板屋面的抗风能力有限,因此考虑适当增加立柱或抗风索来稳定桥顶。在桥顶、底间设置联系构件后,整桥的视觉感受不可避免接近桁架,这与三叉张弦梁的内在受力逻辑相冲突。结构师主观上也想避免重复日晖港桥,因此提出了三向斜拉的结构方案。

 

早期空间与结构方案模型  ©南沙原创

而对于这种斜拉式结构方案,我们认为其中间段构件过于繁琐、在视觉呈现上也显得单一重复。空间及造型应顺应结构主次逻辑,即实现桥顶尽量水平和轻盈、跨中区域两侧视线对振环路的开敞。

 

空间及结构细节沟通草图  ©南沙原创
中轴视线对振环路的开敞  ©张超

我们与结构师确认了相关结构设计的关键:不采用桁架系统的同时、也避免采用三叉张弦梁结构;挖掘桥顶与桥面在建筑与结构上统一编排的可能。基于此,设计最后保留了长边的斜拉形态,并将斜拉方案与三叉箱梁进行了结构组合。

 

结构方案推演过程  ©和作结构
最终的空间方案模型  ©南沙原创
空间方案模型局部放大  ©南沙原创
人行桥分叉处  ©张超

结构系统达成共识之后,我们再次对人行桥结构以空间构图方式进行设计。设计强调虚实关系,主桥面的斜拉杆之间和三叉交汇处的四个三角区通过板式斜拉形成实面,以与分叉段的密柱框架取得构图平衡;依据结构计算和实体模型视觉呈现效果,确定了分叉桥面的细密柱列柱数量、间距和角度,即间隔1米,与桥顶呈75°。

 

人行桥西侧鸟瞰  ©陈永裕

在人行桥结构系统中,桥面是弯曲受力(梁)与轴向受力(斜拉)系统的组合,桥顶是纵向传力(箱梁)与横向传力(框架)的组合。力传递和视觉呈现虽都不是单一直接方式,但内在传力逻辑却足够清晰明确。这种虚实错动的解构性体验,是应对空间及造型、力学与美学诉求,人为将传力路径多样化的结果。

 

结构系统分析图  ©和作结构
主桥桥面入口  ©张超
不同受力方式的过渡  ©张超
从振环路看向人行桥  ©张超
分叉桥面入口  ©张超

 

节点设计

 

节点细部方面,桥顶和桥面的变截面箱梁侧边以钢板收边,视觉上削减结构的体量感,举重若轻。不同折面的钢板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光影变幻,增加了人行桥的立体感。

 

折面钢板  ©张超

为保证人行桥简洁利落的立面效果,栏杆选用近乎无形的超白玻,玻璃肋脚插入桥面箱梁预留的U型槽内。分叉桥面的玻璃栏杆分缝方向和大小皆与斜向柱子对应。

 

玻璃栏杆与柱子  ©张超

排水方面,为实现雨量过大时桥面有效排水,设计在桥面与栏杆交接处通过角钢收边形成雨水汇集槽,利用玻璃栏杆分缝之间的缝隙和桥面自然坡度排水。灯光照明方面,设计将灯具和线管细部皆隐藏在结构体量之内,实现了节日模式与日常模式、点光源和线性光源的结合。

 

最终方案在视觉体验上松紧有致、层次分明,整体桥体立面与造型虚实错落、简洁均衡,建筑和结构的关系变得暧昧。至此,基于表像逻辑的结构具有了空间和场所意义。

 

夜景  ©张超

 

设计图纸  ▽

 

桥面平面图与剖面图  ©南沙原创
A-A剖面图  ©南沙原创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坪山高级中学跨河人行桥

项目类型:基础设施

项目地点:深圳市坪山区

设计单位: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刘珩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刘珩、吴义娟、黄杰斌、张诗晗

结构顾问:张准/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业主: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年5月—2018年9月

建设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2月

设计面积:总长度70米,主桥面宽度6米,分叉桥面宽度4米,高度2.9~7.2米

结构施工图: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灯光:深圳市光程式科技有限公司

景观:思朴(深圳)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材料:氟碳喷涂钢板、金属网、彩色防滑路面地坪、超白玻璃

摄影师:张超、陈永裕


版权声明:本文由南沙原创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南沙原创
深圳坪山高级中学跨河人行桥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